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512-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512-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512-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512-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512-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512-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150 B52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5122015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nd Culture of Tilapia 2015-06-26 发布 2015-09-26 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5122015 I 目 次 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环境条件.13.1 产地环境.13.2 池塘要求.23.3 养殖设施及设备.24 池塘准备.24.1 池塘修整和消毒.24.2 进水和施肥.25 苗种放养.25.1 苗种质量.25.2 放养时间.25.3 苗种消毒.25.4 放养规格与密度.35.4.1 罗非鱼主养模式.35.4.2 罗非鱼与家鱼混养模式.35.4.3 罗非鱼与凡纳滨对虾混养模式.35.4.4 罗非鱼与短盖巨脂鲤混养模式.36 饲养管理.46.1 饲料投喂.46.2 水质调控.46.3 日常管理.47 病害防治.48 起捕.49 生产记录.4 DB35/T 15122015 II 前 言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全福、樊海平、秦志清、林煜、曾占壮、卓玉琛。DB35/T 15122015 1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罗非鱼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池塘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起捕和生产记录。本标准适用于罗非鱼池塘主养,或罗非鱼与家鱼、凡纳滨对虾、短盖巨脂鲤池塘混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776 草鱼鱼苗、鱼种 GB/T 11777 鲢鱼鱼苗、鱼种 GB/T 11778 鳙鱼鱼苗、鱼种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3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NY/T 5273 无公害食品 鲈鱼养殖技术规范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SC/T 1025 罗非鱼配合饲料 SC/T 1044.3 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鱼苗、鱼种 SC/T 1046 奥尼罗非鱼制种技术要求 SC/T 1052 乌鳢 SC/T 1097 短盖巨脂鲤鱼苗、鱼种 SC/T 1105 罗非鱼鱼种性别鉴定方法 SC/T 1110 罗非鱼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技术规范 SC 2055 凡纳滨对虾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361的要求。年气温应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15 以上。DB35/T 15122015 2 3.2 池塘要求 面积0.25 hm21.33 hm2,池深2.0 m3.5 m,有效蓄水深度不低于1.5 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 cm;进水口、排水口分开设置,进水口设置60目过滤网。3.3 养殖设施及设备 池塘每0.15 hm20.30 hm2水面配置增氧设备功率不少于1.5 kw,每0.4 hm20.5 hm2宜配备自动投饵机1台。4 池塘准备 4.1 池塘修整和消毒 放养苗种前平整池底,清除过多淤泥,修整池坡及进、排水口。干法清塘消毒:塘底水深6 cm 10 cm,生石灰使用量为900 kg/hm21200 kg/hm2 或漂白粉使用量为60 kg/hm290 kg/hm2,水溶解后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消毒:水深1 m,生石灰使用量为1800 kg/hm22250 kg/hm2或漂白粉使用量为200 kg/hm2225 kg/hm2。4.2 进水和施肥 待清塘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一般7 d10 d),加水至1.0 m左右。苗种放养前5 d7 d,施用有机肥料1200 kg/hm21500 kg/hm2,培养水质,使池水透明度达到25 cm45 cm。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5 苗种放养 5.1 苗种质量 放养的苗种规格整齐、健壮,伤残率在1%以下;罗非鱼苗种雄性率需达到90%以上(罗非鱼苗种性别鉴定参照SC/T 1105执行)。尼罗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苗种质量应分别为符合SC/T 1044.3和SC/T 1046 的要求;凡纳滨对虾和短盖巨脂鲤等鱼种质量应分别符合SC 2055和SC 1097的要求;草鱼、鲢鱼、鳙鱼、乌鳢和鲈鱼等鱼种质量应分别符合GB/T 11776、GB/T 11777、GB/T 11778、SC 1052和NY/T 5273的要求。5.2 放养时间 当池塘水温稳定在18 以上时(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即可进行放养,1个月之后放养短盖巨脂鲤、乌鳢或鲈鱼等肉食性鱼类苗种。5.3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时,用浓度为2%4%的食盐溶液浸浴5 min10 min,或用浓度为20 g/m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min3 min。DB35/T 15122015 3 5.4 放养规格与密度 5.4.1 罗非鱼主养模式 苗种放养规格和密度见表1。表1 罗非鱼主养模式苗种放养规格和密度 放养品种 放养规格(全长,cm)放养密度(尾/hm2)罗非鱼 58 3000037500 鳙鱼 1416 300450 鲢鱼 1416 7501200 草鱼 1214 300450 短盖巨脂鲤 58 450750 5.4.2 罗非鱼与家鱼混养模式 池塘罗非鱼与家鱼混养模式放养品种、苗种规格和密度见表2。表2 罗非鱼与家鱼混养模式苗种放养规格和密度 放养品种 放养规格(全长,cm)放养密度(尾/hm2)罗非鱼 58 1200015000 鳙鱼 1416 450750 鲢鱼 1416 9001200 鲫鱼 35 900012000 鲤鱼 35 7501200 草鱼 1214 22503000 短盖巨脂鲤、乌鳢或鲈鱼肉食性鱼类 58 300450 5.4.3 罗非鱼与凡纳滨对虾混养模式 池塘罗非鱼与凡纳滨对虾混养模式苗种放养规格和密度见表3。表3 罗非鱼与凡纳滨对虾混养模式苗种放养规格和密度 放养品种 放养规格(全长,cm)放养密度(尾/hm2)罗非鱼 58 2250030000 凡纳滨对虾 1.01.2 450000525000 5.4.4 罗非鱼与短盖巨脂鲤混养模式 罗非鱼与短盖巨脂鲤混养模式鱼种放养规格和密度见表4。DB35/T 15122015 4 表4 罗非鱼与短盖巨脂鲤混养模式鱼种放养规格和密度 放养品种 放养规格(尾/kg)放养密度(尾/hm2)罗非鱼 5080 1800022500 短盖巨脂鲤 3050 1500018000 鳙鱼 2030 450750 鲢鱼 2030 37504500 6 饲养管理 6.1 饲料投喂 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SC/T 1025的规定。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5%,可视摄食情况增减,每天投喂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6.2 水质调控 每隔15 d20 d换水30 cm,池水深度保持在1.5 m以上,定期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要求。根据养殖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增氧设施,使池水中的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高温季节,每隔30 d用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每次用量为150 kg/hm2375 kg/hm2;或每隔20 d全池泼洒底质改良剂或水质改良剂1次。6.3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池塘环境卫生,清除残饵、水面污物及池边杂草,做好防逃、防盗、防涝和防病工作。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按照SC/T 1110的规定执行,养殖排放水水质应符合SC/T 9101的规定。7 病害防治 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用的药物及休药期应符合NY 5071规定。8 起捕 当罗非鱼规格达到600 g/尾以上时,按照“捕大留小、轮捕上市”的原则起捕出塘;凡纳滨对虾规格达到4050 尾/kg时,采用虾笼分批起捕;短盖巨脂鲤规格达到750 g/尾以上时,拉网起捕。水温低于14 前,罗非鱼、凡纳滨对虾、短盖巨脂鲤应干塘捕完;鲢鱼、鳙鱼、草鱼、鲫鱼和鲤鱼等随同捕捞出塘,未达上市规格继续转塘饲养。出塘商品鱼的质量安全应符合NY 5073的要求。9 生产记录 养殖全过程的生产记录按照SC/T 0004的要求执行。_ DB35/T 15122015 福建省地方标准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DB35/T 15122015*2015年 11 月第一版 2015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