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 国有企业产能过剩量化分析 报告 2018 年 3 月1 目录 摘要 . 2 一、引言 . 3 二、企业层面产能利用率的估计方法 . 5 三、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比较 . 7 四、国有企业改革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 . 13 五、总结 . 15 参考文献 . 18 2 摘要 关于本文运用作者提出的企业层面产能利用率估计方法和 1998-2013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逐一比较 139 个三位数工业行业国 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并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对产能利用 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这139 个行业,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低 于非国有企业,低出 20%-40%;总体上国有企业加权产能利用率只 有非国有企业的 70%左右。本文还发现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退出) 能够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控制其他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因素 后,国有资本退出后企业产能利用率平均提高 10 个百分点。 关键词 :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企业异质性 3 一、引言 产能利用率低(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经常需要应对的难 题。本世纪以来中国已历经四次大范围的产能过剩。政府制定的节能 减排目标中提及到的产能过剩行业数目在逐年增加,从“十一五”期 间的 11 个落后产能行业增至“十三五”期间的 19 个。一些行业淘汰 落后产能速度小于新增产能速度,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尖锐。例如,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 2011-2012 年全国新投产炼钢产能约 1.25 亿 吨。同期淘汰炼钢产能约 3700 万吨,新增产能近 9000 万吨。产能过 剩浪费稀缺资源,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一 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可能更加严重(例 如,董敏杰等, 2015)。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控制着国企高管的任免 和考核,倾向于将提高就业水平、稳定社会环境、增加财政收入和维 持 GDP 高速增长等多重目标内化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就是说 国有企业目标多元,而不仅仅是成本最小和利润最大化。相应地,国 有企业得到政府更多的关照,例如低价土地、减免税收、更易获取金 融资源、较低的资金成本等等。这造成一定程度的国有企业软约束问 题,从而一方面生产要素的低成本扭曲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导致过度 投资和重复建设(孙 晓华和李明珊, 2016);另一方面政府的“父爱 主义”使得国有企业并不能按照市场机制优胜劣汰,落后产能难以被 及时4 淘汰。因此,国有企业总是倾向于积累过剩产能。 然而至今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依靠宏观和行业层面数据,并不能直 接回答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否真的更加严重。毕竟加总数据平 滑掉了企业微观层面的异质性,这不能不使得基于此的产能利用影响 因素分析的可靠性打折扣。与宏观分析中常用的代表性企业假定一 样,运用行业层面信息的产能利用率估计只是一个近似。本文根据作 者提出的企业层面产能利用率估计方法(刘盛宇和尹恒 , 2016),运 用 1998-2013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逐一比较 139 个三位数工业行业 中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并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对产能 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行业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明显偏 低。所有这 139 个行业,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低于非国有企业, 一般都低出 20%-40%。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的加权产能利用率只有 非国有企业的 70%左右。本文还发现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国有 资本退出)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总的来说控制其他影响 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因素后,国有资本退出后企业产 能利用率提高 10 个百分点。 5 二、企业层面产能利用率的估计方法 产能利用率是企业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比值。我们采用潜在产 出的经济定义,即在当前资本存量下平均成本最低的产出水平,也就 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产出水平。为此,需要估计企业生产函 数参数和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生产函数的估计方法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其面临的主要 困难一直是内生性问题。对企业而言其生产率水平是已知的,企业根 据其生产率水平选择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但对于估计者而言它不 可观测的,在估计企业生产函数时生产率水平被放入误差项中。这样, 生产要素投入与误差项间的相关性会使得生产函数参数的估计不一 致。分离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是估计企业层面产能利用率的另一个关 键问题。产能利用率的变化源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主动反应,这与企 业生产率变化的性质完全不同。如果企业生产率是异质的,企业实际 产出的差异并不完全是由需求引起的,还包括了企业生产率的差异。 例如两个企业使用同样的资本、面临同样的市场需求、生产同样的产 出。如果一个企业更有效率(生产率更高),从而其潜在产出更大。 如果忽视生产率的 差异,显然会高估生产率高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 自 Olley & Pakes (1996)开始,企业生产函数和生产率的结构估 计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基本思路是设定生产率的演化具有持久 性,利用可观测的企业层面变量作6 为生产率的代理变量,从而根本上 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函数参数估计的内生性问题 。 Ackerberg et al. (2015)是这一思路的最近发展。我们尝试将企业层面产能利用率估 计文献与企业生产函数结构估计文献一致地整合起来,提出一种基于 企业层面数据、能够准确控制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产能利用率估计 方 法,基本思路见附录 1。 7 三、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比较 本文国有企业的定义为:企业存在国有资本,即实收资本中国有 股份大于 0。我们还尝试了另一个定义,即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企业, 基本结论维持不变。关于行业的界定,为了使分析更具针对性,我们 选择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GB/T 4754-2002)中三位数工业行业, 总共有个190 (我们将炼铁行业和炼钢行业合并)。排除没有样本企 业的行业 ( 6 个)、样本太少的行业 ( 30 个)和估计失效的行业 ( 5 个),我们总共估计了 139 个三位数行业。 为了分析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是否存在系统性差 别,我们对所有 139个三位数行业逐一进行估计,得到行业内每个行 业每年的产能利用率。然后,我们对这139 个逐一进行简单回归,试 图回答一个基本问题:排除经济波动的影响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 业产能利用率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别?表 1 列示了所有这 139个行业的 估计结果。可以看到,所有 139 个行业中国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低 于非国有企业,一般都低出 20%-40%。而且 t检验显示,除了纺织面 料鞋的制造 9 个行业外,其佘 130 个行业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产 能利用率差距都十分显著地。这里包含了几乎所有三位数工业行业, 行业间的差异巨大,但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偏低的结论却是完全一致 的。在细分行业的分析中这种一致性是十分少见的。这表明国有企业 产能利用率偏低是一个十分稳健的事实。 8 表 1 所有行业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与非国有企业的比较 代码 行业名称 比值 ?值 代码 行业名称 比值 ?值 61 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 -0.45 -14.74 301 塑料薄膜制造 -0.37 -10.06 62 褐煤的开采洗选 -0.46 -40.81 302 塑料板、管、型材 -0.38 -10.86 69 其他煤炭采选 -0.48 -11.00 303 塑料丝、绳及编织品 -0.36 -10.51 81 铁矿采选 -0.45 -12.99 304 泡沫塑料制造 -0.32 -5.82 89 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 -0.47 -3.99 306 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 -0.29 -6.26 91 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 -0.43 -13.97 307 塑料零件制造 -0.11 -1.42 92 贵金属矿采选 -0.53 -22.43 308 日用塑料制造 -0.21 -3.36 93 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 -0.46 -5.45 309 其他塑料制品制造 -0.32 -7.55 101 土砂石开采 -0.37 -12.82 311 水泥、石灰和石霄 -0.33 -26.07 103 采盐 -0.48 -7.67 312 水泥及石膏制品制造 -0.31 -23.88 109 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 -0.42 -11.61 313 砖瓦、石材及其他建 -0.41 -27.09 131 谷物磨制 -0.33 -32.62 314 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 -0.48 -19.38 132 饲料加工 -0.32 -19.71 315 陶瓷制品制造 -0.57 -16.98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