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4-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盆栽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4-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盆栽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4-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盆栽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4-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盆栽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4-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盆栽菊花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094-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6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0942014 盆栽菊花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duction of potted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6-01 发布 2014-07-01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094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提出,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盆栽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云、束冰、潘海发、朱德建、王清羿、高正辉、伊兴凯、陆东娟。DB34/T 20942014 1 盆栽菊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盆栽菊花生产的选址环境、品种选择、育苗繁殖、定植、浇水、施肥、光温管理、摘心、抹芽与疏蕾、株形调控、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分级、包装、运输。本标准适用于盆栽菊花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8247.2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2部分:盆花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选址环境 交通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和污染源。4 品种选择 4.1 大花型品种 4.1.1 早花品种 初花期在 10 月中下旬。主要品种有“麦浪”、“唐宇皇后”、“桃花仙子”、“金凤凰”、“长紫”、“日本黄”等。4.1.2 中花品种 初花期 11 月上中旬。主要品种有“泉乡冲天”、“泉乡万胜”、“泉乡水长”、“金剑云”、“银剑云”、“霜满天”、“国华大芳”、“细雨含沙”、“金龙腾云”、“粉女王”、“西厢待月”、“高原锦云”、“绿朝云”、“绿牡丹”、“岸的赤星”、“国华百万石”、“国华雨晴”等。4.1.3 晚花品种 初花期 11 月下旬,耐寒性好。主要品种有“日本白”、“黄艳”、“昌红”等。4.2 小花型品种 DB34/T 20942014 2 小花型品种株型低矮、分枝密集。主要品种有“意大利红”、“万家灯火”、“如意金球”、“小绿心”、“霞光”、“高山积雪”、“晚霞”、“紫烟”、“红绣球”、“金荷”、“紫勋章”、“紫荷”等。5 育苗繁殖 5.1 母株选留 选择花期相近、花形丰满、花色纯正、生长健壮的优良品种,从盆中扣下,重新定植到向阳的或设施内的种植畦上,作为翌年繁殖接、插穗的母株。5.2 嫁接繁殖 5.2.1 接穗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年萌发的嫩枝作为接穗,保留 3 个4 个芽,去掉基部叶片。5.2.2 砧木 小花型品种宜采用白蒿,大花型品种砧木宜采用黄蒿或青蒿。嫁接前 3 个月左右进行砧木播种育苗或嫁接前 20 d 左右进行野外挖取黄蒿等幼苗定植。5.2.3 嫁接时间 嫁接时期视盆栽类型和规格而定,一般在 4 月8 月;砧木移栽后等缓苗期过后,约需 20 d 左右即可嫁接;在晴天 9001600 进行。5.2.4 嫁接方法 采用劈接法。首先将接穗的基部二面各削长 1.5 cm2 cm 楔形,削面要求光滑平展;紧接着在砧木上距地面 3 cm5 cm 光滑处,横切断砧木主干,纵切砧木茎干中心长 1.5 cm2 cm 缝隙;然后将接穗快速插入砧木纵切口中,对齐一侧形成层,用塑料薄膜将接口自上而下绑实。5.2.5 嫁接后管理 嫁接 20 d25 d 后解除绑扎物,及时去除砧木萌蘖。约 1 个月即可出圃上盆。5.3 扦插繁殖 5.3.1 插穗选取 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植株的中上部外围枝条,取 34 茎节约 10 cm 长剪成1段作插穗,仅留上部 2 茎节的成熟叶片,若是叶片较大的品种可再剪去其 1/22/3,其余茎节上的叶片全部剪去。插穗剪采后若超过 2 h 未及时扦插,宜采用湿毛巾等进行包裹。5.3.2 扦插时期 扦插时期视盆栽类型和规格而定,一般在 4 月上旬7 月中旬。5.3.3 扦插基质 菊花扦插基质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为宜,床高 10 cm 左右。基质 pH 以 pH 6.06.8 最为适宜,EC 值不超过 2.5 ms/cm。DB34/T 20942014 3 5.3.4 扦插 插条下端剪成斜面,约 45 度角,按株行距 8 cm15 cm 插入苗床,入土深度为插条的 1/22/3,随剪随插。5.3.5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应立即浇透水,如光照较强,则应搭遮阳网遮荫。视湿度情况不定期喷雾。一般夏季扦插后约 20 d 即可生根,30 d 左右苗高达 15 cm20 cm 时即可移栽、定植。5.3.6 出圃 嫁接苗高 20 cm 以下,接口牢固;扦插苗高 12 cm 以下,具 10 条以上白嫩粗壮的完整根,根长2 cm 以上;整株苗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黄叶、烂叶,不徒长,根系粗壮不老化。6 定植 6.1 上盆时期 出圃苗应及时上盆。一般在 4 月下旬8 月上盆。6.2 换盆 盆栽菊花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换盆 2 次3 次。定植用盆可用硬质塑料盆、软质塑料钵或瓦盆。幼苗期移栽在直径约 12 cm 的小盆养护,壮苗期换入直径约 15 cm 的盆内培养,若是消费者一盆一盆购买,可换入直径约 18 cm、20 cm 和 25 cm 左右的盆中培养。7 浇水 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3838 中 类标准。浇水应该掌握干湿相间、见干见湿、避免积水的原则。盆栽菊花定植后即应保证水分的供应;花芽分化期适当控制水分;花蕾期应加大浇水量。8 施肥 肥料的使用按照 NY/T 496 的规定执行。基肥主要为厩肥,经堆积腐熟的迟效性肥料;追肥应以氮肥为主。在上盆活苗后,可 7 d10 d 追施稀肥水 1 次。植株旺盛生长期每 5 d7 d 施用 1 次 0.2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根外喷 0.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 d7 d 喷 1 次。至花蕾现色后,停止施肥。9 光温管理 菊花生长适宜温度约 1530。夏季宜适当遮荫,防止 35以上高温灼伤;秋末应适当保护,注意防止霜冻。10 摘心、抹芽与疏蕾 10.1 摘心 DB34/T 20942014 4 盆栽菊花的摘心时间和次数,由预定每株开花枝条数量及品种分支特性等而定,一般留 4 枝7 枝,菊苗定植后留 4 片5 片叶摘心,等其侧枝长出 4 片5 片叶时,进行第 2 次摘心,每个侧枝再留 2 片3 片叶。10.2 抹芽与疏蕾 菊花壮苗期,需及时去掉腋芽;孕蕾期,选好主蕾后及时摘除副蕾。11 株形调控 移栽成活后可采用比久稀释 500 倍800 倍或多效唑稀释 3000 倍喷施第 1 次,7 d14 d 再喷1 次。喷施时注意生长旺盛的长枝多喷,短枝少喷,以促使整株整齐一致。高杆品种可喷 2 次3 次,浓度可略高;对花序较长的品种,在疏蕾后喷 1 次。12 花期调控 12.1 调节定头时间 对一些光周期不敏感的早花品种,可在预定花期前 70 d 左右定头。12.2 遮光 用黑布或黑色薄膜等材料进行完全遮光。遮光时间视品种而异,通常 35 d50 d,每日 17:00 时至次日 7:00 左右遮光,见光时间一般不超过 11 h,夜间通风降温,尽量保证温度不超过 30。12.3 补光 采用 100 w 白炽灯,每畦 3 m 间距 1 盏,灯距离植株顶部 1.5 m。8 月底9 月初开始补光,每日补光 2 h3 h,一般于 23:002:00 前后,停光时间视预定花期和品种不同而定,一般在距预定花期前 70 d90 d 停光。停光后应使温度不低于 15。13 病虫害防治 13.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采用化学防治。13.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清洁园区,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培育壮苗,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13.3 生物、物理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使用黄板、太阳能诱虫灯等诱杀害虫。13.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禁用违禁农药;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DB34/T 20942014 5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详见资料性附录A。14 分级、包装、运输 14.1 分级 按照 GB/T 18247.2 对盆栽菊花进行分级。14.2 包装 宜采用塑料筐或专用纸箱或专用多层运输货架。包装标签上应注明花木名称、产地、采收日期、包装数量、运输时注意事项等。14.3 运输 使用盆花专用运输车,盆花包装完毕后,紧密排列在运输箱内,分层放置在车厢内,注意不要倒置和挤压。要求防挤压,防受热,防风吹。DB34/T 20942014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害虫防治技术 表A.1 主要病害虫防治技术 病害 关键技术 叶斑病 1、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盆栽每年更换新土;选择健康母株作为繁殖材料;合理控制种植密度;2、药剂防治。发病前可喷洒 50多菌灵 500 倍液。发病后可喷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每隔 7 d10 d 喷 1 次,连续 3 次4 次。褐斑病 1、清沟排渍,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避免偏施氮肥;2、发病前期喷洒7 5百菌清 600 倍 1000 倍液或发病初期喷 50嘧菌酯 2000 倍液等,5 d7 d喷一次。锈 病 1、清除病株残体、杂草;注意通风、透光;2、喷洒 75粉锈宁 2000 倍3000 倍液、50多菌灵 800 倍液等。白粉病 1、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株;2、喷洒 75粉锈宁 2000 倍 3000 倍液、30苯醚甲环唑 3000 倍液等。枯萎病 1、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尽量避免盆土过湿或雨后积水;2、插苗床每平方米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 g 处理土壤。发病初期施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每株 100 ml 灌根,每 7 d10 d 1次,连用 23 次。虫害 关键技术 蚜虫 1、用黄色捕虫板诱杀;2、可选用 10吡虫啉 1000 倍2000液、3啶虫咪乳油 20002500 倍液、50吡蚜酮 2500 倍液等喷雾,每 7 d 10 d 喷 1 次,可连喷 3 次4 次。红蜘蛛 1、以预防为主,保持通风;2、植株发生红蜘蛛时一定要严格隔离,以防在浇水等作业人走动时发生传染。3、在虫卵孵化成若虫时,用 2阿维菌素乳油 3000 倍4000 倍液或 73克螨特乳油 2000 倍液等喷雾,每 5 d7 d 喷一次,连续 2 次3 次。白粉虱 1、用黄色捕虫板诱杀;2、在若虫时,及时喷雾 2.5溴氰菊脂乳油 2000 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6000 倍、或 10吡虫啉 1000 倍1500 倍液等,每 3 d5 d 一次,连喷 2 次3 次。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