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62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822 2015 代替 DB11/T 822-2011 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potted Anthurium andraeanum 2015-12-30发布 2016-04-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822 2015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组织培养.1 3 温室准备.2 4 基质准备.2 5 容器准备.2 6 水质准备.3 7 生根苗移栽.3 8 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3 9 病虫害防治.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MS培养基母液及培养基配制参数一览表.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红掌肥料配比一览表.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红掌种苗生长阶段划分一览表.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红掌主要病虫害名称及防治方法一览表.8 DB11/T 822 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并废止 DB11/T 822 2011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与 DB11/T 822 2011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删 除 了关于佛焰苞 的 定义;-增加了 红掌组织培养的相 关内 容(见 2);-修改 了 红掌 施 肥的相 关内 容(见 7.4和 8.3.2);-增加了 附录 B:红掌肥料配比一览表(见 附录 B);-增加了 附录 C:红掌种苗生长阶段划分一览表(见 附录 C);-删 除 了 红掌组培苗 检验 标准的相 关内 容;-删 除 了 红掌质 量等级评价等 相 关内 容。本标准 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 出并 归口。本标准 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组织 实施。本标准起草 单位:北京 温 榆河花卉有限公司、北京市大东流 苗 圃。本标准主要起草 人:司瑞新、刘克林、徐 红 江、张林玉、黄庆祝、王瑛、杨洁、姜青樟、邢立霞、方 志军。本标准 历次版 本 发布情况为:-DB11/T 822 2011。DB11/T 822 2015 1 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 定了 盆栽红掌 从 组织培养 到成品 培 育 的栽培养护 过 程,包括 组织培养、温室准备、基质准备、容器准备、水质准备、生根苗移栽、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 等 栽培养护 环 节。本标准 适用 于 红掌组培苗的 批 量 生 产 及红掌盆栽 产 品 的 设 施 栽培。2 组织培养 2.1 培养基的选择、配制与灭菌 2.1.1 培养基选择 常用 MS基本培养基。培养基配 置 参数参 见 附录 A。激素 种 类常用 6-苄 基 腺嘌呤(6-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2.1.2 培养基配制 按照培养基配方及 所需 要培养基的数 量,将 称 量 好 的 琼脂 和 蔗糖倒入煮 培养基的 锅中,加 入少 量 蒸馏 水 或去离子 水,加 热 并 不断搅拌至琼脂 和 蔗糖完全溶解。分 别吸取所需 的母液及生长 调节物 质,混合后倒入锅中,用蒸馏 水 或去离子 水 定 容 至所需体积,搅匀后用 1mol L-1的 氢氧 化 钠溶 液 或 1mol L-1的 盐酸 溶 液 调节 培养基 pH值至 5.8 6.2。趁热将煮好 的培养基分 装 到 培养 瓶中,根 据不同 的培养阶段培养基 厚度 为 1cm 2cm,盖 上培养 瓶盖。分 装时不断搅拌,避免把 培养基 沾 附 到 瓶 口 上。2.1.3 培养基的灭菌 将 分 装好 的培养基 放入高压灭菌锅 内,采用湿热空气灭菌 法(灭菌压力 0.11MPa 0.14MPa、温 度121 125、时间 15min 20min)进行灭菌。无菌 水、接 种 工具(手 术 刀、镊 子、切割盘)等 均 采用 此 法 灭菌。培养基 高压灭菌取 出 后,冷却 至 室温,待 培养基 凝固即可使 用。2.2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2.2.1 外植体的选择 宜选择观赏 性 状 好、生长 健壮、无 病虫害的 优良植株做 为 母 株。从 母 株 上 剪 取 展开 度 70%80%的 幼 嫩叶片作 为外 植 体,如 不 能 及 时 接 种,应 采取 保 湿 措 施。2.2.2 外植体处理 用 自来 水(有 条件 的 可使 用蒸馏 水 或去离子 水)洗净叶片 表 面灰尘,用 75%的 酒精 完全 浸泡 30s,再用 10%的 次 氯酸钠溶 液 完全 浸泡消毒 15min,浸泡消毒 时 每 次 放入 的 叶片 数 量 不 宜太多,以 8片 10片 为 宜。消毒 过 程 应充 分 摇荡,以达 到 最佳消毒效果。将完 成 消毒 的 叶片 用无菌 水 冲洗 4次 5次,洗 去 叶片表 面 的 消毒 液,用 预先 灭菌 过 的 滤纸 吸 干叶片 表 面 的水分。DB11/T 822 2015 2 2.3 愈伤组织诱导 在干净 无菌 的 切割盘 上 用 手 术 刀沿着叶片 主 叶脉切块,大 约 1cm 1cm,切块 完 成 后 应 及 时 接 种,叶面向 上 平 放 到 配 好 的 诱导 培养基上:MS+2,4-D2.0mg/L+6-BA0.5mg/L+蔗糖 30g/L+琼脂 5.3g/L,pH值 为 5.8。2.4 继代增殖培养 接 种 后(1 2)个月,外 植 体 形 成 淡 黄 色瘤状愈 伤 组织,将 其转 接 到 继 代培养基上:MS+6-BA1.0mg/L+NAA0.25mg/L+蔗糖 30g/L+琼脂 5.3g/L,pH值 为 5.8。在 继 代培养基上,愈 伤越 长 越 大,同时 分 化 出 小 苗。需 要 进 一 步扩繁 时,将 愈 伤 切 成 小 块 转 接 到 继 代培养基上 继续 培养。为了 保 证小 苗的质 量,继 代 次 数 应 控 制 在 12代 15代。2.5 生根培养 将 苗 高 大于 2cm的 小 苗 从 愈 伤 切 下,转 接 到 生根培养基:1/2MS+NAA0.2mg/L+活 性 炭 1g/L+蔗糖 15g/L+琼脂 5.3g/L,pH值 为 5.8。2.6 培养条件 愈 伤 组织 诱导 时 为 暗 培养,其他 阶段 为 光 培养。光 照 强 度 1000lx 2000lx,光 照 时间 12h/d。培养温 度 25 2。2.7 出苗条件 当 不 定 根数 量大于等于 3条,株 高 大于等于 2cm时,可 将 生根苗 转 移 至 温室 炼 苗。3 温室准备 种 植 前 清理 温室 内 部 及温室 周边杂 物 杂 草。用 广谱 性 杀 虫 剂喷洒地 面、苗 床、排 水 沟 等,喷 至 表 面布 满 水 滴,宜使 用 40%辛硫磷乳油 1.25浓 度 液。种 植 前 1d 2d用 广谱 性 杀 菌 烟剂密闭熏 蒸 12h 24h,宜使 用 45%的 百 菌 清烟剂。消毒 期 间 禁 止 人 员 出 入,消毒 结束 后 开 启 温室 通风 设 施 通风 6h 12h。4 基质准备 4.1 基质种类 宜选 用 泥炭 栽培,也 可 将 泥炭 与 珍珠岩 按照 体积 比 3:2混合 使 用。穴 盘 苗、小 苗阶段 宜使 用 纤维 长度 小 于 10mm的 泥炭 栽培,中 苗、大 苗、成品 苗 宜选 用 纤维 长 度 20mm 40mm的 泥炭 栽培。泥炭 pH值 为 5.5 6.5,EC值 小 于 0.15mS/cm。4.2 基质处理 采用 广谱 性 杀 菌 剂、杀 虫 剂对 基质 进行 消毒 处理。宜使 用 50%多 菌 灵 1.25浓 度 和 40%辛硫磷乳油 1 浓 度混合 液 对 基质 进行 喷雾,用 药 量 以 喷 至 基质 手 握 成 团,轻触 即 散 为 宜。DB11/T 822 2015 3 5 容器准备 准备 孔径 30mm 30mm的种 植 穴 盘 和口 径 为 80mm 170mm的 花 盆备 用。穴 盘、花 盆 初 次 使 用,可 直 接 进行 移栽;如 果 为 重复 使 用,在 移栽前 宜 用 50%多 菌 灵 1.25浓 度 和 40%辛硫磷乳油 1浓 度混合 液 对其 进行 喷淋 或 浇灌 消毒。6 水质准备 栽培水质 pH值 为 5.5 6.5,EC值 小 于 0.15mS/cm。不 达 标水质 在使 用 前 应 进行 脱 盐、酸 化 处理。7 生根苗移栽 7.1 炼苗 生根苗 从 组培生 产 车 间 转 移 至 温室 之 后,应 经 过 闭 盖 2d 3d、开 盖 12h 24h的 炼 苗 过 程,方 可 移栽。开 盖时间 应选择在 16:00以 后。炼 苗 期 间 最 适 夜 温 16 18,最 适 日 温 22 24。相 对 湿度 60%80%为 宜。光 照 强 度 控 制 在 2000lx 5000lx之 间 为 宜。7.2 洗苗 洗净 根 系 及 植株 上的培养基,将 生根苗根 据 大 小 进行 分 级,放置 到 不同 的 盛 苗容器 中。宜使 用 70%的 甲 基 托 布 津 1浓 度 液 或 75%的 百 菌 清 1浓 度 液 浸泡 10min 15min后进行 移栽。7.3 移栽 将 穴 盘 添 装 基质 后 摆 放 到 指 定 苗 床 位 置。移栽前一 天 浇 透 水,浇 水 量 以 穴 盘 底 部 有 水 渗 出 为 宜。每穴 1株 进行 移栽。移栽 时 应保 持 根 系 舒 展、深 度 一 致,种 植 深 度 以植株 不倒 伏 为 宜。7.4 移栽后管理 移栽 后 第 1周,严格 控 制 空气湿度 在 70%80%,光 照 强 度 在 5000lx左右;一 周 后 逐渐 提 高 到 10000lx。最 适 夜 温 16 18,最 适 日 温 22 24。种 植 4周 后,开 始 结 合 浇 水 施 用 红掌 专 用 肥,肥料配比参见 附录 B。肥液 EC值 0.4 mS/cm 0.6 mS/cm,pH值 5.5 6.5。8 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 8.1 上盆 当穴 盘 苗 株 高 达 到 5cm左右 时,应 移栽 到口 径 为 80 100 的 花 盆 中 继续 养护。上盆移栽 时 应 根 据 大 小对 种苗 再 次 分 级。在 花 盆 底 部 装入少 许 基质,将 大 小 同 级 的种苗 2株 扶 立 在 花 盆 中 央,四 周 填 充 基 质并 适度 镇 压,确 保 种苗生长 点露 出基质、填 充 的基质 高度 与 花 盆 下环 线持 平。8.2 换盆 8.2.1 初次换盆 DB11/T 822 2015 4 当 植株 高度 达 到 10cm 15cm左右、且 根 系 发 达 不 散 坨 时,可 移栽 入 花 盆 口 径 为 120mm 150 的容器 中 继续 栽培。8.2.2 二次换盆 当 植株 高度 达 到 20cm 25cm左右、且 根 系 发 达 不 散 坨 时,可 移栽 至 花 盆 口 径 150mm 170mm的容器 中继续 栽培。8.3 栽培养护 8.3.1 环境控制 生长 期 间 保 持 空气 相 对 湿度 在 60%80%。最 适 夜 温 16 18,最 适 日 温 26 28。光 照 强 度 10000lx 15000lx为 宜。8.3.2 水肥管理 结 合 浇 水 进行 施 肥,肥料配比参 见 附录 B。小 苗、中 苗、大 苗 7天 10天 施 肥一 次,开 花 期 4天 5天 施 肥一 次。用 于 小 苗阶段的肥液 EC值 为 0.4 mS/cm 0.6 mS/cm、中 苗与 大 苗阶段的肥液 EC值 为 0.8 mS/cm 1.0 mS/cm、成品花 阶段的肥液 EC值 为 1.2 mS/cm 1.4mS/cm,红掌种苗生长阶段划分参 见 附录 C。养护 过 程 中 应保 持 基质 湿 润。连 续 阴天 情况下,应 适 当 降低 基质水分。8.3.3 摆放密度 养护 过 程 中 应 根 据 植株 生长 状 况 及 时调 整 合 理 的 株 行 距,以叶片 轻 度 交错 为 宜。9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 有 细 菌 性病害 和 真 菌 性病害;主要虫害 有 蚜 虫、螨 类、蓟马、线 虫 等。红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 见 附录 D。DB11/T 822 2015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MS培养基 母液 及培养基配制 参数一览表 表 A.1 MS培养基 母液 及培养基配制 参数一览表 母液 名称 化 学 药 品 名称 培养基配方 用 量(mg/L)扩 大 倍 数 扩 大 后 称 量(mg)母液 定 容 体积(ml)配制 1 L培养基 吸 取 量(ml/L)大 量 元 素 硝 酸 铵 NH4NO3 硝 酸 钾 KNO3 硫 酸 镁 MgSO4 7H2O 磷 酸二氢 钾 KH2PO4 氯 化 钙 CaCl2 2H2O 1650 1900 370 170 440 10 10 10 10 10 16500 19000 3700 1700 4400 1000 100 微 量 元 素 硫 酸 锰 MnSO4 4H2O 硫 酸 锌 ZnSO4 7H2O 氯 化 钴 CoCl2 6H2O 硫 酸 铜 CuSO4 5H2O 钼 酸钠 Na2MoO4 2H2O 碘 化 钾 KI 硼 酸 H3BO3 22.3 8.6 0.025 0.025 0.25 0.83 6.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230 860 2.5 2.5 25 83 620 1000 10 铁 盐 硫 酸 亚铁 FeSO4 7H2O 乙二 胺四 乙酸二钠 Na2-EDTA 27.8 37.3 200 200 5560 7460 1000 5 有 机 物 质 烟 酸 C6H5N2O2 盐酸 吡哆 素 C8H11NO3 HCL 盐酸 硫 胺 素 C12H17N4OS HCL 肌醇 C6H12O6 甘氨 酸 C2H5NO2 0.5 0.5 0.1 100 2.0 100 100 100 100 100 50 50 10 10000 200 1000 10 DB11/T 822 2015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红掌肥 料 配 比一览表 表 B.1 红掌肥 料 配 比一览表 A 肥(100倍 浓 缩 液)编 号 肥料名称 分 子 式 用 量 1 硝 酸 铵钙 Ca(NO3)2 NH4NO3 10H2O 5100g 2 硝 酸 钾 KNO3 1420g 3 螯 合 铁 Fe-DTPA 280g B 肥(100倍 浓 缩 液)编 号 肥料名称 分 子 式 用 量 1 磷 酸二氢 钾 KH2PO4 1360g 2 硫 酸 钾 K2SO4 870g 3 硝 酸 钾 KNO3 1100g 4 硫 酸 镁 MgSO4 7H2O 2460g 5 硫 酸 锰 MnSO4 4H2O 5.1g 6 硫 酸 锌 ZnSO4 7H2O 8.7g 7 硼 酸钠 Na2B4O7 10H2O 19.2g 8 硫 酸 铜 CuSO4 5H2O 1.2g 9 钼 酸钠 Na2MoO4 2H2O 1.2g 注:使 用时 量 取 相 同体积 的 A、B肥,分 别 加 入 施 肥 罐 中,加 入 水 定 容 到 要 求 体积,方 可使 用。DB11/T 822 2015 7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红掌种苗生 长阶段划分一览表 表 C.1 红掌种苗生 长阶段划分一览表 生长阶段 种 植 容器 植株 高度 种 植 周期 穴 盘 苗 孔径 30mm 30mm 2cm 5cm(4 5)个月 小 苗 花 盆 口 径 80mm 100mm 5cm 10cm(3 4)个月 中 苗 花 盆 口 径 120mm 150mm 10cm 20cm(3 4)个月 大 苗 花 盆 口 径 150mm 170mm 20cm 25cm(3 4)个月 成品 花 盆 口 径 150mm 170mm 25cm(4 5)个月 DB11/T 822 2015 8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红掌 主要 病虫害 名称 及防治方 法一览表 表 D.1 红掌 主要 病虫害 名称 及防治方 法一览表 病虫害名称 症 状 防治方法 细 菌 性 枯萎 病 通 常 从 叶片 和花 开 始 发 病,呈斑状。病 斑 中 央棕 色,边 缘 黄 色。病 菌 侵染 初期 斑点呈 水 渍 状。叶 片 发 病 后,枯萎 病 斑 发 展 迅速,很快 扩 展 至 整 个叶片,严 重 时 整 株 死亡。1、注意 工具 和人 员 消毒。2、发 现 病 株 及 时 销毁。3、定 期 用 硫 酸 链霉 素或 土霉 素 消毒能 明显抑 制病 状。叶 斑 病(炭 疽 病)叶片 发 病,主要 危 害 叶 尖 部 位,初期 叶片 上 产 生 褐 色 凹陷圆 点,后 期扩 大成 不 规则病 斑,呈 黑 色,严 重 时 病 斑 中间 坏死。1、苯 酚 甲 环 唑(a.i.10%)(100g 125g)/100L。2、百 菌 清 可 湿 性 粉 剂(a.i.75%)(100g 150g)/100L。3、扑海因 可 湿 性 粉 剂(a.i.50%)(100g 125g)/100L。4、甲 基 硫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a.i.50%)(150g 200g)/100L。5、多 菌 灵(a.i.50%)(100g 125g)/100L。根 腐 病 不 良 生长 条件 下(如 基质的 干、湿 波动较 大 或 低 温 等)常 导 致 发 生根 腐 病。发 病 植株叶片 边 缘 发黄 呈 下 垂 状,根 系 呈 褐 色。1、多 菌 灵(a.i.50%)150g/100L。2、硫 酸 链霉 素(a.i.90%)25g/100L。3、甲 基 托 布 津(a.i.70%)(125g 200g)/100L。蚜 虫 胎 生,种 群 繁 殖极快。蚜 虫 能 分 泌蜜 露,可导 致 煤污 等 真 菌 性病害的 发 生,降低 红掌 观赏 性。刺吸 式 危 害的 同时 还传播 病 毒 影响植株 生长。1、清 除种 植 场 所 及 周 围 杂 草。2、吡 虫 啉(a.i.70%)喷灌 10g/100L。3、抗 蚜 威(a.i.50%)50g/100L。螨 类 体 型 小,卵圆 形,形 如 蜘蛛,体 色多 为 白 绿 色 或 棕 红 色。主要 危害 幼叶 和 芽,使 之 枯萎。可导 致植株 失 绿,呈 现白 色 斑点;还 可危 害 苞 片,出 现褐 色 斑点,降低植株观赏 性。1、空气湿度 稳 定 在 60%80%。2、阿 维 菌素(a.i.1.8g/L)(25ml 50ml)/100L。3、吡 虫 啉(a.i.48%)(25ml 50ml)/100L。4、噻 螨 酮(a.i.5%)(40ml 65ml)/100L。5、天 敌:钝绥 螨、智利 小 植 绥 螨 防治。DB11/T 822 2015 9 表 D.1掌 主要 病虫害 名称 及防治方 法一览表(续)病虫害名称 症 状 防治方法 蓟马 刺 吸 式 危 害,在叶片 或 苞 片 上 造 成 棕 色条 斑。危 害 严 重 时,特 别 是 幼 苗,叶片 将 变 得 发 脆 或 变 形。1、阿 维 菌素(a.i.18g/L)(25mL 50mL)/100L。2、吡 虫 啉(a.i.48%)(25ml 50ml)/100L。3、速 灭 磷(a.i.145g/L)100mL/100L。线 虫(根 结 线 虫、香蕉穿 孔 线 虫、致 病 短 体 线 虫)根 结 线 虫 侵染 的 植株 表 现 为 生长停滞 根 结 膨 大,香蕉穿 孔 线 虫 和致 病 短 体 线 虫 致 病的 植株 也 会 表现 为 生长 停滞,但是 根 结 不 会膨大,而是 出 现褐 色 斑。褐 斑 中 是 幼 虫,很快就会堵塞 根 系维 管 束,致 病的 植株 很 容 易被 真 菌 侵染,导 致 根 腐。1、发 现 病 株 及 时 销毁 并 对 基质及 花 盆 等 进行 消毒。2、种 植 前 用蒸 汽 对 基质 进行 消毒 或 使 用 新 的基质。3、栽 植健 康 植株。栽培 过 程 避免 与 土壤 接 触。日 常 操 作 严格 遵循 从 无 病 区 向 感 染区 进行。4、克 线 磷 颗粒(a.i.10%)(10g 20g)/m2 5、涕 灭 威 10G(a.i.10%)(5g 10g)/m2。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