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7.080.10 B 31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0122013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Grape Production under Rain shelters 2013-12-05 发布 2014-01-05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012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其宝、孙俊、陈晓东、俞飞飞、陆丽娟、周军永、刘茂、陈刚明、王建军、闵军、刘兆贵、周建业。DB34/T 20122013 1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避雨栽培的园地选择及规划、避雨设施、园地建设、棚膜管理、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的鲜食葡萄避雨栽培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NY 469 葡萄苗木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87 无公害食品 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88 无公害食品 鲜食葡萄生产技校规程 3 园地选择及规划 3.1 园地选择 3.1.1 气候条件 符合 NY/T 5088 的要求。3.1.2 环境条件 按照 NY 5087 的规定执行。3.1.3 土壤条件 宜选择交通便利、地势较高、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下水位 100 cm 以下的地块建园。3.2 园地规划 采取避雨模式的葡萄园应根据自然条件、栽培面积和栽培方式等进行规划。规划的内容包括:作业区、品种选择与配置、道路、防护林、土壤改良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及排灌系统等。3.3 品种选择 根据气候与土壤特点,结合品种特性,同时考虑交通、市场供应的规律及特点、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制定品种选择方案。目前适宜品种有矢富罗莎、无核白鸡心、无核早红、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美DB34/T 20122013 2 人指、红地球、温克、阳光玫瑰、红罗莎里奥、白罗莎里奥、夏黑、巨玫瑰、金手指、醉金香、巨峰、黑峰、翠峰等。3.4 架式选择 常用架式有单干双臂水平棚架、单干双臂篱架和“高宽垂”T型架等。4 避雨设施 4.1 简易避雨设施 4.1.1 简易避雨棚 采取南北走向,一般以畦为单位,避雨棚立柱与葡萄架柱合用,葡萄架柱为单位,棚宽与葡萄的行距大小一致;在架上方搭拱形避雨棚,与葡萄篱架对应,形成半封闭。避雨棚之间的间隙与畦沟对应。简易避雨棚一般行距在 2.5 m3.0 m 的棚肩宽为 2.0 m2.5 m,棚高 2.0 m2.5 m,避雨棚之间的间隙保持在 50 cm 以上。4.1.2 支架构建 一般采用篱架。架柱高 230 cm270 cm,其中地下 50 cm,地上 180 cm220 cm。4.1.2.1 双十字“V”型架 共由 2 个横梁,3 层 5 根镀锌钢丝组成。第一层 1 根镀锌钢丝距地面 80 cm120 cm,固定在架柱上;第一根横梁距地面 120 cm170 cm,长度 50 cm60 cm,第二层 2 根镀锌钢丝固定在第一根横梁的两端;第二根横梁距第一根横梁 40 cm50 cm,长度 80 cm120 cm,第三层 2 根镀锌钢丝固定在第二根横梁的两端。4.1.2.2“高宽垂”T 型架 架形结构由一个横梁,两层五根镀锌钢丝组成。第一道镀锌钢丝距地面 120 cm 以上,固定在架柱上;横梁距第一道镀锌钢丝 40 cm50cm,长度 80 cm120cm,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 2 根镀锌钢丝。4.2 连栋大棚设施 4.2.1 连栋避雨棚 连栋避雨大棚,由若干个镀锌钢管单棚相联,采取南北走向,每单棚跨度 6.0 m8.0 m,长度 40 m60,顶高 3.6 m4.0,肩高 2.0 m2.3 m,单棚间设排水槽联结。4.2.2 支架构建 一般采用水平棚架形。由角柱、边柱和立柱组成架型结构。行距 3.0 m4.0 m 立一行立柱,柱距3.0 m4.0 m,地面柱高 220 cm230 cm,柱顶成一平面。离地面 190 cm220 cm 处拉热镀锌钢丝交错编织成 30 cm30 cm 平面网格。5 园地建设 DB34/T 20122013 3 5.1 苗木质量 采用抗性砧嫁接和脱毒苗木。按照 NY 469 执行。5.2 定植时间 从葡萄落叶后至第 2 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5.3 定植密度 定植株数依据品种、砧木、土壤、避雨设施、栽培架式等而定,适当稀植。5.4 定植 5.4.1 苗木消毒 定植前对苗木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液有 3Be5Be 石硫合剂或 1硫酸铜溶液。5.4.2 挖定植坑(沟)挖宽 0.8 m1.0 m,深 0.8 m1.0 m 的定植坑或定植沟,改土培肥。6 棚膜管理 6.1 棚膜选择 可选择无色、长寿、无滴、抗老化和透光性好的醋酸乙烯多功能复合膜(EVA)或聚乙烯薄膜(PE)为棚膜。6.2 覆膜和揭膜时间 以葡萄开始萌动时覆膜为宜;葡萄果实采收后揭膜;霜霉病重的地区,采果后可继续覆膜一段时间,10 月中下旬再揭膜。6.3 光照的调节 选用透光性能良好的无滴膜,并随时除去膜上的尘土和遮光物,以保证最大限度的透光性能;有条件的可在地面铺设反光膜,增加棚内光照。7 土肥水管理 7.1 土壤管理 秋末冬初结合施基肥,全园深翻;春、夏季结合施肥适当浅翻。7.2 水分管理 葡萄在幼果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 80左右,成熟期田间的持水量保持在 5060为宜。覆膜期除每次施肥后进行灌水外,根据土壤水分情况适时灌水。宜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揭膜后应在追肥及干旱时及时灌水。果实采收前 15 d20 d 停止灌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7.3 肥料管理 DB34/T 20122013 4 7.3.1 原则 按照 NY/T 496 执行。7.3.2 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按照 NY/T 5088 中 4.2.2 执行。7.3.3 限制使用的肥料 按照 NY/T 5088 中 4.2.3 执行。7.3.4 施肥量与方法 早期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重视叶面肥。葡萄 1 年需要多次供肥。一般于果实采收后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与磷钾肥混合施用,采用深 40 cm60 cm 的沟施方法。萌芽前追肥以氮、磷为主,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追肥以磷、钾为主。微量元素缺乏地区,依据缺素的症状增加追肥的种类,方式可采用根外追肥。最后一次叶面施肥应距采收期 20 d 以上。依据地力、树势和产量的不同,参考每产 100 kg 浆果 1 年需施纯氮(N)0.25 kg0.75 kg,磷(P2O5)0.25 kg0.75 kg、钾(K2 O)0.35 kg1.1 kg 的标准,进行平衡施肥。8 整形修剪 避雨栽培整形修剪方法与露地栽培基本相似。欧亚种葡萄,冬季修剪采用双枝更新法,以中、长梢修剪相结合,控制结果部位外移。整形采用“T”架面,“V”形叶幕或水平叶幕。欧美杂交种葡萄品种冬季修剪,以短梢修剪为主,结合中、长梢修剪,选留中庸充实枝条。葡萄伤流期前完成冬季修剪。萌芽后待可以分辨花序时,疏除弱、旺、密梢,尽量保留生长一致带花序的中庸梢,及时绑蔓、摘心。9 花果管理 9.1 疏花 疏花应根据葡萄品种而定。对于结实力强,花序偏多,座果率高的品种,花期应去除部分花序。花序分散后,疏除细弱的花穗,每条结果蔓留一穗花,个别强壮的可留二穗花,弱蔓一般不留花穗。欧美杂交种葡萄在开花前疏除部分花序,剩下的花序保留 3 cm5 cm 穗尖,上部小花序也全部疏除;欧亚种葡萄在开花前疏花,每花穗保留 8 cm10 cm 穗尖。每个结果母枝上都会有 12 个花序坐果,一般每枝保留 1 穗果。欧美杂交种葡萄花期前后结果枝长度在 40 cm 以上的,每枝选留 2 花穗;结果母枝长度在 20 cm40 cm 的,每枝选留 1 花穗;结果母枝长度在 20 cm 以下的不留花穗。具体操作应根据结果母枝长度灵活掌握。9.2 疏果 中大粒品种每穗留 4060 粒、小粒品种保留 80100 粒。疏去瘦小、畸形、果柄细弱、朝内生长的果。9.3 果实套袋 DB34/T 20122013 5 在避雨条件下,使用套袋技术,可有效提高葡萄品质。套袋时期应选择在葡萄座果后 20 d 至果实第一次膨大末期。套袋前,先对果穗进行适当修整,剔除小果、畸形果,然后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洒果穗,待果面干爽后及时套袋。果实成熟前 7 d10 d,在晴好天气,及时去袋,利于果实着色。10 病虫害防治 10.1 主要病虫害 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黑痘病、绿盲蝽、叶蝉、红蜘蛛、斑衣蜡蝉、蚜虫等。10.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药效试验,提高防治效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轻的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10.3 药剂使用准则 应符合 GB/T 8321.7 标准的规定。10.4 防治方法 10.4.1 农业防治 及时清理病僵果、病虫枝条、病叶等病组织,刮除老蔓老翘裂皮,减少棚内初侵染源;采用果实套袋、铺设地膜等措施;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树体抗病能力。10.4.2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参照附录A 执行。11 果实采收 按 NY/T 5088 规定执行。DB34/T 20122013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葡萄避雨栽培病虫害药剂防治规范表 表A.1 葡萄避雨栽培病虫害药剂防治规范表 物候期 防治对象 用药部位 参考农药 休眠期 绒球期 杀灭越冬病原菌和害虫 树体、地面、架体 3Be5Be 石硫合剂 23 叶期 白粉病 嫩梢、幼叶 10苯醚甲环唑 15002000 倍液、10醚菌酯 600 倍液 花序分离期 绿盲蝽、叶蝉、红蜘蛛、蚜虫等 花序、叶片 10歼灭 2000 倍液+15哒螨灵 2000 倍液混合使用 萌芽至开花前 开花前 灰霉病 40嘧霉胺 1000 倍液、50多霉威1000 倍液 谢花后 花序、叶片 40氟硅唑 8000 倍液+10歼灭2000 倍液 封穗前 果穗、叶片 50多霉威 1000 倍液、40嘧霉胺1000 倍液、50腐霉利 1200 倍液 花后至果实套袋 套袋前 斑衣蜡蝉、透翅蛾、红蜘蛛、白粉病、灰霉病等 果穗、叶片 22.2戴挫霉 1200 倍液+10歼灭2000 倍液 果实转色期 白粉病 果穗、叶片 12腈菌唑 15002000 倍液 套袋后至采收 成熟期 白粉病、红蜘蛛 叶片 80必备 400 倍液+10歼灭 2000 倍液 采收揭膜后 采收后 霜霉病、黑痘病 叶片 50霜脲氰 2500 倍液、35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600 倍液、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