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规范DB34/T 2082-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规范DB34/T 2082-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规范DB34/T 2082-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规范DB34/T 2082-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规范DB34/T 2082-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规范DB34/T 2082-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1 B 04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0822014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rop variety identification code 2014-02-17 发布 2014-03-1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082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物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剑波、陆徐忠、马琳、李莉、梁超、张小娟、汪秀峰、倪金龙、马卉、秦瑞英。DB34/T 20822014 1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规范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的术语和定义、原理、编码规则的基本原则、信息编码、数据结构和载体标识。本标准适用于种子信息追溯体系(种子物联网)中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的构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284 快速响应矩阵码 GB/T 18347 128 条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标准样品 Standard Sample 经权威机构认定认证的代表已知品种特征特性的样品,本标准中为农作物种子,即农作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3.2 分子标记 Molecular Marker 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的特异性 DNA 片段。3.3 SSR标记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 是一类由几个核苷酸(一般为 16 个)为重复单位组成的长达几十个核苷酸的串联重复序列,由于基本单元重复次数的不同,形成了 SSR 长度的多态性。3.4 DNA指纹 DNA Fingerprint 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DNA多态性,本标准中指 SSR 等分子标记扩增的多态性。3.5 DB34/T 20822014 2 品种身份证 Varieties ID 指反映品种的商品属性和 DNA 指纹信息的数字和(或)字母组合。4 原理 利用农作物品种基本商品信息、DNA指纹信息及特异基因识别信息,构建农作物品种身份证并进行编码,再通过数据转化器转换成一一对应的可读取的数字码、条形码或二维码,用于标识流通环节中农作物种子,实现农作物种子的信息追溯,为农作物种子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便利。5 编码规则 5.1 唯一性原则 一个编码对象对应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标识一个编码对象。5.2 开放性原则 采用 EANUCC 系统,保证编码在开放的环境中适用,以便于贸易项目相关方无障碍的加入。5.3 最短原则 满足 5.1、5.2 时,应采用最短代码长度。6 编码对象 编码对象为农作物品种种子。7 编码结构 7.1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由品种的基本商品信息(商品码)、DNA 指纹信息(指纹码)及特异基因识别信息(补充码)3 类数据编码构成,并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排列(见图1)。图1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模型图 7.2 品种商品码 DB34/T 20822014 3 商品码由作物及品种类别码、区域码和时间码 3 类编码组成(见附录A),共计 14 位阿拉伯数字;7.2.1 作物及品种类别码 以 8 位阿拉伯数字标识作物及品种类别,按附录A 规定的方法进行编码,其中第 1-6 位表示作物种属(含 3 级分类);第 7 位表示栽培种或亚种种类,没有亚种分化的以“0”表示;第 8 位表示品种类型(如杂交种或常规种等)。7.2.2 区域码 以 2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品种育成或审定的区域,用各省份行政代码表示。7.2.3 时间码 以 4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品种育成或审定的年份。7.3 品种DNA指纹码 指纹码由 DNA 指纹数据编码构成,依据作物类型的不同,以不多于 40 位阿拉伯数字(或字母)表示,DNA 指纹数据由 SSR 等分子标记分析获得,其中 SSR 指纹并按附录B 规定的方法进行编码。7.4 补充码 即特异基因识别码,表示品种携有的特异基因信息,设计为字母“T”、“S”和“M”等,分别代表通过转基因、诱变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改良育成的品种。7.5 品种身份证 8 数据载体 8.1 数据载体为条码时,应采用EANUCC 系统 128 条码。并符合 GB/T 18347的规定,具体示例参见附录C。8.2 数据载体为二维码时,应采用快速响应矩阵码,并符合 GB/T 18284 的规定,具体示例参见附录C。8.3 数据载体也可采用射频标签。DB34/T 20822014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品种身份证商品码 农作物品种身份证商品码由 3 类数据组成,作物品种类别码、区域码和时间码,共计 14 位阿拉伯数字。A.1 作物及品种类别码 由 8 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用以标识作物品种类别等商品信息,其中第 1-6 位表示作物种类;第 7 位表示栽培种或亚种种类;第 8 位表示品种类别。A.1.1 作物种类 以 6 位阿拉伯数字(或字母)表示农作物品种的 3 级分类(参见表A.1A.2)。表A.1 农作物品种的 1、2 级分类 1 级分类 2 级分类 粮食作物(01)禾谷类作物(0101)、豆类作物(0102)、薯类作物(0103)饲料作物、牧草(02)多年生豆科牧草(0201)、一年生豆科牧草(0202)、多年生禾本科牧草(0203)、一年生禾本科牧草(0204)、杂草类(0205)、饲用根类作物(0206)、饲用瓜类作物(0207)绿肥作物(03)豆科绿肥(0301)、非豆科绿肥(0302)、水生绿肥(0303)经济作物(04)纤维作物(0401)、油料作物(0402)、糖料作物(0403)、药用作物(0404)、饮料作物(0405)、烟草(菸草)(0406)、香料作物(0407)、染料作物(0408)、漆料作物(0409)、胶液料作物(0410)、鞣料作物及单宁质植物(0411)蔬菜园艺(05)根菜类(直根类)(0501)、薯芋类(块茎类)(0502)、葱蒜类(0503)、白菜类(0504)、甘蓝类(0505)、绿叶菜类(0506)、芥菜类(0507)、茄果类(0508)、瓜类(0509)、豆荚类(0510)、多年生菜类(0511)、水生菜类(0512)、菌类(食用菌)(0513)、野生蔬菜(0514)瓜果园艺(06)西瓜(0601)、甜瓜(0602)果树园艺(07)仁果类(0701)、核果类(0702)、浆果类(0703)、坚果类(壳果类)(0704)、杂果类(0705)、柑桔类(0706)、热带及亚热带果类(0707)、多年生草本果类(0708)表A.2 农作物品种的 2、3 级分类 2 级分类 3 级分类 禾谷类作物(0101)稻(010101)、麦(010102)、玉米(玉蜀黍)(010103)、高粱(010104)、粟(谷子、小米)(010105)、黍/稷(糜子/黍子/粘糜子)(010106)、荞麦(010107)豆类作物(0102)小豆(赤豆)(010201)、绿豆(010202)薯类作物(0103)甘薯(红薯)(010301)、马铃薯(土豆)(010302)、木薯(树薯)(010303)多年生豆科牧草(0201)三叶草(020101)、紫云英(020102)、驴食豆(红豆草)(020103)、胡枝子(020104)、五叶草(百脉根)(020105)DB34/T 20822014 5 表A.2 农作物品种的2、3级分类(续)2 级分类 3 级分类 一年生豆科牧草(0202)鸡眼草(020201)、猪屎豆(020202)、巢菜(野豌豆)(020203)、天蓝苜蓿(020204)多年生禾本科牧草(0203)猫尾草(梯牧草)(020301)、鹅观草(020302)、鸭茅(鸡脚草)(020303)、红顶草(小糠草)(020304)、狐茅(牛尾草)(020305)、黑麦草(020306)、燕麦草(020307)、雀麦草(020308)一年生禾本科牧草(0204)苏丹草(020401)、画眉草(020402)、狗尾草(020403)豆科绿肥(0301)苕子(030101)、紫穗槐(030102)、蚕豆(胡豆)(030103)、田菁(030104)、草木樨(030105)、苜蓿(030106)非豆科绿肥(0302)肥田萝卜(030201)、黄荆(030202)、马桑(030203)、芍草(030204)水生绿肥(0303)绿萍、红萍、猪母草(030301)、水花生(030302)、湖草(030303)、水浮莲(030304)、水葫芦(030305)、藻类(030306)纤维作物(0401)棉(040101)、苎麻(040102)、亚麻(040103)、大麻(白麻/线麻)(040104)、黄麻(绿麻/络麻)(040105)、红麻(槿麻/洋麻/钟麻)(040106)、茼麻(青麻)(040107)、罗布麻(040108)、龙舌兰(040109)、藤类(040110)、芦苇(040111)、菖蒲(040112)、草类(040113)、杞柳(040114)、棕榈(040115)油料作物(0405)大豆(040501)、花生(040502)、芝麻(脂麻)(040503)、油菜籽(芸薹)(040504)、向日葵(040505)、蓖麻(040506)、油橄榄(040507)、荏(白苏)(040508)糖料作物(0406)甘蔗(040601)、甜菜(甜萝卜)(040602)、芦粟(糖高粱)(040603)、糖槭树(040604)、糖棕榈(040605)药用作物(0407)厚朴(040701)、肉桂(040702)、豆蔻(040703)、金鸡纳树(040704)、牡丹(040705)、苍术(040706)、罂粟(040707)、贝母(040708)、麦冬(040709)、白术(040710)、生地(040711)、薄荷(040712)、三七(040713)、绞股兰(040714)、灵芝(040715)、茯苓(040716)、麦角菌(040717)、银耳(040718)、冬虫夏草(040719)、人参(040720)、黄连(040721)、甘草(040722)饮料作物(0408)茶(040801)、咖啡(040802)、可可(040803)、可拉(040804)烟草(菸草)(0409)烟草(菸草)(0040900)香料作物(0410)五香(041001)、胡荽(041002)、洋茴香(041003)、香茅草(041004)、枫茅(041005)、茉莉(041006)、玫瑰(041005)、山苍子(041008)根菜类(直根类)(0501)萝卜(050101)、胡萝卜(050102)、芜菁(050103)、大头菜(根用芥菜)(050104)薯芋类(块茎类)(0502)山药(薯蓣)(050201)、豆薯(凉薯)(050202)、芋(050203)、姜(050204)葱蒜类(0503)大葱(050301)、洋葱(葱头)(050302)、韭菜(050303)、大蒜(050304)白菜类(0504)大白菜(050401)、榨菜(茎用芥菜)(050402)、白菜(小白菜)(050403)、乌塌菜(050404)、菜薹(050405)、紫菜薹(050406)、薹菜(050407)甘蓝类(0505)结球甘蓝(050501)、球茎甘蓝(苤蓝)(050502)、花椰菜(050503)绿叶菜类(0506)菠菜(050601)、莴苣(生菜)(050602)、芹菜(050603)、苋菜(050604)芥菜类(0507)根芥菜(050701)、叶芥菜(050702)、茎芥菜(050703)、子芥菜(050704)茄果类(0508)茄子(050801)、番茄(西红柿)(050802)、辣椒(050803)、酸浆(红姑娘)(050804)DB34/T 20822014 6 表A.2 农作物品种的2、3级分类(续)2 级分类 3 级分类 瓜类(0509)南瓜(050901)、黄瓜(050902)、冬瓜(050903)、丝瓜(050904)、苦瓜(050905)、西葫芦(美洲南瓜)(050906)豆荚类(05010)菜豆(四季豆)(051001)、刀豆(051002)、豌豆(051003)、豇豆(051004)、扁豆(鹊豆、蛾眉豆)(051005)、蚕豆(051006)、菜用大豆(051007)多年生菜类(0511)食用百合(051101)、竹笋(051102)、黄花菜(金针菜)(051103)、香椿(051104)、草石蚕(甘露菜)(051105)、芦笋/石刁柏(龙须菜)(051106)水生菜类(0512)莲藕(051201)、茭白(051202)、荸荠(051203)、菱(051204)菌类(食用菌)(0513)褶伞菌(051301)、多孔菌(051302)、牛肝菌(051303)、鸡油菌(杏菌)(051304)、颤胶菌(051305)、木耳(云耳、黑木耳)(051306)、马鞍菌(051307)、竹荪(051308)西瓜(0601)西瓜(060100)甜瓜(0602)哈密瓜(060201)、香瓜(060202)、白兰瓜(060202)、网纹甜瓜(060203)仁果类(0701)苹果(070101)、梨(070102)、沙果(070103)、海棠类(070104)、山楂(070105)、木瓜(070106)核果类(0702)桃(070201)、杏(070202)、李(070203)、梅(070204)、樱桃(070205)浆果类(0703)葡萄(070301)、悬钩子(黑莓)(070302)、无花果(070303)、猕猴桃(070304)坚果类(壳果类)(0704)核桃(胡桃)(070401)、栗(070402)、银杏(白果)(070403)、榛子(070404)、榧(070405)杂果类(0705)枣(070501)、柿(070502)、君迁子(软枣、黑枣)(070503)、石榴(070504)柑桔类(0706)柑(070601)、橘(070602)、柚(文旦)(070603)、橙(070604)、柠檬(070605)、黄皮(070606)热带及亚热带果类(0707)荔枝(070701)、龙眼(桂圆)(070702)、枇杷(070703)、椰子(070704)、橄榄(青果)、乌榄(070705)、杨梅(070706)、芒果(070707)、木菠萝(菠萝蜜)(070708)多年生草本果类(0708)香蕉(070801)、番木瓜(070802)、凤梨(菠萝)(070803)、草莓(070804)A.1.2 栽培种或亚种种类 几乎每一种作物在遗传上都可分为几个栽培种或亚种种类(参见表A.3)。表A.3 作物栽培种或亚种种类代码 作物类型 栽培种或亚种种类及代码 水稻 籼稻(1)、粳稻(2)玉米 稃型(1)、爆裂型(2)、甜质型(3)、糯质型(4)、粉质型(5)、马齿型(6)、硬粒型(7)、中间型(8)小麦 普通小麦(1)、密穗小麦(2)、印度圆粒小麦(3)、新疆小麦(4)油菜 甘蓝型(1)、白菜型(2)、芥菜型(3)、其他型(4)棉花 亚洲棉(1)、陆地棉(2)、海岛棉(3)、非洲棉(4)大豆 大豆(0)A.1.3 品种类别 品种类别反映农作物品种的杂交类型(参见表A.4)。DB34/T 20822014 7 表A.4 品种类别代码 作物类型 品种类型及代码 水稻 三系杂交种(1)、两系杂交种(2)、恢复系或常规种(3)玉米 杂交种(1)、自交系(2)小麦 杂交种(1)、不育系(2)、恢复系或常规种(3)油菜 杂交种(1)、不育系(2)、恢复系或常规种(3)棉花 杂交种(1)、不育系(2)、恢复系或常规种(3)大豆 杂交种(1)、不育系(2)、恢复系或常规种(3)A.2 区域码 用各省份行政代码表示,代表品种的育成或审定区域,包含 2 位阿拉伯数字。国审品种以“00”表示。当某个品种具多个审定编号或品种权号时,以初次育成或审定区域为准。A.3 时间码 用 4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品种育成或审定的年份,如 2000 表示 2000 年审定,2011 表示 2011 年审定,当品种具多个审定编号或品种权号时,以初次育成或审定时间为准。DB34/T 20822014 8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农作物品种身份证指纹码 品种 DNA 指纹码为利用 SSR 等分子标记对农作物进行 DNA 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毛细管荧光电泳获取 DNA 指纹数据构成。对于 SSR 指纹,其编码如下。B.1 SSR 标记的数量 由于不同作物的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因此所使用的标记数目也应有所差异。一般选取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在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 SSR 引物(平均每条染色体上定位 1 对引物),构成一组通用的核心引物,如水稻使用 12 对,玉米 10 对,大豆 20 对,油菜 19 对,棉花 26 对,小麦 21 对等。B.2 二倍体作物 SSR 指纹数据记录及编码 对于水稻、玉米、大豆等二倍体作物的 SSR 扩增谱带,每条主带表示 1 个等位基因,在相同迁移位置上,有带记为“1”,无带记为“0”,按照分子量从大到小,排列梯度,以阿拉伯数字 1-9 进行编码,9 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以大写英文字母 A、B、C Z 标注。单个 SSR 位点,用 2 位数字(或字母)表示,对于杂合带型,以大小顺序记录两条主带;对于纯合带型,主带重复记录 1 次。B.3 多倍体作物SSR指纹数据记录及编码 对于棉花、油菜、小麦等多倍体作物,采用以带型(即条带的组合)为记录单元,将每种带型看作1 个等位基因,按照带型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依次记录为 19,9 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以大写英文字母 A、B、CZ 标注。单个 SSR 位点,用 1 位数字(或字母)表示,其中杂交种带型作为独立于亲本之外的新带型进行记录。DB34/T 20822014 9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编码示例 依据品种商品码(包括作物及品种类别码、区域码、时间码)、品种 DNA 指纹码和补充码(特异基因识别码)的顺序,从前向后排列,进行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的编码。C.1 水稻品种皖稻185(皖品审06010498)品种身份证编码 C.1.1 皖稻185SSR指纹 皖稻185SSR 指纹编码为:3358 2278 3514 6666 4558 1322,其中第 1、2 位的“3、3”表示标记 RM1 在皖稻185中的扩增片段(81/81 bp),表现参见图C.1(左)中 3 号点样孔的谱带,第 3、4 位的“5、8”表示标记 RM6 的两个扩增片段(153/161 bp),表现参见图C.1(右)中 5、8 点样孔的谱带(图C.1 右),其余 20 位编码也由相应的 SSR 指纹转换而成。图C.1 水稻(二倍体作物)SSR 标记扩增多态性片段梯度图 C.1.2 皖稻185品种身份证 皖稻185的品种身份证为:0101011134 2006 3358 2278 3514 6666 4558 1322 S 参见图C.2),其含义为:皖稻185的作物类别为水稻(01010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稻),栽培亚种为籼稻(1),品种类别为三系杂交种(1),品种首次审定区域为安徽(34),品种首次审定时间为 2006 年(2006);品种 DNA 指纹为 3358 2278 3514 6666 4558 1322;该品种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而成(对受体品种中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主效 Wx 基因进行了定向改良)。图C.2 皖稻 185品种身份证示意图 DB34/T 20822014 10 C.1.3 皖稻185品种身份证的条码表述 按照中国物品编码相关国家技术标准GB/T 18347-2001 128 条码和GB/T 18284-2000 快速响应矩阵码的规范要求,利用条形码和二维码生成软件分别生成皖稻185的品种身份证的条形码(一维码)和二维码,参见图C.3、C.4。图C.3 皖稻 185品种身份证条形码 图C.4 皖稻 185品种身份证二维码 C.2 鄂杂棉10号(国审棉2005014)品种身份证编码 C.2.1 鄂杂棉10号SSR指纹 鄂杂棉10号SSR 指纹:2432 4113 2333 3143 3131 1325 34,其中第 1 位的“2”表示标记 MUSS422 在鄂杂棉10号中的扩增带型,表现参见图C.5(A)中 2 号点样孔的带型,第 2 位的“4”表示标记 NAU2277 的扩增带型,表现参见图C.5(B)中 4 号点样孔的带型,其余 24 位编码也由相应的SSR指纹转换而成。A B C D 图C.5 棉花(多倍体作物)SSR 标记扩增多态性片段梯度图 C.2.2 鄂杂棉10号品种身份证 DB34/T 20822014 11 鄂杂棉10号的身份证号码:04010111002005 2432 4113 2333 3143 3131 1325 34 T(参见图C.6),其含义为:鄂杂棉 10 号为棉花类(040101,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栽培种种类为陆地棉(1),品种类别为杂交种(1),品种初次审定区域为中国(00),品种初次审定时间为2005年(2005),品种 DNA 指纹为 24324113233331433131132534,该品种为转基因育成品种(向受体品种转入了Bt 抗虫基因)。图C.6 鄂杂棉 10号品种身份证示意图 C.2.3 鄂杂棉10号品种身份证的条码表述 按照中国物品编码相关国家技术标准GB/T 18347 128条码和GB/T 18284 快速响应矩阵码的规范要求,利用条形码和二维码生成软件分别生成鄂杂棉10号的条形码和二维码,参见图C.7、C.8。图C.7 鄂杂棉 10号品种身份证条形码 图C.8 鄂杂棉 10号品种身份证二维码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