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皇菊栽培技术规程DB4413/T 45-202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金丝皇菊栽培技术规程DB4413/T 45-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丝皇菊栽培技术规程DB4413/T 45-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丝皇菊栽培技术规程DB4413/T 45-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丝皇菊栽培技术规程DB4413/T 45-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丝皇菊栽培技术规程DB4413/T 45-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 S 6 5.0 2 0.2 0C C S B 0 54413惠 州 市 地 方 标 准D B 4 4 1 3/T 4 5 2 0 2 4金 丝 皇 菊 栽 培 技 术 规 程C o d e o f p r a c t i c e f o r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C h r y s a n t h e m u m M o r i f o l i u m R a m a t2 0 2 4-0 5-0 6 发 布 2 0 2 4-0 8-0 6 实 施惠 州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D B 4 4 1 3/T 4 5 2 0 2 4I前 言本 文 件 按 照 G B/T 1.1 2 0 2 0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的 规 定起 草。本 文 件 由 惠 州 市 农 业 农 村 局 提 出 并 归 口。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惠 州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百 襄(广 东)生 态 科 技 有 限 公 司。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黄 兰 芬、陈 杰、陈 孟 君、杨 翠 红、赵 淑 平、曾 宏 锋、徐 惠 波、汤 倩、次 吉 卓 玛、林 志 强、陈 中 华、温 应 宁。D B 4 4 1 3/T 4 5 2 0 2 41金 丝 皇 菊 栽 培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 文 件 规 定 了 金 丝 皇 菊 的 术 语 和 定 义、产 地 环 境、栽 培 技 术。本 文 件 适 用 于 惠 州 地 区 金 丝 皇 菊 的 栽 培。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 件。G B 3 0 9 5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G B 5 0 8 4 农 田 灌 溉 水 质 标 准G B/T 8 3 2 1(所 有 部 分)农 药 合 理 使 用 准 则G B 1 5 6 1 8 土 壤 环 境 质 量 农 用 地 土 壤 污 染 风 险 管 控 标 准N Y/T 4 9 6 肥 料 合 理 使 用 准 则 通 则N Y/T 5 2 5 有 机 肥 料N Y/T 1 2 7 6 农 药 安 全 使 用 规 范 总 则N Y/T 5 0 1 0 无 公 害 农 产 品 种 植 业 产 地 环 境 条 件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3.1金 丝 皇 菊 C h r y s a n t h e m u m m o r i f o l i u m R a m a t多 年 生 宿 根 草 本 菊 科 菊 属 平 瓣 小 菊 品 种,株 高 5 5 c m 6 5 c m,花 朵 展 开 的 直 径 6 c m 1 0 c m,叶 呈卵 圆 形 或 长 圆 形,花 形 呈 扁 球 形 或 不 规 则 球 形,花 色 金 黄,花 蒂 绿 色。4 产 地 环 境4.1 产 地 要 求栽 培 田 地 环 境 条 件 应 符 合 N Y/T 5 0 1 0 的 规 定,产 地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应 符 合 G B 3 0 9 5 的 规 定,土 壤 质 量应 符 合 G B 1 5 6 1 8 的 规 定,灌 溉 水 质 应 符 合 G B 5 0 8 4 的 规 定。4.2 产 地 选 择选 择 地 势 高、阳 光 充 足、土 壤 疏 松 肥 沃、富 含 腐 殖 质 的 沙 壤 土,土 壤 p H 5.5 p H 7 最 佳。5 栽 培 技 术D B 4 4 1 3/T 4 5 2 0 2 425.1 种 苗 繁 育5.1.1 繁 育 方 法主 要 有 扦 插 繁 殖 法 和 分 株 繁 殖 法。5.1.2 繁 育 时 间全 年 均 可 繁 育,宜 在 采 收 期 后 进 行。扦 插 繁 殖 时 宜 选 择 阴 天 或 傍 晚 扦 插。5.1.3 扦 插 繁 殖5.1.3.1 苗 圃 地 整 地采 用 苗 床 育 苗 或 穴 盘 育 苗。苗 床 育 苗 前 精 细 整 地,每 6 6 7 m2施 入 商 品 有 机 肥(有 机 质 4 0%)1 0 0 0k g 后 进 行 深 翻 3 0 c m,有 机 肥 的 技 术 指 标 符 合 N Y/T 5 2 5 的 规 定。按 畦 面 宽 9 0 c m、畦 高 3 0 c m、沟 宽3 0 c m 整 出 种 植 畦,田 块 四 周 建 排 水 沟。穴 盘 育 苗 时 宜 使 用 河 沙,沙 质 土 壤,混 合 基 质(V泥 炭 土:V蛭 石=1:1)。5.1.3.2 苗 圃 地 消 毒扦 插 前 做 好 苗 床、穴 盘 和 基 质 消 毒,消 毒 用 药 操 作 应 符 合 G B/T 8 3 2 1 和 N Y/T 1 2 7 6 的 规 定。5.1.3.3 采 穗选 择 无 病 虫 的 健 壮 植 株 作 为 采 穗 母 株,从 母 株 上 剪 取 径 粗 0.3 c m 以 上、粗 细 和 节 间 均 匀、半 木 质 化的 侧 芽 或 侧 枝,斜 剪 成 4 个 5 个 节 位 且 长 7.5 c m 8.5 c m 的 插 穗,摘 除 基 部 叶 片,上 部 留 2 片 3 片 展 开叶,剪 口 靠 近 叶 节 并 位 于 叶 节 的 下 端。5.1.3.4 插 穗 处 理扦 插 前 将 插 穗 基 部 用 7 0%甲 基 硫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 0 0 0 倍 液 或 5 0%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8 0 0 倍 液 浸 泡 1 5m i n 3 0 m i n。1 h 后 将 插 穗 基 部 在 生 根 剂 溶 液 中 速 蘸 2 s 5 s 即 可 立 即 扦 插。常 用 生 根 剂 及 浓 度 为 萘 乙酸 水 剂 1 0 0 m g/L 2 0 0 m g/L 或 吲 哚 丁 酸 水 剂 2 0 m g/L 5 0 m g/L。5.1.3.5 扦 插在 备 好 的 育 苗 畦 或 育 苗 盘 上 插 入 插 穗。育 苗 畦 插 穗 行 距 为 2 0 c m 2 5 c m、株 距 为 6 c m 8 c m,扦插 深 度 为 3 c m 4 c m。5.1.3.6 管 理宜 搭 建 简 易 拱 棚 或 使 用 设 施 温 室,选 用 7 5%遮 阳 网 遮 荫。扦 插 后 至 生 根 前 完 全 遮 荫;生 根 后 早、晚不 遮 荫 接 受 自 然 环 境 驯 化,日 遮 荫 时 长 视 天 气 情 况 而 定,3 d 5 d 之 后 完 全 不 遮 荫。扦 插 后 及 时 浇 一 次透 水,以 后 保 持 圃 地 湿 润;生 根 后 浇 水 量 稍 减,每 7 d 喷 施 一 次 叶 面 肥。前 期 喷 洒 0.2%0.3%的 尿 素 水溶 液,后 期 喷 洒 0.2%0.3%的 尿 素 和 磷 酸 二 氢 钾 混 合 水 溶 液。幼 苗 长 出 3 片 5 片 新 叶 时 移 栽 到 大 田。5.1.4 分 株 繁 殖5.1.4.1 剪 苗挑 选 生 长 健 壮、无 病 虫 害 的 植 株,割 除 地 面 以 上 的 茎 杆。D B 4 4 1 3/T 4 5 2 0 2 435.1.4.2 管 理幼 苗 长 出 后 及 时 浇 水,保 持 土 壤 湿 润;每 7 d 喷 施 一 次 叶 面 肥。前 期 喷 洒 0.2%0.3%的 尿 素 水 溶 液,后 期 喷 洒 0.2%0.3%的 尿 素 和 磷 酸 二 氢 钾 混 合 水 溶 液。5.1.4.3 分 株苗 高 1 0 c m 1 5 c m 时 分 成 数 株 移 栽 到 大 田。5.2 大 田 栽 植5.2.1 整 地耕 地 前,每 6 6 7 m2均 匀 撒 施 商 品 有 机 肥(有 机 质 4 0%)1 0 0 0 k g、过 磷 酸 钙 1 0 0 k g 和 复 合 肥(N:P2O5:K2O=1 6:1 6:1 6)2 5 k g,随 土 深 翻。将 土 耙 细 作 畦,畦 面 宽 1 2 0 c m,畦 高 3 0 c m,沟 宽 3 0 c m。田 块 四 周 建排 水 沟。每 6 6 7 m2撒 施 3%的 辛 硫 磷 颗 粒 1.5 k g、5 0%的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0.5 k g 与 土 充 分 拌 匀 进 行 消 毒。施 肥 原 则 应 符 合 N Y/T 4 9 6 的 规 定,用 药 操 作 应 符 合 G B/T 8 3 2 1 和 N Y/T 1 2 7 6 的 规 定,有 机 肥 的 技 术 指 标 应符 合 N Y/T 5 2 5 的 规 定。5.2.2 移 栽5.2.2.1 移 栽 时 间选 择 阴 天、晴 天 清 晨 或 傍 晚 移 栽。为 保 障 全 年 开 花 两 次,宜 在 2 月 上 旬 至 2 月 中 旬 移 栽。5.2.2.2 移 栽 密 度每 6 6 7 m2栽 植 2 2 0 0 株 2 4 0 0 株,株 行 距 为 4 0 c m 6 0 c m。5.2.2.3 移 栽 方 法采 用 双 行 错 位 法,选 用 根 系 发 达、芽 头 丰 满、健 壮 无 病 虫 的 菊 苗 栽 植。栽 植 深 度 5.5 c m 6.5 c m,宜 保 持 根 系 舒 展。栽 植 后 浇 透 定 根 水。5.3 田 间 管 理5.3.1 追 肥苗 期 追 施 复 合 肥(N:P2O5:K2O=1 6:1 6:1 6)2 次 3 次,每 次 每 6 6 7 m2施 7.5 k g 1 0 k g,间 隔 1 5 d 2 0 d。现 蕾 后 每 6 6 7 m2施 复 合 肥(N:P2O5:K2O=1 6:1 6:1 6)1 0 k g 1 5 k g、中 量 元 素 肥(C a O 1 6%、M g O 5.5%,S O3 4 5%,K2O 1 3%)5 k g,间 隔 1 0 d 1 5 d 后 每 6 6 7 m2施 复 合 肥(N:P2O5:K2O=1 6:1 6:1 6)7.5 k g 1 0 k g、中 量 元 素 肥(C a O 1 6%、M g O 5.5%,S O3 4 5%,K2O 1 3%)2.5 k g、硫 酸 钾 5 k g。孕 蕾 期 每 6 6 7 m2喷 施 0.2%0.3%的 磷 酸 二 氢 钾 溶 液 3 0 k g 5 0 k g 2 次,间 隔 7 d 1 0 d。施 肥 原 则 应 符合 N Y/T 4 9 6 的 规 定。5.3.2 水 分 管 理保 持 田 间 湿 润,防 止 干 旱 和 积 水。追 肥 后 及 时 浇 水,避 免 淋 浇 花 蕾、花 和 大 水 漫 灌。5.3.3 中 耕 除 草结 合 中 耕 及 时 除 草,宜“除 早 除 小”、浅 耕。D B 4 4 1 3/T 4 5 2 0 2 445.3.4 植 株 管 理5.3.4.1 摘 心 剪 苗菊 苗 长 高 至 2 0 c m 2 5 c m 时,摘 心 1 次,宜 在 3 月 中 旬 前 完 成。采 收 结 束 后,及 时 剪 苗 1 次,主 茎 剪口 离 地 面 高 度 1 c m 3 c m 为 佳。5.3.4.2 摘 除 老 叶生 长 期 间 及 时 清 除 病、残、老 叶。5.3.4.3 疏 蕾及 时 疏 除 过 密 的 花 蕾 和 发 育 不 完 整 的 小 花。5.3.4.4 搭 架植 株 长 至 4 5 c m 5 5 c m 时 宜 在 旁 边 搭 架,将 菊 茎 秆 系 于 支 架 上,防 止 倒 伏。5.4 采 收5.4.1 采 收 时 期5 月 6 月 和 1 1 月 1 2 月。5.4.2 采 收 标 准花 朵 展 开 7 5%8 0%。5.4.3 采 收 方 法宜 在 晴 天 露 水 干 后 进 行 采 收。根 据 开 花 情 况 分 数 次 采 收 完 毕。采 收 时 注 意 轻 收 轻 放。5.5 病 虫 害 防 治5.5.1 主 要 病 虫 害病 害 主 要 有 褐 斑 病、白 粉 病、叶 枯 线 虫 病、锈 病 等。害 虫 主 要 有 蚜 虫、粉 虱、红 蜘 蛛、美 洲 斑 潜 蝇等。5.5.2 防 治 原 则坚 持“预 防 为 主、综 合 防 治”的 原 则,以 农 业 和 物 理 防 治 为 基 础,优 先 采 用 生 物 防 治 技 术,辅 之 化学 防 治 应 急 控 害 措 施。农 药 使 用 应 符 合 G B/T 8 3 2 1 和 N Y/T 1 2 7 6 的 规 定。5.5.3 防 治 方 法5.5.3.1 物 理 防 治害 虫 发 生 期 人 工 清 除 虫 卵,及 时 摘 除 病 叶 集 中 销 毁;使 用 光 源、色 板 等 诱 杀 害 虫;利 用 有 色 地 膜 等除 虫;采 用 防 虫 网 防 虫 害。具 体 防 治 方 法 见 附 录 A。5.5.3.2 生 物 防 治使 用 生 物 源 农 药,如 微 生 物 农 药 和 植 物 源 农 药。具 体 防 治 方 法 见 附 录 A。D B 4 4 1 3/T 4 5 2 0 2 455.5.3.3 化 学 防 治使 用 化 学 农 药,如 7 5%三 唑 酮 可 湿 性 粉 剂、7 3%克 螨 特、1 0%吡 虫 啉 可 湿 性 粉 剂 等。具 体 防 治 方 法 见附 录 A。采 收 前 2 5 d 3 0 d 应 停 止 使 用 化 学 农 药。D B 4 4 1 3/T 4 5 2 0 2 46附 录 A(资 料 性)金 丝 皇 菊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 方 法金 丝 皇 菊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 方 法 见 表 A.1。表 A.1 金 丝 皇 菊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 方 法病虫害名称 为害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褐斑病为害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黄色和紫褐色斑,后期转为黑褐色斑块,严重时整片叶片变黄,然后发黑、干枯、脱落。病菌在病株或土壤中的残体上越冬,气温逐渐上升时病原菌借雨水、灌溉水侵染,由伤口或直接侵入,可进行再侵染,直到 1 1 月病害才停止。高温(2 4 2 8)、高湿及通风不良都利于发病。清除病株残体、杂草;基质、花盆消毒;注意通风;摘除病叶;喷洒7 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 0 0 倍液、5 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 0 0倍液、7 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 0 0 倍液等。锈病为害叶片和茎。初期为黄色斑点,后产生铁锈色突起,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严重时菊叶上布满病斑、叶片卷曲、呈黄褐色,植株衰弱,不开花或大量落花,叶片干枯。其病菌可以在母株、干燥堆肥及土中病残体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孢子从叶片气孔侵入组织,形成病斑,侵入适温为 1 6 2 6,阴雨多湿、通风透光条件差易发病。清除病株残体、杂草;注意通风、透光;喷洒 7 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 0 0 倍液、2 5%丙环唑乳油 1 0 0 0倍液、4 5%苯并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4 4 0 g/h m2等。白粉病为害叶片、叶柄、嫩梢及花蕾。感病初期出现黄色透明小点,随后逐渐扩大成白色粉斑,严重时叶片扭曲变形、花芽不开、植株矮化甚至枯死。分生孢子在病枝、病叶及发病植株上过冬,第二年病原菌随风雨传播,8 月9 月为发病高峰期,可发生多次侵染,发病期长。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时易发病。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或病株;喷洒 7 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 0 0 倍液、7 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 0 0 倍液、2 5%丙环唑乳油 1 0 0 0倍液等。叶枯线虫病为害叶片、花芽和花。受害叶片色淡,并生成褐色不规则斑,后叶片卷曲、凋萎、下垂。顶芽被侵染后,其周围新长出的幼叶常扭曲。花期被侵染后,长出细小畸形的花或不开花。发病严重的植株枯萎死亡。以成虫或幼虫在病叶、病残体或其它菊科植物上越冬。一般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从叶子气孔钻入组织内危害。可反复侵染。为兼性内外寄生,能长期生活在菊花病株地上部分,甚至在极少的叶片上。温湿度适宜,全年都可繁殖。选用健康无病的插条作为繁殖材料;做好种植前的土壤、工具消毒;防止浇水飞溅,及时摘除病叶、病芽、病花,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叶面喷施 0.1%三唑磷。蚜虫为害幼茎、叶片、花瓣等幼嫩部位。吸食植株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卷曲、干枯甚至脱落,花蕾不能正常发育或变小,花开不够鲜艳,凋谢早。严重时引起煤烟病使枝叶和花朵变黑。蚜虫在本地菊花生长期间都有发生。蚜虫一般在 2 0 2 5 的天气生长养殖最快,往往不足 1 0 d便可发生一个世代,但 3 0 以上高温炎热天气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冬春季清除菊园枯枝残叶;利用天敌如瓢虫、小花蝽、食蚜蝇等控制蚜虫的发生。蚜虫点片发生初期及时喷洒 5 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 0 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 0 0 倍液、1 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 0 0 0 倍液等。D B 4 4 1 3/T 4 5 2 0 2 47表 A.1 金 丝 皇 菊 主 要 病 虫 害 防 治 方 法(续)病虫害名称 为害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粉虱成虫或若虫群集皇菊枝叶背面刺吸为害。造成叶片退绿、萎蔫枯黄。严重时叶片脱落、植株枯死。在菊科植物上越冬,次年春后,逐渐转移扩散,1 年可发生 1 0 多代。繁殖迅猛,常世代叠生、同生。繁殖适温 1 8 2 5,成虫有群集性,对黄色有趋性。安放黄板诱杀或设防虫网;喷洒2 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1 5 0 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2 0 0 0 倍液等。红蜘蛛潜伏在叶片背面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叶背呈灰褐色,为害严重时出现叶片枯黄、花朵变小和花期缩短等症状。在落叶、杂草根际或残留叶背面过冬。主要靠风力或浇水时侵染。平均气温达 1 2 时,虫口逐渐增多,2 0 左右盛发,超过 3 0,虫口逐渐下降。清除菊田枯枝残叶;利用益螨控制害螨;害螨发生期喷洒 1.8%阿维菌素乳油 4 0 0 0 倍液、5%噻螨酮可湿性粉剂 1 5 0 0 倍液、7 3%克螨特乳剂 3 0 0 0 倍液等。美洲斑潜蝇以幼虫取食叶片,形成大量蛇形弯曲蛀道,俗称“鬼画符”。为害严重时叶片失绿变黄、凋萎、脱落,植株长势差,开花少且小。世代周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夏季完成一个世代需 1 5 d 3 0 d。雌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产卵于表皮下,幼虫在叶内蛀道取食,老熟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层化蛹。采用灭蝇纸、黄板和黑光灯诱杀;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喷施溴氰菊酯 2 0 0 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 4 0 0 0 倍液或阿维苏云菌 1 0 0 0 倍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