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豆2号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B63/T 1301-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青菜豆2号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B63/T 1301-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菜豆2号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B63/T 1301-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菜豆2号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B63/T 1301-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菜豆2号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B63/T 1301-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菜豆2号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B63/T 1301-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30/31 备案号:42529-2014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3012014 青菜豆2号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2014-06-09发布 2014-07-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3/T 13012014 I 前 言 本规程依据GB/T 1.1-2009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规程由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全辉、李宗仁、邵登魁、侯全刚、巨霞、熊辉岩、李江、张广楠、闫国瑛、周红伟、张广生、蔡立柱、魏文祥。DB63/T 13012014 1 青菜豆2 号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矮秧菜豆原(良)种繁殖的采种株选择、田间管理、种子采收等技术。本规程适用于黄河谷地及湟水流域菜豆生产区良种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豆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DB63/T 159 青海省豆类蔬菜品种观察记载规范 DB63/T 1198 菜豆 青菜豆2号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矮秧菜豆 主茎直立,高40厘米50厘米。节间短,主茎伸展4节8节后,生长点产生花芽而封顶。每节均可抽生侧枝,侧伸展数节后生长点亦转为花芽不在继续伸长。4 种子生产方法 4.1 原种繁殖 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或采用三圃制进行繁殖生产。5 良种生产 用原种直接繁殖良种。质量符合GB 4404.2 的要求。5.1 地块选择。DB63/T 13012014 2 选择前作未种植豆科作物、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微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或壤土。周围1 000米之内没有种植豆类作物。5.2 播种期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5.3 选种 选原种进行繁殖,质量符合GB 4404.2 的要求。5.4 播种量 采用点播,每穴两粒。播种量0.098吨每公顷0.113吨每公顷(6.50千克每亩7.5千克每亩)。5.5 种植密度 株距20厘米,行距25厘米。保苗量18.000万株每公顷19.500万株每公顷(12 000株每亩13 000株每亩)。5.6 田间管理 5.6.1 补苗间苗 幼苗出土后及时查苗补种,补种以浸种催芽播种为宜。一对真叶期间苗,一穴保留一株,拔出弱苗与病残苗,保留壮苗。5.6.2 中耕除草 苗期需中耕除草2次。在苗高10厘米1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苗高20厘米3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花果期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5.6.3 肥水管理 定植前15天整地,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75.00立方米80立方米(5000千克每亩6000千克每亩),每公顷施纯N 0.122吨,P2O5 0.310吨(磷酸二铵45千克每亩)。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在苗期、分蘖期开沟追施或穴施纯N 0.091千克每公顷(尿素15.00千克每亩),或追施腐熟饼肥0.750吨 每公顷(50.00千克每亩),开始结荚期和豆荚灌浆期施纯N 0.067吨每公顷,P2O5 0.172吨每公顷(磷酸二铵25.00千克每亩),K2O 0.075吨/公顷(硫酸钾10.00千克每亩)。出苗后,视土壤墒情浇一次齐苗水。此后适当控水,长到4片真叶时,浇一次水;豆荚灌浆期浇水一次。盛花期不宜再灌溉。5.6.4 病虫害防治 5.6.4.1 主要病虫害 枯萎病、锈病、叶斑病、疫病、蚜虫、豆荚螟、斑潜蝇、螨类。5.6.4.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5.6.4.3 农业防治 DB63/T 13012014 3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科学施肥与浇水,清洁田园,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严格执行轮作制度,与非豆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5.6.4.4 物理防治 可设置黄板诱杀蚜虫、斑潜蝇等对黄色有趋性的害虫,每667平方米挂(25厘米40厘米)30片40片。5.6.4.5 化学防治 按GB/T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执行,防治方法见附录B。5.7 去杂 全生育期要严格除杂,及时去劣株。选留标准严格按DB63/T 1198执行。5.8 采收 待豆荚荚壳色泽转黄,开始干缩时及时采收。5.9 贮藏 在通风干燥防雨防潮处晾晒、脱粒。原良种均须在干燥冷凉条件下贮藏。良种适宜贮藏温度为17,相对湿度35%;原种适宜保存温度为5,相对湿度45%50%。DB63/T 13012014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防治对象 使用时期 药 剂 使用方法 枯萎病 全生长季 40%瓜枯灵粉剂液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40%瓜枯灵粉剂 600 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每 7 天10 天一次,连续 2 次3 次。锈病 全生长季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每 7 天10 天一次,连续 2 次3 次。叶斑病 全生长季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雾,每 7 天10 天一次,连续 2 次3 次。疫病 全生长季 50%多菌灵;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72%普力克等 50%多菌灵 500 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普力克600倍800 倍液,喷雾或灌根并行,每 7 天一次,连续 2 次3 次。蚜虫 全生长季 2.5%溴氟菊脂乳油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蚜虫用 2.5%溴氟菊脂乳油3 000 倍液喷雾,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3 000 倍液喷雾,每 7 天一次,连续 2 次3 次。豆荚螟 全生长季 2%阿维菌素乳油 2%阿维菌素乳油 1 500 倍液喷雾。每 7 天一次,连续3次。斑潜蝇 全生长季 1.8%齐墩螨素乳油 48%毒死蜱乳油 1.8%齐墩螨素乳油2 000 倍3 000 倍液喷雾,或48%毒死蜱乳油 1 000 倍液喷雾,每7 天一次,连续3 次。螨类 全生长季 2.5%联苯菊脂乳油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联苯菊脂乳油3 000 倍液喷雾,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3 000 倍液喷雾,每 7 天一次,连续3 次。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