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123-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栗山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123-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栗山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123-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栗山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123-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栗山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123-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栗山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123-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1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1232014 栗山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ion of massicus raddei blessig 2014-10-10发布 2014-11-30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123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平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玉华、刘伟杰、丁京仲、程玉林、徐建华、贡倩、王世军、周绍哲、陈庆雪李 健、周江山。DB22/T 21232014 1 栗山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栗山天牛发生程度与成灾指标、虫情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栗山天牛发生林分的综合防治。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本文件。2.1 栗山天牛 Massicus raddei Blessig 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山天牛属(Massicus),在吉林省主要危害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辽东栎(Q.liaotungensis),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见附录 A。2.2 发生面积 Occurrence area 栗山天牛虫情达到发生统计起点以上的面积,以小班面积进行统计和汇总。2.3 成灾面积 The disaster area 栗山天牛虫情达到成灾统计起点以上的面积,以小班面积进行统计和汇总。3 调查监测 3.1 发生程度划分指标 发生程度划分为低虫口、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四个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B。3.2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在栗山天牛分布区域内,将林龄30年以上的柞树林分确定为栗山天牛应施调查寄主林分。3.3 划定踏查块 根据林分组成相似、林龄组相同的原则,将相邻的小班合并为一个踏查块,踏查块的面积不超过200 hm2。3.4 调查方法 DB22/T 21232014 2 3.4.1 线路踏查 按事先确定的踏查线路,于10月份,在踏查块中采取机械取样法选取100株样株,逐株观察样株树干及树干基部周围有无栗山天牛蛀屑,将踏查结果填入栗山天牛线路踏查记录表,见附录C。3.4.2 标准地调查 将有虫株率达到3%以上的林分确定为应施标准地调查的林分。每小班设置1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填写栗山天牛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见附录D。4 综合防治技术 4.1 营林措施 低虫口及轻度发生林分,伐除虫害木,实行封山育林。4.2 虫害木除害处理 伐除的虫害木在造材后现地实施除害处理,见附录E。4.3 灯诱捕捉 在成虫羽化期,利用其趋光性夜间进行灯诱捕捉,集中销毁。灯诱效果依次为黑光灯、高压汞灯、白炽灯,功率越大,诱集效果越好。在林间空地,布设诱虫灯,距地面高度保持在2 m3 m。开灯时间20:0024:00。4.4 生物防治 4.4.1 释放哈氏肿腿蜂 在栗山天牛成虫羽化高峰年的9月上旬或翌年的5月下旬至6月初林间释放哈氏肿腿蜂进行防治。轻度发生的林分,每5株挂1管(50头成蜂/管);中度发生林分的,每3株挂1管;重度发生的林分,每株挂1管。4.4.2 释放花绒坚甲成虫 在栗山天牛预蛹期(6月中旬)林间释放花绒坚甲成虫。每株虫害木下释放花绒寄甲5头7头。DB22/T 21232014 3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栗山天牛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A.1 栗山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0 mm60 mm,宽10 mm15 mm,灰褐色披棕黄色短毛。头部向前倾斜,下颚顶端节末端钝圆,复眼小,眼面较粗大。触角11节,近黑色,第3、4节端部膨大成瘤状。雄虫触角长度约为体长的1.5倍,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3。头顶中央有一条深纵沟。复眼黑色。前胸两侧较圆有皱纹,无侧刺突,背面有许多不规则的横雏纹,鞘翅周缘有细黑边,后缘呈圆弧形,内缘角生尖刺。足细长,密生灰白色毛。卵:长约4 mm,长椭圆形,淡黄色。幼虫:长约60 mm70 mm,乳白色,疏生细毛,头部较小,往前胸缩入,淡黄褐色。胴部13节,背板淡褐色,前半部有2个凹字形纹横列。蛹:裸蛹,长约45 mm50 mm,长椭圆形,谈黄色。习性 三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幼虫在木质部蛀道内越冬。6月间羽化,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静伏7天左右钻出,有趋光性。傍晚交尾。每只雌虫可产卵20粒左右。老熟幼虫钻至柞树基部作室化蛹。A.1.1 栗山天牛成虫 见图A.1 图A.1 栗山天牛 成虫 A.1.2 栗山天牛 幼虫 见图A.2 DB22/T 21232014 4 图A.2 栗山天牛 幼虫栗山天牛危害状 A.1.3 栗山天牛危害状 见图A.3 图A.3 栗山天牛危害状 DB22/T 21232014 5 A.2 栗山天牛生物学特性 栗山天牛在吉林省3年1代,其中2014为发生高峰年。栗山天牛以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至8 月中下旬还有成虫活动。成虫羽化后,体翅较柔软,一般在蛹室内静伏5 d7 d,待体翅变硬后,咬一扁长椭圆形羽化孔钻出。成虫有群集习性,一般上午7:00多聚集在树干1 m 以下,干基50 cm 处较多;晴天上午10:00后开始上树活动,尤其16:0018:00为活动高峰,多在树冠或树干上爬行。成虫在林分内选择35年生以上、木栓层较发达、位于岗脊东南和南坡、山的中上腹的树木上聚集,并在树干咬食木栓层补充营养。咬食部位呈穴状,深5 mm10 mm,直径6 mm12 mm,由于树液和雌虫的分泌物使此处呈水浸状,黑色,招引大量雌雄成虫聚集。DB22/T 21232014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栗山天牛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B.1 栗山天牛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见表B.1 表B.1 划分标准 虫口密度 调查虫态 低虫口 0有虫株率3%幼 虫 轻度发生 3%有虫株率10%幼 虫 中度发生 10有虫株率20%幼 虫 重度发生 有虫株率20%幼 虫 DB22/T 21232014 7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栗山天牛线路踏查登记表 踏查块编号:踏查块面积:公顷 代表的林班小班: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林龄组:对栗山天牛危害的寄主树木在相应的序号中划“”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调查 株数 100株 有虫 株数 株 有虫株率(%)调查时间:年 月 日 调查人:DB22/T 21232014 8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栗山天牛标准地调查记录表 调查单位名称:地点 标准地编号 林班及小班名称 树种组成 林龄 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cm)小班面积(hm2)海拔(m)坡度 坡向 踏查受害株率(%)标准株号 害虫数量 标准株号 害虫数量 标准株号 害虫数量 标准株号 害虫数量 1 16 31 46 2 17 32 47 3 18 33 48 4 19 34 49 5 20 35 50 6 21 36 51 7 22 37 52 8 23 38 53 9 24 39 54 10 25 40 55 11 26 41 56 12 27 42 57 13 28 43 58 14 29 44 59 15 30 45 60 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人:DB22/T 21232014 9 E E 附 录 E(资料性附录)虫害木处理方法 E.1 虫害木进行灭虫处理,一定要在成虫羽化前进行。E.1.1 熏蒸处理:选择较平坦地段,将砍伐下来的虫害木集中堆放,在天牛成虫未羽化前进行熏蒸。覆膜或利用当地现有条件进行熏蒸。至天牛死亡率达100%。如经检查,未达到要求,则再次投药熏蒸,直至合格为止。E.1.2 加工处理:将虫害木送到木材加工厂,加工成1 cm左右的木板、将虫害木粉碎或切成薄片制成胶合板、纸浆等。也可将加工器械运到林地,当场处理,减少虫害木运输引起传播的可能性。E.1.3 焚烧:无利用价值的虫害木(包括枝桠)或无以上处理条件的集中烧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