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1.060 Y 78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4052013 鞋带止滑性能试验方法 Shoelace test methods for slip resistance 2013-12-31发布 2014-03-10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鞋带止滑性能试验方法 DB35/T 14052013*2014 年 4 月第一版 2014年 4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405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莆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莆田恒立织造有限公司、莆田市标龙设备设计中心、莆田市产品质量检验所、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莆田市华峰工贸有限公司、厦门中迅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卓俊杰、陈建锋、蔡雪萍、姚银泉、吴荣照、蔡志杰、蔡雪峰、曾荣、徐金霞、李天源、黄茂盛、卓丽琼。DB35/T 14052013 1 鞋带止滑性能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鞋带止滑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纤维制成的各类鞋带止滑性能的测试。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41 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摩擦力 frictional force 一运动物体和另一物体表面相接触时,所产生的阻碍运动作用力。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重量有关。3.2 摩擦系数 friction factor 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有接触面时,使该物体移动所需的力与两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垂直作用力的比率。3.3 鞋带结松脱力 shoelace knot looseness force 拉脱鞋带结所需的力。4 原理 4.1 平面摩擦法 将试样整齐紧密排列成摩擦面板,另一部分试样整齐紧密排列在试样夹上。将试样夹水平放置在摩擦面板上,使试样夹上的试样与摩擦面板上试样保持接触,施加一定的负荷,将试样夹水平匀速拉动,取摩擦力最大值,计算摩擦系数,测量试样止滑性能。4.2 鞋带结松脱法 将试样打一个可滑动的蝴蝶结,并用一定的力将其拉紧,再将试样两端夹持在拉力机上下夹具内,拉力机以一定的速度拉开其活结,评估打结后试样松脱力。DB35/T 14052013 2 5 试验装置及材料 5.1 平面摩擦法试验装置 平面摩擦法试验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平面摩擦试验装置参数要求如下:a)水平拉力精度为0.1 N,测量范围100 N。b)水平拉动速度为(10010)mm/min,拉动距离100 mm。c)摩擦面板底板长(30020)mm,宽(10010)mm。d)试样夹具,长(10010)mm,宽(606)mm。说明:1动力;2摩擦面板;3试样夹。图1 水平摩擦法试验装置 图2 粘上试样摩擦面板 图3 粘上试样的试样夹 5.2 松脱法试验装置 采用拉力精度为0.1 N,测量范围100 N的拉力机。5.3 天平 采用分度值为1 g天平。6 试验条件 DB35/T 14052013 3 按GB/T 2941规定的试验环境调节2 h后。试验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为(653)。7 试样准备 7.1 平面摩擦法试样 7.1.1 制取(32010)mm的试样若干条,沿纵向紧密排列在如图2的摩擦面板上,排列宽度70 mm,用双面胶固定,使试样伸直且不伸长,制备试样3个。7.1.2 制取(12010)mm的试样若干条,沿纵向紧密排列在如图3 夹具板上,排列宽度(555)mm,用双面胶固定,使试样伸直且不伸长,制备试样3个。7.2 松脱法试样 取同一工艺、同一材料、同一规格的鞋带6条。8 试验步骤 8.1 平面摩擦法 8.1.1 用天平称量固定试样的试样夹质量(包含试样质量)。8.1.2 把试样夹放在摩擦面板上,使上下试样平稳接触,施加(100010)g的负荷。8.1.3 水平沿纵向匀速直线拉动试样夹具,拉动速度为(10010)mm/min。8.1.4 当拉动距离达100 mm时,记录最大拉力值。8.1.5 将摩擦面板旋转180,重复以上步骤。8.1.6 取下面板和试样夹具上试样,本组试验结束。8.1.7 重复以上步骤,完成3 组试样的测试。8.2 松脱法 8.2.1 将试样如图4 打成蝴蝶结,后将试样在 A点与B点之间剪开。图4 蝴蝶结示意图 8.2.2 将试样的 A、B两端分别固定在拉力机上下夹具内。8.2.3 拉力机施加50 N 的力,拉紧蝴蝶结。8.2.4 取下试样,静置10 min,再将试样的C、D 两端分别固定在拉力机上下夹具内。8.2.5 以(10010)mm/min的速度拉脱试样,记录最大拉力值。DB35/T 14052013 4 8.2.6 重复以上步骤,完成6个试样的测试。9 结果表示 9.1 平面摩擦法 摩擦系数按式(1)计算 0=FWm.(1)式中:0m 试样的摩擦系数,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F 试样三次拉力最大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至0.1 N,单位为牛顿(N);W 试验正压力(试样夹质量+试验负荷),单位为牛顿(N)。9.2 松脱法 松脱力取6次试验最大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至0.1 N。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如下内容:a)采用本标准名称及代号;b)试验样品名称、规格;c)试验方法(平面摩擦法、松脱法);d)试验环境条件;e)试验结果;f)试验日期;g)试验者及其他。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