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DB34/T 2487-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DB34/T 2487-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DB34/T 2487-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DB34/T 2487-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DB34/T 2487-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DB34/T 2487-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4872015 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 Rules fo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oilseed rape cultivars to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9-08 发布 2015-10-08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487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宗河、陈莉、丁克坚、孙强、熊成国、赵德平、齐永霞、陈方新、罗嗣金。DB34/T 24872015 1 油菜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田间抗病性接种鉴定的方法和品种抗性评价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油菜品种对菌核病抗性的田间接种鉴定。本标准也适用于安徽省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对菌核病的田间接种鉴定。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 Stem Rot of Oilseed 由病原物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引起的油菜真菌病害。2.2 接种体Inoculum 能够侵染寄主植物并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本标准特指用于人工接种鉴定的油菜菌核病菌。3 病原物 3.1 病原物来源 安徽省各油菜种植生态区。3.2 病原物分离 采集油菜病株上的菌核,表面消毒后切成薄块,置于 PDA 平板上 25培养,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为 S.sclerotiorum 后,进行纯化。通过油菜幼苗期致病性测定,筛选强致病力菌株,扩繁冷冻保存备用。3.3 接种体组成 接种体为油菜种植生态区内,具有代表性且致病力强的混合菌株群体。也可以根据委托单位要求从菌种库中选择特定生态区的接种体。3.4 病原物接种体制备 接种体为带菌牙签。先将木制牙签截至 30 mm,煮沸 15 min,捡出放入马铃薯蔗糖培养液中,高压灭菌锅灭菌后,呈放射状排列于培养皿中,中心接菌核病菌的菌丝块。25条件下培养 6 d,使牙签上长满菌丝备用。DB34/T 24872015 2 4 鉴定圃 4.1 鉴定圃设置 田间鉴定圃设遮阳和雾化喷灌系统,保证良好的发病环境。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保证品种间的均衡性。鉴定圃内不施用任何杀菌剂。4.2 鉴定圃种植 每小区面积 3 m1 m,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重复间留走道,四周设保护行。重复内每品种种植 1 行,穴行距 0.3 m1.5 m,每行 16 穴,每穴成苗后留 1 株,每 20 份鉴定品种设 1 组抗病对照品种中油 821。播种时间、肥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5 鉴定 5.1 人工接种 于油菜花期采用带菌牙签进行茎秆接种。用打孔器在油菜主茎距地面 2030 cm 处打孔,插入带菌牙签后用保鲜膜包裹保湿。每品种 3 次重复,每重复接种 10 株,以不带菌牙签接种作对照。5.2 病情调查 5.2.1 调查时间 于成熟前 1520 d 进行。5.2.2 调查方法 参照附录A 表A.1茎秆接种鉴定油菜菌核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 对接种株进行逐株调查,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 表B.1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调查记载表中。5.3 病情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计算 根据调查数据按公式(1)计算每个品种的病情指数,结合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计算相对抗性指数,记载入附录B表B.2安徽省油菜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报告单中。病情指数DI(%)=100 最高级代表值 调查总株各级代表级值 各级病株.(1)相对抗性指数RRI=ln DI m/(100-DI m)-ln DI ck/(100-DI ck)式中:RRI 鉴定品种相对抗性指数 Dim 鉴定品种病情指数 Dick 对照中油 821 病情指数 注:病情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均保留 1 位小数。5.4 抗性分离现象记载 若一个鉴定群体中出现明显的抗、感类型,应在调查表中注明“抗性分离”,用/表示。DB34/T 24872015 3 6 抗性评价 6.1 有效性判别 为了保证农作物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鉴定圃中的任一鉴定品种菌核病相对抗性指数 RRI0.5 时,视为该鉴定有效。6.2 抗性评价 参照附录A 表A.2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标准对鉴定材料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记入附录B 表B.2安徽省油菜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报告单。DB34/T 24872015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鉴定材料的抗病性评价标准 A.1 茎秆接种鉴定油菜菌核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 表A.1 茎秆接种鉴定油菜菌核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 严重度分级 症 状 描 述 0 无可见发病症状 1 病斑长 1 cm2 cm 2 病斑长 2 cm3 cm 3 病斑长 3 cm4 cm 4 病斑长 4 cm 以上 A.2 茎秆接种鉴定油菜菌核病抗性评价标准 表A.2 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标准 抗性级别代号 相对抗性指数 RRI 抗性评定 1 1.0 高抗(HR)3 1.0RRI0.5 抗(R)5 0.5RRI0 中抗(MR)7 0RRI1.0 感(S)9 1.0 高感(HS)DB34/T 24872015 5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油菜菌核病调查资料表册 B.1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调查记载表 表B.1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调查记载表 品种 编号 调查 株数 严重度(株)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鉴定地点:调查日期:区试点技术负责人(签字):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DB34/T 24872015 6 B.2 安徽省油菜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报告单 表B.2 安徽省油菜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报告单 报告编号:委托鉴定单位:品种编号 相对抗性指数(RRI)抗性评价 品种编号 相对抗性指数(RRI)抗性评价 备 注 包括接种体组成、病原物采集地点、人工诱发条件(如适用)、种植日期、接种日期、鉴定圃种植与管理情况、样本容量、调查日期、有无抗性分离情况等 制表人:复核人:签发人: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