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73.080 D 50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732015 碳酸钙中砷、汞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and hydrargyrum in calcium carbonate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文稿版次选择 2015-12-30 发布 2016-01-3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573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池州市九华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粉体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池州市九华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安徽省非金属矿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池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立新、方勤、孙有娥、李一辰、程春艳、赵丽娟、金小龙、柯芳春、陈云。DB34/T 25732015 1 碳酸钙中砷、汞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酸钙中砷、汞的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碳酸钙中砷、汞的测定。本标准检出限为:砷 0.02 ng/mL、汞 0.02 ng/mL。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JJG 939 原子荧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3 原理 试样试样经酸溶解后,在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的作用下被还原,由载气带入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化,在特制砷、汞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砷、汞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4 试剂与材料 4.1 试剂 4.1.1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4.1.2 水:GB/T 6682,一级水。4.1.3 硝酸(HNO3,相对密度为 1.4):优级纯。4.1.4 无无水乙醇。4.1.5 盐酸(HCl,相对密度约为 1.18):优级纯。4.1.6 硫脲(CH4N2S)。4.1.7 抗坏血酸(C6H8O6)。4.1.8 硼氢化钾(钠)KBH4或NaBH4。4.1.9 氢氧化钾(钠)KOH或NaOH。4.1.10 重铬酸钾(K2Cr2O7)。4.1.11 砷标准溶液(1000 g/mL):按 GB/T 602 方法配制或直接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DB34/T 25732015 2 4.1.12 汞标准溶液(1000 g/mL):按 GB/T 602 方法配制或直接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4.2 试剂配制 4.2.1 硝酸溶液(体积分数5):取 50 mL硝酸,加到适量水中,稀释至 1000 mL。4.2.2 盐酸溶液(体积分数5):取 50 mL盐酸,加到适量水中,稀释至 1000 mL。4.2.3 硝酸溶液(1+4):取50 mL硝酸,慢慢倒入 200 mL水中,混匀。4.2.4 盐酸溶液(1+1):取50 mL盐酸,慢慢倒入 50 mL水中,混匀。4.2.5 砷、汞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砷元素浓度为 100 ng/mL、汞元素为 10 ng/mL)。4.2.6 移取汞标准溶液(4.1.11)10 mL于 100 mL容量瓶中,加入 0.5 g 重铬酸钾,用硝酸溶液(5%)定容至刻度,此溶液汞元素浓度为 100 g/mL。4.2.7 分别移取砷标准溶液(4.1.10)、汞标准溶液(4.2.5.1)各 1 mL,用硝酸溶液(5)稀释至100 mL,此混合溶液砷元素浓度为 10 g/mL、汞元素为 1 g/mL。(此液可贮备,最长不超过半年)。4.2.8 移取上述混合溶液(4.2.5.2)1 mL,用盐酸溶液(5)稀释至 100 mL,此混合溶液砷元素浓度为 100 ng/mL、汞元素为 10 ng/mL。4.2.9 硫脲(50 g/L)+抗坏血酸(50 g/L)混合溶液:分别称取 5.0 g 硫脲和 5.0 g 抗坏血酸,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 mL,置于棕色瓶中临用时配制。4.2.10 盐酸溶液(3):取 30 mL盐酸,加到适量水中,稀释至 1000 mL。4.2.11 硼氢化钾(钠)溶液(10 g/L):称取 5 g 氢氧化钾(钠)溶于 1000 mL 水中,完全溶解后加入硼氢化钾(钠)10.0 g,溶解后摇匀,临用时配制。4.2.12 氩气:纯度为99.999。5 仪器和设备 注:所有玻璃器皿均需以硝酸溶液(1+4)浸泡 24 h 以上,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5.1 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配砷空心阴极灯、汞空心阴极灯:应符合 JJG 939 的要求。5.2 分析天平:感量 0.1 mg、0.01 g。5.3 可调式电热板。6 分析步骤 6.1 试样的制备和保存 6.1.1 粉状试样:经混匀后置于干燥的样品瓶中密封保存。6.1.2 块状试样:按 GB/T 6679 规定进行制备,制备好的样品经混匀后置于干燥的样品瓶中密封保存。注:在采样和制备过程中,应避免试样污染。6.2 试样溶液的制备 称取 1.0 g2.0 g(精确至 0.1 mg)试样,置于 150 mL 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润湿(活性碳酸钙产品加少许无水乙醇润湿),盖上表面皿。沿杯口缓缓加 10 mL 盐酸溶液(1+1)溶解,在电炉上加热煮沸后,于电热板上 80加热消化 30 分钟,冷却后用水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 15 分钟待测。注:若消解液出现浑浊,离心,取上清液待测。DB34/T 25732015 3 6.3 标准系列制备 移取砷、汞元素混合标准溶液(4.2.5)0 mL、2.0 mL、4.0 mL、6.0 mL、8.0 mL、10.0 mL 分别置于 50 mL 容量瓶中,加入 5.0 mL 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4.2.6),用盐酸溶液(5)定容至刻度。此标准工作溶液浓度砷为 0 ng/mL、4.0 ng/mL、8.0 ng/mL、12.0 ng/mL、16.0 ng/mL、20.0 ng/mL;汞为 0 ng/mL、0.4 ng/mL、0.8 ng/mL、1.2 ng/mL、1.6 ng/mL、2.0 ng/mL,放置 15 分钟后待测。注:可根据样品中元素的实际含量确定标准系列中具体浓度。6.4 测定 6.4.1 仪器参考条件 本标准推荐使用的各参数和工作条件见附录A。6.4.2 工作曲线 设定双道测定砷、汞的各条件和参数,在仪器最佳工作状态下,以盐酸溶液(3)为载流,10 g/L硼氢化钾(钠)溶液(4.2.8)为还原剂,由低到高顺序依次测定标准系列(6.3),以元素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的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元素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应大于 0.995。6.4.3 试样溶液测定 取 10 mL 试样溶液(6.2)于 50 mL 容量瓶中,加入 5.0 mL 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4.2.6),用盐酸溶液(5)定容至刻度,混匀后放置 15 分钟。在仪器最佳工作状态下,测定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荧光强度,从工作曲线上计算出相应元素的浓度。对于元素含量超出工作曲线浓度范围的样品,可定量稀释后测定。6.4.4 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均按 6.4.3 步骤进行。7 结果计算 砷含量以砷(As)、汞含量以汞(Hg)的质量分数 计,按式(1)计算:10010923 1 0 V mV V C C.(1)式中:C 试样消化液中砷、汞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C0 试样空白消化液中砷、汞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V1 试样消化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 测定用所取试样消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3 测定用所取试样消化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注: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DB34/T 25732015 4 8 精密度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15,以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15的情况不超过 5为前提。DB34/T 25732015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仪器参考工作条件 表A.1 仪器参考工作条件 仪器条件 参数 仪器条件 参数 负高压 270 V300 V 载气流量 400 ml/min 灯电流 As:主灯 80 mA,辅灯 40 mA Hg:主灯 40 mA,辅灯 0 mA 屏蔽气以量 800 ml/min 原子化器高度 10 mm 读数时间 7 s 原子化温度 200 延迟时间 1.5 s 注:不同仪器型号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上述仪器参数和工作条件仅供参考。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