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146-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燕麦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146-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燕麦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146-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燕麦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146-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燕麦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146-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燕麦生产技术规程DB22/T 2146-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1462014 燕麦生产技术规程 The procedures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Baicheng oat 2014-11-25发布 2014-12-25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146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长忠、郭来春、王春龙、沙莉、魏黎明、黄新迎。DB22/T 21462014 1 燕麦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燕麦生产中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贮藏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西部地区,具备灌溉条件,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地块燕麦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4-2010 粮食作物种子 第4部分:燕麦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3359 莜麦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燕麦 oat 禾本科(Graminaceae)燕麦属(Avena L.)的栽培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6x=42。根据籽粒带皮或裸粒,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两种类型。3.2 三叶期 3rd-leaf date 田间50%植株第三片叶长度超过第二片叶一半时的日期。3.3 分蘖期 tillering date 田间50%植株长出分蘖的日期。3.4 拔节期 elongation date 田间50%植株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 cm以上的日期。3.5 DB22/T 21462014 2 抽穗期 heading date 田间50%植株穗子的顶部小穗抽出叶鞘时的日期。4 播前准备 4.1 地块选择 选择具备灌溉条件,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地势平整,集中连片,利于灌水,便于管理。4.2 整地 以秋翻整地为宜,也可春翻整地。总体耕翻深度20 cm25 cm,翻后耙细、拖平。对畦灌和沟灌的地块,进行整理,播前将残留的畦埂和毛渠拖平。原垄沟灌地,拖平垄台。4.3 播前灌溉 4.3.1 灌溉方式 喷灌和畦灌。4.3.2 灌溉时间 分为冬灌和春灌,冬灌是指上年度11月初进行灌水,春灌是指播种前5 d7 d进行灌水。4.3.3 灌溉方法 在秋翻或春翻地的基础上,打畦、筑埂,进行畦田灌溉;如未进行秋翻或春翻整地,可在播种前5 d7 d原垄沟灌。4.3.4 技术要求 播前灌溉保证灌水质量,防止漏灌和洼地积水。5 播种 5.1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4404.4-2010标准要求,达到二级种以上标准。5.2 种子包衣 在燕麦播种前,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1451:165的比例进行种子包衣,防治苗期蚜虫。5.3 播种时间 适宜播种期为3月20日4月5日。5.4 播种量 在保证丰产总穗数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密植,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DB22/T 21462014 3 GTM=C5.(1)式中:M播种量,单位为kg/hm2;T千粒重,单位为g;C净度,单位为%;G发芽率,单位为%。即每公顷保苗500万株左右。5.5 播种方式 以机械播种为主,行距为15 cm20 cm。结合播种,施纯N45 kg/hm2,P2O5、K2O各37.5 kg/hm2。5.5.1 播种深度 有喷灌条件,播后灌水的地块,播种深度为3cm。播后做畦的地块,采用深种浅出的保苗措施,播种深度5 cm。确保苗全、苗齐、苗壮。5.5.2 播后镇压 播种后及时进行镇压。6 播后苗前管理 6.1 播后打畦筑埂 6.1.1 应用范围 畦灌地块采用打畦筑埂。6.1.2 打畦筑埂时间 在燕麦种根生长0.8 cm1.2 cm或播种后7 d10 d时进行打畦筑埂。6.1.3 打畦筑埂方法 畦宽1.8 m2.0 m,畦长视地面坡度而定,坡度小时,畦长为30 m40 m,坡度大时,畦长为20 m25 m。6.1.4 要求 筑埂时,拖土深浅一致,筑埂后修好田间毛渠。6.2 播后灌保苗水 未进行播前灌水,应视土壤墒情,播种后喷灌,要求做到不漏喷、不重喷,喷匀、喷透。严禁播后进行畦田漫灌保苗水。7 田间管理 严格执行“三水两肥”的田间管理措施。DB22/T 21462014 4 7.1 水肥管理 7.1.1 生育期灌水 在燕麦三叶期、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灌水。后期灌水可根据降雨情况,酌情增减灌水次数,防止土壤水分过大,造成燕麦倒伏。7.1.2 追肥 结合三叶期灌水,追施尿素75 kg/hm290 kg/hm2;在拔节期,如果发现燕麦叶片颜色变浅,结合灌水追施尿素30 kg/hm245 kg/hm2。7.2 病虫草害防治 7.2.1 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适时合理的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农药使用要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2007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见附录A。7.2.2 对象 7.2.2.1 粘虫 在粘虫二龄期前,每平方米达到1520头时进行药剂防治,使用药剂详见附录A。7.2.2.2 蚜虫 在燕麦抽穗到灌浆期,每100穗燕麦的蚜量达到500头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禁止使用辛硫磷等敏感药剂,使用药剂详见附录A表A.2。7.2.2.3 除草 药剂除草时,要严格控制剂量,防止产生药害,使用药剂详见附录A。8 收获 8.1 收获方式 机械收获。8.2 收获时期 当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时进行收获。8.3 晾晒 脱粒后及时进行晾晒,含水量降到13%以下,安全入库。9 产品质量控制 在收获作业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质量应符合GB/T 13359-2008规定的要求。DB22/T 21462014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 A.1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 见表A.1 表A.1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 名 称 备 注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农业部第 199 号公告、第 322 号公告和五部委1586号公告先后公布。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涕灭威、磷化铝、氧乐果、水胺硫磷、溴甲烷、硫丹。新增田间试验申请、登记申请及生产许可申请;停止批准含有上述农药的新增登记证和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文件)。(1586号五部委公告)。氟虫腈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具有高风险,在水和土壤中降解慢,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不得在其它作物上应用。任何农药产品都应按照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禁止超范围使用。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案见表A.2 表A.2 燕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案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防治方法 注意事项 25 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2 ml/667m2-20 ml/667m2喷雾;安全间隔期15 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粘虫 低龄 幼虫期 25 克/升溴氰菊酯乳油 10 ml/667m2-15 ml/667m2喷雾;安全间隔期15 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盛发期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g/667m2-4 g/667m2喷雾;安全间隔期20 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1次。发生初期 40%氧乐果乳油18 ml/667m2-27 ml/667m2喷雾,视小麦蚜虫发生情况,每10天左右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21 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始盛期 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 g/667m2-30 g/667m2喷雾。安全间隔期14 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蚜虫 发生初期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g/667m2-10 g/667m2喷雾。安全间隔期21 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阔叶杂草 杂草24叶期 在阔叶杂草24叶期,用200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50 ml/667m2-66.5 ml/667m2茎叶喷雾。每季最多使用次数1次。DB22/T 21462014 6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燕麦 杨海鹏、孙泽民等主编,农业出版社 2 中国燕麦学 任长忠、胡跃高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3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郑殿升、王晓鸣、张京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