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DB34/T 3133-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DB34/T 3133-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DB34/T 3133-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DB34/T 3133-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DB34/T 3133-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DB34/T 3133-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0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1332018 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light and simplified,green,increasing yield and efficiency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cott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4-16发布 2018-05-16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 31332018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无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小玲、张西岭、郑曙峰、李亚兵、陈敏、阚画春、周关印、王维、徐道青、程福如、胡本进、路曦结、李淑英、张春、赵丽、闫旭、王发文。DB34/T 31332018 1 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的目标、棉田种植制度选择、棉田要求、品种选择、种肥同播、合理增密、减量简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安全化学除草、株型和熟性调控、集中采收、秸秆还田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沿江棉区、淮北棉区和江淮丘陵棉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23348 缓释肥料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 杀虫灯 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 作业质量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143 播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633 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2652 机采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 light and simplified,green,increasing yield and efficiency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cotton 采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通过选用抗病虫棉花品种、优化棉田种植制度、合理增密、种肥同播(免耕精量直播、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免间苗免整枝、全程化学调控、安全化学除草、生物防控、脱叶催熟、集中收获等农艺技术,简化棉花生产环节,实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用工,减少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增加植棉效益,实现棉花绿色化、轻简化、高效化、机械化和规模化。3.2 棉花常规生产技术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cotton 通过选用高产优质的抗病虫杂交棉花品种,采用营养钵或无土基质育苗移栽技术,低密度种植,人工精细整枝、打叉、工打顶,多次施肥,人工多次收获,大量使用化肥、农药。DB34/T 31332018 2 4 目标 4.1 产量目标 与常规生产技术比较,棉花单产增加 5。每 667 m2 皮棉产量,沿江棉区 120 kg 以上,淮北棉区和江淮丘陵棉区 100 kg 以上。4.2 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目标 与常规生产技术相比,化肥使用量减少 25,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 25。4.3 省工增效目标 与常规生产技术相比,单位面积用工减少 50,植棉效益增加 25。5 棉田种植制度选择 可根据气候、农产品市场行情等情况选用如下种植制度:棉花-油菜接茬:油菜选用抗倒伏早中熟品种,播种时间不宜晚于 10 月 20 日;棉花于油菜收获后机械直播,播种时间不迟于 5月底。棉花-小麦接茬:小麦选用抗倒伏早中熟品种,棉花于小麦收获后机械直播,播种时间不迟于6 月初。棉花-马铃薯接茬:马铃薯选用早中熟品种,棉花于马铃薯收获后机械免耕直播;棉花于翌年5 月中下旬机械免耕直播。棉花-其它作物接茬:选用多用途油菜(菜用、肥用、饲用)、饲用小麦、饲用燕麦、饲用小黑麦、啤酒大麦、荷兰豆、紫云英等作物;棉花于翌年 5月中下旬机械免耕直播。6 棉田要求 6.1 棉田应集中连片、交通便利。6.2 采用摘锭式采棉机采收时,地块长度 100 m 以上、面积 6.7 hm2 以上为宜;采用指杆式采棉机采收时,地块长度 200 m 以上、面积 2.0 hm2 以上为宜。7 棉花品种选择 7.1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且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虫早熟或中早熟棉花品种,同一品种宜规模化种植。7.2 采用机械收获时,所选棉花品种的株型、早熟性、吐絮集中度、含絮力等农艺性状应符合所选用采棉机的性能要求。宜选用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 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的品种。8 免耕免地膜机械精量种肥同播 8.1 选用优质精加工包衣棉种,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8.2 用免耕精量旋播机播种,采用 76 cm 等行距。不覆盖地膜。8.3 每 667 m2 用种 1.0 kg1.5 kg,机械播种质量应符合 NY/T 1143 的规定。DB34/T 31332018 3 8.4 出苗后,不间苗、不定苗。9 合理增密 沿江棉区收获密度每 667 m2 60008000 株为宜;淮北和江淮棉区收获密度每 667 m2 800010000株为宜。10 减量简化施肥 10.1 肥料品种 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和有机肥料,缓释肥料应符合 GB/T 23348 的规定,有机肥料应符合 NY 525 的规定。10.2 肥料配方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肥料配方,确定肥料用量。也可参考如下配方:每 100 kg 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含氮(N)18 kg30 kg、五氧化二磷(P2O5)3 kg10 kg、氧化钾(K2O)18 kg30 kg、硼(B)0.05 kg0.15 kg、锌(Zn)0.25 kg0.40 kg。10.3 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每 667 m2 用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 50 kg60 kg+有机肥料 100 kg 在棉花机械直播时同时施下;盛花期(7 月底至 8 月初)可视苗情每 667 m2 追施纯氮 3 kg 左右,可用中耕开沟机施肥。8 月中旬至9 月上旬,结合治虫叶面喷施 1.02.0尿素溶液加 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选用获得国家肥料登记证且适用于棉花的叶面喷施的水溶肥料,每次每 667 m2 用液量不少于 50 kg,每 7 d10 d 喷一次,连喷 24 次。11 病虫害绿色防控 11.1 物理防治 每 3 hm2 安装 1 台智能化频振式杀虫灯,两灯间距 200 m 左右;挂灯高度在 1.5 m 左右;挂灯时间为棉铃虫等害虫发蛾高峰期;开灯时间以 21:00 至次日 4:00 为宜。杀虫灯应符合 GB/T 24689.2 的规定。11.2 生物防治 11.2.1 棉铃虫生物食诱 将棉铃虫生物食诱剂和水按 1:1 配比,加入胃毒型杀虫剂 5 gL,混合均匀,在棉铃虫成虫高峰期前 2 d3 d 滴洒于棉田,每隔 50 m80 m 米洒 1 行,每行洒 50 m100 m,每 667 m2 使用食诱剂+水+胃毒型杀虫剂的混合液 70 mL140 mL。11.2.2 绿盲蝽性诱 每 667 m2 悬挂 23 套诱捕器,棉田四周诱捕器密度应大于中间。棉花苗期至蕾期诱捕器底部距地面 1 m,花铃期诱捕器底部高于棉花冠层 15 cm。6 月上旬开始,每个诱捕器内放置 1 枚绿盲蝽性DB34/T 31332018 4 诱剂,性诱剂每 30 d 更换 1 次,可更换 23 次。放置性诱剂期间,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水,并定期清除诱捕器上的尘土、死虫等杂物。11.2.3 使用生物源农药 棉铃虫卵孵化始期,喷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防治。斜纹夜蛾卵孵化始期,喷施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蚜、棉铃虫可用藜芦碱、苦参碱等防治。苗病、枯萎病、黄萎病可用 100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处理种子预防,苗期和花蕾期随水滴灌施药或叶面喷雾防治。真菌性铃病采用多抗霉素叶面喷雾防治,细菌性铃病用乙蒜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叶面喷雾防治。11.2.4 人工释放赤眼蜂 棉铃虫成虫始盛期,可人工释放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降低棉铃虫幼虫量。11.3 化学防治 按 NY/T 2633 和 DB34/T 2652 的规定执行。11.4 防控方式 可用无人机或大型喷药机喷药,统防统治。12 安全化学除草 按 NY/T 2633 的规定执行。13 株型和熟性调控 13.1 化学调控 在棉花 45 叶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后 5 d7 d 每 667 m2 用 98甲哌鎓 0.5 g、0.5 g1.0 g、1.0 g2.0 g、2.0 g3.0 g、3.0 g4.0 g 兑水喷雾。根据苗情和天气状况,可适当调整喷施化学调节剂的次数和各次用量。直播棉田早熟棉花品种或密度较小时,用量按推荐用量的下限;中早熟棉花品种或密度较大时,用量按推荐用量的上限。13.2 整枝打顶 全生育期不整枝不打叉。当单株果枝数达 1012 台或时间到 8 月上旬时打顶,可用化学打顶剂封顶。13.3 脱叶催熟 13.3.1 目标 在喷施脱叶催熟剂 20 d 后,棉株脱叶率达 90以上、吐絮率达 95以上。DB34/T 31332018 5 13.3.2 喷施时间 棉花自然吐絮率达到 4060,棉花上部铃的铃龄达 40 d 以上;采收前 18 d25 d,连续 7 d10 d 平均气温在 20以上,最低气温不得低于 14。对晚熟、生长势旺、秋桃多的棉田,适当推迟施药期并适当增加用药量,反之则提前施药并减少用药量。13.3.3 用量及方法 每 667 m2 用 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 40 g50 g 加 40乙烯利水剂 150 ml250 ml,兑水 30 kg40 kg,全株喷施。14 集中采收 棉花吐絮率大于 90、脱叶率大于 90时,棉花行距和田块等适合采棉机作业条件时,可选用 3行摘锭式采棉机或指杆式采棉机采收。15 秸秆还田 棉花采收结束后,在不影响接茬作物的情况下,棉花秸秆可机械粉碎还田。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500 的要求。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