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7.080.10 B3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4582014 圆叶决明栽培与利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lan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Greene.2014-08-27发布 2014-12-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458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旭辉、应朝阳、黄秀声、雷锦桂、翁伯琦、林忠宁、徐国忠、陈志彤、詹杰。DB35/T 14582014 1 圆叶决明栽培与利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圆叶决明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要点、利用技术要点。本标准适用于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Greene.)栽培与利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DB35/T 1078-2010 圆叶决明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绿肥 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3.2 干草 青绿饲料的生长植株地上部分刈割下来,经一定干燥方法制成的粗饲料。3.3 青贮饲料 将青绿饲料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3.4 培养料 可以使食用菌的菌丝体在其上或其中蔓延生长并长出子实体的材料。4 品种选择 DB35/T 14582014 2 选用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认)定登记的圆叶决明品种。种子质量符合DB35/T 1078-2010中9.2要求。低矮经济林套种如茶园,适宜选用株高低于 40 cm 品种;高秆经济林套种如果园、油茶林等,对圆叶决明品种株高没有特定要求;生态工程类型应用如护坡,适宜选用多年生品种;人工草场适宜选用高产、优质品种。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气候条件 按DB35/T 1078-2010中7.1执行。5.2 种植区选择与处理 5.2.1 地形选择 应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区种植。5.2.2 土壤选择 按DB35/T 1078-2010中7.2.2执行。5.2.3 土壤处理 播种前7 d15 d应对种植区的土壤进行深翻,翻耕前进行人工除草。5.2.4 基肥 按DB35/T 1078-2010中7.2.5执行。5.3 播种 5.3.1 播种量 常规播种量为 15 kg/hm2 20 kg/hm2,用于生态工程播种量宜为 30 kg/hm2,用于园地套种播种量宜为 7 kg/hm2。5.3.2 种子硬实处理 可用清水洗种,用流动水浸种 2 d3 d,使种子吸足水分露芽后,拌入细砂,以待播种。5.3.3 播种时期 按DB35/T 1078-2010中7.3.2执行。5.3.4 播种方式 可采用穴播、条播。杂草少地块,宜用条播,行距 20 cm30 cm;杂草多地块宜用穴播,每穴 35粒,株行距 20 cm20 cm。播种后盖土 1 cm2 cm。园地套种应套种在树冠滴水线外 10 cm。5.3.5 接种根瘤菌 播种时宜接种根瘤菌,按DB35/T 1078-2010中7.3.5执行。DB35/T 14582014 3 5.4 田间管理技术 5.4.1 排灌水 按DB35/T 1078-2010中7.4.1执行。5.4.2 除杂去劣 苗期除草12次,同时合理间苗,最佳间苗时期为35片真叶期,留苗标准为条播留苗2030株/m,穴播留苗35株/穴。5.4.3 病虫害防治 按DB35/T 1078-2010 中7.4.3执行。5.4.4 追肥 按DB35/T 1078-2010中7.4.4执行。5.4.5 重新建植 翌年4月种植地宜人工或机械除草1次,以利于散落种子自然重新建植。6 利用技术要点 6.1 收获 6.1.1 收获时间 闽南水肥条件较好地区,每年可刈割23次,其他地区,每年可刈割12次。用作绿肥宜夏、秋季刈割;用作干草和青贮饲料,收割时间宜为初花期至盛花期;用作食用菌培养料,刈割时间宜为结荚期。6.1.2 收获方法 应选晴好天气刈割。大面积收割宜采用割草机,小面积收割宜采用人工收割,随割随放,不堆大堆。直立型品种刈割留茬高度为10 cm15 cm,半直立型、半匍匐型品种刈割留茬高度为5 cm10 cm。6.2 绿肥 6.2.1 柑橘园 6.2.1.1 翻压时间 适宜翻压时间为10月。6.2.1.2 翻压量 适宜翻压量15000 kg/hm2 20000 kg/hm2。6.2.1.3 翻压步骤 6.2.1.3.1 在滴水线外 10 cm,挖穴,长度 60 cm,宽度 50 cm,深度 40 cm。6.2.1.3.2 埋入绿肥。6.2.1.3.3 施入石灰(用量为 1.5 kg/穴2.0 kg/穴)与其他肥料。6.2.1.3.4 填土。6.2.2 油茶园 DB35/T 14582014 4 6.2.2.1 翻压时间 适宜翻压时间为12 月。6.2.2.2 翻压量 适宜翻压量15000 kg/hm2 20000 kg/hm2。6.2.2.3 翻压步骤 6.2.2.3.1 在滴水线外 10 cm,开挖20 cm30 cm深的环沟。6.2.2.3.2 埋入绿肥。6.2.2.3.3 施入N 15%、P2O5 15%、K2O 15%的复合肥,用量按表 1 执行。6.2.2.3.4 填土。表1 油茶复合肥追肥用量 树龄 追肥用量 12年 50 g/穴 34年 100 g/穴 57年 250 g/穴 8年以上 5001000 g/穴 6.2.3 茶园 适宜翻压时间根据土壤肥力不同有所差异。在肥力中上水平的茶园,圆叶决明适宜在8月至9月刈割,铺于茶树行间,待施基肥时就地翻压;在肥力低的茶园,圆叶决明适宜在11月至12月刈割,结合基肥施用,就地翻压。6.3 饲料 6.3.1 干草制作 收割完毕,就近晾晒,每24 h翻动一次,待水分减至50%左右时集成小堆,任其风干。遇阴雨天气时,应覆盖草苫或塑料布防雨,待大晴时再翻晒,直到干燥为止。在晴天阳光下晾晒2 d3 d,圆叶决明含水量小于等于18%,可在晚间或早晨进行打捆,在打捆过程中,不能将田间的土颗粒、杂草和腐草打进。并尽快将其运输到仓库里或贮草坪上码垛贮存。码垛时草捆之间要留有通风间隙,底层草捆不能与地面直接接触,垛顶要用塑料布覆盖。6.3.2 青贮饲料制作 6.3.2.1 青贮方法 适宜与禾本科青绿饲料混合青贮,混合比例为1:(13)时。青贮前,将植株切成2 cm3 cm,装入青贮窖,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青贮时可加入玉米、麦麸、乳酸杆菌等,提高青贮效果。装窖应踩实,在上面铺盖一层塑料薄膜,顶部周围压实封严。青贮时间30 d以上。6.3.2.2 青贮饲料品质判定 6.3.2.2.1 优质青贮饲料判定标准 优质青贮饲料颜色是青绿,质地柔软、湿润,带有酒香味,青贮料收割时为黄色,贮后为黄褐色也属优质青贮料。6.3.2.2.2 劣质青贮饲料判定标准 DB35/T 14582014 5 劣质青贮后的饲料颜色是黑色或褐色,气味酸臭,拿到手里发粘或干燥粗硬。劣质青贮饲料不宜喂用。6.3.2.3 青贮饲料使用 青贮饲料使用要在窖的一端开始逐层依次取用,取用后再用塑料膜覆盖。6.3.3 饲喂要点 饲喂时,圆叶决明饲料应配合其他粗饲料,用量不应超过日粮干物质的一半。开始饲喂必须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停喂时,也应由多到少,逐渐减少。干草可直接或打成草粉饲喂。6.4 食用菌培养料 6.4.1 秀珍菇 6.4.1.1 培养料处理 用于秀珍菇栽培,圆叶决明应当晒干后粉碎。6.4.1.2 培养料配方 秀珍菇培养料配方为圆叶决明73%,麸皮25%,糖1%,碳酸钙1%,培养料pH 7.5。主料、辅料和添加剂质量符合NY 5099要求,水质量符合GB 5749要求。6.4.1.3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为常规秀珍菇栽培技术。6.4.2 姬松茸 6.4.2.1 培养料处理 用于姬松茸栽培,圆叶决明可直接使用。6.4.2.2 培养料配方 姬松茸栽培配方为圆叶决明37.16%,稻草35.74%、干牛粪17.87%、过磷酸钙2.38%、石膏粉2.38%、碳铵2.08%、石灰2.38%。投料量为20 kg/m2左右。主料、辅料和添加剂质量符合NY 5099要求,水质量符合GB 5749要求。6.4.2.3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为常规姬松茸栽培技术。DB35/T 14582014 6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圆叶决明主要栽培品种 A.1福引圆叶决明 1号 该品种属豆科决明属,热带多年生半匍匐型草本植物,半木质化,半直立,草层高30 cm45 cm。直根系,侧根发达;茎圆形,长40 cm110 cm,具白色绒毛;叶互生,由2片小叶组成,不对称,尖凹状叶尖,羽状脉序,倒卵圆形,长2.8 cm2.9 cm,宽1.2 cm1.5 cm;花腋生,黄色,花瓣5片,覆瓦状排列,雄蕊5枚,单雌蕊,个字型花药着生,无限花序,子房上位;荚果为扁平长条形,长2.0 cm4.5 cm,成熟的果荚成黑褐色,易裂荚,种子黄褐色,不规则扁平四方形。4月份播种,6月至7月开花,7月至9月生长高峰,花后20 d左右种荚成熟,在福州南低海拔地区可越冬。花期长,种子成熟不一致,种子成活率高,头年散落种子,有80%以上能在次年发芽。固氮能力强,固氮量达10 kg/666.7m2。植株含氮2.67%,磷0.28%,钾1.29%,粗蛋白16.71%,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喜高温,耐旱、耐瘠、耐酸、耐铝毒,病虫害少。2005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认定。A.2 闽引圆叶决明 该品种为一年生或多年生半直立型热带豆科决明属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主根系,根入土深可达25 cm30 cm。茎圆柱状,绿色,具密长柔毛,成熟期草层高60 cm80 cm,最长茎可达150 cm200 cm,茎粗6 mm。叶为2小叶复叶,总柄较长,托叶三角形,草质,小叶倒卵圆形,长34 mm40 mm,宽18 mm25 mm,近无柄,全缘,无毛,顶端尖凹,基部偏斜,叶色绿。单生花腋生,花冠辐射对称,花瓣5片,深黄色,覆瓦状排列,雄蕊7枚,离生,5长2短,单雌蕊,花柱细长,弯曲,个字药,子房上位,荚果长条形,长30 mm40 mm,宽5.0 mm5.5 mm,成熟时呈褐色,无毛,荚果易自裂,每荚具1017粒种子。种子淡暖褐色偏灰,扁平四棱形,种脐突出,位于棱角,表面具糙纹,长2.95 mm3.35 mm,宽1.65 mm2.00 mm,厚0.90 mm1.05 mm,千粒重4.55 g5.00 g。盛花期干物质含粗蛋白质17%,粗脂肪2%,中性洗涤纤维53%,酸性洗涤纤维18%,单宁0.49%。2005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A.3 闽牧 3号圆叶决明 闽牧3号圆叶决明为闽引圆叶决明经60Co 射线辐照后单株选育的种子。株高92.9 cm,茎半直立,圆形;叶互生,倒卵圆形,长25 mm35 mm,宽15 mm20 mm,托叶披针形;花腋生,假蝶型花冠,复瓦状排列;荚果扁长条形,长2530 mm,宽约5 mm;果荚易裂,成熟时黑褐色,种子黄褐色,呈不规则扁平四方形,千粒重5.1 g。初花期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18.84%、粗纤维19.8%、木质素11.85%,蚜虫危害率在1%以下、锈病叶发病率在0.5%以下,无其它病虫害。在福州、建阳、南平、惠安、南安等地多年多点试种,平均鲜草产量2618 kg/666.7m2、干草产量741 kg/666.7m2,分别比闽引圆叶决明增产20.57%、22.05%。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A.4 闽引圆叶决明 2号 闽牧引2号圆叶决明从澳大利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中心(ATFGRC)引进,原品系编号为ATF3248。为直立型热带草本植物,株高120 cm150 cm;茎圆柱状,绿色至红褐色,具稀短柔毛;叶互生,具2小叶,小叶倒卵圆形,长26 mm34 mm,宽17 mm20 mm,托叶三角形;花腋生,假蝶形花冠,花冠辐射对称;种子淡暖褐色,扁平四棱形,千粒重3.8 g4.1 g。粗蛋白16.90%,粗脂肪2.84%,粗纤维35.41%,钙0.587%,磷0.056%,粗灰分3.58%,酸性洗涤纤维23.49%,中性洗涤纤维61.43%。蚜虫发病率为 DB35/T 14582014 7 7.50%、锈病发病率为5.50%。在宁德蕉城、漳州龙海、南平建阳、福州北峰等地多年多点试种,年均鲜草产量2345 kg/666.7m2、干草产量823 kg/666.7m2,分别比对照闽引圆叶决明增产19.3%、25.5%。2011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DB35/T 14582014 福建省地方标准 圆叶决明栽培与利用技术规范 DB35/T 14582014*2014年 12 月第一版 2014年 12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