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 20B0 1DB37山东省地方标 准DB 37/T 34962019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规程2 0 1 9-0 1-2 9发 布 2 0 1 9-0 3-0 1实 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 B 3 7/T 34 96 20 19I目 次前言.II1范 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要 求.14.1 播期及收获期.24.2 品种选择.24.3 周年施肥量与分配.25 小麦季要求.25.1 播 种.25.2 施 肥.35.3 灌 溉.35.4 田间管理.35.5 收 获.46 玉米季要求.46.1 播 种.46.2 施 肥.56.3 灌溉与排涝.56.4 田间管理.56.5 收 获.6D B 3 7/T 34 96 20 19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 B 3 7/T 1 8 8 92 0 1 1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DB 37/T 22 702 0 1 3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省肥高产高效,D B 3 7/T 2 5582014小麦玉米两熟轮耕高产高效技术规程,与上述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名称;修改了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的定义;修改了小麦-玉米周年施肥量及施肥方式;修改了小麦适宜播种期及玉米适宜收获期;增加了追肥时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求。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吉旺、钱欣、宁堂原、李宗新、贺明荣、韩惠芳、刘开昌、张慧、陈国庆、赵海军、李耕、薛艳芳、高英波、方志军、代红翠、温立玉、成浩。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 B3 7/T 1 8 8 9 2 0 0 1;D B3 7/T 2 2 7 0 2 0 1 3;D B3 7/T 2 5 5 8 2 0 1 4。D B 3 7/T 34 96 20 191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规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 13 53 玉 米GB 3 8 3 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4 4 0 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T 5 2 6 2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GB/T 8 3 2 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 5 6 7 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 1 6 1 5 1.1 2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1 2 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GB/T 2 4 6 7 5.2 保护性耕作机械 深松机HG/T 4 3 6 5 水溶性肥料NY/T 3 0 9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 4 9 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 2 7 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 3 5 5 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NY/T 1 4 0 9 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NY/T 2 6 2 4 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总则DB37/T 2 8 5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 机械耕整地DB37/T 2 5 5 4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 h i g h yield a nd efficiency o f winter w h e a t-s u m m e r maize冬小麦、夏玉 米周年轮作种植方式下实 现冬小麦产量 8 250 k g/h m2、夏玉米产量 10 5 00 kg/hm2,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水肥利用效率均提高10%以上。4要 求D B 3 7/T 34 96 20 1924.1 播期及收获期提倡冬 小麦晚播、夏 玉米晚收。冬小麦播期宜 为1 0 月1 0 日至10月 15日;夏 玉米收获期宜 为 1 0月5日至1 0月8日。4.2 品种选择冬小麦选用高产、抗倒伏、抗病的中早熟品种。夏玉米选用紧凑耐密、抗病、抗倒、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中晚熟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 4 0 4.1 的规定。4.3 周年施肥量与分配冬小麦-夏玉米 周年施肥以有 机肥与无机肥 相结合、基 肥与追肥相结 合为原则,实现平衡施肥。周年施用 纯氮(N)4 20 k g/h m250 0 kg/h m2,磷(P2O5)1 9 0 kg/h m224 5 kg/h m2,钾(K2O)27 0 kg/h m23 60 k g/hm2,硫 酸锌3 0 k g/h m2 5 0 k g/hm2,增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45 000 k g/h m2。其 中小麦季 施用纯氮(N)21 0 kg/h m22 5 0 kg/h m2,磷(P2O5)10 0 kg/h m212 5 kg/h m2,钾(K2O)13 5 kg/h m218 0 kg/h m2及全 部有机 肥;玉米季施用 纯氮(N)2 1 0 k g/h m225 0 kg/h m2,磷(P2O5)9 0 k g/hm212 0 kg/h m2,钾(K2O)1 3 5 k g/hm218 0 kg/h m2,硫酸锌3 0 k g/hm25 0 k g/hm2,不施用有 机肥。肥料选择符合N Y/T 4 96的要求,水溶性肥料选择符合HG/T 4 3 6 5。5 小麦季要求5.1 播 种5.1.1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包衣符合GB 1 5 6 7 1 的规定。5.1.2 整 地玉米秸秆还田,并粉碎均匀,根据地块需要,进行耕地、耙地等作业。耕地选用旋耕、深耕或深松结合的耕作方式。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或深松3 5 c m 以上,破除犁底层,耕耙整平,使得耕层土壤上松下实;最近3年内深耕或深松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耕深1 0 c m。深松方式为间隔深松,深松铲 间隔距离应 根据当地种植作物的行距 确定,一般 在55 c m 6 0 cm,按照 G B/T 24675.2执行。深松时,要求土壤绝对含水率在15%25%范围内,土壤绝对含水率按 G B/T 5262测定。土层厚度 2 0 cm以下为沙土、砾石、建筑垃圾等土壤结构的,不宜进行深松作业。坡度较大的地块不宜进行深松作业。整地质量符合DB37/T 2 8 5 的要求。5.1.3 播种量精量播 种,在适宜 播种期内,分蘖成穗 率低的大穗 型品种,基本苗 225万/h m2270万/h m2;分蘖 成穗率高 的中穗型品 种,基本苗1 8 0 万/hm22 40 万/hm2。适宜 播种期后,每推迟 1天播种,增加基本苗 7.5万/hm215万/hm2。5.1.4 播种方式选用小麦精播机或半精播机播种,所选播种机具应符合GB 1 6151.12的规定。行距为20 c m25 c m,播种深度为3 cm5 cm,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没有浇水造墒的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12遍。D B 3 7/T 34 96 20 1935.2 施 肥5.2.1 底 肥将1 0 5 kg/h m2 1 2 5 kg/h m2的氮肥、4 5 0 0 0 kg/h m2的有机肥、1 0 0 kg/h m2 1 2 5 kg/h m2的磷肥以及9 0 kg/h m2的钾肥作底肥结合播前整地一次性施入。5.2.2 追 肥追肥时间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确定。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拔节初期(基部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 cm2.0 c m),使用水肥一体化追 施105 kg/hm2 1 2 5 kg/h m2的氮肥及45 k g/hm29 0 k g/hm2的钾肥;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在拔节初期至中期,追施1 0 5 k g/h m2 12 5 kg/h m2的氮肥及4 5kg/h m2 9 0 k g/hm2的钾肥。推荐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需符合NY/T 2 6 2 4。5.3 灌 溉5.3.1 越冬水于11月下旬 至12月上旬 浇越冬水,日平均气 温降至 3 5 时开始 灌溉,灌水 量每6 0 0 m3/h m2,冬灌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灌溉水符合GB 5 0 8 4 的规定。5.3.2 拔节水浇拔节水时间要根据品种、墒情和苗情确定。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拔节期前(幼穗分化期)或拔节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浇水。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地力水平较高时,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初期或中期(药隔期)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后期(旗叶露尖)浇水。灌水量600 m3/h m27 5 0 m3/h m2。5.3.3 后期水分管理小麦挑旗期墒情 较差时,应及时浇水,墒情较好时,可推迟至开花期 浇水,以后不再浇水;如小麦挑旗期和开花期墒情较好,可推迟至灌浆初期浇水。灌水量450 m3/h m26 0 0 m3/h m2。为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和后期倒伏,禁止浇麦黄水。5.4 田间管理5.4.1 查苗补种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如有缺苗断垄,在二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补种。5.4.2 适时中耕小麦三叶期至 拔 节前,每遇 降雨 或浇水 后,要及时中耕 2 3次。对冬 前总 茎数大 于 1 20 0万/h m2的麦田,要注意进行镇压或深耘断根,深耘深度10 c m 左右。5.4.3 冻害防治冬季发生冻害,应早春划锄,小麦返青初期灌溉,灌溉量300 m3/h m24 5 0 m3/h m2;小麦拔节期发生倒春寒或孕穗期发生低温冷 害,应立即进行灌溉,灌溉量300 m3/h m24 5 0 m3/h m2;促进植株发育,减轻灾害损失。5.4.4 化学除草D B 3 7/T 34 96 20 194小麦3叶期或返青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1次。阔叶杂草可用4 0%唑酮草酯(快灭灵)干悬浮剂6 0g/hm27 5 g/hm2或20%氯氟吡氧 乙酸(使它隆)乳油750 mL/hm290 0 mL/h m2防治;禾 本科杂草可用 3%甲基二磺隆(世玛)乳油3 7 5 mL/hm245 0 mL/h m2或1 5%炔草酸(麦极)可湿性粉剂 3 7 5 g/hm24 5 0 g/hm2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5.4.5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 主,综合防 治”的原则,合理使用 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 应符合GB 8 321与NY/T1276的要求。小麦苗期:地下害虫可用40%的辛硫磷乳油或20%的毒死蜱喷雾或灌根防治;结合使用吡虫啉和红白 螨死防治红蜘 蛛和蚜虫;返青至拔节期:每公顷用 5%井冈霉 素水剂4.5 L 6 L,兑水 15 L,喷雾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开花至灌浆期,将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吡虫啉、20%甲氰菊酯乳油和0.2%0.3%磷酸二氢钾兑水混配,进行一喷三防,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目的。5.5 收 获5.5.1 收获时期蜡熟末期收获,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率13%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籽粒较为坚硬。5.5.2 麦茬处理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秸秆粉碎还田。留茬高度15 c m,秸秆粉碎长度1 0 c m,秸秆切碎合格率90%,并均匀抛撒。具体作业质量符合NY/T 9 9 5 的要求。5.5.3 贮 藏天晴时及时晾晒,防止穗发芽和籽粒霉变。含水量低于13%时进仓贮藏。6 玉米季要求6.1 播 种6.1.1 种子处理选用经过包衣处理的商品种。若没有包衣处理,可根据种植区域常发病虫害进行拌种或种衣剂包衣。可选择5.4%吡虫啉戊唑醇 等高效低毒的 玉米种衣剂包 衣,控制苗期 灰飞虱、蚜虫、丝黑穗病 和纹枯病等;用辛硫磷等药剂拌种,防治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种衣剂及拌种剂的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并符合GB 1 5 6 7 1 的要求。6.1.2 播种期播种时间在6月1 0 日1 5 日。6.1.3 合理密植可根据品种耐密特性酌情增减,一般留苗67 5 0 0 株/hm272 0 0 0 株/hm2。6.1.4 播种方式D B 3 7/T 34 96 20 195推荐精 量单粒播种。所选播种机具均符合 G B 16151.12的规定。抢茬直播,严禁套播。贴茬直播,宜采用等行距机械播种,行距一般60 c m 6 5 cm。灭茬直播,可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机械播种,大小行播种时,大行距一般为70 c m 8 0 cm,小行距一般为30 c m 5 0 cm;播种深度为3 cm5 cm。6.2 施 肥6.2.1 种 肥施用氮肥(N)10 5 k g/h m212 5 kg/h m2、磷 肥(P2O5)9 0 k g/hm21 2 0 kg/h m2、钾 肥(K2O)75 kg/h m21 00 k g/hm2和 3 0 k g/hm2 5 0 k g/hm2硫酸锌肥。推荐选 用玉米专用 缓控释肥 料一次性 施入,注意 种 肥 隔离,严防烧种。6.2.2 追 肥于拔节期或小喇 叭口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 施 5 2.5 k g/hm2 6 2.5 k g/hm2的氮肥及30 k g/hm240kg/h m2的钾肥;于花粒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5 2.5 k g/h m2 6 2.5 k g/hm2的氮肥及3 0 k g/h m24 0kg/h m2的钾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符合NY/T 2 6 2 4 的规定。6.3 灌溉与排涝灌溉用 水质量应符合GB 3 838的要求。田间持水量 低于60%以下时,及时灌溉;遇强降雨,应及时酌情排涝。6.4 田间管理6.4.1 中耕松土于拔节期或小喇叭口期,结合除草中耕1次。6.4.2 化学除草播种时墒情较好,可在播种结束后均 匀喷施40%乙阿合3 L/hm23.7 5 L/h m2,或 33%二甲戊乐灵(施田补)乳油1.5 L+72%都尔乳油1.125 L兑水7 5 0 L,在地表形成一层药膜。墒情差时,在玉米幼苗35叶、杂草25叶期喷施4%烟嘧磺隆(玉农乐)悬浮剂1.5 L/h m2。6.4.3 病虫害防治6.4.3.1 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 4 2 8 5 与 N Y/T 1276的要求。根据当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选用药剂及用量。6.4.3.2 苗期防治可用5%吡虫啉 乳油 2 0 00倍液 3 0 0 0 倍液或 40%乐果乳 油 1 000 倍液1 500倍液喷 雾防治灰飞虱和蓟马,同步防治粗缩病毒病;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50%辛硫磷1 500倍液2 0 0 0倍液防治黏虫;利用灯光或糖醋酒液诱杀地老虎、蝼蛄等害虫,也可用40%乐果乳油,加适量水拌炒香的麦麸、米糠、豆饼、谷子等50 k g 7 0 kg,制成毒饵诱杀。6.4.3.3 穗期防治D B 3 7/T 34 96 20 196在小喇叭口期(第910叶展开),用2.5%的辛硫磷颗粒剂撤于 心叶丛中防治玉米螟,每株用量1 g2 g;用1 0%双效灵2 0 0 倍液,在抽雄期前后各喷1次,防治玉米茎腐病。6.4.3.4 花粒期防治用25%灭幼脲 3号悬浮 剂或50%辛硫磷 乳油1 000倍液 1 5 00倍液喷 雾防治黏虫、棉铃虫,用 40%乐果乳剂1 000倍液 1 5 00倍液防治蚜虫;用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 0 0倍液1 5 0 0倍液,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 0 0 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小斑病、大斑病等。6.5 收 获6.5.1 收获时间适时晚收,宜在1 0 月5日10月8日收获。根据玉米成熟度适时进行收获作业,其成熟标志为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6.5.2 秸秆还田玉米收 获后,秸秆 还田,还田作业应符 合N Y/T 1 409和NY/T 1355的规定,秸秆粉碎 长度10 cm,切碎合格率90%,留茬高度8 cm。6.5.3 脱粒贮藏具备机械作业条件的地区,可在玉米穗收获后及时用烘干设备、大型脱粒机进行一次性烘干、脱粒、风选等籽粒加工,若籽粒含水量14%,即可入仓贮藏。不具备烘干条件,可待果穗晾晒或风干至籽粒含水量20%时,脱粒,晾晒,风选,待籽粒含水量14%时,入仓贮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