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B6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4172014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Camellia oleifera seedling quality grading 2014-03-04发布 2014-06-0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4172014 II目 次 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苗木类型.25 质量要求.46 检验方法.57 检测规则.68 包装与运输.6附录 A.7附录 B.8 DB35/T 14172014 III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漳州市林业局、福建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清琳、曾群生、邹国明、韩金发、王维辉、吴擢溪、刘利玲、张海忠、赵伟民、陈胜玉、陈石狮、张小英。DB35/T 14172014 1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苗木质量的术语和定义、苗木类型、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测规则、包装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油茶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的生产与销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15569-200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一批苗木 a lot of seedlings 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3.2 苗龄stock age 苗木的年龄。从播种或嫁接或扦插到出圃的苗木实际生长年龄,以年作为苗龄单位。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l个数字表示苗木在原圃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称几年生苗,如:a)1-0表示1年生苗,未经移植。b)0.5-0表示半年生苗,未经移植。c)0.5-1.5表示2年生苗,移植1次,移植后培育1.5年。d)0.5-0.5表示1年生苗,移植1次,移植后培育0.5年。3.3 地径 basilar diameter 苗木地际直径。实生苗、扦插苗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直径,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3.4 苗高 seedling height 自地际至顶芽的苗干长度。DB35/T 14172014 23.5 根系长度 root length 起苗后的根系长度。3.6 侧根数 长度5 cm I级侧根的条数。3.7 实生苗 feed seeding 用种子繁育的苗木。3.8 嫁接苗 grafted sapling 用嫁接方法繁育的苗木。3.9 扦插苗 cuttings 利用母树枝条扦插繁殖的苗木。3.10 芽苗砧嫁接 Bud grafting 以种子催芽后形成的幼嫩胚芽作砧木,以良种枝条作接穗的嫁接方法。4 苗木类型 4.1 嫁接苗 4.1.1 砧苗培育 4.1.1.1 选种 选用成熟、饱满、粒大、无病虫害侵染种籽。4.1.1.2 芽苗培育 在备好的沙床上,播上经处理的种子,再覆盖10 cm厚细沙,保持湿润。4.1.2 选穗 选用经审定优良品系植株,剪取中上部腋芽明显、无病虫害半木质化的健壮春梢。4.1.3 嫁接 4.1.3.1 时间 DB35/T 14172014 35月上旬至6月中旬。4.1.3.2 起砧 小心挖起胚茎长度3 cm的芽苗,用清水冲洗干净。4.1.3.3 削砧 用刀片在芽苗胚茎上1.5 cm2 cm处切断,并将胚茎对半切开,深度1.0 cm1.5 cm,砧苗根部保留3 cm6 cm。4.1.3.4 削穗 剪取一叶一芽穗条,将基部,削成“”形,削面长约1.2 cm。4.1.3.5 方法 先将铝片卷成筒状或直接包扎,然后将其套在切开的芽砧上,再把削好的接穗轻轻插入后将铝片捏紧。4.1.4 定植 嫁接后及时定植于准备好的苗床,浇透水。4.1.5 管理 搭设遮荫棚,盖好保湿膜,做好除萌、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4.2 扦插苗 4.2.1 选穗 选用良种优树的上、中部当年生健壮的木质化枝条。4.2.2 削穗 上部平截,下部削成斜面,留叶12片,长3 cm5 cm。4.2.3 插穗处理 将修剪好的插条用橡皮筋扎成梱,基部用生根剂处理。4.2.4 扦插 将插穗的2/3插入苗床,用手指压紧周围基质。4.2.5 管理 搭设遮荫棚,盖好保湿膜,保湿、保温,并做好防病防霉等管理。4.3 实生苗 4.3.1 选种 选用成熟、饱满、粒大、无病虫害侵染的良种种子。4.3.2 种子消毒 DB35/T 14172014 4种子用0.5%高锰酸钾浸种10 min后,用清水洗净凉干。4.3.3 层积催芽 将消毒过的种子用3%H2O2浸种36 h48 h,均匀铺在沙床上,覆盖2 cm3 cm干净河沙,保持苗床的湿润。4.3.4 播种 发芽种子条状点播于苗床,株行距10 cm20 cm。4.3.5 管理 搭设塑料拱膜,保湿、保温;并做好防病防霉等管理。5 质量要求 5.1 分级 5.1.1 等级 合格苗分为级、级。5.1.2 指标 5.1.2.1 综合控制条件 综合控制条件如下:a)嫁接苗:嫁接成活,砧木无萌芽,苗干通直,色泽正常,芽体饱满、健壮,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b)扦插苗、实生苗:苗干通直,色泽正常,芽体饱满、健壮,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5.1.2.2 质量等级 各种苗木类型质量分级指标见表1。表1 油茶苗木质量等级指标表 苗木 类型 苗龄 年 苗木等级 级苗 级苗 根系 地径 cm 苗高 cm 根系 地径 cm 苗高 cm 长度 cm 长度大于5cm侧根数 长度 cm 长度大于5cm侧根数 嫁接苗 0.50.5 18 4 0.3 15 15 4 0.25 12 10 11 20 7 0.40 40 15 7 0.30 30 扦插苗 0.50.5 15 5 0.25 15 10 5 0.20 12 10 实生苗 10 15 6 0.4 25 12 6 0.3 18 DB35/T 14172014 55.1.2.3 苗木质量等级指标允许偏差 苗木质量等级指标允许偏差见表2。表2 油茶苗木质量等级指标允许偏差表 苗龄 年 苗木等级 株数 级苗 级苗 根系 地径 cm 苗高 cm 根系 地径 cm 苗高 cm 长度 cm 长度大于5cm侧根数 长度cm 长度大于5cm侧根数 0.1 1.0 不允许 0.05 1.0 1.0 不允许 0.05 1.0 5%5.2 分级要求 5.2.1 苗木起苗后在庇荫背风处逐株进行分级,并按等级做好标记。5.2.2 分级方法 苗木综合控制条件符合本标准5.1.2.1要求的,以根系长度、根系长度大于5cm侧根数、地径、苗高4项指标分级,苗木等级确定依据下列要求之一:a)2项根系、地径、苗高指标均达到级苗要求,该苗木确定为级苗;b)2项根系、地径、苗高指标均达到级苗要求,该苗木确定为级苗;c)2项根系指标均达级苗要求,地径和苗高指标不属同一等级时,以地径所属级别确定苗木等级;d)2项根系指标中有1项只达到级苗指标,该苗木确定为级。5.3 合格及等级判定 5.3.1 单株苗木 5.3.1.1 苗木综合控制条件符合本标准5.1.2.1,达到表1中级或级要求的,该株苗木判定为合格和级或级。5.3.1.2 苗木综合控制条件符合本标准5.1.2.1要求,达不到表1中级要求的,该株苗木判定为不合格。5.3.1.3 苗木综合控制条件不符合本标准5.1.2.1要求的,该株苗木判定为不合格。5.3.2 批苗 5.3.2.1 级苗木和级苗木大于等于 95%,该批苗木判定为合格。5.3.2.2 级苗大于 95%,定为级,不足 95%的降为级。级苗木大于 95%,定为级,小于 95%的判定为不合格。5.3.2.3 嫁接苗木中砧木苗大于 5%,该批苗木判定为不合格。6 检验方法 6.1 抽样 DB35/T 14172014 6以一个苗批为单位,随机方法抽样,取样方法按照GB 6000-1999执行。6.2 量具 6.2.1 钢卷尺,直尺,精度为 1 mm。6.2.2 游标卡尺,精度为 0.05 mm。6.3 检测 6.3.1 综合控制条件用目测判断。6.3.2 根系长度用钢卷尺或直尺测量,从地径处量至最长根系顶端,读数精确到 1 cm。6.3.3 根系长度大于 5 cm 侧根数,用钢卷尺或直尺测量并统计从主根上长出的长度在 5 cm 以上的侧根条数。6.3.4 地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读数均精确到 0.05 cm。检测部位:a)嫁接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b)扦插苗、实生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c)当测量部位出现膨大或干形不圆,则测量其上部苗干起始正常处。6.3.5 苗高用钢卷尺或直尺测量,自地际沿苗干量到顶芽基部,读数精确到 1 cm。6.3.6 检疫按 GB 15569-2009 执行。7 检测规则 7.1 检测工作限在原苗圃进行。7.2 苗木应成批检验。7.3 各级苗木中低于该等级的苗木比例不得超过 5%,若超过应重新分级。7.4 检测结束后,填写苗木检测证书,其格式见本标准附录 A。7.5 凡出圃的苗木,均应附苗木检测证书。向外县调运的苗木,要经过检疫并附检疫证书。8 包装与运输 8.1 包装 每 50 株或 100 株扎成一捆。1 天内短途运输,用塑料袋包裹根部;2 天以上远途运输的苗木,根部蘸泥浆或保湿剂,再用塑料袋包裹根部。商品苗应附标签,标签格式见本标准附录 B。8.2 运输 苗木运输途中应保持湿润,防止长时间堆积、重压、风吹、日晒、冻害和发热。苗木运到后,当天不能完成造林的苗木应假植在背荫处。DB35/T 14172014 7 编号:树种 苗木种类 _苗龄 批号 数量 其中级 级 起苗日期 包装日期 发苗日期 苗木检疫 受检单位 种子(条、根、穗)来源 苗批质量判定 备注 检 验 人:检测机构(章):签 发 日 期: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苗木质量检测证书 A.1 苗木质量检测证书 苗木质量检测证书 A DB35/T 14172014 8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油茶苗木标签 B.1 油茶苗木标签规格 B.1.1 大小 长宽:9 cm6 cm(3cm)。B.1.2 材质 中厚材质。B.1.3 标签模型样式 B 油茶苗木标签模型样式 苗木类型 树种(品系)苗木产地 出圃日期 苗木产地 苗龄 等级 数量 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号 质量检验证书编号 生产单位(经营者)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DB35/T 14172014 9参 考 文 献 1 GB/T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2 GB 7906-1987 油茶丰产林 3 LY/T 1730.3-2008 油茶育苗技术及苗木质量分级 4 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2186号)C _ DB35/T 14172014 福建省地方标准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DB35/T 14172014*2014年 10 月第一版 2014年 10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