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25.220 J 7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4712014 热熔胶喷(涂)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hot melt adhesive coating machine 2014-12-29发布 2015-03-02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471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本标准由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泉州市标准化协会、泉州新日成热熔胶设备有限公司、福建省精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晋江市诚长鞋材有限公司、泉州市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志略、林清山、黄向明、王小阳、丁长钢、杨华珠、林志杰、郭永尚。DB35/T 14712014 1 热熔胶喷(涂)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熔胶喷(涂)机械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热熔胶喷(涂)机(以下简称:喷(涂)机)或热熔胶涂布复合机(以下简称:涂布复合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30.1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 531.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958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 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2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061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GB/T 11357 带轮的材质、表面粗糙度及平衡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6769 金属切削机床 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JB/T 8832 机床数控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热熔胶喷(涂)机 hot melt adhesive coating machine 由热熔胶处理主机、输胶喉管、施胶装置、控制装置等组成的使胶液按一定规则喷附或涂附在拟上胶物品的设备。DB35/T 14712014 2 3.2 热熔胶涂布复合机 hot melt adhesive coating and laminating machine 由热熔胶喷(涂)机和可以将多层原材料复合为一体的机构组成为一个整体的设备。3.3 喷胶装置 adhesive spray die 经处理后的热熔胶胶液通过喷枪喷出,使胶液喷附在拟上胶物品的拟定位置,施胶中喷枪喷嘴不与拟上胶物品接触的装置。3.4 涂胶装置 adhesive coating die 经处理后的热熔胶胶液通过涂布头流出,使胶液涂附在拟上胶物品的拟定范围上,涂布头工作面与拟上胶物品表面直接接触的装置。3.5 输胶系统 adhesive supply system 喷(涂)机或涂布复合机中由供胶泵、喉管、喷枪或涂布头组成的供胶机构。3.6 涂布克重 coating weight 涂布复合机中的热熔胶涂布在拟上胶物品上,拟上胶物品单位面积胶液的质量,单位为g/m2。4 分类与命名 4.1 分类 4.1.1 总则 按产品的总体功能不同,热熔胶喷(涂)机械分为:喷(涂)机和涂布复合机。4.1.2 喷(涂)机分类 4.1.2.1 按胶缸结构分为:缸体式、压盘式和螺杆挤出式。4.1.2.2 按胶液输送部件结构分为:齿轮泵供液式、活塞泵供液式和螺杆输送供液式。4.1.2.3 按整机控制装置的形式分为:常规电器控制式和 PLC 数控系统控制式。4.1.3 涂布复合机分类 4.1.3.1 按施胶方式分为:刮胶式、喷胶式和滚胶式。4.1.3.2 按复合功能中的收/放卷的换卷方式分为:自动换卷式和手动换卷式。4.1.3.3 按整机控温部件的温度控制方式分为:自然式、冷却式和加热式。4.2 命名 4.2.1 喷(涂)机型号含义 DB35/T 14712014 3 RJPT 控制方式代号,常规电器控制用C表示,PLC数控系统控制用Z表示。胶液输送部件结构代号,齿轮泵用C表示,活塞泵用H表示,螺杆输送机用L表示。主参数代号,最大出胶量,单位为g/min。胶缸结构代号,缸体式用 G 表示,压盘式用 P 表示,螺杆挤出式用 L 表示。产品代号,表示热熔胶喷(涂)机。示例:RJPT-G-50-C-Z表示由PLC数控系统控制、胶液由齿轮泵输送、最大出胶量为50 g/min的缸体式热熔胶喷(涂)机。4.2.2 涂布复合机型号含义 RJTB 整机控温部件的温度控制方式代号,自然式用Z表示,冷却式用L表示,加热式用R表示。收/放卷的换卷方式代号,自动换卷用Z表示,手动换卷用S表示。主参数代号,用公称最大施胶宽度表示,单位为mm。施胶方式代号,刮胶式用T表示,滚胶式用G表示,喷胶式用P表示。产品代号,表示热熔胶涂布复合机。示例:RJTB-P-2000-Z-L 表示整机控温部件采用冷却式控温、收/放卷的换卷方式为自动换卷、最大涂布宽度为 2000 mm的喷胶式热熔胶涂布复合机。5 要求 5.1 总则 5.1.1 喷(涂)机、涂布复合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1.2 外购件、外协件应经验证合格方可使用。5.1.3 滚动轴承的使用温度应不大于 70。5.1.4 齿轮传动副、链传动副及轴承均应加注适量规定牌号的润滑油脂。5.1.5 胶液输送系统中的贮存器、喉管、喷(涂)装置,以及连接部位在正常带负荷运行中不应出现渗漏现象。5.1.6 带负荷运行的噪声声压级:喷(涂)机应不大于 70 dB(A),涂布复合机应不大于 78 dB(A)。5.2 整机性能 5.2.1 喷(涂)机 5.2.1.1 出胶量应可调,最大出胶量应符合标称要求。5.2.1.2 输胶系统工作压力应不大于 8 MPa。5.2.1.3 喉管在弯曲半径不小于 300 mm 的弯曲状态下应能正常工作,不应出现输胶管破裂,出胶量明显变化等缺陷。5.2.1.4 正常工作状态下,熔胶缸、喉管、喷枪处的胶液温度应能保持在设定温度的5 范围内。DB35/T 14712014 4 5.2.1.5 PLC 数控系统控制式喷(涂)机处于手动操作状态下,在长时间待出胶状态时,主机的控制装置应能自动转入保温设定值。5.2.1.6 当整机恢复正常出胶时,应能在 15 min 内使胶液温度达到原设定温度。5.2.1.7 供胶泵应设胶温控制装置,当胶温低于低温设定值下限时,供胶泵不得启动。5.2.1.8 熔胶容器应设置高温保护装置,当熔胶容器的温度高于高温设定值时,应能立即切断整机电源,并设置有超温的声、光报警装置。5.2.1.9 各温控部位均应设置温度显示装置。5.2.2 涂布复合机 5.2.2.1 喷(涂)机构应符合 5.2.1 的要求。5.2.2.2 出胶量应可调,最大出胶量应符合公称最大施涂宽度和最大涂布克重,以及最大涂布速度工况下的出胶量要求。当出胶量设定后,其出胶量应均匀,允许偏差应不超过10%。5.2.2.3 在标称最大生产速度下连续带负荷运行中,原料带输送应均匀顺畅,原料带的跑偏和张紧均应在设定的控制范围内,成品收卷后端边的不整齐错差应不大于 5 mm。5.2.2.4 涂布范围内的胶液应均匀,胶液应无明显的断胶、缺胶、厚薄不均等缺陷,单位面积的喷(涂)胶液量(即涂布克重)应符合表 1规定。表1 涂布克重允许偏差 序号 涂布克重/(gm2)允许偏差 1 130 不偏离平均值的5%2 31 100 不偏离平均值的10%3 101 200 不偏离平均值的15%5.2.2.5 原料带放卷与复合后的成品料带收卷的张力控制系统应能实现料带张力自动调控在设定范围内。5.2.2.6 各辊轴(如收卷辊、放卷辊、涂布辊、冷却辊、改向辊等)、气涨轴运转均应灵活,无卡滞现象。5.2.2.7 成品相互粘合的料带间应服贴,无明显的鼓泡、脱层,边缘错位不大于 1.5 mm。5.2.2.8 当整机运转中出现料带断裂、纠偏控制超过设定值或失灵、收卷机构异常、温控异常等情况时应能自动停机,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5.3 主要系统 5.3.1 气动系统 5.3.1.1 气动系统的主要部件、装配要求、安全要求和控制系统应符合 GB/T 7932 的规定。5.3.1.2 气动系统在 0.5 MPa0.8 MPa 气压下应能正常工作。5.3.1.3 各相关部位均应设置气压压力显示装置。5.3.2 电气系统 5.3.2.1 电气设备应设计有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电击防护、动力电路、电动机的过载保护、保护接地电路、电器柜和门、导线的选择、导线的连接、布线和标识、警告标志、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应分别符合GB 5226.1-2008 中6.2.2、7.2.3、7.2.4、7.3、8.2、11.4、12.4、13.1、13.2、16.2、18.3、18.4的规定。DB35/T 14712014 5 5.3.2.2 涂布复合机的控制装置应设置“急停”装置。5.3.3 PLC 数控系统 当热熔胶喷涂机械采用PLC数控系统控制时,其控制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a)自动控制系统中应有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b)自动控制系统中应具有手动与自动操作转换功能;c)当采用键盘输入程序命令时,按键名称应与显示字符一致;d)所有可能拆卸的,或可替换的结构零部件,在设计、制造时应保证有良好的互换性;e)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要求应符合 JB/T 8832 的规定。5.4 主要零部件 5.4.1 喷(涂)机 5.4.1.1 所有连接导线在靠近热源的部位应采用隔热措施以防绝缘层损坏。5.4.1.2 电动机与齿轮泵间采用的弹性柱销联轴器应保证同轴,联轴器端盘的最大间隙应不大于 3 mm,间隙差应不大于 1 mm,端盘径向错位应不大于 0.5 mm,采用其他结构联轴器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联轴器运转应平稳,不出现明显抖动、卡阻和异响等缺陷。5.4.1.3 机座着地应平稳,支脚的高度差应不大于 2 mm,并应设置与其他设备连接固定用的装置。5.4.1.4 喉管的爆破压力应不小于 20 MPa。5.4.1.5 喷枪体的连接结构应具有互换性,应能满足更换不同规格型式枪体的需要。5.4.1.6 气动喷枪体出胶开关的工作气压应为 0.35 MPa0.45 MPa。5.4.2 涂布复合机 5.4.2.1 冷却辊、改向辊的径向圆跳动应不低于 GB/T 1184-1996 中的 9 级,涂布辊、压实辊的径向圆跳动应不低于 GB/T 1184-1996 中的8级。5.4.2.2 冷却辊、改向辊的外圆柱表面镀层,其表面粗糙度 Ra 值应不大于 0.8 m。5.4.2.3 涂布辊、压实辊的外圆柱面应采用硅胶镶面,其胶面的硬度应为(7090)邵氏A 硬度值。5.4.2.4 齿轮、链轮应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 GB/T 699-1999 中的35 号钢制造,其工作齿面硬度应不小于 40 HRC。5.4.2.5 同步带轮的材质按 GB/T 11357 的规定选取,带轮齿侧、齿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 GB/T 11357的规定。5.4.2.6 计米(长)器的计量允许误差应不超过50 mm/10 m。5.4.2.7 涂布面的平面度允差应不超过 0.01 mm/60 m,全长内不应有明显的缺痕。5.5 其他安全要求 5.5.1 各运动部件应设有牢固可靠的防护装置,指示警示牌应牢固安装在显著位置并应清晰、易懂。5.5.2 整机中人体可能触及的高温部件应设有警示标志。5.6 外观质量 5.6.1 焊接件的焊缝应平直工整,焊渣、飞溅应清理干净。5.6.2 整机人体可触及的部位应无明显的棱角、锐边和毛刺。5.6.3 外表面应涂防锈漆,漆层颜色、漆层种类应符合供需合同要求,漆层不应有明显的流挂、起皱、漏涂及明显起皮等缺陷,机壳内侧、机架均应采取防锈措施。DB35/T 14712014 6 5.6.4 外表应整洁美观,颜色应协调。6 试验方法 6.1 整机性能试验条件 常温下,整机连续带负荷运行30 min后方可进行检测。6.2 胶液供给系统 6.2.1 最大出胶量 6.2.1.1 喷(涂)机单位时间的最大出胶量采用秒表和感量为 0.1 g 的天平配合检测,检测时应将出胶量调至最大值,然后取一已知质量不超过 20 g 的轻型容器,在枪体喷头处收取胶液,每次收取胶液的时间不少于 15 s。检测值换算为 g/min,以两次换算值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值修约到0.1 g/min。6.2.1.2 涂布复合机单位时间的最大出胶量按公式(1)进行计算:G B Q.(1)式中:Q 涂布机单位时间的最大出胶量,单位为g/min;B 涂布复合机的最大施涂宽度,单位为m;涂布复合机的最大涂布速度,单位为m/min;G 涂布复合机标称的最大涂布克重,单位为g/m2。6.2.2 出胶量偏差 按 6.2.1 的规定相隔 2 h 各测试1 次出胶量,计算两个值之差。6.2.3 喉管在弯曲状态下的工作性能 先将喉管的弯曲半径调至 300 mm,然后,将预先弯好的喉管安装在喷涂机上运行,当正常出胶后关闭出胶口,并采用感官方法检查。6.3 温度控制 6.3.1 采用经校准符合要求的温度测量仪器测量各种温度值,并采用秒表配合检测。6.3.2 检测 5.2.1.4 要求时,应保持喷胶口正常出胶,连续观察温度表与电流表在 30 min内的示值变化。6.3.3 检测 5.2.1.5 要求时,采用人工关闭出胶口 20 min 以上后,从温度表上观察是否处于规定的保温状态。6.4 噪声声压级 在整机带负荷运行的情况下,GB/T 16769的方法进行检测和评定。6.5 涂布克重 6.5.1 采用无吸水率的塑料薄膜为基材,在涂布成品上每隔不小于 5 m 取 1 个段面,共取 3 个段面,每个段面取 3 个试样,共 9 个试样(每个试样的直径为 100 mm),即按图 1 所示进行取样。DB35/T 14712014 7 2 1 5 4 8 7 9-100 5m 5m 3 6 9 图1 取样点示意 6.5.2 将 9 个试样进行编号后,用感量为 1 mg 的分析天平分别进行称量,精确到 1 mg。6.5.3 用合适的溶剂浸泡试样,当热熔胶涂层全部脱落后,将试样的基材取出晾干。然后再用感量为1 mg 的分析天平对晾干的基材分别进行称量,精确到 1 mg。6.5.4 去胶前后的试样质量之差即为每个试样上胶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 1 mg。6.5.5 所得 9 个试样上胶质量的算术平均值与试样的面积之商即为样品的涂布克重,换算成 g/m2,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6.6 气动系统 安全要求按GB/T 7932的规定进行试验。6.7 电气系统 按GB 5226.1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6.8 PLC 数控系统 安全要求按JB/T 8832的规定进行。6.9 主要零部件 6.9.1 尺寸偏差 采用相应精度的量具检测。6.9.2 形位公差 按 GB/T 1958 的规定检测。6.9.3 喉管的爆破压力 将喉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接在液压试验机上,达到规定的压力并持续 10 min 后,用感官方法进行观察。6.9.4 表面粗糙度 按 GB/T 10610 的规定进行检测。1/3成品宽 DB35/T 14712014 8 6.9.5 硬度 6.9.5.1 胶辊的邵氏 A 硬度按GB/T 531.1 的规定进行检测。6.9.5.2 齿轮、链轮、带轮的工作齿面硬度按 GB/T 230.1 的方法进行检测。6.9.6 材质 齿轮、链轮、带轮等零件的材质,以及外购部件质量采用查验合格证明的方式进行,有争议时按相关产品标准规定进行检测。6.9.7 滚动轴承温度 在整机连续带负荷运行30 min以上后,采用相应精度的测温仪器检测。6.10 安全保护装置 正常情况下采用感官方法进行检查和判定,当有争议时按 GB 5083 的规定进行检测和判定。6.11 外观及其他要求 采用目测、手感等感官方法进行检查和判定。7 检验规则 7.1 总则 7.1.1 每台(套)热熔胶喷(涂)机械均须经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上合格证方可出厂。7.1.2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7.2 出厂检验 当出厂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要求,或出厂检验出现不符合项经返工后重新提交检验,复检结果全部符合要求时,判出厂检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7.3 型式检验 7.3.1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定型鉴定时;b)当工艺、原材料发生重大改变时;c)正常生产每年进行的一次例行试验;d)当停产半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e)当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数据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客户提出要求时。7.3.2 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抽样数为 1 台(套),并按本标准所有要求逐项进行。7.3.3 型式检验中若全部符合要求,或 5.3、5.5 全部符合要求,而其他项目的不符合项不超过三项,则判型式检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DB35/T 14712014 9 8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 8.1 产品的电气控制箱(柜)门上应设置“当心触电”的警告标志,在有热源的零部件附近应设置“当心烫伤”的警告标志,在有转向要求的转轮上或其防护罩上应设置转向标志,在外露的滚切刀和热封滚轮副附近应设置“当心机械伤人”的警告标志,警告标志应符合 GB 2894 的规定。8.2 产品的销售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厂名、厂址、数量、毛质量、箱件外形尺寸、出厂日期和“怕雨”等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8.3 产品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标牌,标牌中应有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执行标准号、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内容,标牌的规格、用材和文字等要求应符合 GB/T 13306 的规定。8.4 产品出厂时应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的表述和内容应符合 GB/T 9969 的规定,说明书中应重点表述使用该产品的安全措施和基本要求等内容。9 包装、运输、贮存 9.1 产品正常情况下的包装按 GB/T 13384 的规定执行,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按供需合同执行。9.2 运输中应轻装轻放,防止雨淋、重甩和重压。9.3 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和无腐蚀性物质的仓库内。_ DB35/T 14712014 福建省地方标准 热熔胶喷(涂)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DB35/T 14712014*2015年 1月第一版 2015年 1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