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30 B 41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4832016 延边黄牛 疫病防控技术规程 Yanbian catt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procedure 2016-09-15发布 2016-11-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483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延边州人民政府提出。本标准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刚、田桂英、严昌国、夏广军、林石哲、李宁、李毅然。DB22/T 24832016 1 延边黄牛疫病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养延边黄牛疫病防控的卫生条件、消毒、免疫、主要疾病的防治、疫病监测和工作记录。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延边黄牛肉原料延边黄牛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128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管理准则 3 卫生条件 3.1 环境 应符合NY/T 388的规定。3.2 饲养场 3.2.1 延边黄牛饲养场的选址、布局、设施及其卫生要求、工作人员健康卫生要求、运输卫生要求、防疫卫生等应符合 NY/T 5128 的规定。3.2.2 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规定。3.2.3 延边黄牛饲养场应设管理和生活区、生产和饲养区、生产辅助区、畜粪堆贮区、病牛隔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各区应相互隔离。净道与污道分设,并尽可能减少交叉点。3.2.4 非生产人员不应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下,需经消毒后方可入场,并遵守场内的一切防疫制度。3.2.5 延边黄牛饲养场内不准屠宰和解剖牛只。3.3 牛只 3.3.1 应从非疫区引进牛只,并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3.3.2 牛只在装运及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接触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应彻底清洗消毒。3.3.3 牛只引入后应隔离饲养 30 d,在此期间进行观察、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3.3.4 兽药的使用应符合 NY/T 5128 的规定。3.3.5 病死或淘汰牛的尸体按 GB 16548 进行无害化处理。DB22/T 24832016 2 4 消毒 4.1 制度。4.1.1 消毒池 场门、生产区、牛舍入口处应设立消毒池,消毒池内的药液应定期更换,保持有效浓度。人员、车辆进出门口时,应从消毒池通过。4.1.2 人员进入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牛场。饲养人员、本场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和鞋帽。饲养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互串牛舍。4.1.3 车辆进入 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入场内,需进入时,应经消毒处理。饲养用具应固定在本牛舍使用。需要借用时,应经过消毒处理。4.1.4 粪便处理 牛舍内要经常保持卫生整洁,通风良好。将牛舍、运动场的粪便、污物进行堆积发酵或投入沼气池发酵,也可以用化学药物处理,以杀死病菌和虫卵。4.1.5 定期消毒 每年春、秋结合转饲、转场,对牛舍、场地和用具各进行一次全面清扫、消毒。牛舍每月进行一次消毒。产房每次产犊都要消毒。4.2 方法 4.2.1 大门 大门入口设有消毒槽(池),消毒药使用2%苛性钠溶液或其他消毒药液。在病牛舍、隔离舍的出入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消毒液每周更换1次。4.2.2 牛舍 在建立“全进全出制”的牛场,引进牛群前,空牛舍应清除牛舍内的粪尿及草料,用高压水彻底冲洗顶棚、墙壁、门窗、地面及其他一切设施,直至洗涤液变清为止,待干燥后,用消毒药液喷洒消毒。如牛舍有密闭条件,可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2 h24 h后开窗通风24 h。4.2.3 用具 牛饲槽、饮水器、载运车辆以及各种用具应每天刷洗,定期消毒。4.2.4 活动场所 水泥地面,先用清水彻底冲洗,再用消毒液喷洒消毒。泥土地面,可将地面土壤深翻30 cm,在翻地的同时撒上干漂白粉或0.5 kg/m2的新鲜生石灰后以水湿润、压平。5 免疫 DB22/T 24832016 3 5.1 养牛场要结合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实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5.2 在经常发生或有可能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应有计划地给牛群进行预防接种。避免传染病的发生。5.3 在发生传染病时应对尚未发病的牛群实施紧急接种,控制传染病的流行。6 主要疾病防治 6.1 气肿疽(ju)病 皮下注射5 ml气肿疽甲醛灭活菌苗,每年春季接种一次。6个月龄以下犊牛注射后隔6个月再注射一次。6.2 口蹄疫 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冻干苗。春、秋各一次,根据抗体效价常年补针。12月24月龄牛,每头1 ml;24月龄以上牛,每头2 ml。6.3 炭疽病 每年6月对1岁以下犊牛进行皮下注射炭疽疫苗0.5 ml;对12月龄以上牛进行皮下注射炭疽疫苗1 ml。6.4 伪狂犬病 颈部皮下注射伪狂犬病疫苗,成年牛10 ml,犊牛8 ml。6.5 狂犬病 臀部肌肉注射狂犬病灭活疫苗,每头牛25 ml50 ml。6.6 气小病 12月龄以上每头牛注射气小疫苗1 ml;6月12月龄牛每头牛注射气小疫苗0.5 ml。6.7 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症)肌肉或皮下注射牛出血性败血症疫苗,体重100 kg以下注射4 ml,100 kg以上注射6 ml。6.8 牛魏氏梭菌巴氏杆菌病(猝死症)应用魏氏梭菌巴氏杆菌二联苗,在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6.9 副伤寒病 肌肉注射牛副伤寒疫苗。11月龄以下2 ml;1月龄以上第一次2 ml;10 d后同剂量再注射1次。6.10 布氏杆菌病 防治布氏杆菌病,以检疫、隔离、消毒和培育健康犊牛为主要措施。对新引进牛,应隔离观察1周2周并经布氏杆菌病检疫,证明无病者方可混群。6.11 结核病 DB22/T 24832016 4 防治牛结核病。以检疫、隔离、消毒和培育健康犊牛为主要措施。对新引进牛,应隔离观察1周2周并经布氏杆菌病检疫,证明无病者方可混群。6.12 副结核病 新引进牛应隔离、检疫。每季度检疫,连续3次均为阴性反应时,可视为健康群。及时淘汰病牛和检疫阳性牛只。6.13 白肌病 对整个牛群每年注射一次亚硒酸钠,而对犊牛随时进行补针。6.14 瑟氏泰勒虫病(焦虫病)野外放牧牛群在春天放牧前3 d按治疗剂量的三分之一量,臀部肌肉注射贝尼尔缓稀剂。6.15 常见寄生虫病 每年春、秋各进行驱虫一次。选择高效、无残毒的驱虫药物进行驱治。驱虫后,粪便及时清理出牛舍,进行无害化处理。7 疫病监测 7.1 饲养场应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疫病监测工作。7.2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抗体测定。7.3 饲养场常规监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结核病”和“布病”等。7.4 饲养场对检出的疫病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紧急防控措施。8 工作记录 8.1 每群延边黄牛应有相关的资料记录,其内容包括:a)牛只来源;b)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c)消毒情况;d)无害化处理情况;e)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f)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g)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h)牛只去向。8.2 所有记录应妥善保存,至少保存两年。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