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 建设导则DB63/T 1503-2016.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 建设导则DB63/T 1503-201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 建设导则DB63/T 1503-201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 建设导则DB63/T 1503-201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 建设导则DB63/T 1503-201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 建设导则DB63/T 1503-201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61 备案号:50112-2016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15032016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 建设导则 2016-05-20发布 2016-06-01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5032016 I 前 言 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本标准由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出。本标准由青海省林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天然林保护办公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剑、秦冲、罗泽、李健、秦刚、杨瑀、熊妍、李旭源、付海静、张磊、胡小兵、杨秀玲。DB63/T 15032016 1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 建设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数据库、集成应用平台、统一运行管理平台、信息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269-2008 电子设备控制台的布局、型式和基本尺寸 GB 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LY/T 1662.7-2008 数字林业数据库建库标准 LY/T 1662.8-2008 数字林业数据库软件规范 LY/T 1662.9-2008 数字林业数据库管理规范 LY/T 1662.10-2008 数字林业元数据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森林 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灌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3.2 森林三防 森林防火、防乱砍滥伐、有害生物防治的总称。3.3 管护信息化 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卫星定位、移动网络、远程对讲、远程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等多种技术,实现对森林火灾、有害生物及乱砍滥伐等现象的有效管控,做到提前发现和提前预警。DB63/T 15032016 2 3.4 数据库 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3.5 信息系统 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与通信设备等组成的以处理信息和数据为目的的系统。3.6 信息安全 指信息系统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4 总体原则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编制项目发展规划,确定项目建设方案;b)因地制宜,针对性的安排建设内容,并与原有的相关系统充分兼容,综合利用;c)采用行业内先进的技术,符合林业资源保护及林业资源调查等相关技术规范;d)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严禁造成环境污染;e)系统建设必须统一规划,分级建设,互连互通。5 系统建设要求 5.1 信息化系统框架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框架参见附录A,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综合数据库、集成应用平台、统一运行管理平台及信息安全等内容。基础设施是整个系统的硬件环境,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移动终端等前端设备以及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监控中心等设备;综合数据库汇总整合、存储管理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基础数据库、林业资源数据库、林业三防专题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人员管理数据库等;集成应用平台在基础设施和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统计和管理,实现对森林三防管护的信息化,包括但不限于森林火灾预警、林业案件管理、有害生物预防管理、管护人员信息管理、林业资源管理等应用模块;统一运行管理平台整合系统中的应用模块并基于Web方式提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查询、用户授权、用户登录、移动终端应用、设备运行监控与管理等服务接口;信息安全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以上各部分均应遵守符合标准的数据格式和规范,提供统一明确的数据入库接口,采用规范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系统的整体开放性,能够无缝兼容不同厂家的设施设备。5.2 基础设施 5.2.1 建设内容 DB63/T 15032016 3 基础设施作为整个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环境,主要提供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等功能。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前端设备、网络传输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及监控中心等。前端设备主要提供数据采集、数据上传等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设备、智能巡护终端、无人机、气象站系统、通讯塔、广播系统等。数据传输、存储及管理设备用于接收前端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存储数据,并对前端设备进行管理与监控。数据传输设备根据系统建设实际需求,灵活运用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等多种方式,保障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数据的服务器、设备安放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可以放在监控中心,也可放置于专业运维中心等。监控中心用于实时监控森林火灾、有害生物及乱砍滥伐等情况,并及时做出应急响应,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基建工程、监控管理设施、网络、服务器等。5.2.2 建设要求 前端设备应综合应用语音视频技术、网络通信、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网络等先进而成熟的技术,配置可靠且适用的硬件设备,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实现前端设备的联网化、数字化。数据传输设备应从技术指标及功能、传输方式、传输线缆的规格和质量等方面对传输设备提出具体要求,满足系统实际应用需求。数据存储设备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安全性和容错性,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监控中心应符合GB 50174、GB/T 7269等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充分考虑散热降噪、防火防尘及出入控制等保护措施。5.3 综合数据库 5.3.1 建设内容 综合数据库是实现林业管控信息化的数据基础。应构建符合监控标准和林业管理规范的林业资源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分析、统计与应用。综合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基础数据库、森林资源数据库、林业三防专题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以及人员管理数据库等。综合数据库的建设可参考LY/T 1662.7、LY/T 1662.8、LY/T 1662.9。元数据的建设可参考LY/T 1662.10。5.3.2 建设要求 应参照国家和行业内相关标准制定数据库命名原则及方法;应参照国家和行业内相关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具体要求;应从数据精度、一致性、完整性、更新、元数据等角度保证数据质量;应采用统一的数据入库接口,达到数据的兼容与融合。5.4 集成应用平台 5.4.1 建设内容 集成应用平台在基础设施、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理信息、远程视频监控、移动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提前预警和及时发现森林火灾、森林有害生物及乱砍滥伐等情况,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保护。DB63/T 15032016 4 集成应用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信息分析处理、视频监控、森林资源管理、火灾预警、林业案件管理、有害生物预防管理、森林资源效益监测、无人机管理、手持终端报警信息管理以及管护人员信息管理等。5.4.2 建设要求 应采用层次式模块化设计模型;应支持系统功能的调整和扩展;应提供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支持开放的XML标准接口规范。5.5 统一运行管理平台 5.5.1 建设内容 在统一运行管理平台内部,整合集成应用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并封装为各种服务接口,提供基于Web的服务,允许用户登录并管理使用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各种应用和服务。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登录、用户授权、数据查询、数据展示、设备运行监控与管理等。5.5.2 建设要求 应封装集成应用平台中的各个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基于Web的服务接口;应充分考虑不同子系统或功能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实现相互间的有效访问和共享,使之成为一个统一完善的系统平台。5.6 信息安全 5.6.1 建设内容 信息安全主要从系统安全和条件保障两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系统安全应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应急预案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条件保障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岗位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及相应的管护制度等条件保障制度,从管理的角度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5.6.2 建设要求 信息安全应考虑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可控性,并保障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及交互行为的不可否认性等。DB63/T 15032016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框架 表A.1给出了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框架。表A.1 森林三防管护信息化系统框架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