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042014 青花椒育苗技术规程 2014-07-25发布 2014-09-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042014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苗木培育.1 5 苗木出圃.5 6 苗圃档案.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常用苗木生长调节剂配制浓度.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花椒树禁止使用的农药.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青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治.8 附录 D(规范性附录)青花椒苗木质量等级.9 DB51/T 1804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惠、吴宗兴、宋小军、梁颇、彭晓曦、王泽亮、刘青、熊量、王莎、陈刘、吴宁孜、杨柳璐。DB51/T 18042014 1 青花椒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苗圃地选择、圃地整理、播种育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营养袋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的青花椒栽培适生区域的育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 4285 农药使用安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51/T 705-2007 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3.1 青花椒 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花椒变种,半落叶小乔木,高 2.0m-4.0m.3.2 鲜花椒 采收后未晾晒的花椒果实。3.3 干花椒 花椒晒干或人工干燥后的果皮,呈青绿色。4 苗木培育 4.1 圃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交通方便、有水源、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40cm 的微酸性至微碱性的砂质壤土。DB51/T 18042014 2 4.2 圃地整理 4.2.1 整地 育苗前将土壤深翻 30cm-40cm,耙地、平整、镇压。要求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等杂物,做到地平土碎。4.2.2 施基肥 每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2500kg-3000kg,过磷酸钙磷肥 100Kg,使土肥均匀混合。4.2.3 土壤消毒 用多菌灵 25%的可湿粉剂 500 倍液喷洒土壤,再用代森锌粉剂 0.5kg/667m2等杀菌剂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中,对土壤进行消毒。4.2.4 作床 苗床规格为宽 1.2m,高15cm-20cm,长度随地形而定。4.3 播种育苗 4.3.1 采种 应选择经过良种认定或审定的优良品种,且生长健壮、冠形好、结实量大、丰产稳产、大小年现象不明显、无病虫害、椒龄在 6a10a生的高大健壮母树为采种母树。待青花椒果实外种皮变为橄榄绿色,皮上的油细胞凸起呈半透明状,种子全部发黑变硬,有 1%2%开裂时,选择晴天或无雨天气采摘果实。采回的果实要及时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或棚内,忌暴晒,每天翻动 35次,待果皮开裂后用木棍轻轻敲击取出种子,簸皮去杂质,放入麻袋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凉干。青花椒种子质量分级按 GB 7908-1999标准执行。4.3.2 种子处理 对当年的新种子,用 0.5%多菌灵与 0.5%的高锰酸钾对种子浸 20min 后捞出清洗干净,用 4050温水浸种 4h,水种比 2:13:1,不停搅拌,待水温降至 25时加 0.3%的洗衣粉,用力反复揉搓,去净油皮,使种壳失去光泽,表面出现麻点,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将种子在室内通风处摊开,晾至种子表面见干后,用干净河沙与种子按照体积比例为 3:1 的比例混匀后装入竹筐,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将盛装有种子的竹筐放在背阴通风干燥处,翌年 23 月播种。4.3.3 播种 采用秋播和春播。秋播一般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之间,春播一般在雨水至惊蛰之间。青花椒播种采用条播方式,行距 20cm 播种沟宽5cm-8cm,沟深6cm-8cm,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盖土 2cm-3cm,每667m2播种量为 30kg-40kg,播种后先盖一层稻草,再盖拱膜。4.4 嫁接育苗 4.4.1 砧木繁育 砧木繁育技术与播种育苗完全相同。4.4.2 接穗的采集与贮藏 DB51/T 18042014 3 冬季落叶后,结合整形修剪采集芽体充实、无病虫害、粗度 0.5cm 左右的良种花椒一年生枝条,并于背阴处沙藏。翌年 2 月底3 月初将青花椒的枝条剪成 56cm 长的接穗,将表面干燥的接穗在 95102的蜡液中速蘸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沥干水分,贮存于 23的冷库或冷柜中。4.4.3 嫁接前的准备 嫁接前 7d,圃地浇透水,并进行中耕除草。嫁接前 23d 剪砧,留桩 5cm 左右,并用搂钯扒去枯枝落叶及砧木上的皮刺。4.4.4 嫁接时期 嫁接时期分春季嫁接和夏季嫁接,春季在 3 月下旬4 月上旬为最佳嫁接时期。夏季最佳嫁接时期为 6 月上旬7 月上旬。4.4.5 嫁接方法 分枝接和芽接两种。枝接包括劈接、腹接和单芽腹接;芽接主要是方块型芽接。4.4.6 嫁接后管理 4.4.6.1 除萌 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出的嫩芽,切忌触动接穗及萌芽。4.4.6.2 解绑 嫁接45天60 天接口愈合后及时解绑。4.5 硬枝扦插育苗 4.5.1 选穗条 2 月中旬选择 2a3a 生青花椒母树上生长发育健壮、直径 1.5cm2.0cm 的 1 年生枝条,或 5 月中旬、下旬选择当年生长的干条,幼、壮年树上当年生长健壮、节间距离较短的主轴枝或从根部萌生的当年生长健壮的萌芽条进行扦插。4.5.2 剪穗条 剪成长度为 15cm 左右的扦穗,下切口于芽基膨大处斜剪,上切口高出顶芽 1cm,剪口平滑。4.5.3 穗条生根处理 插穗剪后将下切口浸入 100ppm 的萘乙酸水溶液中,浸水深度 3cm,浸泡 10h。推荐穗条扦插使用生长调节剂见附录 A。4.5.4 扦插 将穗条按株行距 10cm20cm,扦插于宽 1.2m 的高床上,扦插顶端露出地面 1.5cm2.0cm。插前圃地灌足底水,插后浇 1次透水,踏实插缝,勿使扦插穗在土壤中悬空,扦插床上设中心距离离地面高约1m 左右的拱棚,拱棚上盖 50%的遮阳网。4.6 营养袋育苗 4.6.1 育苗方法 DB51/T 18042014 4 采用两段育苗法,即在母床上按每 667m2播种量 70kg80kg 播种,播种后床面覆土 2cm3cm,然后覆盖拱膜,待幼苗长至 56cm 高时,移栽至营养袋继续培育的方法。也可将青花椒扦插穗条直接扦插到营养袋中继续培育苗木的方法。4.6.2 营养袋种类和规格 选择规格为 15cm20cm 的无纺布营养袋容器或塑料袋容器。4.6.3 营养土配方 按黄心土 60%+腐殖土 30%+过磷酸钙 6%+珍珠岩 4%的比例配制营养土。4.7 苗期管理 4.7.1 出苗期 幼苗出土期,需保持圃地土壤疏松、湿润,当幼苗出土 1/3后,陆续揭除覆盖,出土 1/2 后全部揭除。圃地内的杂需除去,做到“除早、除小、除了”。4.7.2 幼苗期 春播的幼苗期在 5 月-7月,秋播的幼苗期在 3月-4 月,这一时期要注意适时松土除草,施叶面肥,主要追施磷酸二氢钾,每 667m2施7-12kg。4.7.3 速生期 青花椒的速生期在 7 月至 9 月中旬,速生期需施 3 次-4 次速效氮肥,每隔 15d 施一次,每 667m2每次施用尿肥或硫酸铵 10kg-15kg,施后立即浇水。4.7.4 苗木硬化期 青花椒的苗木硬化期在 9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苗木硬化期施 1 次至2 次磷钾肥,每隔 7d 施一次,每次施用磷酸二氢钾每 667m2为8-15kg。4.7.5 间苗和定苗 间苗应掌握“间早,间密,留强去弱,间补结合,分次实施”的原则,幼苗长到 5cm-10cm 时开始间苗,间苗分 2 次-3 次完成,每次间隔 15d-20d,苗距保持 10cm-15cm,圃地留苗每 667m2为2万株-3万株。4.7.6 遮荫 夏季进行幼苗移栽,特别是幼苗移入营养袋内时要搭荫棚或遮阳网,覆盖稻草遮荫。4.7.7 矮化壮苗 7 月8 月高温多湿,幼苗易徒长,应进行人工控制,可将多效唑 300 倍400 倍稀释液隔 15d 喷一次,或用 500 倍液,隔7d 喷一次,连喷 2 次3 次,抑制徒长,促进加粗,提早封顶,培育矮化壮苗。苗期管理按 GB/T 6001-1985 执行。4.8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青花椒紫纹羽病、木撩蠖虫、蚧壳虫、蚜虫、天牛、跳甲等病虫危害。青花椒主要病虫害DB51/T 18042014 5 及推荐防治方法见附录 B 和附录C,并严格按 GB4285 和GB/T8321 规定执行。5 苗木出圃 5.1 苗木分级 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检测,分级,苗高 20cm 以下的不能出圃。青花椒苗木质量等级见附录 D。苗木质量分级按照 DB51/T 705-2007 标准执行。5.2 起苗 起苗时间与造林季节相吻合。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起苗时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主根最低保留长度 20cm。按 GB/T 6001-1985 标准执行。5.3 苗木包装和运输 按 GB/T 6001-1985 标准执行。6 苗圃档案 按GB/T 6001-1985标准执行。DB51/T 18042014 6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常用苗木生长调节剂配制浓度 名 称 英文缩写 用途及推荐配制浓度 萘乙酸 NAA 促进细胞扩大,刺激生根,穗条扦插和幼苗移植提高成活率。100ppm 溶液浸泡8小时-10小时。吲哚乙酸 IAA 促进须根生长,提高成活率。1000ppm溶液速浸(10秒15秒)。吲哚丁酸 IBA 主要用于形成层细胞分裂和促进生根。1000ppm溶液速浸(10秒15秒)。ABT生根粉 ATB 促苗木生根,应用于苗木移植和扦插,使成活率提高。1000ppm药液,速蘸几秒钟。DB51/T 18042014 7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花椒树禁止使用的农药 农药种类 农药名称 禁用原因 有机砷杀菌剂 福美砷、福美甲砷等 高残留 有机氯杀虫(螨)剂 DDT、六六六、三氯杀螨醇、林丹、硫丹 高残留 有机磷杀虫剂 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地虫硫磷、氧化乐果、蝇毒磷、治螟磷、磷胺、苯线磷、灭线磷、甲基硫环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 剧毒、高残留 有机锡杀菌杀螨剂 毒菌锡、三环锡等 高残留、慢性毒性 有机汞杀菌剂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剧毒、高残留 有机氟杀菌剂 氟乙酰胺、氟硅酸钠 剧毒 有机氮杀菌剂 双胍辛胺(培福明)毒性高、慢性毒性 杂环类杀菌剂 敌枯双 致畸 熏蒸杀虫剂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致癌、致畸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铁灭克)高毒 二苯醚类除草剂 草枯醚、除草醚 慢性毒性 DB51/T 18042014 8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青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为害部位及症状 用药时期 防治方法 叶锈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尤其是幼嫩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水渍点状褪绿斑,叶背面褪绿斑中央有淡黄色的圆点,病斑不断扩大,形成桔黄色的疱状夏孢子堆,这些疱状物破裂后散出桔黄色粉末状的夏孢子,叶背的夏孢子堆比较多,严重时有的排列成环状。被害叶片在生长后期变为黄色,容易脱落。7月初至8月下旬(1)合理适时施肥灌水,铲除杂草,正确修剪,促进改善株间和树冠内的通风透光。在秋末和冬初及时剪除病叶和枯枝,清除园内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用粉锈灵(20%乳油)2 000倍液进行1次喷雾保护。(3)发病盛期,可根据田间病情用粉锈宁(20%乳油)1000倍-2000倍液喷雾1 次-2次。紫纹羽病 主要危害根系,高温高湿季节为高发期,苗木会突然萎蔫、黄化而死亡。表面形成紫黑色绒状菌丝层,并长出暗色菌索。3月中下旬-11月发病,6月-9 月发病盛期。1、避免在老果园、旧林地建立苗圃。2、对病株周围用70%五氯硝苯粉剂,配成1:50-100的药土均匀撒施。3、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液灌概。4、已经发病的苗木尽早挖除,烧毁。二斑黑 绒天牛 幼虫蛀食枝干,造成枝干中空,严重时可引起树体死亡。3月-5月和 8 月-11月 1、幼虫为害初期用铁丝钩杀。2、在干基部缠草绳,在幼虫孵化初期解下草绳集中烧毁,树干基涂白。3、成虫羽化期用56%磷化铝片剂塞入蛀孔,用泥封口。花椒跳甲 幼虫潜居叶内蛀食叶肉,叶片变黑脱落,成虫取食嫩叶。4月-8月 用90%的万灵粉剂3000倍液、48%的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雾。木撩尺蠖 主要为害叶片和嫩稍,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和孔洞,大发生时叶片被吃光。4月-8月 1、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诱杀成虫。2、50%的氯氰菊酯乳油1000 倍液、48%的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雾。蚜虫 叶片和嫩梢,引起煤污病,影响生长发育。4月-8月 1、保护好瓢虫等天敌。2、喷施10%的吡虫啉4000倍液、20%的灭扫利乳油2500-3000倍液。灰喜鹊 秋播的花椒种子,鸟害比较严重。地面覆盖,秋季播种后灌水,然后用地膜或秸秆覆盖。蚧壳虫 叶片、树干和果实 5月-8月 用45%的石硫合剂150-200倍液或20%的杀灭菊酯3000倍液喷雾。红蜘蛛 叶片 3月-7月 用10%的浏阳霉素乳油1000-3000倍液、20%的灭扫利2500-3000倍液、5%的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喷雾。DB51/T 18042014 9 D D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青花椒苗木质量等级 级苗 级苗 根系 根系 苗木 类型 苗龄 年 地径D cm 苗高H cm 长度 cm 5cm长的级侧根数 地径D cm 苗高H cm 长度 cm 5cm长的级侧根数 当年生苗 1 0.5 50 15 9 0.40.5 4050 1015 68 留床苗 2 0.8 80 16 10 0.50.8 5080 1216 810 嫁接苗 1 0.7 70 20 5 0.50.7 5070 1820 35 扦插苗 1 0.3 30 10 3 0.20.3 2030 610 23 营养袋苗 1 0.4 40 10 4 0.30.4 2040 610 24 注:级、级苗为合格苗。_ DB51/T 180420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