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DB22/T 2229-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DB22/T 2229-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DB22/T 2229-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DB22/T 2229-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DB22/T 2229-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DB22/T 2229-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 6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2292014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 Standard for spatial database establish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2014-12-11发布 2014-12-30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229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忠辉、包广道、杨雨春、谢朋、赵珊珊、修杰、林士杰、李岩、韩娇、李娟、刘静波、孙敬明、李芬。DB22/T 22292014 1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设计、准备工作、数据入库、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更新要求和数据库安全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LY/T 1662.1-2008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1部分:森林资源非空间数据标准 LY/T 1662.2-2008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2部分:林业数字矢量基础地理数据标准 LY/T 1662.3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3部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标准 LY/T 1662.10-2008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第10部分:元数据标准 LY/T 2174 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 LY/T 2186 森林资源数据编码类技术规范 DB22/T 1763 林业矢量数据采集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LY/T 1662.1-2008、LY/T 1662.2-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LY/T 1662.1-2008、LY/T 1662.2-200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 森林资源 forest resources 指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和。LY/T 1662.1-2008 定义3.1 3.2 空间数据 spatial data 用于描述有关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和相互关系的数据,以坐标和拓扑关系的形式存储。3.3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 以坐标或有序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DB22/T 22292014 2 LY/T 1662.2-2008 定义3.5 3.4 栅格数据 raster data 将地理空间划分成按行、列规则排列的单元,且各单元带有不同“值”的数据集。3.5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信息。LY/T 1662.10-2008 定义2.2 3.6 拓扑关系 topological relation 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各空间数据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等关系。4 总体设计 4.1 数据库逻辑结构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元数据库组成。空间数据库由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等组成;元数据库由矢量数据元数据、栅格数据元数据等组成。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DB22/T 22292014 3 图1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4.2 数据库内容及分层 4.2.1 内容 建库单位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a)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相应级别标准数据中的道路、水系、居民地、等高线、行政区划等要素;b)森林资源分布数据:包括森林经营区划界线(局、场、林班)、小班(或图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等;c)栅格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和其他栅格数据;d)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栅格数据元数据、其他元数据等。4.2.2 数据分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根据数据库内容和空间要素的逻辑一致性进行空间要素数据分层,各层要素的命名及定义按照LY/T 2186 的规定执行。4.3 数据库命名 文件命名由数据库类型、行政区划、建成时间3部分组成。文件名结构见图2:矢量数据 栅格数据 森林资源空间 数据库 空 间 数 据 库 元 数 据 库 其他矢量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图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线划地图 森林资源分布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 矢量数据元数据 栅格数据元数据 其他元数据 DB22/T 22292014 4 图2 数据库文件名结构示意图 第一部分数据库类型由5 位英文字母组成,第1位表示林业管理类别,详见表1;第2位 5位为表名关键词的拼音首字母;第二部分为6位行政区划代码,按照GB/T 2260 中的规定执行;第三部分建成时间由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年月组成,年为4位,月为2位。表1 林业管理类别表 类别 代码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A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B 森林资源管理类 作业设计调查 C 生物多样性管理类 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自然保护区 D 森林培育管理类 造林经营 E 有害生物管理类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 F 林政管理类 林政管理与行政执法 G 森林防火管理类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 H 国有林场管理类 国有林场与森林公园经营管理 I 4.4 基本要求及数学基础 4.4.1 数据库基本要求 4.4.1.1 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和元数据命名正确,格式内容符合要求;4.4.1.2 点、线、面等图形要素拓扑关系正确;4.4.1.3 图内各要素与扫描图像数据吻合,无图形错误和丢漏;4.4.1.4 相邻图幅自然接边,逻辑无缝,同时其属性和拓扑关系保持一致;4.4.1.5 各要素属性数据正确无误;4.4.1.6 各要素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4.4.2 数学基础 4.4.2.1 坐标系: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4.4.2.2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4.2.3 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XXXXX XXXXXX XXXXXX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DB22/T 22292014 5 4.4.2.4 分带方式:1:5 000、1:10 000 标准分幅图按 3分带,1:25000、1:50 000 标准分幅图按 6分带。4.4.3 数据交换格式 采用LY/T 2174 中规定的数据格式。5 准备工作 5.1 方案制定 5.1.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数据库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技术路线、组织管理、进度安排等内容,但其相关内容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5.1.2 各单位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案应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5.2 人员准备 5.2.1 人员准备主要包括人员分工和技术培训等工作。5.2.2 建库人员主要包括:a)项目负责人:负责数据库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b)技术负责人:负责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c)专业质量检查员:主要负责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对审核内容进行质量检查;d)作业员:负责具体的建库实施。5.3 硬件 硬件平台应包括网络设备、计算机、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储存设备等,需满足空间数据运行性能需求。5.4 制度制定 5.4.1 管理制度 应建立培训、记录、报告、协商、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数据库成果质量。5.4.2 培训制度 对具体建库人员进行建库内容、流程、方法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技术培训。5.4.3 作业记录制度 对建库过程各环节的作业情况进行记录,应包括:a)作业问题报告制度:对作业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实行报告制度,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报告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b)质量控制制度:对建库过程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方案质量控制、数据源质量控制、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数据入库质量控制、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和验收等。6 数据入库 DB22/T 22292014 6 6.1 数据检查 数据入库前应进行采集数据检查,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几何精度和拓扑、属性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图形和属性数据一致性、接边精度和完整性等。6.2 流程 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元数据等数据入库。具体流程见图 3。图3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入库流程图 6.3 数据库参数设置 主要包括计算面积、计算单位、小数位数等参数设置。6.4 矢量数据入库 6.4.1 矢量数据检查 按照 DB22/T 1763 的规定执行。6.4.2 参数输入 依据参数设置的要求,向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输入各种建库参数。6.4.3 数据组织 对不同数据层的数据建立索引等。6.4.4 数据入库 各要素数据可分层入库,也可批量入库。是 数据入库 数据质量检查 否 是否有错 是 数据安全设置 系统运行测试 是否正常 是 提交检查与验收 数据错误否 数据处理 矢量数据入库 栅格入库元数据入库DB22/T 22292014 7 6.4.5 多尺度空间数据连接设置 对于多尺度空间数据库应设置连接参数,便于不同比例数据的显示。6.5 栅格数据入库 6.5.1 栅格数据检查 按照 LY/T 1662.3与 DB22/T 1763 的规定执行。6.5.2 参数输入 根据栅格数据内容,向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输入各种参数。6.5.3 数据组织 对数据进行组织,建立索引库等。6.5.4 数据入库 栅格数据按分图幅或分区域入库,批量转入栅格数据。6.6 元数据入库 6.6.1 元数据检查 按照LY/T 1662.10 的规定执行。6.6.2 数据入库 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导入各种数据的元数据。7 数据库质量控制 7.1 质量控制原则 应包括:a)过程控制:对数据采集、数据入库等过程中的每一重要环节进行检查控制与记录;b)持续改进:在数据采集、检查、入库等各环节中,优化数据,保障质量;c)质量评定:及时、准确地掌握数据的质量状况。7.2 数据源质量控制 应包括:a)根据数据源质量要求对其进行质量检查;b)检查图形数据精度是否在限差范围之内;c)检查栅格数据源点位精度时,可选择明显地物点,与卫星定位系统测量实地坐标进行对比检查;d)检查森林资源调查记录手簿的规范性、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并对照图件检查对应关系;e)检查数据源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和数据精度等;7.3 数据入库质量控制 DB22/T 22292014 8 编制数据库检查程序,对入库后的数据库质量进行检查,并生成检查报告。8 数据库更新要求 8.1 根据数据更新需求,及时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步更新。8.2 更新数据源为多源数据时,应保证数据间的相互衔接。8.3 建立文档管理制度,保存更新过程中的各种文档,并进行记录备案。9 数据库安全 9.1 数据库加密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a)数据库模块加密;b)文件系统内加密。9.2 管理权限设置 应采用用户识别、密钥识别、个人特征标识和用户权限控制等技术进行权限管理。9.3 数据备份 应对数据定期备份,建立副本,异地保存。9.4 保护制度 9.4.1 应建立数据库保护制度,不得复制、丢失和更改原始资料。9.4.2 未经授权不得向任何第三方复制、转让和擅自使用与数据库建设有关的电子数据。9.4.3 在数据采集及建库完毕后,应在规定时间将原始资料归档。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