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B 39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910 2019 双孢蘑菇 周年栽培 技术规程 2019-09-30 发布 2019-12-30 实施 河 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41/T 1910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 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河 南省 食用 菌协 会提出 并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濮 阳市 农业科 学院。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陈建芳、郑云 峰、阎 淑滑、张 雪平、顾 桂兰、靳艳 革、陈广朋、安婷婷、孙亚芳、张 升运。DB41/T 1910 2019 1 双 孢蘑菇 周年栽培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双 孢蘑 菇周 年栽培 的术 语和 定义、栽 培环境 和栽 培基 质、菌种、生产季 节、菇棚 建造、培养料 配制、播 种和 发菌 期管理、覆 土、出菇 期管 理、病虫 害防 控、采收 和贮 藏、生产 档案 建立 和记 录。本标准 适用 于双 孢蘑 菇周 年栽培。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 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5749 2006 生 活饮 用 水卫生 标准 GB/T 12728 2006 食用 菌术语 GB 19171 2003 双 孢蘑 菇菌种 NY/T 393 2013 绿 色食 品农药 使用 准则 NY/T 528 2010 食 用菌 菌种生 产技 术规 程 NY/T 749 2018 绿 色食 品 食 用菌 NY/T 2798.5 2015 无公 害农产 品 生产 质量 安全 控 制技术 规范 第5 部分:食 用菌 NY/T 5010 2016 无公 害 农产品 种 植业 产地 环境 条件 NY 5099 2002 无 公害 食 品 食 用菌 栽培 基质 安全 技术要 求 3 术语和 定义 GB/T 12728 2006 界 定的 以及下 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文 件。3.1 堆料 将培养 料按 一定 规格 堆制 发酵的 过程。3.2 前发酵 也称一 次发 酵或 室外 发酵。培养 料在 室外 堆制 自然 发酵的 过程。3.3 后发酵 也称二 次发 酵、室内 发酵。经过一 次发 酵的 培养 料,在 室内控温 条 件下 进行 巴斯 德消毒 的发 酵过 程。4 产地环 境和 栽培 基质 4.1 产地环 境 DB41/T 1910 2019 2 应符合NY/T 5010 2016 的 规定。无 污染,生 态条 件 良好,周围3 km 以内 没有 污 染源。地 势高 燥平 坦,交通便 利,空气 清新,水 质良好,排 灌方 便。4.2 栽培基 质 应符合NY 5099 2002 的 规 定,生 产用 水应 符合GB 5749 的要 求。5 菌种 5.1 品种选 择 选用优 质、高产、抗 逆性 强、适 应性 广、菇质 硬且 不易开 伞的 商品 性状 好的 品种,选择 审定 品 种。5.2 菌种生 产 按GB 19171 2003 和NY/T 528 2010 的规 定执 行。6 栽培时 间 根据 菇 棚数 量和 双孢 蘑菇 生长周 期,合理 安排 生产。7 菇棚 7.1 菇棚建 造 7.1.1 规格尺 寸 菇棚规 格为:宽7 m,长33 m,混凝 土硬 化地面,表 面平整 光滑,地面 预留排 水结构;大棚 骨架 为热镀锌 管,建议 型号DN50 以上,接口 部位 做防 锈处 理。热 镀锌 管预 制成 拱形,拱顶 高4 m,起拱 高度 2.5 m,骨 架间 距1.5 m,由内向 外覆 盖:0.01 mm 聚 乙烯透 明膜、10 cm 保温 层、PEP 黑白 膜。7.1.2 栽培层 架 棚内设5 层床 架,床 架用镀 锌管搭 制,接 口部 位做防 锈处理。床架 宽1 m,层间 距50 cm,床 架与 菇棚两端 墙之 间及 相邻 床架 中间留90 cm 管 理通 道,菇 棚栽培 面积 约450。7.1.3 设施设 备 大棚安 装有 制冷/制 热、通 风、喷 水、光照 等设 施,制冷/制热 机功 率应 满足 双 孢蘑菇 生理 需要;菇棚门口 设置 储物 间、缓冲 间。7.1.4 排水 大棚 内 污、废水 合流 排出,排入 棚外 排水 沟内。管 道采用 硬聚 氯乙 烯管 材及 管件,粘接 连接。地 漏采用防 返溢 地漏。排 水管 道坡度0.005。7.2 场地及 工具 消毒 在进料 前4 d 将菇棚 清理干 净,封 闭前后 门与 通风管 道,对 床架和 地面 进行消 毒,对 生产过 程中 需要使用 的各 种工 具进 行消 毒,消 毒使 用的 制剂 应符 合NY/T 393 2013 要 求。DB41/T 1910 2019 3 8 培养料 配制 8.1 原料配 方 以每100 栽培 面积 计:配方一:麦 草4000 kg,干 鸡粪2500 kg,石膏180 kg,过磷 酸钙120 kg,石灰30 kg;配 方二:玉 米 芯2250 kg,干 牛粪2250 kg,过磷 酸钙100 kg,轻 质 碳酸钙50 kg,石灰50 kg。不同批 次的 配方 按照 碳氮 比(30 33):1进 行适 当 调整。8.2 堆制场 所 宜选择 远离 菇棚 的场 地,避免交 叉污 染,露天 堆制 的地面 应平 整、硬实,附近 水源充 足,排水 畅通,通风向 阳。建堆 前1 d 用 石 灰粉进 行场 所消 毒。8.3 原料预 湿 将麦草、玉 米芯 浇水 持续2 d 3 d 使其 充分 吸水,玉 米芯提 前用 挤压 设备 挤扁,将干 牛粪 加水 至含水量60%左 右。8.4 建堆 在建堆 的同 时,观 察原 料 的干湿 度,含 水量 以建 堆 完后以 有少 量水 渗出 堆外 为准。应 采取 适当 措施防止雨 淋,使用 覆盖 物防 雨的,覆盖 物与 培养 料之 间要留 有空 间,雨后 及时 掀开通 气。8.4.1 麦草建 堆 将预湿 过的 草粪,按 照先 草后粪 的顺 序,层层 堆高,每层 厚约20 cm,草厚15 cm,粪厚5 cm,堆成底宽2 m 左 右、高1.5 m 2 m 左右 的料 堆,长度 不限,堆顶 呈龟 背形。8.4.2 玉米芯 建堆 将预湿 过的 玉米 芯与 牛粪 充分混 合,堆成 下底 宽2 m 3 m、高1.5 m 2 m 的料 堆,长 度不 限,每隔50 cm 打通 风孔,通 风孔 直 径5 cm 10cm,深入 培养 料中心,加 强通 风透 气。8.5 前发酵 建堆后 随时 监测 料堆 中心 温度,根据 料堆 的温 度变 化情况 翻堆3次,在 环境 温 度高于20 情 况下,一般翻 堆的间 隔时 间为5 d、4 d、3 d,视气 候状况 适当调 整。如 果环 境温度 过低,要采取 适当 措施 进行保温。料堆 内温 度上升 到65 以上 且温度 开始 下 降时进 行第一 次翻 堆,四 周的料 翻到中 间,要求充分拌匀、抖松,同 时拌入 过磷酸 钙;继 续发 酵至温 度第二 次开始 下降 时进行 第二次 翻堆,同时 加入1/3的石膏;温度 第三 次开 始 下降时 进行 第三 次翻 堆,同时加 入石 灰和 剩余 的石 膏,继续 堆制 发酵 至温 度 第四次开 始下 降,即可 完成 一次发 酵。翻堆 时调 节料 堆含水 量为65%70%。发 酵结束 时培 养料 质量 要求:培养料 颜色 呈咖 啡色,生 熟度适 中,含水 量控 制在65%70%,pH 值为88.5。8.6 后发酵 前发酵 结束后,趁 热迅速 将培养 料均匀 堆放 到床架 上,铺 放平整,厚 度25 cm 左右,根据培 养料 干湿度适 当补 水。封闭 菇棚,采用 蒸汽 加温,监 测不 同区域 的料 温,在24 h 内 使料温 升到58 62,开启风 机内 循环 维持8 h,接下来 开启 外循 环降 温,逐 步将料 温降 到48 52 并转 为内 循环 维持4 d 6 d,在保 温期 间,每隔 一 段时间 开启 外循 环向 棚里 输送少 量新 鲜空 气。保温 结束后 通外 风 降 温。DB41/T 1910 2019 4 9 播种和 发菌 期管 理 9.1 播种 后发酵 结束后,料 温下降 至25 即可 播种,播种 前 视培养 料含水 量状 态适当 补水。播种量 为每 平方米750 mL 麦 粒种,先将70%的菌 种均匀 撒在 料面上,用消 毒过的 工具 轻耙料 面,使 菌种颗 粒落 入培养料内,剩下30%的菌 种均 匀 洒在料 面上。9.2 发菌期 管理 播种后 在培养 料表面 覆盖 地膜,封闭大 棚,控制料 温在22 25。空气 相对湿 度控制 在70%75%,避光 培养。10 覆土 10.1 时间 播种后18 d 22 d,菌丝 生长至 料底,将 料面 整理 平整,即可 覆土。10.2 材料 覆土材 料宜 采用 草炭 土,含水量70%。将 草炭 土加 水与石 灰进 行搅 拌,搅拌 时间10 min 15 min,形成2 mm 5 mm 的团 粒结 构,pH为7.5 8。也可 选用 配方土:将 一份 草炭 土和 四份中 性壤 土或 淤土 混合均匀,按每立 方米 覆土材 料加稻 壳16 kg,生 石灰8 kg,将 土粒、稻壳、生石 灰混合 后加水 调湿,使混合土达 到手 握成 团、落地 即散的 状态。10.3 消毒 所有工 具使用 前24 h 进行 消毒处 理,覆 土材 料提前2 d 进行消 毒,使用的 消毒 制剂应 符合NY/T 3932013 和NY/T 749 2018 的要求。10.4 覆土方 法 将处理 好的 覆土 材料 均匀 撒铺在 培养 料面 上,厚度4 cm 5 cm。覆土 后即 可打 水,水 量以 土层 达到最大持 水量 为宜。若 有覆 土较薄 处,待菌 丝 生 长至 表面后 适量 补土。11 出菇期 管理 11.1 水分管 理 土层内 菌丝 分布 均匀 且抵 达表面 时,开 始调 湿,视 覆土状 态分46 次喷 施,最终使 覆土 层含 水量 接近饱和。喷水 时应 打开风 机,每 次喷水 后持 续通风20 min 30 min。菇 棚内 空 气相对 湿度保 持在85%90%。11.2 温度管 理 覆土调 湿后开 始缓慢 降温,以每 天1 的速 度由25 降至18,整个 出菇 期 温度稳 定在18 左右。11.3 通风管 理 DB41/T 1910 2019 5 覆 土 调 湿 后监 测 二氧 化 碳浓 度,在 降温 的 同时 间 歇向 棚 内 输 送 新 鲜 空气,出菇 期 间 应 维持 在1000 mg/L1300 mg/L(0.1%0.13%),不 高于1500 mg/L(0.15%)。降温 完成 后二 氧化碳 浓度 应不 高于1500 mg/L(0.15%)。11.4 光线管 理 菇棚内 无光 或有 弱散 射光 为主,避免 强光 直射。11.5 茬间管 理 清理出 菇料 面残 根,补平 覆土层 留下 的孔 洞,调整 环境温 度使 覆土 层菌 丝恢 复生长5 d 7 d,再 进行下茬 菇出 菇管 理。12 采收和 贮藏 12.1 采收 在开伞 前及 时采 摘。采摘 时先向 下稍 压蘑 菇,再轻 轻旋转 采下,避 免带 下周 围小菇。12.2 整理与 分级 根据市 场与 消费 者需 求,对采收 后的 鲜 菇 进行 整理 和分级,盛 装到 合适 的容 器中。12.3 贮藏 鲜菇在1 5 冷 库中 贮藏。13 病虫害 防控 13.1 防控原 则 坚持以 防为 主,防控 结合,物理 防控 和用 药防 控相 结合;加强 管理,合 理协 调温度、湿 度和 通风 三者关系,预 防生 理性 病害。13.2 防控方 法 13.2.1 物理防 控 搞好环 境卫 生,减少 杂菌 感染源 和虫 源。菇棚 内悬 挂杀虫 灯和 粘虫 板进 行物 理防治。设 置缓 冲间,在门窗 和通 风洞 处安 装防 虫网,严防 害虫 进入。13.2.2 化学防 控 发现病 虫害 时,及时 清理 发病培 养料 和子 实体,按NY/T 393 2013 和NY/T 749 2018 的规 定使 用农药。13.3 废料处 理 生产结 束后,封闭 菇棚,采用蒸 汽加温,在24 h 内 使室温 升到80 85,维持8 h,杀 灭废 料中的杂 菌和 害虫。DB41/T 1910 2019 6 14 生产档 案建 立和 记录 建立生 产档 案,记录 原辅 材料来 源、生产 过程 操作 规程、药剂 及产 地、病虫 害发生 和防 治、采收 等相关内 容。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