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D 61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902016 杨树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tting Propagation of Poplar 文稿版次选择 2016-02-02 发布 2016-03-02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590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林木种苗总站、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一苏、钱滕、吴中能、刘俊龙、罗宁、苗婷婷、王洪、杨莉、胡映梅、陈莉。DB34/T 25902016 1 杨树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树扦插育苗技术过程中圃地建立、插穗制备、扦插、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以及苗圃档案等。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内亚热带型黑杨派杨树扦插育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亚热带型黑杨 又称南方型黑杨,适合我国亚热带地区生长的黑杨派杨树。3.2 抹芽 保留一个或数个发育健壮的芽,摘去其它萌发芽。4 圃地建立 4.1 圃地选择 4.1.1 圃地标准 宜选用交通方便,排灌畅通;有水源和电源。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疏松、湿润、肥沃,沙壤土或壤土,土层厚度 1 m 以上,地下水位 1 m 以下,pH 值 6.58.0。4.1.2 圃地轮作 圃地间隔 2 a3 a,与其它树种或农作物轮作。DB34/T 25902016 2 4.2 圃地处理 4.2.1 整地 冬季翻耕深度 25 cm 以上,翌年早春,平整土地,精耕细耙,深度 20 cm 以上,修建排灌设施。圃地为沙壤土熟地,扦插前,可随耕随耙,平整、作床;粘土地,冬耕春耙。4.2.2 土壤改良 育苗前要根据圃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土壤处理和改良措施:偏砂土壤混拌塘泥进行改良。偏粘土壤掺砂、稻壳改良。pH值小于6.5的土壤施石灰或草木灰改良,每公顷施生石灰 300 kg450 kg。pH值大于8.0的土壤施硫酸亚铁改良,每公顷施 75 kg225 kg。4.2.3 土壤消毒 整地前,用炒熟的麦麸或营养土,每公顷加拌克百威 30 kg45 kg,均匀撒于土壤中消灭地下害虫;扦插前,每公顷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 kg 与砂土按 1:20 的比例拌好后撒在苗床上,对土壤进行消毒。4.2.4 施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用的有机肥有农家肥和饼肥等。有机肥料须腐熟后施用。基肥施用量,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 75 000 kg150 000 kg 或饼肥 2 250 kg3 750 kg,加过磷酸钙 225 kg300 kg。4.2.5 作床 作床前清除草根、石块等杂物,细整耙平。作床规格如下:平床:床面宽 1 m3 m,床间步道 30 cm50 cm;培育大苗可不留步道。床南北向,呈带状。适宜淮北地区育苗。高床:床面高出步道 25 cm,床宽 1.2 m1.5 m,床间步道 30 cm50 cm;床南北向。适宜江淮及沿江地区。5 插穗制备 5.1 种条选取 选生长健壮、侧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苗作种条。5.2 采条时间 早春树液流动前采条为宜。亦可秋末冬初采条,采后冬藏,春季扦插。5.3 插穗规格 插穗长 12 cm18 cm,粗1.2 cm2.5 cm。5.4 截条 DB34/T 25902016 3 用锋利的剪刀或砍刀,上切口距插穗上端第一个芽 1 cm 处平切,下切口楔形或平切。切口平滑、不破皮、不劈裂、不伤芽。5.5 插穗分级 按插穗来自种条上、中、下不同部位以及直径大小分级捆扎,每一捆挂上标签。标签执行 LY/T 2290。5.6 插穗贮藏 选背阴不积水处挖坑,坑深 40 cm50 cm,宽 1 m1.5 m。坑底铺一层湿润的细沙土,将捆好的插穗芽向上直立排放,排放时每捆之间留间隙,填充细潮土。插穗上面覆土 20 cm25 cm,贮藏穗坑间隔 2 m2.5 m,用草把留排气孔。有条件的地方,插穗放温室内贮藏。6 扦插 6.1 扦插时间 2 月下旬3月上旬(土壤地温 1012)。6.2 插穗浸泡 扦插前,插穗放入清水中浸泡 1 d2 d。6.3 扦插方法 直插,插穗下切口朝下垂直插入土中,露出 1 个侧芽。6.4 扦插密度 株距 40 cm 50 cm,行距 50 cm 60 cm,距床边 20 cm 起行。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地膜覆盖。7 苗期管理 7.1 灌溉与排水 采取沟灌、浇灌、喷灌。扦插后,立即灌透水一次。干旱时,及时补足水分;苗木生长初期,灌溉量少次多;苗木速生期,灌溉量多次少;苗木生长后期,清沟排水。雨后渍涝,应及时排水。7.2 除草松土 7.2.1 除草 人工除草做到勤除、彻底。慎用化学除草。7.2.2 松土 灌溉或降雨后及时松土,避免伤苗。可结合除草进行。7.3 追肥 DB34/T 25902016 4 苗木生长期追肥 34 次。第一次 5 月中旬,每公顷施尿素(或复合肥)75 kg;以后每隔 20 d施肥一次,每次增加肥料 5 kg;最后一次 7 月下旬,每公顷施复合肥 600 kg750 kg。7.4 定苗、抹芽 7.4.1 定苗 4 月底5 月初,待插穗发芽长到 5 cm10 cm,尚末木质化时,每棵选留一株直立、粗壮、无病虫、长势健壮的萌条,其它萌条从基部用手抹去或剪除。7.4.2 抹芽 定苗后,随时抹去苗干上萌生的侧芽,苗高 2 m2.5 m 停止抹芽。8 病虫害防治 8.1 虫害防治 苗期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参照附录A。8.2 病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参考照附录B。9 苗木调查和出圃 9.1 苗木调查 苗木出圃前,调查苗木质量。测地径、苗高,调查苗干通直度、顶芽发育程度及病虫害等,计算苗木数量、合格苗产苗量等。调查方法执行 GB/T 6001。9.2 苗木出圃 9.2.1 起苗 秋末至春初起苗,起苗深度 40 cm 左右,起苗要少伤侧、须根,不伤顶芽和树皮。9.2.2 苗木检验 苗地径、苗高、根幅、苗干通直度、根系、顶芽、机械损伤、病虫害等指标。9.2.3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如下:检验工作限在原苗圃进行,苗木出圃前需按批检验。苗木检验按抽样进行,抽样数量和苗木质量标准参照附录 D 和附录 C。检验苗木不合格率超过5,应将不合格苗木检出。检出后重新抽样,直到抽样合格为止。苗木出圃须附苗木标签和检疫证书。9.2.4 分级 DB34/T 25902016 5 起苗后修根、修枝,按苗木质量标准进行分级。苗木质量等级参照附录C。9.2.5 假植 起苗后,不能立即定植时,应就地假植或放入清水中浸根。假植时,根系覆以湿土。9.2.6 包装运输 苗木包装运输前,林木种苗标签执行 LY/T 2290。运输途中注意保湿,忌风吹日晒。10 苗圃档案 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89。DB34/T 25902016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杨树苗期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A.1 杨树苗期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主要虫害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 鳞翅目舟蛾科。幼虫取食杨树叶片,常暴发成灾。短期内可将叶片食光。人工摘除带虫枝、叶,清除越冬虫茧,破坏越冬场所;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喷洒 50杀螟松或 80乐果 300 倍;保护天敌,如黑卵蜂、赤眼蜂等。杨黄卷叶螟 鳞翅目螟蛾科。幼虫取食嫩叶,大发生时常将嫩叶食光,形成秃梢影响杨树生长。黑光灯诱杀成虫,释放赤眼蜂,卵孵化后喷洒杀虫剂 90敌百虫 1 500 倍液;发生严重时,喷洒 80敌敌畏 2 000 倍液或 40乐果 2 000 倍液。美国白蛾 鳞翅目灯蛾科。初孵幼虫吐丝结网,幼虫体长 30 mm 左右,幼虫孵化后为害叶片,啃食叶片表皮,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安徽 1 年发生 23 代。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人工摘除网幕。黑光灯诱杀成虫。释放周氏啮小蜂,喷 0.12藻酸丙二醇酯乳液(藻盖杀);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 1 500 倍液喷雾;Bt 乳剂 400 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500 倍液。黄刺蛾 鳞翅目刺蛾科。幼虫体长 19 mm25 mm。幼虫食叶,可将叶片吃光,或仅留叶柄。人工摘除带虫枝、叶,清除越冬虫茧;灯光诱杀成虫;喷触杀剂;释放寄生性天敌,如刺蛾紫姬蜂、刺蛾广肩小蜂、上海青峰等。杨毒蛾 鳞翅目毒蛾科。幼虫体长 30 mm50 mm,幼虫吐丝拉网为害叶片,安徽 1 年发生 2 代。人工摘除带虫枝、叶,清除越冬虫茧;灯光诱杀成虫;2.5敌杀死、20速灭沙丁或 5氯氰菊酯 5000 倍液喷洒。瘿螨 主要危害顶部 50 cm70 cm 新梢,受害叶片背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油状光泽,叶片变小变窄,叶缘下卷变厚,僵硬直立,皱缩或扭曲畸形,最后脱落。受害嫩茎变黄褐色,木栓化和龟裂。喷 24.5螨速净 800 倍液;5尼索朗乳油 1 000 倍液;25阿波罗 2000 倍液;1.8阿维菌素 2 500 倍液。蛴螬 取食苗木根系,啃食幼株茎秆,严重时造成苗木死亡。扦插整地前,每公顷施克百威 30 kg45 kg 拌土均匀撒在苗床上,黑光灯诱杀成虫;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冬季深耕圃地,冻死越冬幼虫。天牛 以幼虫蛀入树干危害,严重时致植株风折倒伏。清除苗圃周围的(中间寄主)桑树、构树等;修除有害枝条;56 月捕杀成虫;保护天敌啄木鸟;每年 79 月下旬,用毒签插孔,或注射器注入 40氧化乐果原液、吡虫灵、20康福多等药剂,用泥封洞口。DB34/T 25902016 7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杨树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表B.1 杨树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主要病害 症状 防治方法 杨树黑斑病(杨树褐斑病)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叶片为主,在其上形成角状、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直径约 1 mm,有的达 5 mm。病斑多时可连成不规则的大块斑,引起早期落叶。苗木幼嫩时,若全部叶片枯死,易致植株死亡;若小苗出土时发病,小叶及苗颈将全部变黑,病苗扭曲不直。该病 5 月初开始发生,夏秋最盛,直至落叶为止。选用抗病品种,及时间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排水等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及其落叶;苗圃地避免连作,发病时,用 0.5波尔多液或 85代森锰锌 250 倍液喷洒,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 0.3明胶(或豆粉汁、豆浆),苗木生长期喷 50多菌灵 800 倍液或 25百菌清 600 倍液,每隔 10 d15 d 喷 1 次,连喷 23 次。杨树溃疡病 主要发生在主干上,树皮表面形成水泡,后期在枝干上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初期病皮下陷,暗褐色,后期干裂,易剥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刮去发病部后用 1:3:15 的波尔多液浆涂抹;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退菌特涂干或喷雾防治,每 15 d 一次,连续 23 次。杨叶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嫩稍和冬芽。叶片受侵后,形成黄色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散生的黄色粉堆,即夏孢子堆。受侵叶片提早落叶,病菌有时还会危害嫩梢,形成溃疡斑。受侵植株经 3 周左右便干枯。发病时喷洒波尔多液、百菌清、50多菌灵 500 倍液、50托布津 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 1 000 倍液、50的代森氨 100 倍液、敌锈铜 200 倍或 50退菌特 500600 倍液等。杨树花叶病毒病 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上出现点状褪绿,常聚集为不规则少量橘黄色斑点;9 月份,从下部到中上部叶片边缘褪色发酵明显,沿叶脉为晕状,叶片出现橘黄色线纹,叶脉出现枯斑;叶片皱缩、变厚、变小,甚至畸形。发病严重时,植株枝条变形。加强检疫,严禁疫区苗木外运;精选扦插条,并对扦插条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进行泡水;对病株喷施 0.10.3硫酸锌溶液;将感病植株周边 3 m 的植株全部拔掉销毁。DB34/T 25902016 8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杨树苗木质量标准 表C.1 杨树苗木质量标准 苗龄 一级苗 二级苗 地径/cm 苗高/m 根幅/cm 地径/cm 苗高/m 根幅/cm 10 3.5 4.0 35 2.5 3.5 30 1(2)0 4.5 4.5 45 3.5 4.0 40 DB34/T 25902016 9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苗木质量检验抽样数量标准 表D.1 苗木质量检验抽样数量标准 序号 苗木出圃数量 检验株数 1 500-1 000 50 2 1 001-10 000 100 3 10 001-50 000 250 4 50 001-100 000 350 5 100 001-500 000 500 6 500 001 以上 750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