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厚丝叶蜂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324-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伊藤厚丝叶蜂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324-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伊藤厚丝叶蜂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324-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伊藤厚丝叶蜂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324-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伊藤厚丝叶蜂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324-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伊藤厚丝叶蜂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324-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1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3242015 伊藤厚丝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ling Pachynematus itoi 2015-09-28发布 2015-11-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324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大学、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明、王选遥、金红艳、史丽雯、高宇、刘金鑫、关昕馨、田笑、姜帆、韩玲凤、黄丽。DB22/T 23242015 1 伊藤厚丝叶蜂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伊藤厚丝叶蜂的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虫情调查和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伊藤厚丝叶蜂虫害发生林分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伊藤厚丝叶蜂 Pachynematus itoi Okutani 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厚丝叶蜂属Pachynematus,专性为害落叶松针叶的害虫。见附录A。4 发生程度和成灾指标划分 4.1 发生程度指标 幼虫按头/50cm延长枝,分为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三级:0.5轻度发生2.0;2.0中度发生4.0;重度发生4.0。4.2 成灾指标 寄主林分失叶率60。5 虫情调查 5.1 调查林分 DB22/T 23242015 2 落叶松人工林。5.2 线路踏查 5.2.1 踏查块划分 根据森林资源档案和林相图,结合应施调查林分的分布情况,将相邻的小班合并为一个踏查块,踏查块的面积不超过200 hm2,进行统一编号。5.2.2 虫情线路踏查 于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旬8月下旬对踏查块实施调查,在踏查块中选择一条对角线,采用样株调查法,观察100 样株上有无幼虫,填写 伊藤厚丝叶蜂线路踏查记录表,见附录B中的表B.1。5.3 标准地调查 5.3.1 标准地设置 对踏查记载有虫株率在10%以上的林分,以小班为单位设为1 块标准地,标准地面积0.2 hm2,其内树木不少于100 株。5.3.2 调查方法 采用“Z”字型取样方法,选设20株样株。将树冠分上下两层,每层取50 cm以上长度的样枝,调查样枝上的幼虫数,量出延长枝长度,折算出50 cm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填写伊藤厚丝叶蜂标准地样枝调查表。见附录B中的表B.2。5.4 成灾调查 对达到发生的林分,在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的各代幼虫危害末期,进行成灾调查。在标准地中随机选取100株样株,逐株调查样株失叶率。将调查结果填入伊藤厚丝叶蜂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表,见附录B中的表B.3,确定受害的寄主林分是否成灾。5.5 失叶率计算公式 失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100)(=F NFi XiA.(1)式中:A 成灾指标(平均失叶率);Xi各级受害株数;fi各级代表值;N 调查总株数;F最高级代表值。6 防治技术 6.1 营林技术 DB22/T 23242015 3 6.1.1 封山育林 应按GB/T 15163和GB/T 18337.3的规定执行。6.1.2 抚育管理。应按GB/T 15781的规定执行。6.1.3 营造混交林 应按GB/T 15776和GB/T 18337.3的规定执行。6.2 生物防治 益鸟招引,挂鸟巢。保护天敌。6.3 化学防治 6.3.1 药剂选择 应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其他药剂进行防治。应按NY/T 1276的规定执行。6.3.2 防治方法 6.3.2.1 喷雾防治 对低矮的寄主林分,在低龄幼虫期,采用3%甲维盐2500 倍液、1.8%阿维菌素2000 倍液喷雾等防治;大面积连片林分可进行飞机防治;化蛹前用阿维菌素微胶囊药剂对地面进行喷雾防治,其使用浓度和剂量须按药剂说明书施用。6.3.2.2 烟剂防治 对树高高于10 m、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在2龄幼虫前及成虫期用苦参烟碱烟剂防治,其使用浓度和剂量须按药剂说明书施用。DB22/T 23242015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伊藤厚丝叶蜂资料 A.1 寄主 落叶松属Larix spp.。A.2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7 mm9 mm,翅展18 mm20 mm。体黄褐色,有光泽,具淡黄色绒毛。触角丝状9 节,柄节、梗节黑褐色,鞭节(49)黑色。上颚端部褐色。头部两复眼间褐色,有品字形排列的单眼。翅近透明,微具烟黑色,翅痣黑褐色,翅脉黑色。前足、中足基节、腿节,后足均为黑色。基节侧缘、后足腿节端部黄褐色。前中胸背板有品字形黑斑,前部似楔形,后2个似肾形。腹部背板1中间、背板2 前缘中间黑色,其余黄褐色.背板27两侧下弯部分有不明显淡褐色斑。头胸部具较密刻点,刻点间光滑,腹部具细小稀疏刻点。雄虫体长6 mm7 mm,翅展16 mm18 mm。头黄褐色,上颚端部褐色,口器其余部分黄褐色。头背面、两复眼间具黑斑。胸部黑色,前胸背板两侧后缘、翅基片黄褐色。足黄褐色,基节基部黑色,跗节淡黄色。翅烟褐色。腹部背板13和背板48除侧后缘外均为黑色,腹板黄褐色。头、胸具稍细密刻点,腹部刻点较细密,刻点间光滑,体具淡褐色绒毛。卵 长梭状,大小1.6 mm1.7 mm 0.8 mm。初产黄绿色,透明,后期土黄色。幼虫 初孵幼虫头部浅褐色,体淡绿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体淡绿色,22 mm 左右。胸足黑色。从胸部第1节开始每节背线和侧线各具1个黑色大斑,胸部各节侧面各有1个毛疣,腹部第1至第7节背板也各有2个黑褐色毛疣。蛹 体长约9 mm,白色,复眼红褐色。A.3 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在吉林省,伊藤厚丝叶蜂一年完成3代,以预蛹在林下落叶层内结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同时也开始产卵。卵期10 d余。6月上旬始见第1代幼虫,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初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上旬第2代幼虫出现,7月末幼虫进入暴食期,8月初化蛹,8月上旬至中旬成虫羽化,并产下第3代卵。卵于8月中旬孵化,8月下旬再次以大龄幼虫进入暴食期,9月中旬幼虫下树进入地下落叶层中结茧越冬。卵多被产在2 a3 a生枝条上端针叶的背面,也有少数成虫将卵产于针叶正面。每雌蜂可产卵30 粒40粒,均产于1个大枝条上的小枝。刚产的卵在针叶表皮下,外观呈绿色,以后转为土黄色,后期为黑褐色,并逐渐隆起。每枚针叶可着卵1粒5粒。幼虫孵化后,聚集取食针叶,但食量极小,仅在针叶上咬1小凹坑。幼虫进入2龄时,可将1枚针叶大部分食掉。至3龄时,可将整枚针叶食尽。随着虫龄的增长,幼虫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由枝梢上端下移。由于幼虫仅取食2 a生以上枝条的针叶(叶簇),故在危害后的枝条上,可完全保留当年生针叶。幼虫共5龄。1龄5龄幼虫均为群栖性,但4龄后,幼虫可单独活动。群集栖居时,数量不一定,2头40头聚集一起的情况均有,但以20头30头聚一起的现象常见。幼虫无假死性。幼虫在叶或小枝上脱皮,将脱剩的蜕特别是头壳留下。幼虫老熟后,陆续下树化蛹。DB22/T 23242015 5 第1代和第2代的幼虫在林地内的落叶层中化蛹,居1 cm2 cm 深处较多。越冬代幼虫在落叶层与土层交界处越冬,比第1代幼虫和第2代幼虫更深一些。幼虫入落叶层后,即做双层茧,随后在茧内先以预蛹的形态静止一段时间,然后按不同的代数、所处的月份,以不同时间转为蛹期。在第1代和第2代,蛹期10 d15 d,而越冬代要越过整个冬季待次年春季再化蛹。蛹发育成熟后,成虫陆续羽化。羽化期相当集中,15 d左右即可达80%以上的羽化率。每日的羽化高峰在上午10:00左右,下午14:00尚有一个羽化小高峰。成虫羽化后的次日即可交尾产卵。雄虫交尾后不久即死亡,而雌虫寿命很长,可达20 d。雌虫产卵后产生极强的护卵本能,一改产卵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迅速、即时飞开的行为,而是看护在卵旁。此时即便用手触碰,雌虫也不飞离,仅仅稍做爬动。即使是卵已孵化,雌虫仍可守在幼虫旁边,直至死亡。DB22/T 23242015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伊藤厚丝叶蜂调查 伊藤厚丝叶蜂线路踏查记录表见表B.1。表B.1 伊藤厚丝叶蜂线路踏查记录表 踏查块编号,踏查块面积 公顷,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林龄组;调查时发现其它有害生物情况简述。调查情况记载(有虫划“”)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调查株数 有虫株数 有虫株率 调查时间:年 月 日 调查人:DB22/T 23242015 7 伊藤厚丝叶蜂标准地样枝调查表见表B.2。表B.2 伊藤厚丝叶蜂标准地样枝调查表 调查林分编号;林班小班名称;调查小班面积 公顷;林龄;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踏查所报有虫株率(%)样株号 取样部位 样枝长度 害虫数量 样株号 取样部位 样枝长度 害虫数量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样枝总长度 害虫数量 合 计 平均虫口 密 度 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人:DB22/T 23242015 8 伊藤厚丝叶蜂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表见表B.3。表B.3 伊藤厚丝叶蜂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表 调查林分编号;林班小班名称 调查小班面积 公顷;林龄;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踏查所报有虫株率(%);年度内是否有其它有害生物同时发生及记述;年度内是否采取了防治措施及记述。受害等级 代表数值 记载(划正字划)小计 健康 0 叶被食1/4以下 1/4 叶被食2/4 2/4 叶被食3/4 3/4 叶被食光 1 调查 株数 受害 株数 受害 株率 平均失 叶率(%)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人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