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7/T 2156-2012.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7/T 2156-201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7/T 2156-201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7/T 2156-201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7/T 2156-201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7/T 2156-201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100.01 B 17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1562012 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Fungicides against Common Jujube rust Guideline for field efficacy trial 2012-05-16 发布 2012-07-01 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156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亚玉、李洪刚、金岩、王绍敏、张福远、孙瑞、王继军、张宝路。DB37/T 21562012 1 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Phakopsora ziziphivulgaris)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枣树枣锈病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他非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此标准执行。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为枣锈病。试验作物为枣树。选用感病品种,记录品种名称。2.2 环境条件 田间试验应安排在历年发病较重的地块,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类型、树龄、生育阶段等应基本一致,且施肥、株行距等栽培管理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如果灌溉,应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订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注明药剂的中文/英文通用名或代号、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生产厂家。3.1.2 对照药剂 对照药剂应是已登记注册,在生产中常用并具有较好药效的产品。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注明药剂的中文/英文通用名或代号、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生产厂家。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每小区成龄树不少于2株。DB37/T 21562012 2 重复次数:最少4次。3.3 施药方式 3.3.1 使用方法 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3.3.2 使用器械 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如工作压力、喷孔口径)的全部资料。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用药量偏差不应超过10%。如因特殊情况偏差超过10%,应详细记录并说明原因。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按协议要求及标签说明进行,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日期及枣树的生育期。通常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进一步施药视病害发生情况和药剂持效期来决定。3.3.4 使用剂量和容量 按协议要求及标签注明的剂量使用,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mg/kg或mg/L。用于喷雾时要记录用药倍数及每公顷或每株树的药液用量(L/hm2或L/株)。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 如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并对所有的小区进行均一处理,而且应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使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和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应从试验地或最近的气象站获得降雨(降雨类型和日降雨量,以mm表示)、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以表示)、风向及风力等影响药效的气象资料。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应记录。4.1.2 土壤资料 记录土壤类型及肥力、pH值、地形、有机质含量、水分(如干、湿或涝)、土壤覆盖物(如作物残茬、杂草)等资料。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方法 每小区随机调查2株,每株分东、南、西、北、中各挂牌固定2个枣树结果枝,调查全部叶片,根据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总叶数和各级病叶数。分级方法:DB37/T 21562012 3 a)0 级:无病斑;b)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5%以下;c)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6%10%;d)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11%20%;e)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21%30%;f)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 31%以上。4.2.2 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下次施药前及末次施药后7 d14 d调查发病情况,或依据病害发展情况和药剂的持效期决定调查时间和次数。4.2.3 药效计算方法 按式(1)、式(2)或式(3)计算:()1009调查总叶数相对级数值 各级病叶数病情指数.(1)()100 1%=处理区药前病指 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后病指 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指防治效果.(2)若施药前无病情基数,防治效果按式(3)计算:()100%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 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3)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观察药剂对枣树是否产生药害,如有药害应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准确描述枣树的药害症状(如抑制生长、失绿、枯斑、畸形等),并提供实物照片、录像等。如有有益影响(如促进成熟、刺激生长等)也应记录。用下列方式记录药害:a)如果药害能被测量或计算,应用绝对数值表示,如受害株数或受害率等。b)在其他情况下,可按下列两种方法估计药害的程度和频率:1)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的药害情况,以-、+、+、+表示。药害分级方法:-:无药害;+:轻微药害,可复原,不影响枣树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影响枣树正常生长,对枣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重度药害,枣树生长受阻,对枣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损失。2)将药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的百分率。4.4 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应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其他病虫害、野生生物和有益生物的影响。4.5 对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DB37/T 21562012 4 记录内容按协议要求进行。5 药效评价 应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应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登记试验应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要求写出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DB37/T 21562012 5 参 考 文 献 1 GB/T 17980.24200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 2 GB/T 17980.84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 84 部分:杀菌剂防治花生锈病药效试验3 GB/T 17980.89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 89 部分:杀菌剂防治大豆锈病药效试验 4 GB/T 17980.124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 124 部分:杀菌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 5 DB37/T 18412011 杀菌剂防治牡丹红斑病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