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监测技术规程DB11/T 1301-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DB11/T 1301-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DB11/T 1301-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DB11/T 1301-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DB11/T 1301-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DB11/T 1301-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15 备案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301 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on wetland monitoring 2015-12-30发布 2016-04-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1301 2015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气象和大气环境监测.3 5 水文和水质监测.4 6 土壤监测.6 7 生物监测.7 附录 A.10 附录 B.11 附录 C.13 附录 D.14 附录 E.15 附录 F.16 附录 G.17 附录 H.18 附录 I.19 附录 J.20 参考文献.21 DB11/T 1301 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刘润泽、张曼胤、李伟、赵欣胜、马牧源、魏圆云、颜亮、肖红叶、宁宇、黄三祥。DB11/T 1301 2015 1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 湿地生 态系统 气象、水文水质、土壤和生物 的 监测 方法 和 技 术要 求。本标准 适 用 于 北京市 域 范围 内 湿地 的 监测 与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 对于 本文件 的应 用 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 所 注日期的版 本 适 用 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 所 有的修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 3095 2012 环境 空 气质 量 标准 GB 3838 2002 地 表 水环境质 量 标准 GB/T 5750.4 2006 生 活饮 用水标准 检验方法感官 性 状 和物 理指 标 GB/T 6920 1986 水质 pH值的 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7475 1987 水质 铜、锌、铅、镉的 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9 1987 水质 铵的 测定 纳氏试剂比 色 法 GB/T 7489 1987 水质 溶解氧 的 测定 碘 量法 GB/T 11893 1989 水质 总磷 的 测定 钼酸 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894 1989 水质 总氮 的 测定 碱 性 过硫酸钾消解紫外 分光光度法 GB/T 11914 1989 水质 化学 需氧 量的 测定 重铬酸盐 法 GB/T 13195 1991 水质 水 温 的 测定 温 度 计或颠倒温 度 计 测定 法 GB/T 15265 1994 环境 空 气 降尘 的 测定 重 量法 GB/T 15432 1995 环境 空 气 总悬浮颗粒 物 的 测定 重 量法 GB/T 17135 1997 土壤质 量 总砷 的 测定 硼氢 化 钾-销酸银 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1997 土壤质 量 总汞 的 测定 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 1997 土壤质 量 铅、镉的 测定 KI-MIBK 萃取火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4708 2009 湿地 分 类 GB/T 50138 2010 水位 观 测标准 GB 50179 1993 河流流 量 测 验 规范 HJ/T 91 2002 地 表 水和 污 水监测 技 术规范 HJ/T 164 2004 地 下 水环境监测 技 术规范 HJ/T 166 2004 土壤环境监测 技 术规范 HJ 484 2009 水质 氰 化物 的 测定 容 量法 和 分光光度法 HJ 505 2009 水质 五 日 生化 需氧 量(BOD5)的 测定 稀释 与 接种 法 HJ 597 2011 水质 总汞 的 测定 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18 2011 环境 空 气 PM10和 PM2.5的 测定 重 量法 LY/T 1210 1999 森 林土壤 样品 的 采集 与 制备 LY/T 1215 1999 森 林土壤水 分-物 理 性质 的 测定 DB11/T 1301-2015 2 LY/T 1223 1999 森 林土壤 坚 实 度的 测定 LY/T 1228 1999 森 林土壤 全氮 的 测定 LY/T 1237 1999 森 林土壤 有 机 质 的 测定 及碳氮 化 的 计算 LY/T 1239 1999 森 林土壤 pH值的 测定 LY/T 1244 1999 森 林土壤 交换 性 盐基总 量的 测定 LY/T 1253 1999 森 林土壤 矿 质 全 量 元素(硅、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 量的 测定 LY/T 1254 1999 森 林土壤 全钾、全钠 的 测定 LY/T 1255 1999 森 林土壤 全硫 的 测定 LY/T 1258 1999 森 林土壤 有 效硼 的 测定 LY/T 1259 1999 森 林土壤 有 效钼 的 测定 LY/T 1260 1999 森 林土壤 有 效 铜的 测定 LY/T 1261 1999 森 林土壤 有 效 锌的 测定 LY/T 2090 2013 湿地生 态系统 定位 观 测 指 标 体 系 MT/T 633 1996 地 下 水动 态 长 期 监测 技 术规范 NY/T 1121.3 2006 土壤 检 测 第 3部 分:土壤 机械 组 成 的 测定 NY/T 1121.4 2006 土壤 检 测 第 4部 分:土壤 容重 的 测定 NY/T 1121.14 2006 土壤 检 测 第 14部 分:土壤 有 效硫 的 测定 NY/T 1121.17 2006 土壤 检 测 第 17部 分:土壤 氯离 子 含 量的 测定 NY/T 1121.18 2006 土壤 检 测 第 18部 分:土壤 硫酸根离 子 含 量的 测定 QX/T 46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2部 分:云的 观 测 QX/T 47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3部 分:气象 能见 度 观 测 QX/T 48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4部 分:天 气 现 象 观 测 QX/T 49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5部 分:气 压 观 测 QX/T 50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6部 分:空 气 温 度 和湿 度 观 测 QX/T 51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7部 分:风向 和 风速 观 测 QX/T 52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8部 分:降 水 观 测 QX/T 53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9部 分:雪深 和 雪压 观 测 QX/T 54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10部 分:蒸发 观 测 QX/T 55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11部 分:辐射 观 测 QX/T 56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12部 分:日 照 观 测 QX/T 57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13部 分:地 温观 测 QX/T 58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14部 分:冻 土 观 测 QX/T 61 2007 地 面 气象 观 测规范 第 17部 分:自 动气象 站 观 测 SL 58 1993 水文 普通 测 量 规范 SL 78 1994 电 导率 的 测定(电 导仪 法)SL 94 1994 氧 化 还 原电 位 的 测定(电 位测定 法)SL 187 1996 水质 采样 技 术规 程 SL 197 2013 水 利 水 电 工程 测 量 规范(规 划设 计 阶段)SL 219 1998 水环境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 用 于 本文件。DB11/T 1301 2015 3 3.1 土壤动物 soil fauna 动物 的 一 生 或 生 命 过 程 中 有 一段时间 定 期 在 土壤中 度 过,而且 对 土壤 产 生 一 定 影响 的 动物,主要 有原 生动物、扁形 动物、轮形 动物、线形 动物、软 体 动物、环 节 动物和 节肢 动物 等。3.2 底栖动物 zoobenthos 生 活 史 的 全部或 大 部 分 时间 生 活于 水 体 底 部 的 动物 群,包括 各 类 水生 昆虫、蠕虫、底栖甲壳 类、双 壳 类 软 体 动物 等。4 气象和大气环境监测 4.1 气象监测 气象监测 的 监测 指 标、单位、监测 频 度 和引用 方法 见 表 1。可 在 监测 场 地 内 设置自 动气象监测 系统,自 动气象监测 系统 按照 QX/T 61 2007 的 规定 设置。表 1 湿地气象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 指 标 单位 监测 频 度 引用 方法 天 气 现 象(降 水、地 面 凝结、视程障碍 及 雷 电 等现 象)连续 监测 QX/T 48 2007 气 压 hPa 连续 监测 QX/T 49 2007 风速 m s-1 连续 监测 QX/T 51 2007 风向 连续 监测 QX/T 51 2007 空 气 温 度(距 地 面 1.50 m)连续 监测 QX/T 50 2007 地 温(离 地 面 0cm、5 cm、10 cm、15 cm、20cm深 度)连续 监测 QX/T 57 2007 空 气湿 度(距 地 面 1.50 m)%连续 监测 QX/T 50 2007 总 辐射 量 w m-2 连续 监测 QX/T 55 2007 净辐射 量 w m-2 连续 监测 QX/T 55 2007 日 照 时数 h 连续 监测 QX/T 56 2007 降 水 量 mm 每次 降 水 时 监测 QX/T 52 2007 降 水 强 度 mm h-1 每次 降 水 时 监测 QX/T 52 2007 蒸发 mm 连续 监测 QX/T 54 2007 4.2 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 的 监测 指 标、单位、监测 频 度 和引用 方法 见 表 2。CO2和 CH4可 采 用 温 室 气 体 分 析仪进行连续 监测。表 2 大气环境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 指 标 单位 监测 频 度 引用 方法 CO2 g m-3 连续 监测 GB 3095 2012 DB11/T 1301-2015 4 表 2环境监测指标及方法(续)监测 指 标 单位 监测 频 度 引用 方法 SO2 g m-3 连续 监测 GB 3095 2012 CH4 g m-3 连续 监测 GB 3095 2012 O3 g m-3 连续 监测 GB 3095 2012 NOx g m-3 连续 监测 GB 3095 2012 大气 总悬浮颗粒 物 mg m-3 连续 监测 GB/T 15432 1995 负 氧离 子 个/m3 连续 监测 PM10 g m-3 连续 监测 GB 3095 2012 PM2.5 g m-3 连续 监测 GB 3095 2012 大气 降尘 量 t/km2 1次/月 GB/T 15265 1994 5 水文和水质监测 5.1 水文监测 5.1.1 地表水水文监测 地 表 水水文监测 的 监测 指 标、监测 频率、测定 方法 和引用 方法 见 表 3,不 同 湿地 类 型 适 用 的 地 表 水水文监测 指 标按照 LY/T 2090 2013的 规定 执行。表 3 湿地地表水水文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 指 标 单位 监测 频率 测定 方法 引用 方法 径 流 量 m3 s-1 连续 监测 流 速仪 法/浮 标 法 GB 50179 1993 流 速 m s-1 连续 监测 流 速仪 法/浮 标 法 GB 50179 1993 水位 m 连续 监测 自记 水位 计/水 尺 GB/T 50138 2010 淹 水 历时 d 淹 水 期 观 察 淹 水 深 度 m 连续 监测 自记 水位 计/水 尺 GB/T 50138 2010 积 水 面 积 hm2 2次/年 GIS或 测 绘 法 湿地 面 积 hm2 1次/5年 GIS或 测 绘 法 SL 197 2013 5.1.2 地下水水文监测 地 下 水水文监测 的 监测 指 标、监测 频率、测定 方法 和引用 方法 见 表 4,每年 监测 3次 宜丰 水 期、平 水 期 和 枯 水 期 各一次。表 4 湿地地下水水文监测指标测定方法 监测 指 标 监测 频率 测定 方法 引用 方法 地 下 水位 3次/年 自记 水位 计/手 工 测 量 SL 58 1993 水 量 3次/年 水 表法/流 量 计 法 HJ/T 164 2004 DB11/T 1301 2015 5 5.2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 指 标 每年 应不少于 3次,宜丰 水 期、平 水 期 和 枯 水 期 各一次。样品采集 方法 按照 SL 187 1996的 规定 执行,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宜 同 步 采样,样品 保 存 及 预 处 理方法 按照 SL 219 1998的 规定执行,监测 指 标、单位、测定 方法 和引用 方法 见 表 5。表 5 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 指 标 单位 测定 方法 引用 方法 备 注 水 温 水 温计 测 量法 GB 13195 1991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pH 玻璃电极法 GB 6920 1986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透明 度 赛 氏 盘/透明 度 计 GB 13195 1991 地 表 水 悬浮 物 mg/L 重 量法 GB 11901 1989 地 表 水 溶解 性 总 固 体 mg/L 称 量法 GB/T 5750.4 2006 地 下 水 总 硬 度 EDTA滴 定 法 GB/T 7747 1987 地 表 水 电 导率 S/cm3 电 导率仪 SL 78 1994 地 表 水 溶解氧 mg/L 溶氧 仪/碘 量法 GB 7489 1987 地 表 水 氧 化 还 原电 位 mV 电 位 计 SL 94 1994 地 表 水 高 锰酸盐 指 数 O2,mg/L 酸 性 高 锰酸钾 法 碱 性 高 锰酸钾 法 GB 11892 1989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化学 需氧 量 O2,mg/L 重铬酸钾 法 GB 11914 1989 地 表 水 五 日 生化 需氧 量 O2,mg/L 稀释 与 接种 法 HJ 505 2009 地 表 水 氨 氮 mg dm-3 纳氏试剂光度法 GB 7479 1987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硝 酸盐氮 mg dm-3 酚二磺 酸 分光光度法 GB 7480 1987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亚硝 酸盐氮 mg dm-3 分光光度法 GB 7493 1987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总氮 mg dm-3 气 相 分子吸收光 谱 法/碱性 过硫酸钾消解紫外 分光光度法 GB 11894 1989 地 表 水 总磷 mg dm-3 钼酸 铵分光光度法 GB 11893 1989 地 表 水 挥 发 酚 mg m-3 4-氨 基 安替 比 林 分光光度法 HJ 503 2009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氰 化物 mg m-3 容 量法 和 分光光度法 HJ 484 2009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氟 化物 mg m-3 氟 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484 2009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硫酸盐 mg m-3 火焰 原子吸收光度法 GB 13196 1991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氯 化物 mg m-3 硝 酸银 滴 定 法 GB 11896 1989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六价 铬 mg m-3 二苯 碳 酰二肼 分光光度法 GB 7475 1987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砷 mg m-3 二乙 基 二 硫 代氨 甲 酸银 分光光度法 GB 7485 1987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镉 mg m-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 1987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铅 mg m-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 1987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铜 mg m-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7475 1987 地 表 水 DB11/T 1301-2015 6 表 5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续)监测 指 标 单位 测定 方法 引用 方法 备 注 大 肠菌 群 MPN cm-3 多管 发 酵 法 SL 219 1998 地 表 水和地 下 水 叶 绿 素 a mg dm-3 分光光度法 SL 219 1998 地 表 水 细菌 总 数 CFU cm-3 培养 法 SL 219 1998 地 表 水 6 土壤监测 6.1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土壤 样品 应 在设 定 的 土壤 样 点 采集,采集 方法 按照 LY/T 1210 1999的 要 求 执行,土壤 样品制备 与保 存 方法 按照 HJ/T 166 2004的 要 求 执行。湿地水 体 中 底 泥 的 采样 方法 以 及样品制备 与 保 存 方法 按照 SL 219 1998的 要 求 执行。6.2 土壤物理性质监测 土壤物 理 性质 的 监测 指 标、单位、监测 频率 和引用 方法 见 表 6。表 6 土壤物理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 指 标 单位 监测 频 度 引用 方法 湿地土壤 类 型 每 五 年一次 LY/T 2090 2013 湿地 底 泥 类 型 每 五 年一次 LY/T 2090 2013 沉 积 物 粒 度%每年 1次 GB/T 27845 2011 土壤 容重 g cm-3 每年 1次 NY/T 1121.4 2006 土壤 饱 和 导 水 率 mm d-1 每年 1次 LY/T 1215 1999 土壤 总 孔隙 度、毛管孔隙 度 及 非毛管孔隙 度%每年 1次 LY/T 1215 1999 土壤质地 每年 1次 NY/T 1121.3 2006 土壤 凋萎 含 水 量%每月 1次 LY/T 1217 1999 土壤 坚 实 度 N cm-3 每年 1次 LY/T 1223 1999 沉 积 层厚 度 m 每年 1次 SL 219 1998 湿地土壤 深 度 10cm、20cm、40cm、60cm、80cm和 100cm处 含 水 率%连续 监测 LY/T 1213 1999 湿地土壤 深 度 10cm、20cm、40cm、60cm、80cm和 100cm处 温 度 连续 监测 LY/T 1213 1999 土壤 渗透 系 数 mm d-1 每年 1次 LY/T 1218 1999 土壤 蒸发 量 mm 连续 监测 LY/T 1215 1999 6.3 土壤化学性质监测 土壤化学性质 的 监测 指 标、单位、监测 频率、测定 方法 和引用 方法 见 表 7。表 7 土壤化学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 指 标 单位 监测 频 度 引用 方法 DB11/T 1301 2015 7 表 7土壤化学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续)监测 指 标 单位 监测 频 度 引用 方法 土壤 pH 每月 1次 LY/T 1239 1999 土壤 潜 性 酸 度 cmol(100g)-1 每年 1次 HJ/T 166 2004 土壤 阳 离 子 交换 量 cmol kg-1 每年 1次 HJ/T 166 2004 土壤 交换 性 钙 和 镁(盐碱 土)cmol kg-1 每年 1次 HJ/T 166 2004 土壤 交换 性 钾 和 钠 cmol kg-1 每年 1次 HJ/T 166 2004 土壤 交换 性 酸 量(酸 性土)cmol kg-1 每年 1次 HJ/T 166 2004 土壤 交换 性 盐基总 量 cmol kg-1 每年 1次 HJ/T 166 2004 土壤 碳酸盐 量(盐碱 土)cmol kg-1 每年 1次 HJ/T 166 2004 氧 化 还 原电 位 mV 每月 1次 HJ/T 166 2004 土壤 有 机 质 mg kg-1 每年 1次 LY/T 1237 1999 土壤 有 机碳 mg kg-1 每年 1次 LY/T 1237 1999 土壤 总汞 mg kg-1 每年 1次 GB/T 17136 1997 土壤 总 镉 mg kg-1 每年 1次 GB/T 17140 1997 土壤 总 铅 mg kg-1 每年 1次 GB/T 17140 1997 土壤 总砷 mg kg-1 每年 1次 GB/T 17135 1997 土壤 全盐 量,土壤水 溶 性 盐 分(包括 钙离 子(Ca2+),镁离 子(Mg2+),钾离 子(K+),钠离 子(Na+),碳酸根离 子(23CO-),碳酸氢根离 子(3HCO-),氯离 子(Cl-),硫酸根离 子(24SO-)mg kg-1 每年 1次 LY/T 1244 1999 土壤 全氮,亚硝 态 氮 mg kg-1 每年 1次 LY/T 1228 1999 土壤 全磷,有 效磷 mg kg-1 每年 1次 LY/T 1253 1999 土壤 全钾,有 效钾 mg kg-1 每年 1次 LY/T 1254 1999 土壤 全镁,有 效镁 mg kg-1 每 2年 1次 LY/T 1253 1999 土壤 全钙,有 效钙 mg kg-1 每 2年 1次 LY/T 1253 1999 土壤 全硫,有 效硫 mg kg-1 每 2年 1次 LY/T 1255 1999 土壤 全硼,有 效硼 mg kg-1 每 2年 1次 LY/T 1258 1999 土壤 全 锌,有 效 锌 mg kg-1 每 2年 1次 LY/T 1261 1999 土壤 全锰,有 效锰 mg kg-1 每 2年 1次 LY/T 1253 1999 土壤 全钼,有 效钼 mg kg-1 每 2年 1次 LY/T 1259 1999 土壤 全 铜,有 效 铜 mg kg-1 每 2年 1次 LY/T 1260 1999 土壤 全铁,有 效铁 mg kg-1 每 2年 1次 LY/T 1253 1999 7 生物监测 7.1 植被和植物监测 植 被 和植物监测 的 监测 指 标、监测 频率、测定 方法 见 表 8,应 选择 在 生物 量最 高 和 开花 结 实 的 时 期。对于 现场 不 能 确 定 的 植物 种类,应 拍 照并 采集 标本,在室 内分 析 鉴 定。采 用 样 方法 进行 调查 时,湿 地 面 积 大 于 10 hm2的应 选择 不少于 10处 样 方,湿地 面 积 小 于 10 hm2的可 每 公顷选择 1处 样 方,样 方 面 积宜为 1m2(1m 1m)。监测 记 录 见 附录 A,数 据 处 理 见 附录 B。DB11/T 1301-2015 8 表 8 植被和植物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 指 标 单位 监测 频 度 监测 方法 植物 种类 每年 1次 现场 判 定 植 被 群 系 每年 1次 现场 判 定 植 被盖 度%每年 1次 现场 判 定 群 落多 样 性 每年 1次 样 方法 植 被 生物 量 g m-2 每年 1次 样 方法 7.2 动物监测 7.2.1 监测指标及方法 湿地动物监测 的 监测 指 标、监测 频率、测定 方法 见 表 9。监测 记 录 见 附录 C、D、E、F、G、H、I,数 据 处 理 见 附录 J。表 9 植被和植物监测指标及方法 监测 指 标 单位 监测 频 度 监测 方法 鸟 类种类 每年 4次 现场 判 定 鸟 类种 群数 量 个 体 数 每年 4次 样 线 法 鸟 类 迁徙 时间 每年 2次 现场 判 定 兽 类种类 每年 1次 现场 判 定 兽 类种 群数 量 个 体 数 每年 1次 样 方法 爬 行 类种类 每年 1次 现场 判 定 爬 行 类种 群数 量 个 体 数 每年 1次 样 方法 两 栖 类种类 每年 1次 现场 判 定 两 栖 类种 群 密 度 个 体 数/m2 每年 1次 样 方法 鱼 类种类 每年 4次 现场 判 定 鱼 类种 群 密 度 个 体 数/m2 每年 4次 断 面 法 土壤动物 种类 每年 4次 室 内 鉴 定 土壤动物 种 群 密 度 个 体 数/m2 每年 4次 环 刀 法 底栖 动物 种类 每年 3次 室 内 鉴 定 底栖 种 群 密 度 个 体 数/m2 每年 3次 样 点 法 浮 游 生物 种类 每年 3次 室 内 鉴 定 浮 游 生物 种 群 密 度 个 体 数/m2 每年 3次 断 面 法 7.2.2 鸟类监测 应 选择 在 冬季、夏季 和 鸟 类 迁徒季 节 分 别开展,一天 中 宜选择早、晚 的 鸟 类 活 动 高 峰。采 用 样 线 法 监测 时,样 线 长 宜为 2 km 6 km。7.2.3 兽类监测 DB11/T 1301 2015 9 可 利 用 红 外 感应 自 动照 相 机,自 动 记 录 在 其感应 范围 内活 动 的 动物 影 像。也 可 设置 样 方,利 用动物 活 动 痕迹(粪便、卧迹、足迹链、尿迹 等)进行 统 计,样 方应 涵 盖 不 同 小 生境 类 型,且每个 小 生境 类 型应不少于 3个 样 方,样 方 面 积 应不 小 于 2500 m2(50m 50m)。7.2.4 两栖、爬行动物监测 应 选择 在 生 长 季 节 开展,每次 监测 时间 宜为 6 d 10 d。对于 白 天 不 易 被 发现 的 两 栖 类、爬 行 动物,应 在 夜 间进行 监测。7.2.5 鱼类监测 应 选择 在 四 个 季 节 分 别开展,每次 监测 时间 宜为 10 d 20 d。可 根 据 湿地水文 条 件 设置 监测 断 面,采 用 网捕 法 确 定 鱼 类种类 和 种 群数 量,捕获后 应原 地 放 生。7.2.6 土壤动物监测 应 选择 在 四 个 季 节 分 别开展,每次 监测 时间 宜为 10 d 20 d。大 型 土壤动物 应 在 面 积 为 625 cm2(25 cm 25 cm)、深 度 为 30 cm的 土壤 内 采集 土 样,手 捡 收 集 土 壤动物。中 小 型 土壤动物 应 以 50 mL土壤环 刀 分 别 在 0 cm 5 cm、5 cm 10 cm、10 cm 15 cm深 度 采集土 样,在 实 验 室 内分 类 统 计。实 验 室 内可 以 方 框 法 确 定 肉眼 可 见 的 大 型 土壤动物,另 可 以 镜 检法,即 利 用 双 筒 解 剖镜,直 接 检 选中 小 型 土壤动物。7.2.7 底栖动物监测 可 根 据 湿地水文 状 况、基 质 类 型 及 水生植物 分 布特征,设置 若干 有 代 表 性 的 断 面或样 线,在每个 断面 上 设置 若干 个 样 点,采 用 底 泥 采样 器 或 25 cm 25 cm的 定 量 框 采集。7.2.8 浮游生物监测 应 选择 在 春、夏、秋 三 季 分 别开展,一天 中 宜选择 上午 8:00 10:00期 间进行。可 根 据 湿地水文 条 件 设置 监测 断 面,可 在 水 面 下 0.5m、1m、2m、3m、4m处 采取 水 样,混合均匀 后 制成 混合 样,河流 湿地 可不分 层 采样,在 水 面 下 0.5m左右 采样。在 实 验 室 内 按 浮 游 植物和 浮 游 动物 分类 统 计。DB11/T 1301-2015 10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植物群落监测表 植物 群 落 监测 见 下表 A.1。表 A.1 植物群落监测表 湿地 名 称 _调查 地 点 _地 理 坐 标 N_E_ 海拔 高 度 _米 湿地 面 积 _公顷 天 气 状 况 _调查 日期 起 _年 _月 _日 止 _年 _月 _日 样 方 号:样 方 面 积:m2 植物 群 系:积 水 状 况:总 盖 度:地 上 生物 量(湿 重):地 上 生物 量(干 重):群 落 描述(群 落 结 构、自 然 环境、受干扰 状 况 等):物 种 多 样 性 序号 植物 种 名 拉丁 学 名 盖 度(%)高 度(cm)密 度 物 候 相 注 1:调查 日期指 在 湿地 进行 野 外 工 作 的 实 际持 续时间。注 2:野 外 调查 植物 群 系不 能现 地 判确 时,应 通 过计算 群 落 物 种重 要 值的方法 来 确 定。注 3:样 方 号 为调查 单 元 序号 群 系 序号 样 方 序号。注 4:积 水 状 况填写永久 性、季 节 性、暂 时 性、不 积 水。填 表 者 _校 对 者 _审核者 _ DB11/T 1301 2015 11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植被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B.1 重要值 重 要 值是评 价 植物 种 群在群 落 中 的 低 位和 作 用 的 一 项综合 性 指 标,按 式(B.1)计算:IV=RCO+RFE+RDE(B.1)式 中:IV 重 要 值;RCO 相 对 盖 度,%;RFE 相 对 频 度,%;RDE 相 对 密 度,%。相 对 盖 度 按 式(B.2)计算:(B.2)相 对 频 度 按 式(B.3)计算:(B.3)相 对 密 度 按 式(B.4)计算:(B.4)式 中:Ci 样 方 中 第 i种 植物 的 盖 度,m2;所 有 植物 种 盖 度 之 和,m2;Fi 第 i种 植物 的 频 度,%;所 有 植物 种 的 总 频 度,%;Di 样 方内 第 i 种 植物 的 密 度,株/m2;群 落 所 有 植物 群 落密 度的 总 和,株/m2。B.2 物 种多 样性 DB11/T 1301-2015 12 多 样 性用 以 测 度 群 落 内的 物 种 多 样 性,可 采 用物 种 丰 富 度、辛 普 森(Simpson)指 数、香农-维 纳(Shannon-Wiener)指 数 和 均匀 度指 数 表 示。物 种 丰 富 度 为 物 种 数 量的 直 接计 数,其 余 各 指 数 计算 方法如 下:a)辛 普 森 多 样 性 指 数(D)按 式(B.5)计算:(B.5)式 中:Pi 物 种 i的 个 体 数 占 总 个 体 数 的比 例;S 物 种种类总 数。b)Shannon-Wiener 指 数(H)按 式(B.6)计算:(B.6)c)均匀 度指 数(J)按 式(B.7)计算:(B.7)式 中:H 物 种 多 样 性 指 数;Hmax 为多 样 性 指 数 的最 大 值。DB11/T 1301 2015 13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鸟类监测表 鸟 类 监测 见 下表 C.1、C.2。表 C.1 鸟类监测表 湿地 名 称 _调查 地 点 _地 理 坐 标 N_E_ 海拔 高 度 _米 湿地 面 积 _公顷 天 气 状 况 _调查 日期 起 _年 _月 _日 止 _年 _月 _日 序号 中文 名 拉丁名 保护 等 级 种 群数 量 居留 型 小 生境 备 注 注 1:调查 日期指 在 湿地 进行 野 外 工 作 的 实 际持 续时间。注 2:序号 按 分 类 学 上 的 目、科 顺 序 进行 编 号。注 3:小 生境 是 某 种 野生动物 取 食、活 动、营巢、隐蔽 的 具 体 地 点,应 以 一 定 的 地物 特征 加 以 说 明,如:林 缘、养 殖区、河 滩、林 下、溪岸、沟边、湖岸、河 岸、草 丛、芦苇丛、灌丛、泡沼 等。填 表 者 _校 对 者 _审核者 _ 表 C.2 鸟类 迁徙 监测表 湿地 名 称 _调查 地 点 _地 理 坐 标 N_E_ 海拔 高 度 _米 湿地 面 积 _公顷 天 气 状 况 _ 调查 日期 起 _年 _月 _日 止 _年 _月 _日 序号 中文 名 拉丁名 居留 型 迁 来 时间 高 峰 期 迁 离 时间 停歇 时间 居留 期 备 注 注 1:调查 日期指 在 湿地 进行 野 外 工 作 的 实 际持 续时间。注 2:序号 按 分 类 学 上 的 目、科 顺 序 进行 编 号。填 表 者 _校 对 者 _审核者 _ DB11/T 1301-2015 14 C C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兽类监测表 兽 类 监测 见 下表 D.1。表 D.1 兽类监测表 湿地 名 称 _调查 地 点 _地 理 坐 标 N_E_ 海拔 高 度 _米 湿地 面 积 _公顷 天 气 状 况 _调查 日期 起 _年 _月 _日 止 _年 _月 _日 序号 中文 名 拉丁名 保护 等 级 种 群数 量 居留 型 小 生境 备 注 注 1:调查 日期指 在 湿地 进行 野 外 工 作 的 实 际持 续时间。注 2:序号 按 分 类 学 上 的 目、科 顺 序 进行 编 号。注 3:小 生境 是 某 种 野生动物 取 食、活 动、营巢、隐蔽 的 具 体 地 点,应 以 一 定 的 地物 特征 加 以 说 明,如:林 缘、养 殖区、河 滩、林 下、溪岸、沟边、湖岸、河 岸、草 丛、芦苇丛、灌丛、泡沼 等。填 表 者 _校 对 者 _审核者 _ DB11/T 1301 2015 15 D D 附 录 E(资料性附录)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表 两 栖、爬 行 动物监测 见 下表 E.1。表 E.1 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表 湿地 名 称 _调查 地 点 _地 理 坐 标 N_E_ 海拔 高 度 _米 湿地 面 积 _公顷 天 气 状 况 _调查 日期 起 _年 _月 _日 止 _年 _月 _日 序号 中文 名 拉丁名 保护 等 级 种 群 密 度 小 生境 备 注 注 1:调查 日期指 在 湿地 进行 野 外 工 作 的 实 际持 续时间。注 2:序号 按 分 类 学 上 的 目、科 顺 序 进行 编 号。注 3:小 生境 是 某 种 野生动物 取 食、活 动、营巢、隐蔽 的 具 体 地 点,应 以 一 定 的 地物 特征 加 以 说 明,如:林 缘、养 殖区、河 滩、林 下、溪岸、沟边、湖岸、河 岸、草 丛、芦苇丛、灌丛、泡沼 等。填 表 者 _校 对 者 _审核者 _ DB11/T 1301-2015 16 E E 附 录 F(资料性附录)鱼类监测表 鱼 类 监测 见 下表 F.1。表 F.1 鱼类监测表 湿地 名 称 _调查 地 点 _地 理 坐 标 N_E_ 海拔 高 度 _米 湿地 面 积 _公顷 天 气 状 况 _调查 日期 起 _年 _月 _日 止 _年 _月 _日 中文 名 拉丁名 种 群 密 度 小 生境 备 注 填 表 者 _校 对 者 _审核者 _ DB11/T 1301 2015 17 F 附 录 G(资料性附录)土壤动物监测表 土壤动物监测 见 下表 G.1。表 G.1 土 壤动物监测表 湿地 名 称 _调查 地 点 _地 理 坐 标 N_E_ 海拔 高 度 _米 湿地 面 积 _公顷 天 气 状 况 _调查 日期 起 _年 _月 _日 止 _年 _月 _日 样 方 号:样 点 号:样 方 面 积:m2 光 照:湿 度:序号 中文 名 学 名 个 体 数 密 度 调查 面 积 底 泥/土壤 层 填 表 者 _校 对 者 _审核者 _ DB11/T 1301-2015 18 F G 附 录 H(资料性附录)底栖动物监测表 底栖 动物监测 见 下表 H.1。表 H.1 底栖动物监测表 湿地 名 称 _调查 地 点 _地 理 坐 标 N_E_海拔 高 度 _米 湿地 面 积 _公顷 天 气 状 况 _调查 日期 起 _年 _月 _日 止 _年 _月 _日 断 面:位 置:标本 编 号:气 温 水 温:表 层 底 层 透明 度 水 流 水 深 底 泥 pH 底 层 容氧 量 基 质 类 别:淤 泥、泥 砂、粘 土、粗砂、砂石、岩石,其 他:水生植物 多 度:1、2、3、4、5 周 围环境 概 况:采样 工 具:采集面 积:该 点 采集 次数:所 采 底栖 动物 名 录 实 采 个数 湿 重(mg)个 体 数/m2 g/m3 填 表 者 _校 对 者 _审核者 _ DB11/T 1301 2015 19 G H 附 录 I(资料性附录)浮游生物 种(属)监测表 浮 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