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规范DB63/T 1349-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规范DB63/T 1349-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规范DB63/T 1349-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规范DB63/T 1349-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规范DB63/T 1349-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规范DB63/T 1349-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23 备案号:44849-2015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3492015 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规范 2015-02-09发布 2015-03-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3/T 13492015 I 前 言 本规范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的规定。本规范由青海省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芳、贺苗苗、申海峰。DB63/T 13492015 1 马铃薯青薯 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401-2000 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DB63/357 马铃薯脱毒种薯分级标准 DB63/622 马铃薯青薯9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脱毒试管苗 简称脱毒苗,是应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经特定检测确认不带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或马铃薯S病毒(PVS)等病毒的试管苗,经过组织培养方法大量扩繁用于生产原原种的试管苗。3.2 脱毒微型薯(原原种)由脱毒试管苗在温室或网室内繁育生产的无病毒种薯。4 生产技术 4.1 脱毒苗的来源 选用性状符合标准DB63/622、按照标准NY/T 401-2000检测,不含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试管苗。4.1.1 基质的配制 蛭石和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按比例配制:新蛭石:有机肥=5:1;DB63/T 13492015 2 旧蛭石:有机肥=6:1;旧蛭石在使用3次-4次后更换新蛭石。4.1.2 苗床准备 苗床上铺一层塑料布,将营养基质装入苗床,厚度15.00 cm,基质平整,厚度均匀。4.1.3 浇水 脱毒苗种植前,基质要浇透水,第二天种植。4.1.4 脱毒苗种植前处理 将长到7片-8片叶苗龄25天-30天的脱毒苗从培养瓶中取出,将根部的培养基洗净。将处理后的脱毒苗按行距8.00 cm,株距1.00 cm种植。4.1.5 种植要求 选择完整的脱毒苗,种植时不能用断苗,根部要完全埋入基质,种植深度2.00 cm,每行种完后要将靠近植株部分用基质压严,保苗控制在1300.00株每平方米。4.1.6 温湿度控制 种植完成后,用喷壶或自动喷雾器少量浇水,之后在苗床上搭建拱棚,一周后揭去塑料膜。其间,温湿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90%-100%。日照太强时,要注意覆盖遮阳网。4.2 管理 4.2.1 水肥管理 在植株生长期间,当基质表面2.00 cm干燥时(基质中含水量35%-40%时),浇透水。当植株生长达到最大体积时,苗高25.00 cm-30.00 cm,基质水分控制在25%-35%。苗高15.00 cm-20.00 cm时,追施马铃薯专用肥(含N:168公斤每公顷,P:37.5公每公顷,K:277.5公斤每公顷)。当植株高于30.00 cm时,喷270克每公顷施多效唑1次控制植株的高度。在追施马铃薯专用肥后第2天用基质培土,以地面往上2.00 cm-3.00 cm。4.2.2 温室内温度调节 脱毒苗种植后,注意通风和保温,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中午注意通风降温,夜晚注意保温。4.2.3 病虫害防治 4.2.3.1 真菌性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以真菌性病害防治为主,在植株种植20天后,每周喷施杀菌剂(1050毫升每公顷银法利)一次,连续喷施8次。此外,在植株生长中期,严格控制温度在25 以下,湿度控制在75%以下。4.2.3.2 蚜虫隔离与防治 缓冲间的门和进入温室的门外都必须挂网纱门帘,进出随手关门,工作人员随时检查网纱是否有破损,保证温室的防虫隔离。缓冲间要有避蚜设施,进入缓冲间的门和外墙可涂刷成深铁灰色;缓冲间内DB63/T 13492015 3 用黄色塑料盘盛装杀虫剂,诱杀偶尔进入缓冲间的蚜虫,缓冲间要配备操作人员专用工作服和鞋。工作人员进入网室时要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室内若发现蚜虫,要及时喷药杀虫。在植株生长20天后,每10天喷40%氧化乐果一次,连续喷施5次,可有效防治蚜虫。5 收获 5.1 收获前的准备 植株中下部1/3叶片变黄时,加盖遮阳网,停止浇水,停止浇水一周后即开始收获。5.2 收获 微型薯收获不能使用任何硬质工具,先将植株向上拔起,将薯块摘下,放入容器内。基质中微型薯用手翻出。微型薯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能造成破损。工人收获时,可带纱线手套。5.3 后熟 将微型薯放在温度17-22、通风透气的环境下一周。6 分级 微型薯按DB63/357标准分级,贮藏备用。7 贮藏和管理 微型薯贮藏温度为2-6,湿度85。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