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 5.0 2 0CCS B 1 653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53/T 1 2 2 5 2 0 2 4马 铃 薯 块 茎 蛾 监 测 调 查 技 术 规 程2 0 2 4-0 3-0 1 发 布 2 0 2 4-0 6-0 1 实 施云 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D B 5 3/T 1 2 2 5 2 0 2 4I前 言本 文 件 按 照 G B/T 1.1 2 0 2 0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的 规 定起 草。请 注 意 本 文 件 的 某 些 内 容 可 能 涉 及 专 利。本 文 件 的 发 布 机 构 不 承 担 识 别 专 利 的 责 任。本 文 件 由 云 南 农 业 大 学 提 出。本 文 件 由 云 南 省 农 业 标 准 化 技 术 委 员 会(Y N T C 0 7)归 口。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云 南 农 业 大 学、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宣 威 市 植 保 植 检 站、师 宗 县 植保 植 检 站、会 泽 县 植 保 植 检 站、陆 良 县 农 业 科 技 服 务 中 心。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肖 关 丽、陈 斌、高 玉 林、杜 广 祖、张 立 敏、李 正 跃、桂 富 荣、和 淑 琪、严 乃 胜、郑 亚 强、王 文 倩、彭 跃 进、郭 志 明、廖 高 和、黎 彬、葛 林 钦、余 光 海、朱 建 良、杨 淼、苏 造 堂、张 凌 英、杨 金 睿、吉 泽、李 俊 逸、祝 春 月、杨 韵、孙 淦 琳、刘 一 依、矣 晓 翠、符 乔 斯、祁 芪、姚 遥、字 胜 江。D B 5 3/T 1 2 2 5 2 0 2 41马 铃 薯 块 茎 蛾 监 测 调 查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 文 件 标 准 规 定 了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P h t h o r i m a e a o p e r c u l e l l a(Zeller)卵、幼 虫、蛹 和 成 虫 监 测 调 查 中 的术 语 与 定 义、系 统 监 测、预 测 以 及 档 案 保 存 等 要 求。本 文 件 适 用 于 田 间 和 储 藏 期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的 监 测 调 查 和 预 测。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本 文 件 没 有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马 铃 薯 块 茎 蛾 p o t a t o t u b e r m o t h(P T M)又 名 马 铃 薯 麦 蛾、烟 草 潜 叶 蛾,属 鳞 翅 目(L e p i d o p t e r a),双 孔 亚 目(D i t r y s i a),麦 蛾 总 科(G e l e c h i o i d e a),麦 蛾 科(G e l e c h i i d a e),茄 麦 蛾 属(P h t h o r i m a e a),是 危 害 马 铃 薯(包 括 茎 叶、薯 块)、烟 草 等 茄 科 作 物 的一 种 重 要 害 虫。越 冬 o v e r w i n t e r i n g马 铃 薯 块 茎 蛾 结 茧 化 蛹,避 开 冬 季 低 温 环 境 对 其 生 存 的 影 响,到 来 年 春 季 成 虫 羽 化 前 的 行 为。虫 口 密 度 d e n s i t y o f p o p u l a t i o n单 位 植 株 或 单 个 马 铃 薯 块 茎 内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幼 虫、蛹 的 数 量,通 常 以“头/株”或“头/薯 块”表 示。被 害 薯 率 p e r c e n t o f p o t a t o t u b e r s d a m a g e d b y p o t a t o t u b e r m o t h受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幼 虫 危 害 的 马 铃 薯 薯 块 数 占 调 查 总 薯 块 数 的 百 分 率。4 系 统 监 测形 态 特 征马 铃 薯 块 茎 蛾 的 一 生 经 历 卵、幼 虫、蛹 和 成 虫 四 个 发 育 阶 段,各 虫 态 的 形 态 特 征 见 附 录 A。种 群 监 测4.2.1 性 诱 监 测4.2.1.1 在 马 铃 薯 产 区,每 个 乡/镇 选 择 3 块 田(每 块 田 面 积 不 小 于 6 6 7 m2)作 为 系 统 监 测 点。4.2.1.2 从 马 铃 薯 播 种 开 始,在 选 择 的 3 块 马 铃 薯 田 中 央 设 置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性 诱 捕 器 1 套,诱 捕 器 位置 距 离 马 铃 薯 植 株 顶 端 2 0 c m。D B 5 3/T 1 2 2 5 2 0 2 424.2.1.3 根 据 性 诱 剂 产 品 要 求 更 换 性 诱 剂 诱 芯,每 隔 1 0 d 记 数 一 次 诱 捕 器 中 的 虫 量,每 次 更 换 诱 芯 时记 录 诱 捕 的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数 量。4.2.1.4 在 性 诱 器 上 悬 挂 一 个 自 动 温 湿 度 记 录 仪,记 录 监 测 期 内 调 查 当 天 的 温 度、湿 度 和 降 雨 等 情 况,记 入 表 1。表 1 性 诱 剂 诱 测 记 录 表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地点:州(市)县 乡(镇)村 调查人姓名: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生育期 诱集虫量(头)备注(标注晴天还是阴天、雨天)4.2.2 田 间 监 测4.2.2.1 宜 选 取 不 同 品 种 马 铃 薯 田(地),马 铃 薯 生 长 期,调 查 面 积 不 小 于 6 6 7 m2。4.2.2.2 每 1 0 d 系 统 调 查 1 次,采 用 5 点 取 样 法,每 点 调 查 1 0 株,记 录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卵 粒、幼 虫 数量、有 虫 株 率 等。4.2.2.3 调 查 田 间 马 铃 薯 植 株 和 叶 片 的 受 害 情 况。4.2.2.4 在 马 铃 薯 收 获 期,调 查 记 数 马 铃 薯 薯 块 上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幼 虫 和 蛹 的 数 量。4.2.2.5 此 外,在 马 铃 薯 收 获 期,于 田(地)间 五 点 取 样,每 点 挖 取 1 0 株,记 数 1 0 株 马 铃 薯 的 薯 块数 量,计 数 被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危 害 的 薯 块 数,统 计 有 虫 薯 块 率,调 查 结 果 记 入 表 2。表 2 田 间 监 测 调 查 记 录 表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地点:州(市)县 乡(镇)村 调查人姓名:4.2.3 有 虫 株 率有 虫 株 率 按 式(1)进 行 计 算。%=1 0 0(1)式 中:P 有 虫 株 率,单 位 为 百 分 号;N 有 虫 株 数,单 位 为 株;T 调 查 总 株 数,单 位 为 株。4.2.4 有 虫 薯 块 率有 虫 薯 率 按 式(2)计 算。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生育期平均卵粒数(粒)平均幼虫数(头)平均蛹量(头)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有虫薯块数(个)有虫薯率(%)D B 5 3/T 1 2 2 5 2 0 2 43(%)=(2)式 中:Pt 有 虫 薯 块 率,单 位 为 百 分 号;Nt 有 虫 薯 块 数,单 位 为 薯 块;Tt 调 查 总 薯 块 数,单 位 为 薯 块。4.2.5 储 藏 期 监 测在 马 铃 薯 主 产 区,选 择 马 铃 薯 合 作 社 或 种 植 大 户 的 马 铃 薯 储 藏 场 所 1 个 3 个,每 1 5 d 监 测 一 次,整个 贮 藏 期 监 测 2 次 3 次,采 用 随 机 取 样 法,每 个 储 藏 室 随 机 取 马 铃 薯 薯 块 3 0 块,观 察 记 数 马 铃 薯 块 茎 蛾卵 粒 数 量、各 龄 期 幼 虫 数 量、有 虫 薯 率 等。调 查 结 果 记 入 表 3。表 3 储 藏 期 监 测 调 查 记 录 表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地点:州(市)县 乡(镇)村 调查人姓名: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马铃薯品种卵粒数(粒)幼虫数量(头)蛹(头)有虫薯块数(个)有虫薯率(%)大 田 普 查4.3.1 越 冬 虫 源 普 查4.3.1.1 越 冬 前 调 查马 铃 薯 收 获 后,对 马 铃 薯 田 间 土 壤 中 残 存 的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数 量 进 行 一 次 调 查。4.3.1.2 越 冬 后 调 查马 铃 薯 播 种 前,对 土 壤 中 残 存 虫 量 进 行 一 次 调 查。4.3.1.3 调 查 方 法选 择 有 代 表 性 的 马 铃 薯 田 3 块,每 块 田 面 积 不 小 于 6 6 7 m2,每 块 田 五 点 取 样,每 点 取 土 样 面 积 1 m2,深 1 5 c m,计 数 该 单 位 面 积 土 壤 或 残 留 薯 块 中 的 活 体 和 死 亡 的 幼 虫 和 蛹 的 数 量,计 算 各 类 型 田 平 均 活 虫虫 口 密 度。调 查 结 果 记 入 表 4。D B 5 3/T 1 2 2 5 2 0 2 44表 4 越 冬 幼 虫 和 蛹 调 查 记 录 表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地点:州(市)县 乡(镇)村 调查人姓名:品 种幼虫和蛹量(头)折合每 6 6 7 m2幼虫量(头)折合每 6 6 7 m2蛹量(头)点 1 点 2 点 3 点 4 点 5幼虫 蛹 幼虫 蛹 幼虫 蛹 幼虫 蛹 幼虫 蛹4.3.2 大 田 虫 情 调 查4.3.2.1 在 马 铃 薯 种 植 区,分 别 于 马 铃 薯 幼 苗 期、发 棵 期、结 薯 期 和 成 熟 期,选 取 马 铃 薯 田 5 块,每块 田 不 小 于 6 6 7 m2。4.3.2.2 采 取 对 角 线 5 点 取 样 法,每 点 调 查 1 0 株,记 数 每 株 马 铃 薯 上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卵、幼 虫 和 蛹 的 数量。4.3.2.3 通 过 与 马 铃 薯 种 植 农 户 的 访 谈,了 解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发 生 和 危 害、防 治 方 法 等。4.3.2.4 在 马 铃 薯 收 获 期,选 取 不 同 品 种 马 铃 薯 田 5 块,每 块 田 不 小 于 6 6 7 m2,于 田 间 五 点 取 样,每点 挖 取 5 株。4.3.2.5 记 数 5 株 马 铃 薯 的 薯 块 数 量,统 计 调 查 区 域 内 被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危 害 的 薯 块 数,计 算 被 害 薯 率(%),调 查 结 果 记 入 表 5。表 5 大 田 虫 情 普 查 记 录 表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地点:州(市)县 乡(镇)村 调查人姓名:马 铃薯品种调查面 积(h m2)马铃薯播种期马铃薯生育期调查马铃薯株数(株)5 块田卵粒总数量(个)5 块田幼虫总数量(头)5 块田蛹总数量(头)5 块田有虫株率(%)有虫薯块数(%)备注(防治情况)5 预 测预 测 原 则根 据 各 代 残 留 活 虫 的 密 度,幼 虫、蛹 发 育 进 度,马 铃 薯 品 种 布 局、生 育 期 及 天 气 预 报,结 合 历 年 发生 资 料,预 测 当 年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发 生 为 害 趋 势。发 生 期 预 测发 生 期 按 各 虫 态 发 生 数 量 比 例 划 分 为 始 盛 期、高 峰 期 和 盛 末 期。其 中 分 别 以 1 6%、5 0%、8 4%为 始 盛期、高 峰 期 和 盛 末 期。化 蛹 进 度 预 测5.3.1 成 虫 发 生 期 预 测D B 5 3/T 1 2 2 5 2 0 2 45根 据 田 间 幼 虫、蛹 发 育 进 度 的 调 查 结 果,参 考 气 象 预 报,结 合 相 应 虫 态 的 历 期(表 6),预 测 成 虫发 生 期。表 6 马 铃 薯 块 茎 各 虫 态 的 历 期温度()卵历期(天)幼虫历期(天)蛹历期(天)2 1 5.7 1 3.0 9.92 4 4.6 1 4.0 8.82 7 3.6 9.9 7.03 0 3.0 8.3 4.95.3.2 累 加 百 分 率计 算 各 龄 幼 虫 数 及 其 占 总 数 的 百 分 率,然 后 从 最 高 级 发 育 级 向 下 一 级 逐 龄(级)累 加,计 算 累 加 百分 率。5.3.3 始 盛 期、高 峰 期 和 盛 末 期 预 测根 据 产 卵 前 期 和 常 年 当 代 卵 历 期,预 测 卵 孵 化 始 盛 期、高 峰 期 和 盛 末 期。发 生 量 预 测根 据 田 间 百 株 幼 虫 数 量,确 定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的 发 生 量 级 别,见 表 7。表 7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发 生 量 和 发 生 程 度 分 级 指 标指标发生程度级别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百株幼虫 数量(头/百株)1 0 0发生程度 轻发生 偏轻发生 中等发生 中偏轻发生 重发生发 生 程 度 预 测根 据 虫 情 调 查 结 果,确 定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的 发 生 程 度 级 别,见 表 7。6 档 案 保 存记 录、汇 总 监 测 区 调 查 结 果,各 项 监 测 的 原 始 记 录 及 其 他 材 料 保 存。D B 5 3/T 1 2 2 5 2 0 2 46A A附 录 A(资 料 性)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形 态 特 征A.1 形 态 特 征A.1.1 成 虫成 虫 为 小 型 蛾 类,灰 黑 色,稍 带 银 灰 色 光 泽。雄 成 虫 体 长 6 m m 9 m m,翅 展 1 3 m m。雌 成 虫 体 长 6.9 m m 1 1 m m,翅 展 1 4 m m。头 顶 有 较 发 达 的 毛 簇,复 眼 黑 褐 色。触 角 黄 褐 色 或 暗 褐 色,杂 有 黑 色。在 雌 蛾 的 前翅 臀 区,黑 色 鳞 片 密 集 形 成 一 个 较 显 著 的 大 黑 斑,在 雄 蛾 的 臀 区,黑 色 鳞 片 组 成 4 个 黑 色 斑 点。缘 毛 灰褐 色,前 翅 披 针 形,端 部 尖 锐,后 翅 菜 刀 形,顶 角 尖 突。雄 蛾 腹 部 可 见 8 节,第 7 节 前 缘 两 侧 背 方 各 生 一丛 黄 白 色 长 毛,毛 丛 顶 端 向 内 弯 曲。A.1.2 卵卵 为 椭 圆 形,长 约 0.5 m m,宽 约 0.4 m m,初 产 时 乳 白 色,孵 化 前 黄 白 色 至 黑 褐 色,带 紫 蓝 色 光 泽。A.1.3 幼 虫幼 虫 有 4 龄,初 孵 幼 虫 体 长 5 m m 7 m m,老 熟 幼 虫 体 长 1 1 m m 1 5 m m,头 部 棕 褐 色,前 胸 和 胸 足 均 淡黄 褐 色,其 余 部 分 大 体 白 色 或 淡 黄 色,背 面 粉 红 色 或 棕 色。腹 足 趾 钩 双 序 环 形,臀 足 趾 钩 双 序 微 弧 形。A.1.4 蛹蛹 长 5 m m 7 m m,圆 锥 形,初 期 淡 绿 色,末 期 黑 褐 色,气 门 圆 形,微 向 外 突。腹 部 末 端 臀 刺 短 小 而尖,向 上 弯 曲,周 围 有 刚 毛 8 根。根 据 发 育 过 程,蛹 分 为 黄 眼 蛹、红 眼 早 期 蛹、红 眼 中 期 蛹、红 眼 晚 期蛹 和 黑 眼 蛹。A.1.5 茧茧 成 灰 白 色,长 约 8 m m 1 0 m m,外 面 常 粘 附 泥 土 或 黄 色 排 泄 物。A.2 形 态 图各 形 态 见 图 A.1 图 A.5。图 A.1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形 态 图D B 5 3/T 1 2 2 5 2 0 2 47a雌成虫,a:背面;b:腹面;c:触角;d:前胸背板;e:翅中部【箭头:黑褐色大条斑】;雄成虫,f:背面;g:腹面;h:触角;i:前胸背板(箭头:倒“山”字形纹);j:翅中部(箭头:4 个黑褐色斑点)。图 A.2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成 虫 形 态 图图 A.3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卵 形 态D B 5 3/T 1 2 2 5 2 0 2 48aa.初孵幼虫整体形态特征;b 老熟幼虫背面 和腹面的整体形态特征;c.老熟幼虫头部及胸部形态特征;d.腹足趾沟;e.腹部末端图 A.4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幼 虫 形 态a腹面(a)和背 面(b);蛾雌(c)、雄(d)蛹特征图 A.5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蛹 形 态DB53/T 1225 202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