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30 B 44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192015 食用蜗牛人工繁育操作规程 Edible snail artificial breeding rules 文稿版次选择 2015-11-10 发布 2015-12-1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519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水产院士工作站、长丰阳春养殖有限公司、桐城市黄氏白玉蜗牛养殖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蒋业林、张静、侯冠军、王慧、刘大红、胡静、陈晔、夏登福、黄忠祥、赵军、李广军。DB34/T 25192015 1 食用蜗牛人工繁育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蜗牛人工繁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和设施设备、种蜗牛饲养和日常管理、采卵与人工孵化、幼蜗牛饲养和日常管理操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白玉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螺人工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农业部(2001)第168号公告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农业部(2002)第193号公告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34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种蜗牛 4 个月龄以上,体重要求:白玉蜗牛45 g、散大蜗牛10 g、亮大蜗牛15 g、褐云玛瑙螺40 g。3.2 幼蜗牛 30 日龄以内的蜗牛。4 环境条件和设施设备 4.1 环境条件 场址应阳光充足,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无污染,无有毒、有害、刺激性气味,应符合NY/T 391 要求。DB34/T 25192015 2 4.2 设施和设备 4.2.1 饲养室 饲养室应通风保温,环境整洁,高度为 2.5 m2.8 m,室内墙贴 2 cm3 cm 厚的泡沫板、外加 1 厚的无毒塑料布(膜),接口处密封,用于保温、保湿。4.2.2 饲养架 饲养室内搭建饲养架,长(0.5 m1 m)宽(0.4 m0.5 m)高(2 m)作为一个单元,每单元分 67 层,层高 35,饲养架底部距地面 20 cm 以上,材质可选用木材、角钢或砖砌。4.2.3 饲养箱 饲养箱制作材质以杨树、桐树等阔叶树为宜,或者用水泥板、石棉瓦、砖砌、玻璃等材料,不能用松木、柏木等有气味的木材制作。饲养箱规格以长(0.5 m1 m)宽(0.4 m0.5 m)高(0.3 m)为宜。饲养箱设置一个木框条前开门,用窗纱布封堵,防逃透气,并能方便投食和打扫卫生。4.2.4 孵化箱 孵化箱可一箱二用,同时作为幼蜗牛的饲养箱。有盖孵化箱制作木材质量要求同于 4.2.3,板材厚度为 1.5、箱体规格为(50)宽(25)高(10)。5 种蜗牛饲养和日常管理 5.1 放养前准备 5.1.1 养殖用水 养殖用水应符合 NY 5027 要求。5.1.2 养殖土要求 应符合 GB 15618 二级以上要求,土质肥沃,疏松度好,腐殖质丰富,含水率 3040,pH 值 6.87.4。5.1.3 养殖土消毒 铺设前日晒消毒。将养殖土铺于干净地面,摊成 2 cm3 cm 厚,暴晒 3 d5 d,晒干后过筛,收储备用。5.1.4 养殖土铺设 饲养箱底铺设 8 10 养殖土,以满足蜗牛挖穴产卵。5.2 种蜗质量要求 选择野生或人工选育的成熟蜗牛,不宜选择同一饲养场的蜗牛。符合本种蜗牛的性状,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健壮、头足伸缩自如、行动敏捷,贝壳色泽光洁,螺壳条纹清晰,肉色细嫩,无病、待产的蜗牛。DB34/T 25192015 3 5.3 放养密度 1 适宜放养量分别为:白玉蜗牛 120 只、散大蜗牛 400 只、亮大蜗牛 350 只、褐云玛瑙螺 150只。5.4 放养时间 每年 1 月2 月为宜。5.5 温度、湿度控制 温度在 25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7585。5.6 光照度控制 每天保持不低于 14 个 h 光照时间,光照强度 20 Lux40 Lux,即相当于日出前或黄昏后的光线。5.7 投饲 5.7.1 卫生质量要求 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腐败变质,应符合 GB 13078 要求。饲料添加剂使用应符合农业部(2001)第168号公告规范。5.7.2 营养要求 饲料应营养全面、合理搭配,精饲料占 10,青饲料占 85,多汁饲料占 5。在混合精饲料中,钙质占 30,蛋白质占 40,碳水化合物占 25,其它占 5。主要饲料种类参见附录A。5.7.3 投喂时间和数量 5.7.3.1 投喂时间 投喂时间宜在每天下午 17001800。5.7.3.2 投喂量 日投喂量为蜗牛体重的 6。5.7.3.3 投喂方式 饲料投放在箱中间,不能撒在蜗牛身上。投喂时做到定点、定量。5.8 日常管理 5.8.1 日常清理 每天定时喷水、投料,并注意蜗牛采食、活动情况,发现病态或破壳蜗牛及时清除。养殖土上剩料残渣和蜗牛粪便每天清除一次,并每隔 15 d 更换养殖土。避免蚤蝇、蚂蚁、瞒类侵入。5.8.2 生产记录 建立并保存生产记录,包括蜗牛的来源、食量、生长、交配、产卵、孵化、温湿度、pH 值、用药、及发病死亡情况等。DB34/T 25192015 4 5.8.3 病死蜗牛处理 病死蜗牛处理应及时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符合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 201334号)要求。6 采卵与人工孵化 6.1 采卵 蜗牛产卵期间及时收集卵粒,一般间隔一天一次。方法是观察箱内蜗牛产卵的细小孔洞有卵粒堆,或在距壁 10 cm 的地方刨一圈,发现卵粒,用小汤匙将卵粒移到盛有养殖土的孵化箱里。卵粒不能直接洒水,或在阳光下曝晒。卵粒应为纯白色或浅黄色、似绿豆大小,有光泽、无破壳、无霉变。6.2 人工孵化 6.2.1 孵化基质 宜采用离地面 20 30 的深层土壤,经太阳曝晒 8 h 以上或紫外灯照射 30 min 以上后备用。深层土应符合 GB 15618 二级以上要求。6.2.2 孵化温度和湿度 孵化温度控制在 2528。孵化箱内的空气湿度保持 7080,孵化时间一般在 8 d12 d。6.2.3 孵化方法 孵化箱放在水中浸泡吸足水分备用,将孵化基质加水调配均匀至含水率 30左右,放入孵化箱铺平,厚度 2 3;将卵团平铺于孵化基质,卵粒与卵粒相依不重叠,每箱 2000 粒左右,卵覆盖 2 3 厚(以盖没卵为标准)孵化基质,并用湿毛巾(挤干为止)覆盖于孵化基质上,盖上箱盖。7 幼蜗牛饲养和日常管理 7.1 饲养管理 7.1.1 放养密度 1 适宜放养量为 2000 只3000 只。7.1.2 饲养土 饲养土含水率控制在 3540,饲养土厚度为 2 cm3 cm。7.1.3 饲养方法 孵化出的幼蜗牛应在 3 d 后投饲,一周后再移箱。移箱方法是在饲养土表面摆放菜叶,幼蜗牛爬上时提出菜叶,放人饲养场地。10 d 内投喂鲜嫩、多汁、易消化的饲料;10 d 后少量投喂精饲料;30 d 内不投喂矿物质饲料。7.2 日常管理 DB34/T 25192015 5 7.2.1 温度、湿度控制 温度控制在 263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090。7.2.2 日常清理 防止蜗虫、线虫、跳蚤对幼蜗牛的伤害,一经发现即更换饲养土,清洗容器,在饲料中加适量药物,药物使用应符合农业部(2002)第193号公告要求。DB34/T 25192015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饲料种类 A.1 青绿饲料 无刺激性气味的蔬果:鸡毛菜、苦荬菜、油菜、大白菜、小白菜、菠菜、包心菜及各种瓜叶等。A.2 多汁饲料 丝瓜、黄瓜、菜瓜、冬瓜、茄子、红薯、土豆、番茄、胡萝卜等。A.3 精饲料 玉米粉、米糠、酵母粉、黄豆粉、麸皮、蚕豆皮、麦糠、豆腐渣、红薯干皮等糠皮类粗饲料;花生饼、芝麻饼、脱毒菜籽饼、豆饼等饼粕类精饲料;鱼粉、蚕蛹粉等动物性饲料。A.4 饲料添加剂 骨粉、贝壳粉、蛋壳粉、虾壳粉、石粉、维生素、微量元素。A.5 精饲料配方 精饲料配方见表1。表A.1 精饲料配方 名称 幼蜗牛 种蜗牛 玉米粉 32 30 麦麸 30 24 米糠 12 10 草粉 6 6 黄豆粉 15/黄豆饼/20 淡鱼粉 3 4 酵母粉 2 2 骨粉/2 贝壳粉/2 DB34/T 25192015 7 表 A.1(续)名称 幼蜗牛 种蜗牛 多种维生素 按产品说明添加 微量元素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