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T 5042016 代替 DB36/T 504-2006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文稿版次选择 2016-09-28发布 2016-12-01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5042016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造林地选择.1 3 良种壮苗.1 4 整地.1 5 初植密度.1 6 栽植.1 7 抚育管理.2 8 施肥.2 9 间伐.2 10 收获.2 DB36/T 504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永丰县官山林场、安福县林业局、乐安县绿园生态林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志光、罗坤水、黄小春、林小凡、李新、汪维、余翔华、聂煜、陈康、彭晓民、邹卫华。本标准代替DB36/T 5042006马尾松大径材 栽培管理。本标准与DB36/T 504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使标准名称更为规范。增加了马尾松大径材培育的初植密度,进一步规范了抚育间伐技术要求,有利于马尾松大径材培育管理及生产应用。DB36/T 5042016 1 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尾松大径材培育的造林地选择、良种壮苗、整地、造林密度、栽植、抚育管理、施肥、间伐、收获等。本标准适用于马尾松大径材培育。2 造林地选择 2.1 前茬地 适宜作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生长良好的采伐迹地等。2.2 地形 应首先考虑海拔在300m800m的高丘、低山地貌类型。局部地形适宜选择山坡中、下部;坡向为阳坡、半阳坡;坡度小于30。2.3 土壤 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黄棕壤、黄红壤、黄壤或红壤为宜。立地指数16以上。3 良种壮苗 选择优良种源及经过审(认)定适合江西的马尾松良种繁育的级苗。4 整地 采用带状与穴状整地,水平带环山整地,做到内低外高,深挖30cm40cm后打穴。带状与穴状整地的栽植穴的深度和底径都要达到40cm,表土回穴。5 初植密度 初植株行距为2.0m1.5m或2m2m(2490株/hm23330株/hm2)。6 栽植 6.1 时间 裸根苗造林时间,12月中上旬至次年1月中下旬,选择雨后阴天栽植。DB36/T 5042016 2 容器苗造林时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的容器苗,宜于次年3月4月出圃造林;3月下旬播种的容器苗可于当年5月6月上旬,用于补植造林。6.2 苗木运输 尽量减少长距离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防止风吹日晒,做到当天取苗当天栽植完,栽不完的苗木应假植好。6.3 深度 栽植深度为苗高的1/22/3,覆土略高于地面。6.4 方法 栽植时苗木要栽正,做到不窝根,苗木靠穴内壁用锄头锤紧。如用容器苗造林,必须把容器袋剥掉后再栽植。7 抚育管理 7.1 松土除草 带状整地的采用带间砍杂,带面松土除草;穴状整地的采用逐年扩穴连带。抚育时要挖除草根、灌木蔸,培土。松土深度10cm左右。7.2 抚育次数 造林后前两年,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造林后第34年每年抚育1次,时间在56月。第4年后及时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杂灌、草和藤蔓。7.3 林分保护 加强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8 施肥 底肥以饼肥、磷肥为好。用量333 kg/hm2416kg/hm2,与土壤拌匀。幼林施肥以磷肥为主,氮、钾肥为辅,钙镁磷肥666 kg/hm2832kg/hm2;中龄林施肥采用氮、磷、钾配合施用,沿树蔸环状开沟。9 间伐 林龄10年12年生时进行第一次间伐,以后视林分生长情况适时间伐。间伐采用下层间伐法,即伐小留大,伐劣留优,严禁“拔大毛”,间伐后林分保留密度为900株/hm21110株/hm2。10 收获 主伐年龄确定为35年40年,林分平均直径达24cm以上,立木蓄积达450m3/hm2600m3/hm2,生产大径材150m3/hm2200m3/hm2,生产中径材120m3/hm2160m3/hm2。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