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DB22/T 834-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DB22/T 834-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DB22/T 834-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DB22/T 834-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DB22/T 834-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DB22/T 834-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 64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8342014 代替 DB 22/T 834-1995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 Afforest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under the canopy 2014-12-11发布 2014-12-30实施吉林省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834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替代 DB22/T 834-1995国营林冠下造林技术。本标准与 DB22/T 834-199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如下:调整了冠下造林条件;调整了冠下造林树种及栽植株数;增加了载植点配置条款;删除了 GB22/T 834-1995 6 章中有关直播造林部分;调整了穴状整地的要求;增加了苗木质量、苗木处理与施肥条款;调整了幼林抚育管护;调整了抚育间伐;删除了 GB22/T 834-1995 9 章检查验收条款。本标准由吉林省营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辉南县林业局、磐石县林业局、珲春市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林、王晓娜、章红、杨绍山、尹福良、周勇、刘慧娟、崔昌翰、张维胜 本标准于1995年首次发布,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DB22/T 8342014 1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造林地条件、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与栽植株数、栽植点配置、整地、苗木质量、苗木处理与施肥、栽植、幼林抚育管护、抚育间伐。本标准适用于林冠下造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造林地选择 郁闭度在0.20.5,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的低质低效林分。4 树种选择与栽植株数 4.1 树种选择 4.1.1 根据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树种。4.1.2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能够在林冠下正常地生长发育的树种。4.1.3 与已有的森林形成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4.1.4 冠下造林主要树种及适宜的立地条件,见表 1。表1 冠下造林主要树种及适宜的立地条件 树种 特性 适宜立地条件 红松 对光照适应性强,幼树阶段较耐阴,喜深厚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阴坡、半阴坡及各种坡向的疏林地。林中空地稀疏,中等密度杨桦、柞林内,带状改造的低产林,强度择伐的林分。红皮云杉 耐阴、耐寒、喜湿、浅根性。小区气候湿润的沟谷沿岸及山麓,薄层腐殖土的择伐林地。鱼鳞云杉 耐阴、耐寒、浅根性。海拔 1000m 以下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山腹、缓坡。沙松 较耐阴、喜肥厚湿润土壤,耐寒。小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的林地。DB22/T 8342014 2 表 1 冠下造林主要树种及适宜的立地条件(续)紫杉 耐阴、抗寒、浅根性。气候冷湿、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林地。水曲柳 幼时较耐庇荫,喜湿,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尽量选择光照充足(林间空地、集材道、装车场)、水湿(不积水)、沟谷河岸等低洼地带。核桃楸 喜光、耐寒、深根性。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沟谷、河流的沿岸或山坡下腹。黄波罗 喜光、稍耐阴、喜湿润深厚土壤,不耐干旱瘠薄及水湿地带,深根性。土壤肥力高和排水良好的半阴半阳坡位。蒙古栎 喜光、在侧方庇荫条件下,高生长迅速,深根性,耐干旱瘠薄,耐寒。在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林地。紫椴 稍耐阴、耐寒、深根性。选择水分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林地。4.2 栽植株数 林冠下补植的株数根据已有林木的树种、株数、林龄、立地条件以及造林树种的特性确定。补植株数每公顷不低于500株。5 栽植点配置 冠下造林应根据已有林木的分布格局进行栽植点配置。宜配置在林间空地、林木分布稀疏处,也可进行植生组配置。6 整地 6.1 整地时间 在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在有冻拔害的地区和土壤质地较好的湿润地区,可随整随造。6.2 整地方式 6.2.1 穴状整地 穴面不小于60 60,深度不小于20。6.2.2 鱼鳞坑整地 在土壤瘠薄、上层林木稀疏、坡度在20上的林分,可采用此方式整地。穴面不小于50 50,深度不小于20。7 苗木质量、苗木处理与施肥 7.1 苗木质量 DB22/T 8342014 3 按照GB 6000 的规定执行。7.2 苗木处理 7.2.1 阔叶树种栽植前将根系蘸上稀稠适当的泥浆。7.2.2 越冬过程中容易失水的苗木,栽植前可用清水浸泡。7.2.3 对于栽植后恢复期较长树种的苗木,可采用生根粉处理。7.3 施肥 7.3.1 原则 根据林种、树种和土壤营养条件,采取配方施肥,做到适时、适度、适量。7.3.2 基肥 对珍贵树种、大径级材等林种培育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每穴施肥2 kg。7.3.3 追肥 每2年采用环状沟施肥法施复合肥1次,每穴施肥50 g100 g。8 栽植 8.1 植苗方法 8.1.1 穴植 栽植穴应大于苗木根系。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后覆土。8.1.2 缝植 对土质较松、苗木较小,根系细窄的苗木,可采用窄缝栽植法,应深浅适宜,不窝根、不露根,栽后踏实。8.2 植苗造林时间 造林在春季土壤解冻到苗根深度后,苗木萌动之前进行。9 幼林抚育管护 9.1 年限与次数 冠下造林的幼林抚育从春季造林的当年开始,及时除草松土,针叶树抚育5年,阔叶树抚育3年,前2年每年抚育2次,3年后每年抚育1次。9.2 方法 根据整地方式和冠下灌丛及杂草密度,分别采用块状或穴面抚育法。穴面抚育时割草松土面应不小于整地穴面。9.3 管护 造林后要进行封山管护,禁止打柴、放牧、毁林种地等。9.4 有害生物防治 造林后应加强病虫鼠害预测预报和防治。10 抚育间伐 DB22/T 8342014 4 10.1 冠下人工更新生长稳定后应适时进行上层林木抚育间伐,一次或逐次伐除影响人工林生长且无培育前途的非目的树种、霸王树、枯立木。10.2 采伐强度和方式应根据原有林木对冠下造林树种生长的影响程度确定。在伐除上层林木时,保护冠下人工幼树。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