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1部分:代码DB35/T 1456.1-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1部分:代码DB35/T 1456.1-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1部分:代码DB35/T 1456.1-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1部分:代码DB35/T 1456.1-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1部分:代码DB35/T 1456.1-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1部分:代码DB35/T 1456.1-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35.080 L7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456.12014 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1 部分:代码 Specification for civil community data Part 1:Specification for code 2014-08-27发布 2014-12-01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 1部分:代码 DB35/T 1456.12014*2014年 12月第一版 2014年 12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456.12014 I 前 言 DB35/T 1456民政社区数据规范分为 2 个部分:第 1 部分:代码;第 2 部分:数据元。本部分为DB35/T 1456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本部分由福建省民政厅提出。本部分由福建省民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电信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国清、林章、赖劲松、林广思、郭伟伟。DB35/T 1456.12014 1 民政社区数据规范 第1 部分:代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政社区数据规范的代码编码对象、编码原则、编码方法及代码表。本标准适用于民政社区信息应用与管理,以及民政与其他部门业务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1.1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T 2261.2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 GB/T 2261.3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3部分:健康状况代码 GB/T 3304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 4658 学历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61 家庭关系代码 GB/T 4762 政治面貌代码 GB/T 4763 党、派代码 GB/T 6565 职业分类与代码 GB/T 68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 GB/T 6865 语种熟练程度和外语考试等级代码 GB/T 7027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 7156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 GB/T 8561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 GB/T 8563.2 奖励、纪律处分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2部分: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 GB/T 10114-2003 区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11643 公民身份号码 GB/T 117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12402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 12403 干部职务名称代码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 12406 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 GB/T 12407 职务级别代码 GB/T 13745-2009 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 14396 疾病分类与代码 GB/T 26341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DB35/T 1456.12014 2 3 编码对象 编码对象分为基础信息和民政社区业务两类:a)基础信息类:包括人口、房屋和组织机构;b)民政社区业务类:包括城乡低保、优待抚恤、重残救助、儿童收养、居家养老、殡葬管理、志愿者管理和社会组织管理。4 编码原则 4.1 依据 GB/T 7027 的编码原则与方法,采用数字格式代码。4.2 排列原则:数据项的排列顺序,依照代码对象的产生时间先后、使用(出现)频率由高到低、重要程度由高到低等顺序排列。涉及级别的代码,包括职称级别、职务名称级别等,按照其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对于完全没有顺序规则的代码对象按照其首字母顺序排列。4.3 扩展原则:在可能的情况下,为每个业务信息的编码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编码按顺序递增。5 编码方法 5.1 顺序码 5.1.1 采用的顺序码类型为递增顺序码,以 1 为单位进行递增。5.1.2 顺序码的取值采用固定的数字段长度,主要采用是一位数字、二位数字。5.1.3 一位数字的顺序码,将 9 作为其他说明项;二位数字的顺序码,将 99 作为其他说明项;取值长度为三位数、四位数等时,则将 999,9999 等作为其他说明项预留,并以此类推。5.2 层次码 5.2.1 层次码主要采用 2 位层次码,第 1位数字表示大类,第 2位数字表示小类,10、20、30 等类作为大类编码,90 作为其他说明预留项(见示例 1)。示例1:社会组织行业类别:10为经济(大类);11为工商服务类(小类);12为农业及农村发展(小类)。5.2.2 社区编码按省、市、区、街道、社区五个层级依次排列,共计 12 位(如图 1)。省、市、区三级依据 GB/T 2260-2007 进行编码,街道、社区的编码依据现有民政业务的编码,新增街道或社区在现有行政区划之后单独增加,不计排序顺序。省、市、区三级编码各设为两位数;街道编码根据 GB/T 10114-2003 设为三位数;社区编码设为三位数。DB35/T 1456.12014 3 图1 社区编码规则 示例2:以350102001001为例,第一层代码35表示福建省,第二层代码01表示福州市,第三层代码02表示鼓楼区,第四层代码001表示鼓东街道,第五层代码001表示中山社区。5.3 其他 5.3.1 当顺序码、层次码等有新增数据项时,按规则在原有的代码之后单独增加,原有的顺序不动,新增数据项按照 4.2 要求进行排序。5.3.2 国家已经有相应代码规范的数据项,则直接引用相应的标准(见 6.1)。6 代码表 6.1 已有相应代码规范的数据项见表 1。表1 直接引用代码的数据项 代 码 类 别 执 行 标 准 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2007 性别代码 GB/T 2261.1 婚姻状况代码 GB/T 2261.2 健康状况代码 GB/T 2261.3 民族 GB/T 3304 行业分类代码 GB/T 4754 学历代码 GB/T 4658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 家庭关系代码 GB/T 4761 政治面貌代码 GB/T 4762 党派代码 GB/T 4763 职业分类代码 GB/T 6565 学位代码 GB/T 6864 语种熟练程度代码 GB/T 6865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 GB/T 7156 DB35/T 1456.12014 4 表1(续)代 码 类 别 执 行 标 准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 GB/T 8561 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 GB/T 8563.2 身份证号码 GB/T 11643 组织机构代码 GB/T 11714 经济类型代码 GB/T 12402 干部职务名称代码 GB/T 12403 单位隶属代码 GB/T 12404 货币资金代码 GB/T 12406 职务级别代码 GB/Y 12407 学科分类代码 GB/T 13745 疾病分类代码 GB/T 14396 残疾分类分级代码 GB/T 26341 6.2 自行定义代码规范的数据项见表 2。表2 自行定义代码的数据项 代 码 类 别 执 行 标 准 人口基本代码 附录A 房屋基础信息代码表 附录B 民政业务基础代码 附录C 城乡低保业务代码 附录D 优待抚恤业务代码 附录E 儿童收养业务代码 附录F 居家养老业务代码 附录G 志愿者管理代码 附录H 社会组织管理代码 附录I DB35/T 1456.12014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人口基本代码 A.1 证件类型代码见表A.1。表A.1 证件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内地居民身份证 01 香港居民身份证 02 澳门居民身份证 03 台湾居民身份证 04 护照 05 军官证 06 士兵证 07 其他有效国籍旅行证件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2 户籍类型代码见表A.2 表A.2 户籍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本市 1 省内 2 省外 3 港澳台 4 外国 5 华侨 6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3 居住类型代码见表A.3 DB35/T 1456.12014 6 表A.3 居住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常住 1 暂住 2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4 居住办证情况代码见表A.4。表A.4 居住办证情况代码 名 称 代 码 居住证 1 暂住登记 2 签证 3 未办证 4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5 家庭类型代码见表A.5。表A.5 家庭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核心家庭 1 联合家庭 2 单身家庭 3 单亲家庭 4 同居家庭 5 群居家庭 6 同性恋家庭 7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6 人员家庭经济状况代码见表A.6。表A.6 人员家庭经济状况 名 称 代 码 较好 1 一般 2 较差 3 DB35/T 1456.12014 7 表A.6(续)名 称 代 码 救助对象 4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7 人员就业状况代码见表A.7。表A.7 人员就业状况代码 名 称 代 码 在读学生 1 就业 2 失业 3 退休 4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8 劳动能力状况代码见表A.8。表A.8 劳动能力状况代码 名 称 代 码 有劳动能力 1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2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3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9 人员参保类型代码见表A.9。表A.9 人员参保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养老保险 01 医疗保险 02 失业保险 03 工伤保险 04 生育保险 05 商业保险 06 住房公积金 07 其他保险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8 A.10 养老保险类别代码见表A.10。表A.10 养老保险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1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3 商业保险 4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11 养老保险缴交情况代码见表A.11。表A.11 养老保险缴交情况代码 名 称 代 码 未参保 1 参保缴费 2 暂停缴费 3 终止缴费 4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12 医疗保险类型代码见表A.12。表A.12 医疗保险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01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0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03 商业保险 04 城乡医疗救助 05 医疗机构减免 06 优抚对象医疗补助 07 其他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A.13 户别类型代码见表A.13。DB35/T 1456.12014 9 表A.13 户别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家庭户 1 集体户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10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房屋基础代码信息 B.1 房屋设计用途代码见表B.1。表B.1 房屋设计用途代码 名 称 代 码 综合 01 住宅 02 商业 03 厂房 04 仓库 05 办公 06 临时建筑 07 其他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B.2 房屋户型代码见表B.2。表B.2 房屋户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一房 1 两房 2 三房及以上 3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B.3 房屋状态代码见表B.3。表B.3 房屋状态代码 名 称 代 码 出租 1 自住 2 待租 3 空置 4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11 B.4 产权证类型代码见表B.4 表B.4 产权证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房地产权证书 1 建筑许可证、红线图 2 建筑规划许可证、红线图 3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B.5 业主类型代码见表B.5。表B.5 业主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个人 1 国内单位 2 国外单位 3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B.6 代理人类型代码见表B.6。表B.6 代理人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个人 1 机构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B.7 楼栋类型代码见表B.7。表B.7 楼栋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自建房 1 非自建房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12 B.8 建筑类型代码见表B.8 表B.8 建筑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低层建筑 1 多层建筑 2 中高层建筑 3 高层建筑 4 超高层 5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B.9 结构类型代码见表B.9。表B.9 结构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框架结构 01 砖混结构 02 框筒结构 03 框剪结构 04 简易结构 05 钢结构 06 钢混结构 07 其他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B.10 住房性质代码见表B.10。表B.10 住房性质代码 名 称 代 码 自有 10 商品房 11 经济适用房 12 单位福利房 13 拆迁安置房 14 自建住房 15 自有其他 16 租赁 20 租赁私有 21 廉租房 22 DB35/T 1456.12014 13 表 B.10(续)名 称 代 码 其他租赁公有 23 借住 30 其他 90 注:采用2位层次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14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民政业务基础代码 C.1 社区民政业务类型代码见表C.1。表C.1 社区民政业务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城乡低保 01 儿童收养 02 居家养老 03 社会组织管理 04 优待抚恤 05 重残救助 06 志愿者 07 殡葬管理 08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C.2 人员状态代码见表C.2 表C.2 人员状态代码 名 称 代 码 正常 1 失踪 2 死亡 3 嫁娶 4 狱中服刑 5 分户迁出 6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C.3 特殊人口类型表C.3 表C.3 特殊人口类型 名 称 代 码 儿童 1 老人 2 DB35/T 1456.12014 15 表 C.3(续)名 称 代 码 失业人员 3 低保人员 4 残疾人 5 精神病人 6 两劳释放 7 在押在教 8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16 D D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城乡低保业务代码 D.1 低保业务分类代码见表D.1。表D.1 低保业务分类代码 名 称 代 码 城市低保 1 农村低保 2 五保 3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2 救济方式代码见表D.2。表D.2 救济方式代码 名 称 代 码 保障金 01 粮油帮困卡 02 临时救助 03 节日慰问 04 换季补助 05 优惠政策 06 医疗救助 07 房租减免 08 法律救助 09 教育救助 10 水费减免 11 电费减免 12 燃气(料)减免 13 取暖费减免 14 工商救助 15 其他救助 9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17 D.3 致贫原因代码见表D.3。表D.3 致贫原因代码 名 称 代 码 疾病 1 灾害 2 残疾 3 缺乏劳动力 4 失业 5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4 人员分类救助类别代码见表D.4。表D.4 人员分类救助类别代码 名称 代码 长期卧床病人 1 单亲家庭 2 多胞胎未成年子女 3 非义务阶段学生 4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5 三无人员分类代码见表D.5。表D.5 三无人员分类代码 名 称 代 码 集中三无人员 1 分散三无人员 2 非三无人员 3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6 特定救助对象分类代码见表D.6。表D.6 特定救助对象分类代码 名 称 代 码 农垦企业人员 01 森工企业人员 02 两劳释放人员 03 散居归侨侨眷 04 DB35/T 1456.12014 18 表 D.6(续)名 称 代 码 非农水库移民 05 高校毕业生 06 退役军人 07 非特定救助人员 08 其他对象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7 就业单位隶属关系代码见表D.7。表D.7 就业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名 称 代 码 中央 1 省 2 市 3 区(县)4 街道(乡镇)5 居(村)委会 6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8 重病病症代码见表D.8。表D.8 重病病症代码 名 称 代 码 肝癌 01 胃癌 02 鼻咽癌 03 直肠癌 04 癌症其他种类 05 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06 恶性肿瘤 07 严重传染性肝炎(并发症)08 系统性红斑狼疮晚期 09 孕产妇高危重症抢救 10 严重精神病 11 急性传染性肺结核及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 12 DB35/T 1456.12014 19 表 D.8(续)名 称 代 码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中风(有明显后遗症)13 严重肾病综合症慢性肾衰竭(尿毒症)14 急性心律衰竭/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 15 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病种 16 血友病 17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9 学校性质类别代码见表D.9。表D.9 学校性质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公办 1 民办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10 人员收入类型代码见表D.10。表D.10 人员收入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工资性收入 10 工资 11 奖金 12 津贴 13 补贴 14 福利 15 其他劳动收入 16 经营性净收入 20 财产性收入 30 土地和房屋出租收入 31 存款及利息 32 有价证券及红利 33 其他投资收入 34 知识产权收入 35 财产变卖收入 36 转移性收入 40 DB35/T 1456.12014 20 表 D.10(续)名 称 代 码 养老金或离退休金 41 基本生活费 42 失业保险金 43 保险收入 44 赔偿收入 45 捐赠收入 46 遗产收入 47 赡(抚、扶)养收入 48 一次性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 49 其他收入 90 注:采用2位层次码编码规则。D.11 家庭分类救助类别代码见表D.11。表D.11 家庭分类救助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补差 1 分档(一档)2 分档(二档)3 分档(三档)4 分档(四档)5 分档(五档)6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21 E E 附 录 E(规范性附录)优待抚恤业务代码 E.1 优抚对象类别代码见表E.1。表E.1 优抚对象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残疾军人 01 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02 伤残人民警察 03 伤残民兵民工 04 烈士家属 05 因公牺牲军人家属 06 病故军人家属 07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 08 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 09 红军失散人员 10 在乡复员军人 11 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12 参战退役人员 13 原 8023部队退役人员 14 其他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 15 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 16 部分60周岁以上烈士子女 17 部分60周岁以上错杀被平反人员子女 18 铀矿开采军队退役人员 1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2 伤残人员伤残性质代码见表E.2。表E.2 伤残人员伤残性质代码 名 称 代 码 因战 1 因公 2 因病 3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22 E.3 伤残人员伤残属别代码见表E.3。表E.3 伤残人员伤残属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在乡 1 在职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4 生活能力代码见表E.4。表E.4 生活能力代码 名 称 代 码 自理 1 享受护理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5 三属申请类别代码见表E.5。表E.5 三属申请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烈士遗嘱 1 因公牺牲军人遗嘱 2 病故军人遗嘱 3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 4 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 5 红军失散人员 6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6 伤残人员属于时期代码见表E.6。表E.6 伤残人员属于时期代码 名 称 代 码 抗日战争 1 解放战争 2 建国后 3 抗美援朝 4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23 E.7 参战类别代码见表E.7。表E.7 参战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解放一江山岛作战 01 炮击金门作战 02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03 崇武以东海战 04 援老抗美作战 05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 06 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 07 经军委、总部认定的其他作战行动 08 川、甘、青、藏、滇地区平叛作战 09 中缅边境勘界警卫作战 10 八六海战 11 援越抗美作战 12 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 13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14 南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 15 注1: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8 享受待遇代码见表E.8。表E.8 享受待遇代码 名 称 代 码 农村参战人员生活补助 1 城镇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参战人员生活补助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9 优抚对象类别代码见表E.9。表E.9 供养方式 名 称 代 码 无 01 分散供养 02 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03 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 04 DB35/T 1456.12014 24 表 E.9(续)名 称 代 码 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 05 光荣院 06 福利院 07 老年性收养机构 08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10 涉核情况代码见表E.10。表E.10 涉核情况代码 名 称 代 码 无 1 原8023 2 其他涉核 3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11 退役人员身份认定依据代码见表E.11。表E.11 退役人员身份认定依据代码 名 称 代 码 个人档案 1 退伍证件 2 已认定人员书面证明 3 其他 4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12 伤残情形代码见表E.12。表E.12 伤残情形代码 名 称 代 码 单侧腕关节以下缺失 01 单侧肘关节以下缺失 02 单侧肩关节以下缺失 03 双侧腕关节以下缺失 04 双侧肘关节以下缺失 05 双侧肩关节以下缺失 06 单侧脚部缺失 07 DB35/T 1456.12014 25 表 E.12(续)名 称 代 码 单侧小腿以下缺失 08 单侧大腿以下缺失 09 双侧脚部缺失 10 双侧小腿以下缺失 11 双侧大腿以下缺失 12 高位截瘫 13 偏瘫 14 病理残疾 15 单眼球摘除 16 双眼球摘除 17 耳郭缺失 18 耳聋 19 鼻缺损 20 颌骨缺损 21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13 优抚残疾类别代码见表E.13。表E.13 优抚残疾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残疾军人 1 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 伤残人民警察 3 伤残民兵民工 4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E.14 牺牲者身份代码见表E.14。表E.14 牺牲者身份代码 名 称 代 码 烈士 1 错杀平反人员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26 E.15 优抚残疾等级代码见表E.15。表E.15 优抚残疾等级代码 名 称 代 码 一级 01 二级 02 三级 03 四级 04 五级 05 六级 06 七级 07 八级 08 九级 09 十级 10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27 F F 附 录 F(规范性附录)儿童收养业务代码 F.1 养育方式代码见表F.1。表F.1 养育方式代码 名 称 代 码 社会散居 1 机构养育 2 具体是院内养育 3 家庭寄养 4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F.2 生父母情况代码见表F.2。表F.2 生父母情况代码 名 称 代 码 死亡 1 失踪 2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F.3 是否受艾滋病影响代码见表F.3。表F.3 是否受艾滋病影响代码 名 称 代 码 是 1 否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F.4 儿童类型代码见表F.4。DB35/T 1456.12014 28 表F.4 儿童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机构养育儿童 1 机构代养儿童 2 社会散居孤儿 3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4 贫困家庭儿童 5 民间养育儿童 6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F.5 患病类型代码见表F.5。表F.5 患病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无疾病 01 心脏病 02 脑瘫 03 五官科疾病 04 外科疾病 05 传染病 06 肿瘤 07 血液病 08 内分泌疾病 09 精神和行为障碍 10 神经系统疾病 11 循环系统疾病 12 呼吸系统疾病 13 消化系统疾病 14 皮肤病 15 肌肉骨骼病 16 泌尿系统疾病 17 妇科病 18 先天畸形 19 染色体和遗传代谢疾病 20 儿童过敏性紫癜 21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22 DB35/T 1456.12014 29 表 F.5(续)名 称 代 码 自闭症 23 多重疾病 24 其他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30 G G 附 录 G(规范性附录)居家养老业务代码 G.1 居家养老就医方式代码见表G.1。表G.1 居家养老就医方式代码 名 称 代 码 家庭病房 1 社区医院 2 外出就诊 3 习惯就诊的医院 4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G.2 居家养老申请原因代码见表G.2。表G.2 居家养老申请原因代码 名 称 代 码 年老体弱 1 身体疾病 2 精神(疾病)3 智障 4 肢残 5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G.3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类别代码见表G.3。表G.3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生活照料 1 护理照料 2 精神慰藉 3 康复照料 4 社交帮助 5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31 G.4 居家养老人员类别代码见表G.4。表G.4 居家养老人员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城市三无老年人 1 农村五保老年人 2 社会老年人 3 低保户老年人 4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G.5 入住费用支出类别代码见表G.5。表G.5 入住费用支出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子女支付 1 老年人支付 2 政府支付 3 单位支付 4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G.6 医疗方式类别代码见表G.6 表G.6 医疗方式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新农合 1 基本医疗 2 商业保险 3 自费医疗 4 公费医疗 5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G.7 养老居住状况代码见表G.7 DB35/T 1456.12014 32 表G.7 养老居住状况代码 名 称 代 码 与子女或亲戚朋友同住 1 与配偶同住 2 独居 3 入住养老机构 4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33 H H 附 录 H(规范性附录)志愿者管理业务代码 H.1 志愿者类别代码见表H.1。表H.1 志愿者类别代码 名 称 代 码 政府相关 01 教育相关 02 工业相关 03 农业相关 04 个体相关 05 学生 06 退休人员 07 未就业人员 08 其他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H.2 特长代码见表H.2。表H.2 特长代码 名 称 代 码 医疗急救 01 体育竞技 02 驾驶运输 03 法律服务 04 信息技术 05 经营管理 06 公共关系 07 教育培训 08 电器维修 09 安全保卫 10 财会金融 11 客户接待 12 新闻写作 13 设计创意 14 物业养护 15 DB35/T 1456.12014 34 表 H.2(续)名 称 代 码 摄像摄影 16 文化艺术 17 其他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DB35/T 1456.12014 35 I I 附 录 I(规范性附录)社会组织管理业务代码 I.1 基金会类型代码见表I.1。表I.1 基金会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公募 1 非公募 2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I.2 团体类型代码见表I.2。表I.2 团体类型代码 名 称 代 码 学术性 1 行业性 2 专业性 3 联合性 4 其他 9 注:采用1位顺序码编码规则。I.3 社会组织行业类别见表I.3。表I.3 社会组织行业类别 名 称 代 码 工商服务业 01 农业及农村发展 02 科学研究 03 教育 04 卫生 05 文化 06 体育 07 生态环境 08 社会服务 09 法律 10 DB35/T 1456.12014 36 表I.3(续)名 称 代 码 宗教 11 职业及从业者组织 13 国际及涉外组织 14 其他 99 注:采用2位顺序码编码规则。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