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 0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8882014 毛竹(楠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Th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on Low-yield Stand of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 2014-03-25发布 2014-05-25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888201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量指标.4 5 改造技术.5 6 作业设计.7 7 施工与监理.7 8 调查与产量计算.7 9 监测与档案管理.7 10 验收.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贵州省毛竹林适宜区区划.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贵州省毛竹林立地控制因子及等级.9 参考文献.10 DB52/T 888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指导原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果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赤水市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喜、姜霞、张佐玉、崔迎春、刘延惠、霍达、文弢、李丹、吴鹏、周凤娇、郑道权、黄仕平。DB52/T 8882014 1 毛竹(楠竹)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低产林及改造的主要技术指标与措施。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毛竹分布区的低产林的材用、笋用与笋材两用林的改造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690 毛竹材 GB/T 18406.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T 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T 20391 毛竹林丰产技术 HJ/T 80 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LY/T 1678 森林食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 LY/T 1684 森林食品总则 LY/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25 有机肥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毛竹低产林 low-yield stand of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 竹林密度1500株/hm2、或4500株/hm2,或竹材生长量6t/hm2度的为毛竹低产林。3.2 毛竹低产林经营类型 managing types of low-yield stand of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 DB52/T 8882014 2 3.2.1 毛竹低产材用林 low culm yield stand 以生产竹材为主的毛竹低产林。3.2.2 毛竹低产笋用林 low shoot yield stand 以生产竹笋为主的毛竹低产林。3.2.3 毛竹低产笋材林 low culm and shoot yield stand 同时生产竹材和竹笋的毛竹低产林。3.3 毛竹林分布的适宜区(带)suitable distribution region of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 贵州省毛竹林按水、热等立地要素适宜程度与生产力等级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见附录A。垂直方向的适宜带在北部为6001100 m、东部为5001000 m,较适宜带在北部为600 m、或1100 m,东部为500 m、或1000 m。3.4 毛竹林立地级 site class of stand of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 立地级是立地要素及组合对毛竹林生长适宜性的评价。贵州省毛竹林立地控制因子与等级划分见附录B。坡位和土层厚度组合成立地级。3.5 毛竹林结构指标 stand structure indexes of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 与毛竹林生长关系密切的林分结构因子的数量组合。3.5.1 立竹度 standing culm density 单位面积毛竹林的活立竹株数,用“株/hm2”表示。3.5.2 立竹大小 standing culm size 毛竹林个体大小用立竹竹秆胸径表示,林分大小用单位面积立竹平均胸径表示,单位“cm”。DB52/T 8882014 3 3.5.3 立竹年龄 age of standing culm 毛竹林单个立竹的存活时间,用“年”表示。新竹长成到第2年春换叶前为1度,第2次换叶前增加1度,以此类推。年龄结构用各龄组(度)立竹株数的百分比表示。3.5.4 整齐度和均匀度 uniformity and evenness 整齐度(U)指毛竹林立竹间个体大小的差异程度,用平均胸径(D)及标准差(Sd)比值表示。均匀度(E)指毛竹林立竹的分布状况,用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立竹平均数量(N)及标准差(Sn)比值表示。U=SdD,E=SnN。3.6 毛竹林产量 output of stand of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var.pubescens 3.6.1 竹材生长量 standing culm yield 单位面积竹林成竹的竹秆质量或数量之和,用“t/hm2年”、或“株/hm2年”表示。3.6.2 竹笋产量 standing shoot yield 单位面积竹林采挖竹笋质量总和,包括冬笋、春笋、退笋和鞭笋,用“t/hm2年”表示。3.6.3 竹材产量 standing culm output 单位面积竹林砍伐的竹秆质量或数量之和,用“t/hm2年”、或“株/hm2年”表示。3.7 出笋成竹率 Rate of shoots and bamboo 单位面积毛竹林年成竹和出笋数量的比例,用“%”表示。3.8 花年竹林和大小年竹林 Even-year bamboo stand or on-year and off-year bamboo stand 花年竹林指各年的发笋成竹数量变化不大的竹林。大小年竹林指各年的发笋成竹数量变化较大的竹林,发笋成竹数量较多的年份称为大年,而相邻年通常发笋成竹数量较少、称为小年。DB52/T 8882014 4 4 产量指标 4.1 面积指标 毛竹低产林改造面积1 hm2,若1 hm2者可参照此规程执行。4.2 产量指标 连续4年改造后(表1),材用林竹秆生长量6t/hm2度、笋用林笋产量4t/hm2度。表1 毛竹低产林改造后的产量指标 单位:t/hm2度 最适宜区,适宜带 适宜区,适宜带 立地级 经营型 材 笋 材 笋 材 笋 材 笋 材 笋 材用林 10-8-6-8-6-笋材林 7 2 6 1.5 5 1 6 1.5 5 1 笋用林-6-4-4 注:非表1所列适宜区与适宜带,以及立地级的毛竹低产林改造的相应产量指标可参照此表执行。4.3 结构指标 连续4年改造后(表2),林分平均胸径生长1.0 cm,新生竹数量700株/hm2度,林分结构趋于合理。表2 毛竹低产林改造后结构指标 指标 材用林 笋材林 笋用林 乔木层其它树种郁闭度 00.3 00.2 00.1 密度(株/hm2)35004000 25003000 20002500 度竹(%)30:30:30:10 30:30:30:10 35:35:30:0 整齐度 7 5-7 5 毛竹层 均匀度 6 4-6 4 DB52/T 8882014 5 5 改造技术 5.1 定向改造林地选择 5.1.1 材用林地选择 最适宜区适宜带立地级,适宜区适宜带立地级的毛竹低产林。5.1.2 笋材林地选择 毛竹低产林地选择同5.1.1。产地环境要求中,无公害蔬菜执行GB/T 18407.1、森林食品执行LY/T 1678、绿色食品执行NY/T 391、有机食品执行HJ/T 80的规定。5.1.3 笋用林地选择 最适宜区适宜带立地级,适宜区适宜带立地级的毛竹低产林。产地环境要求同5.1.2。5.2 竹林清理与抚育 参照表2中林分结构指标的要求,保留珍稀、濒危和特有的乔木与幼苗,清除低价值、有碍毛竹生长的霸王木。清除林地枯立木、倒木和腐木,伐除枯竹和站桩。挖除树蔸、竹伐蔸和老竹鞭,清理石块。割除杂草,平铺地面自然腐烂,疏松土壤深度至15cm20cm。水土流失控制在SL190规程中的轻度和微度级。5.2.1 抚育措施 坡度250,块状抚育面积控制在1/15 hm2左右,年度间轮换。坡度150250,10 m15 m环山带状抚育,等高线设置,年度间轮换。亦可带内块状抚育。坡度150,全面抚育。亦可带状抚育、或块状抚育,抚育方式因经营目标和实施条件而异。5.2.2 抚育时间 材用林12年抚育1次,笋用林和笋材林1年至少抚育1次。79月进行。5.3 竹林施肥 5.3.1 肥类与肥量 材用林的肥类与肥量比为氮100 kg/hm2150 kg/hm2、磷20 kg/hm230 kg/hm2和钾40 kg/hm260 kg/hm2,或相当元素量的专用肥和复合肥。DB52/T 8882014 6 笋用林基肥提倡施用有机肥,有机肥质量执行NY 525、施用执行NY/T 394的规定。有机质量相当于1 t/hm21.5 t/hm2的菜饼肥和厩肥等,施后深埋至20 cm左右。追肥的肥类与肥量比为氮150 kg/hm2200 kg/hm2、磷40 kg/hm250 kg/hm2和钾80 kg/hm2100 kg/hm2,或相当元素量的专用肥和复合肥。笋材林的肥类与肥量比为氮150 kg/hm2200 kg/hm2、磷30 kg/hm240 kg/hm2和钾60 kg/hm280 kg/hm2,或相当元素量的专用肥和复合肥。5.3.2 施肥方式 撒施,穴施或沟施后覆土。5.3.3 施肥时间 材用林79月,笋用林和笋材林79月、或12月。夏、秋季施肥可结合竹林抚育进行。5.4 结构调整 5.4.1 竹林结构指标 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低产林经 4 年改造后达到表 2 中的指标。5.4.2 调整措施 5.4.2.1 补植补造 若毛竹低产林内空隙面积较大,靠扩鞭发笋成竹的成林时间较长,可就近挖取健康小母竹补植,促进毛竹郁闭成林。母竹质量和补造方式执行GB/T 20391的规定。5.4.2.2 留笋养竹 预留母竹地径林分平均胸径。度留母竹量中,材用林和笋材林为设计密度的30%以上、笋用林为设计密度的35%以上。蓄留母竹在出笋前、中期进行。留前期笋、大径笋,留林窗笋、林缘笋,达到留笋均匀分布、蓄留母竹密度。大小年竹林中,小年按蓄留母竹质量规格尽量蓄留母竹,大年适当疏除;花年竹林年度间均匀蓄留母竹。5.4.2.3 采笋 除预留母竹外,全部采收。春笋中除预留母竹部分外,全部从竹蔸处切断采收。冬笋点状采集,采后覆土。鞭笋采收长度20 cm,采浅鞭笋、细鞭笋,禁采林隙鞭笋,采后覆土。DB52/T 8882014 7 春笋于45月、冬笋于122月、鞭笋于710月采收。5.4.2.4 伐竹 砍伐量=伐前立竹量-预留立竹量,单位为“株/hm2”。依据表2密度和年龄结构确定采伐竹株。砍老留幼、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留竹均匀分布,达到立竹设计密度。齐地砍伐,伐桩不超过10 cm,伐后竹林无枯立竹、病腐竹、伤残竹和被压竹。砍伐时间以立冬至立春间为宜。大小年竹林适于大年、花年竹林适于每年采伐。毛竹竹材种类与质量等级执行GB/T 690的规定。5.5 病虫害防治 贵州省毛竹林以食叶害虫为主、病虫害有害不成灾,仍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材用林病虫害防治执行GB/T 20391的规定。笋用林和笋材林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蔬菜执行GB/T 18406.1、森林食品执行LY/T 1684、绿色食品执行NY/T 393、有机食品执行HJ/T 80的规定。6 作业设计 执行LY/T 1690的规定。7 施工与监理 执行LY/T 1690的规定。8 调查与产量计算 执行GB/T 20391的规定。9 监测与档案管理 执行LY/T 1690的规定。10 验收 执行GB/T 20391的规定。DB52/T 8882014 8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贵州省毛竹林适宜区区划 适宜程度 范 围 最适宜区 主要是都柳江流域,清水江中下游,赤水河下游和锦江流域。包括赤水、黎平、天柱、台江、榕江、锦屏、剑河、从江、雷山、三穗、三都、习水、印江、江口、松桃、碧江区、等。适宜区 主要是舞阳河流域,清水江上游,乌江中下游和赤水河中游。包括沿河、德江、思南、凤冈、桐梓、仁怀、红花冈、汇川、湄潭、石阡、镇远、岑巩、瓮安、施秉、黄平、清镇、福泉、凯里、麻江、平坝、丹寨、惠水、万山、玉屏、等。较适宜区 主要是黔中山地偏南部分,包括都匀、普定、安顺、关岭、紫云、镇宁、平塘、长顺、独山、等。DB52/T 8882014 9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贵州省毛竹林立地控制因子及等级 注:山脊包括山脊线和上坡,坡地包括中下坡、山谷和全坡。厚土型和薄土型划分由土壤自然发生(A+B)层厚度确定、厚黑土型和薄黑土型划分由土壤自然发生A层厚度确定。立地级中,为坡地厚土型、为坡地薄土型、为山脊厚土型、为山脊薄土型。立地区 立地亚区 立地小区 立地类型组 立地类型 立地亚型 最适宜区,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带,较适宜带。紫色岩,砂页岩,变质岩。山脊,坡地。厚土型(50cm),薄士型(3050cm)。厚黑土型(30cm),薄黑土型(30cm)。DB52/T 8882014 10 参 考 文 献 1熊文愈,周方纯,等.竹林培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4.2覃绍德.贵州省主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汇编.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3.3巫启新.楠竹栽培.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4张喜,张佐玉,等.赤水河流域毛竹林类型与影响因素.竹子研究汇刊,2012,31(2).5张佐玉,张喜,等.贵州毛竹林不同径级类型的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竹子研究汇刊,2012,31(2).6尹洁,张喜,等.不同采伐强度对毛竹林质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7陈家洪,张喜,等.抚育和采伐组合措施对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8尹洁,张喜,等.赤水河流域紫色砂页岩组毛竹林演替格局与林分特征变化.贵州林业科技,2010,38(3)._ DB52/T 888-20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