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6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212015 蜡梅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Seedling Cultivation for Chimonanthus praecox 文稿版次选择 2015-11-10 发布 2015-12-1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521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合肥植物园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植物园。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红梅、周耘峰、汤玲、王德梅、张继妹。DB34/T 25212015 1 蜡梅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蜡梅科、蜡梅属中的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物种及其园艺品种的育苗圃地要求、种子选择及处理、露地育苗和容器育苗的砧木苗培育、嫁接繁殖以及移植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等的技术操作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蜡梅露地育苗和保护地容器育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3 圃地要求 3.1 场地选择 蜡梅育苗场地宜选在水源充足、排灌良好、交通便利及背风向阳处,土壤以土质疏松、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宜,pH 6.57.5 中性及微酸性土壤。3.2 设施 容器育苗应有调控光照、温度、湿度、水分和氧等环境因子的设施,如温室、大棚、遮荫棚、喷雾、喷灌和滴灌系统等。大田苗床育苗应铺设微喷灌设施。3.3 排灌系统 地下水位、排灌水应符合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的规定。4 种子选择及处理 4.1 良种选择 4.1.1 优良品种标准 优良蜡梅品种具有如下特征:花金黄色或浓黄色,花径2.5 cm,花瓣圆或钝圆,花型以荷花型、磬口型佳,并且花香浓郁、花朵繁密。DB34/T 25212015 2 植株具有株型整齐、冠型开展以及枝条粗壮、着花密的特点。4.1.2 品种选择 应以本地优良蜡梅品种为主,如十八瓣、庐州黄、磬口素心和檀香等,适当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如虎蹄、大花素心和鹅黄红丝等。优良蜡梅品种参见附录A。4.2 种子采收及处理 4.2.1 种子采收 在 6 月7 月当果实外皮呈黄褐色,种子呈栗褐色或黑褐色时,种子成熟,即可进行采收。晒干后,打碎果托,获取纯净种子。4.2.2 种子贮藏 将干燥种子(含水量低于 10)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贮藏。4.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分选,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 12 h24 h,使种子吸足水分,去除漂浮的不饱满种子。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泡种子 2 h,用清水清洗干净。5 大田砧木苗培育 5.1 苗床整理 5.1.1 土壤整理 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和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宜。忌选重粘土以及易积水的低洼地。在粘质土壤育苗时,应首先改良土壤,施入泥炭土、营养土和珍珠岩等轻基质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整理好的苗床应高低一致、畦面平整、土壤细碎和排灌方便。5.1.2 苗床设置 在平整好的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气候湿润、雨量较多和土质粘重地区,采用高床,苗床宽 80 cm90 cm,苗床高 20 cm25 cm。气候干燥、降水量少的地区和不保水的沙土土质,采用低床或平床,苗床宽 120 cm,床面低于步道 15 cm20 cm。5.1.3 施入基肥 在整理好的苗床上施入生物有机肥和缓释肥作为基肥,用量分别为 100 g/m2 和 50 g/m2,均匀撒入苗床。5.2 播种 5.2.1 播种时间 蜡梅种子无休眠期,发芽较为容易,夏季 7 月可随采随播。春季播种时期在 3 月4 月。DB34/T 25212015 3 5.2.2 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法。行距 30 cm,播种沟深约 2 cm3 cm,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播后覆土,覆土厚度 2 cm。播种量 510 kg/667m2。5.3 播后管理 5.3.1 覆盖 播种后可用草席、草帘覆盖床面,以防止床面干燥板结,10 d 左右种子出苗后撤除。5.3.2 浇水 种子发芽期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幼苗出土前和幼苗生长初期应多次适量浇水,保持苗床和基质湿润。夏季炎热季节早晚应适时浇水。进入生长后期控制浇水,促进苗木木质化和提高抗寒能力。5.3.3 间苗 当幼苗长出 3 对4 对真叶时,应分次进行间苗、定株。除去弱苗,保留壮苗,株距保持在 10 cm15 cm。5.3.4 追肥 在砧苗生长期,进行根外追肥,速生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以磷、钾肥为主。苗高 8 cm10 cm 时,用 0.5的磷酸二氢钾和 0.10.2的氮肥进行根外追肥,每隔 7 d10 d 结合浇水进行。苗木进入速生期后,追施尿素一次,追肥量 8 kg/667m2。追肥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宜在傍晚,忌在中午高温时施肥。5.3.5 中耕除草 大田育苗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尤其浇水后及夏季雨后及时进行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幼苗期中耕深度 2 cm5 cm,后逐渐加深到 8 cm10 cm。全年中耕 3 次4 次。5.3.6 炼苗 在苗木生长后期注意控水控肥,促进幼苗的木质化,增强越冬的抗寒能力。6 容器砧木苗培育 6.1 容器选择和基质配制 6.1.1 容器选择 育苗容器选用无纺布育苗袋或营养钵,容器规格以装填基质后容器的口径和高度来表示(78)cm(1012)cm,容器口径为 7 cm8 cm,高为 10 cm12 cm。6.1.2 基质配制 6.1.2.1 基质选择原则 育苗基质成分及配置要求应符合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的规定。DB34/T 25212015 4 育苗基质的选择遵循因地制宜、取材方便和成本低廉的原则,应具有理化性状好,保湿、透水透气、重量轻、无病菌等。6.1.2.2 基质配制 基质选择的材料有营养土、腐熟有机肥、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等。可以采用营养土、泥炭土、与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 3:1:1 的比例进行配比,或者采用营养土与珍珠岩 3:1 比例混合使用。6.1.2.3 基质处理 泥炭土、珍珠岩在使用前应先用清水浸泡湿透后再使用。有机肥应充分发酵腐熟后使用,颗粒细碎,粉碎过筛后使用。6.1.2.4 添加基肥 在育苗基质混入适量缓释肥和过磷酸钙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用量分别为 2.5 kg/m3 和 2.0 kg/m3。6.1.2.5 基质消毒和酸度调节 对配制好的基质应进行灭菌处理,基质消毒药剂及使用方法参见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基质配制时将酸度调节到 pH 6.57.5 适宜范围。6.2 苗床整理 6.2.1 容器育苗床 温室大棚内设高架苗床可直接作为容器育苗床。低床铺设苗床应设置苗床和步道,苗床高 10 cm,宽 120 cm150 cm,步道宽 40 cm。在床面覆盖地布或地膜。6.2.2 催芽苗床 在温室大棚内用砖块砌成苗床高 30 cm,宽 100 cm120 cm,苗床用干净河沙作基质铺设,厚 20 cm。播种前对苗床基质作消毒处理,用 40福尔马林溶液稀释 800 倍喷洒苗床,晾晒 3 d 后至福尔马林溶液挥发无气味后可使用。6.3 培育芽苗 将浸泡处理好的蜡梅种子均匀撒在整理好的催芽苗床上,后覆盖河沙 1 cm2 cm,看不见种子即可。播种密度以种子间不重叠为度。播后至出芽前保持基质湿润。在夏季棚内光照强度大时注意遮阳。6.4 装填基质和容器摆放 装填基质含水量应在 1020,装填基质必须装实,基质装至容器离上缘 0.5 cm1 cm 处。将装填好的育苗袋放入专用塑料托盘,整齐摆放到苗床上。6.5 芽苗移植 6.5.1 移植时期 在芽苗高 8 cm10 cm,两叶一心时进行移植。DB34/T 25212015 5 6.5.2 移植方法 晴天移植宜在早晚进行,移植前先将沙床浇透水,将芽苗轻拔移植到容器中。每个育苗容器栽一株,用土压实,使根系和基质间无空隙,随即浇透水。6.5.3 移植管理 在荫凉通风处缓苗,期间注意遮荫和喷水保湿,缓苗期后正常管理。6.6 苗期管理 6.6.1 浇水 幼苗期间基质湿度保持在 7075,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时进行。进入速生期应量多次少,基质在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生长后期要适当控制浇水。6.6.2 光照和通风 夏季高温期播种,应有遮阳设施。幼苗期保持光照强度在 10,000 lux50,000 lux。光照强度大于 100,000 lux 时,需适当遮光、降温。晴天中午棚内湿度大应注意通风。6.6.3 施肥 在进入速生期后进行追肥,7 d10 d 一次,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停施氮肥,以磷、钾肥为主。追肥结合浇水进行,避开中午高温。6.6.4 炼苗 在苗木的生长后期进行炼苗。通过降温,控制水分和养分,促进容器苗的木质化。控制浇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喷肥以磷钾肥为主。6.7 控根 高架苗床容器育苗期内发现容器基质下沉,须及时填满,以防根系外露,促使根系生长。低床铺设苗床应定期检查,防止根系穿透育苗容器向外伸展,促使容器苗在容器内形成根团。7 嫁接繁殖 7.1 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可以采用切接和嫩枝腹接。7.1.1 切接 7.1.1.1 嫁接时间 切接时间在 3 月中旬至 4 月初,当砧木叶芽萌动发芽到 0.5 cm 时。7.1.1.2 砧木选择 通过露地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培育的实生苗,地径粗度在 0.8 cm1.0 cm,可作嫁接用砧木进行嫁接。DB34/T 25212015 6 7.1.1.3 接穗采集和处理 将选定的优良品种植株作为采穗母树,选择枝条发育充实、无病虫害、树冠外围叶芽饱满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接穗。接穗枝条以随采随接最好。如须延长嫁接时间,可将接穗埋在湿沙中贮藏。剪取接穗长 6 cm7 cm,留 2 对芽。7.1.1.4 剪砧 将砧木基部清理干净,在距地面 4 cm6 cm 左右处剪去,并削平横断面。7.1.1.5 嫁接 接穗下部削成楔形,上端削深达木质部,削面长 2.5 cm 左右。将砧木沿着切口一侧向下切,切口深 2.5 cm,以稍露木质部为准,然后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对准一侧形成层。用嫁接带绑紧。7.1.2 嫩枝腹接 7.1.2.1 嫁接时间 嫩枝腹接在 5 月下旬8 月进行。7.1.2.2 接穗选择 选择当年生生长充实、粗壮并已木质化的嫩梢作接穗,枝条粗度宜在 0.5 cm1.0 cm。剪取接穗长 8 cm10 cm,去掉叶片,留叶柄,剪成 2 节3 节长的枝段。7.1.2.3 砧木选择 夏季嫩枝腹接的砧木苗地径粗度应达 0.6 cm 以上。7.1.2.4 嫁接 接穗下端削成楔形,从下部一节芽的两侧纵向各削一刀,保留削面两侧的愈合芽。在砧木枝条合适部位,由上至下向树干中心斜切一刀,深及木质部,将接穗插入切口,用可降解嫁接带绑紧。7.2 接后管理 7.2.1 补接 嫁接后 10 d15 d 检查接芽成活状况,若未成活需及时补接。7.2.2 剪砧与抹芽 蜡梅砧木的萌蘖能力很强,应注意除萌。嫁接成活要及时除去砧木萌条,夏季剪砧后还应及时抹芽,把砧木上所发的芽全部抹除,只留嫁接芽。7.2.3 摘心 当接穗新稍长 15 cm 时进行摘心,摘去顶端 1/31/2,促进下部叶芽萌发。7.2.4 水分管理 苗木速生期及夏季高温期间,遇干旱时应及时进行浇水。高温季节晴天浇水宜在早晚进行,9 月份以后停止浇水。夏季雨后注意及时排水。DB34/T 25212015 7 7.2.5 施肥 全年追肥 3 次4 次。当嫁接芽长到 10 cm 时,可追施 0.2的氮肥促进苗木健壮生长。生长中期增施 0.5的磷钾肥,15 d 一次。10 月停止追肥,促进苗木加粗生长,提高苗木越冬能力。7.2.6 松土除草 露地育苗除草以人工除草结合松土进行,忌用化学除草剂。容器育苗除草采用人工拔除。8 移植苗培育 8.1 移植要求 嫁接成活的苗,2 a3 a 后可移栽定植。容器苗 2 a 后可以出圃,不出圃的应适时更换大规格育苗袋。移植时剔除带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苗木,并根据要求适当修剪枝叶。8.2 移植 8.2.1 大田移植 8.2.1.1 整地 栽植前深翻整地,深度为 30 cm40 cm,结合深翻并施足基肥,施肥量为 30 t/hm2。耙平后打垄作畦,长度依地势而定。沙质壤土平地南北行向开沟整地,畦宽 1.4 m1.6 m,畦高 25 cm。在粘质土壤栽植时采取高垄栽植,垄高 30 cm。忌低洼积水区栽植。在圃地周围及园路旁挖环通排水沟,沟宽 50 cm,深 60 cm。8.2.1.2 移植时间 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发芽前为适栽时期。冬季寒冷地区在土壤解冻后栽植为宜。8.2.1.3 栽植密度 嫁接成活的苗 2 a 后可移栽定植。根据植株大小确定栽植密度,可以采取先密后稀的栽植方式,株行距 30 cm40 cm,壮龄期再实行间植,扩大至株行距(11.2)m(1.21.5)m。8.2.1.4 栽植 移栽的苗木均应带土球,栽植后浇透定根水,第 2 天3 天结合覆土再次浇透水。8.2.2 容器苗移植出圃 8.2.2.1 出圃 容器苗在嫁接后第 2 年可以出圃,选择苗木充分木质化,生长健壮和根系良好的植株出圃。8.2.2.2 容器更换 容器苗在短期内不出圃,应适时更换大规格的育苗容器。育苗容器规格为 12 cm13 cm。容器更换避开高温炎热季节,摆放在苗床上集中管理。DB34/T 25212015 8 8.3 水肥管理 8.3.1 施肥 蜡梅属于喜肥花卉,适时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每年冬季结合疏松土壤施一次足肥,采用穴状施肥施入适量饼肥和复合肥。生长季节当新枝生长两三对新叶进行摘心时施一次足肥,促使二次生长新枝。8.3.2 浇水和排水 蜡梅耐旱怕涝,如地下水位高,土壤过于潮湿,植株生长不良。应保持土壤偏干为宜,“三伏天”高温干旱季节可以适量浇水,夏季梅雨季节注意排水。地下水位高、粘重土壤地区栽植蜡梅时尤应注意防止因雨后排水不畅造成蜡梅根部病害的发生。8.4 整形修剪 8.4.1 整形 8.4.1.1 单干树形 在幼苗期剪除根际萌发的多余枝条,保留单根的粗壮枝,培养单干树形。栽植时剪留 100 cm 定干。8.4.1.2 丛生树形 从蜡梅基部短截,促使萌发壮枝。选留 35 个枝干,疏除多余枝干,根据长势强弱将枝干在合适高度短截,逐年形成主干明显,中心开展的树形。8.4.2 修剪 8.4.2.1 疏剪 夏季对过密的枝条从基部适当进行疏剪,使树冠通风透光,增加花芽量。同时剪除交叉枝、重叠枝和病虫枝等。8.4.2.2 短截 在花后早春时及时将去年开过的老枝 20 cm 以上部分剪除,每枝保留 2 对3 对芽,使养分集中于抽发新枝。如果要培养高大蜡梅树形,应保留顶芽,使其长到一定高度时再短截,以促使分枝形成树冠,以后每年进行更新修剪。8.4.2.3 抹芽 在早春萌芽后要及时抹去枝干隐芽,节省养分并减少冬季修剪量。8.4.2.4 摘心 在 4 月中下旬至夏末,新梢长出 4 对叶片时进行摘心,强壮的枝条在较早的时间进行摘心,促生侧枝和再生枝。在较迟的时间对弱枝条摘心,促使停止生长和促进花芽形成。8.4.2.5 除萌 嫁接苗基部容易生长萌蘖,春季至秋季应及时将砧木萌蘖除去。DB34/T 25212015 9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加强预测预防,预防为主,加强树体管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化学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用化学农药,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合理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9.2 蜡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蜡梅病虫害发生较少,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表B.1、表B.2。A DB34/T 25212015 10 A B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部分优良蜡梅品种 表A.1 部分优良蜡梅品种 编号 品种名 品种特征 花期 1 十八瓣 Shibaban 花黄色,花径 3.0 cm3.5 cm,荷花型。中被片宽椭圆形,先端圆;内被片有浅红色晕。花朵大,浓香。早花品种,花期 11 月翌年 1 月,盛花期 12 月。2 檀香 Tanxiang 花浅黄色或黄白色,开花过程中逐渐变浅,盛花期花呈圆壶状,花径 1.5 cm2.5 cm。内被片有深紫色条纹或红晕。花香浓,花量大。晚花品种,花期 1 月上旬3 月,盛花期 2 月。3 庐州黄 Luzhouhuang 花蜡黄色,花径 2.0 cm2.5 cm,磬口型。中被片长椭圆形,先端圆,盛花期先端向外反曲明显;内被片黄色。着花密,花清香,花期长。花期中,花期 12 月3月,盛花期 1 月2 月中旬。4 虎蹄 Huti 花黄色,花径 2.8 cm4.1 cm,盛开时盘型。中被片狭椭圆形,先端钝,边部常有波状起伏;内被片有紫色条纹。着花密,花浓香。花期中,花期 12 月2月,盛花期 1 月。5 鹅黄红丝 Ehuanghongsi 花黄色,花径 2.5 cm3.5 cm,荷花型。中被片长椭圆形,先端钝圆反曲明显;内被片有浅紫色条纹。着花量密,花香浓。花期中,花期 12 月2月,盛花期 1 月。6 磬口素心 Qingkousuxin 花浅黄色,花径 1.6 cm1.8 cm,磬口型。中被片 7 枚,宽椭圆形,先端尖;内被片黄色。花清香。花期早,花期 11 月1月,盛花期 12 月。7 大花素心 Dahuasuxin 花黄色,花径 3.5 cm4.5 cm,花大,盘型。中被片长椭圆形,先端钝尖,常反曲;内被片黄白色。着花量中等。清香。花期中,花期 12 月2月,盛花期 1 月。8 金磬口 Jinqingkou 花金黄色,花径 1.4 cm1.6 cm,磬口型。中被片 9枚,长卵圆形,先端钝尖,稍反卷;内被片金黄色。浓香。花朵繁密。花期中,花期 12 月2月,盛花期 1 月。9 玉蝶 Yudie 花黄色,花径 3.0 cm3.5 cm,花大,盘型。中被片 7 枚,长椭圆形,先端钝尖,常反曲;内被片黄色。着花量中等。清香。花期中,花期 12 月2月,盛花期 1 月2 月。10 红丝金莲 Hongsijinlian 花浓黄色,花径 2.5 cm2.8 cm,荷花型。中被片10 枚,宽椭圆形,盛开时先端反曲,边缘有皱纹;内被片有浅红晕。着花量中。花香浓。花期中,花期 12 月2月,盛花期 1 月。DB34/T 25212015 11 B C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B.1 蜡梅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病害 名称 症状 发生时期 防治方法 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枝。发病初期,叶面病斑为圆形,褐色,以后逐渐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后期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至浅褐色,并在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嫩枝染病在枝梢上产生枯死段,秋季在枯死梢的病斑产生黑色小粒点。5 月开始发病,9 月11 月为高峰期。(1)秋末冬初清除病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2)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3)倍量式波尔多液 200 倍液,15 天20 天喷 1 次,连喷 3 次4 次。褐斑病 叶片感病后,病斑近圆形或相互融合,呈不规则形,黑褐色,边缘明显。病斑两面着生稀散的暗褐色霉丛,以表面为多。4 月初发病,5 月至 11 月为发病高峰。(1)清除病落叶,减少侵染源。(2)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炭疽病 发生在叶尖或叶缘处,病斑近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 8 mm12 mm,灰白色,有时呈淡红色,边缘红褐色至褐色,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7 月8 月发病一直延续到秋季。(1)喷 25炭疽灵 5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 600 倍液。(2)75百菌清 1000 倍液。隔 7 天10 天喷 1 次,连喷 3 次4 次。白纹羽病 主要发生在根基和根颈。发病初期,病部皮层组织浮肿、松软,出现圆褐色病斑。之后病部开始呈水渍状腐烂,深达木质部,并有黄褐色汁液渗出。发病初期植株表现为树势衰弱,叶片变黄而逐渐凋萎,然后枝条枯朽。6 月9 月为盛发期。(1)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积水受涝,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0代森锰锌 500 倍喷液喷雾。(3)对严重病株及时挖除,减少侵染源。在病穴内浇灌 70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 300 倍液。表B.2 蜡梅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虫害 名称 主要症状 发生时期 防治方法 蚜虫 主要危害嫩梢、嫩叶,引起叶片变形或卷曲,1 年发生多代。春夏季为易发期。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喷雾,或 10啶虫脒 1500 倍液喷雾。介壳虫 主要寄生在枝条、叶片上,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为害,造成树势衰弱。4 月发生,5月7 月为盛发期。40杀扑磷 1500 倍液喷雾,或 25噻嗪酮 1000 倍液喷雾。DB34/T 25212015 12 表B.2(续)虫害 名称 主要症状 发生时期 防治方法 刺蛾 幼虫咬食叶片、新芽、嫩梢等,使叶片呈缺刻或空洞状,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吃光。6 月下旬7 月为盛发期。90敌百虫原药 8001000 倍液或2.5溴氢菊酯 20004000 倍液喷雾。卷叶蛾 卷叶蛾幼虫取食新芽、嫩叶和花蕾,常吐丝缀叶,潜居于缀叶中。5 月7 月为盛发期。50辛硫磷乳剂或 50杀螟松乳剂1000 倍液喷雾。木蠹蛾 木蠹蛾幼虫从新梢上部蛀入,先在皮层和木质部之间围绕枝条咬一蛀环,然后沿髓部向上钻蛀隧道,被害新梢不久即枯死。5 月7 月为盛发期。(1)幼虫未蛀入枝条之前,喷洒杀螟松 1000 倍液。(2)对于已蛀入枝条的幼虫,可用棉球蘸敌敌畏从虫孔塞进,然后用粘泥将虫孔封严进行熏杀。(3)喷施 50的辛硫磷乳油 1500 倍液。日本龟蜡蚧 若虫和雌虫在叶片和枝条上吸食液汁,常造成植株枯叶黄或煤病孽生。5 月9 月为发生期。2.5溴氢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喷雾或 50杀螟松乳油 1500 倍液喷雾。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