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整形修剪技术规范DB35/T 1571-2016.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李树整形修剪技术规范DB35/T 1571-201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树整形修剪技术规范DB35/T 1571-201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树整形修剪技术规范DB35/T 1571-201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树整形修剪技术规范DB35/T 1571-201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树整形修剪技术规范DB35/T 1571-201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3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5712016 李树整形修剪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lum Tree Training and Pruning 2016-04-06发布 2016-07-06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571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新福、方智振、潘少霖、周丹蓉、姜翠翠。DB35/T 15712016 1 李树整形修剪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树形、整形、修剪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李产区李树的整形修剪。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扭梢 将直立旺盛生长的半木质化新梢捻转约180,调控其生长势。2.2 拿枝 用手握住枝条轻微折伤,从基部向枝条末端逐步进行。3 树形 生产中主要的树形为自然开心形。配34个主枝,67个侧枝,主枝和侧枝上再配置若干个大、中、小型结果枝组。树高控制在2.0 m2.5 m。4 整形 4.1 定干 苗木定植后,选留有56个饱满芽眼的20 cm枝段作整形带,定干高度应服从整形带的选留,一般控制在50 cm60 cm。4.2 主枝的培养 当新梢生长达15 cm20 cm,选留整形带内34个分布均匀、长势健壮并相对一致的新梢作为主枝培养。其余的芽可适当拿枝留作辅养枝,于冬季疏除。主枝基角保持在50左右,可通过绑缚和撑枝等方式进行拉枝调节。冬季,于50 cm60 cm处进行短截,剪口芽留外芽。4.3 侧枝的培养 在主枝上抽发的二次梢中,选留23个生长健壮、向两侧着生的侧枝,侧枝间间隔20 cm25 cm。DB35/T 15712016 2 4.4 结果枝的培养 侧枝长到60 cm左右时,在30 cm40 cm处留外侧芽进行短截,促使枝条萌发。枝条萌发后,疏剪过密枝和直立枝。5 修剪 5.1 修剪时间 生长季修剪在5至6月份,冬季修剪在落叶后至萌芽前。5.2 幼树期和初果期树修剪 5.2.1 生长季修剪 主要采取抹芽、摘心、拉枝、扭梢、拿枝等方法控制直立旺长枝条的生长,疏剪徒长枝,调整枝条分布和生长角度。控制过旺生长,促进提早开花结果。5.2.2 冬季修剪 主要对比较直立的枝条采取拉枝增大分枝角度,疏剪竞争枝、细弱枝、过密枝、病虫枝,选择长势、角度适宜的枝条作为延长枝,并对骨干枝延长枝进行适当短截修剪,有助树冠扩大。5.3 盛果期树修剪 5.3.1 生长季修剪 疏剪树冠内膛的直立枝、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竞争枝,促进树冠通风透光,减少冬季修剪量。5.3.2 冬季修剪 骨干枝延长枝在30 cm40 cm处留外芽短截,疏剪延长枝上的过密枝和竞争枝,使延长枝上的侧枝均匀分布于两侧。回缩更新细弱的结果枝组,于15 cm20 cm处短截,培养结果母枝,注重结果枝组交替培养。疏剪树冠内膛的徒长枝、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骨干延长枝的竞争枝。5.4 衰老树的更新修剪 5.4.1 更新对象 骨干枝衰弱,延长枝生长量不足30 cm,纤细枝增多,中小结果枝组大量衰亡,树冠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光秃现象,产量下降的树。5.4.2 更新原则 该时期的修剪特点是采取重剪和回缩更新骨干枝,恢复树势。对骨干枝的回缩修剪要分年进行。更新枝的培养要注意保持主侧枝的从属关系。对衰弱的骨干枝可用位置适当的大枝组代替,加重枝组的缩剪更新,多留预备枝,疏除细弱枝。5.4.3 更新技术 骨干枝回缩至就近的侧枝处。遇到大枝回缩要处理好修剪伤口;对新抽生的枝条要选配好延长枝。直立枝条要进行拉枝,培养结果枝组;尽量保留枝条作为辅养枝。DB35/T 15712016 福建省地方标准 李树整形修剪技术规范 DB35/T 15712016*2016年 9月第一版 2016年 9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