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150 B 50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9982014 代替 DB34/T 998-2009 中华鳖稚、幼鳖养殖技术规程 The Rules of culture technology for larvae and juvenile soft shelled turtle 2014-02-17 发布 2014-03-1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998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34/T 998-2009无公害食品 池塘仿生态稚鳖与幼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本标准与 DB34/T 998-2009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稚鳖与幼鳖池的结构、晒台、饲料种类做了创新性修改;增添了温室空气和温度调节、新建水泥池去碱、配套设施、防盗、放养前温差调节、人工隐蔽物、纳米微孔增氧设备、微流水循环净化,检测温室水体透明度、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COD等指标内容;对放养密度等技术内容做了修改。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鳖类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业林、王永杰、李翔、侯冠军、刘大红、程云生、陈华良、程维立、赵祖芳、桂久利、许洪才。DB34/T 9982014 1 中华鳖稚、幼鳖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稚幼鳖池的设计与建造、配套设施、稚幼鳖养殖、疾病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中华鳖为主的稚幼鳖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SC/T 1047 中华鳖配合饲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稚幼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3.1 地点的选择 养殖场选址要求阳光充足,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无污染,环境符合 GB/T 18407.4 规定,水质符合 GB 11607 和 NY 5051 规定。3.2 鳖池要求 3.2.1 室外池 养殖池底土质以砂壤土为宜,底泥厚不超过 15 cm,要求池底平坦。稚鳖池深 0.8 m1.0 m,蓄水 0.4 m0.5 m,面积 50 m2100 m2为宜。幼鳖池深 0.8 m1.0 m,蓄水 0.6 m,面积 600 m21000 m2为宜。3.2.2 温室池 温室可采用钢架结构与塑料大棚结合建设,稚幼鳖池采用砖混结构,面积为 2 m24 m2,池深 0.7 m0.9 m,水深 0.4 m0.5 m,池壁垂直,池底锅底形,池角呈弧形,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污系统,有完善供热控温、排气调湿和供氧系统。池内 1/31/2 面积悬挂隐蔽栖息网片,沿操作通道池边铺设瓦楞板食台。3.3 防逃设施 DB34/T 9982014 2 室外池沿鳖池四周距岸边 30 cm50 cm 建设防逃墙和防逃网。防逃墙材料可选用砖砌墙、石棉瓦或铝板等,防逃墙高 40 cm50 cm,砖砌墙需顶端出檐 10 cm12 cm,外围使用聚乙烯网片设防逃网,高 1.5 m1.8 m,底部埋入土中 10 cm15 cm,每隔 2 m3 m,用竹、木棍或钢筋等材料固定。3.4 晒台 晒台(兼食台)可用以下材料和设置方法:a)温室和室外池在离塘埂 1.0 m2.0 m 处设置网片晒台,网片用钢丝绷紧成长方形平面,上端固定在鳖池埂,下端用支架固定,斜置网面,使网片与水面夹角为 2030,4/5 露出水面,1/5 没于水中;b)室外池在背风向阳的一边利用砖砌成与地平面成 30斜坡,或用长 2.0 m3.0 m,宽 1.0 m1.5 m竹板、水泥板或石棉瓦固定与地平面成 30,1/3 入水;4 配套设施 4.1 人工隐蔽栖息物 人工隐蔽栖息物选用聚乙烯折叠网片,温室池间距 0.2 m,室外池间距 1 m1.5 m。4.2 纳米微孔增氧设备 a)配置微孔增氧系统,室外池每 6670 配备 2.2 kw 罗茨风机一台,室内池每 2000 配备2.2 kw罗茨风机一台;b)用 3.0 m长的纳米曝气管做一个圆盘,室内池每池设置一个圆盘,室外池每 20 设置一个圆盘。4.3 微流水循环净化系统 a)在鳖池进水口处设置水平的PVC微流注水管(管径 40,管四周钻孔,孔径 6 mm 间距 2 cm);b)在鳖池设置垂直、管径 80 的PVC溢水管,溢出污水进入沉淀池、净化池,净化后的水回流进入养殖池。5 稚、幼鳖养殖 5.1 新建水泥池去碱 新建水泥池可选择两种方法去碱:a)用10冰醋酸洗刷水泥池池底和四壁,然后注满水浸泡 3 d5 d;b)可将水泥池注满水浸泡 10 d15 d,每 2 d3 d 换水 1 次。c)脱碱处理后用水清洗干净,测试池水的 pH 值,如果在正常范围内,通过放养少量稚幼鳖,若24 h无异常,才可大批量放养。5.2 鳖池消毒 a)室外池加注15 的生石灰水(浓度 50 mg/L100 mg/L)或二氧化氯溶液(有效氯 8、浓度2 g/m33 g/m3)浸泡3 d5 d;b)温室池及食台、栖息网片均用相同药物泼洒或浸泡 3 d5 d。7 d后加注新水即可放养。DB34/T 9982014 3 5.3 稚幼鳖放养 5.3.1 稚幼鳖来源和质量要求 选择种质优良种鳖繁育的稚幼鳖,以自己孵化、培育为主,需要外购的应从市级以上中华鳖良种场购买。体色鲜亮,体表光洁,反应灵敏,四肢有力,无伤残、无畸变、无病害感染。5.3.2 鳖种消毒 放养时在塑料盆中用 10 mg/L 聚维酮碘溶液浸浴 10 min,然后投入稚鳖培育池中养殖。5.3.3 开食 消毒后的稚鳖利用稚鳖开口饲料进行开食,用纯净水将开口饲料化成 2浆水,将稚鳖投放其中,时间约为 30 min。条件许可情况下,投放水丝蚓、枝角类等鲜活饵料开食。5.3.4 放养 放养时将温差控制在 2以内,轻放食台板上,让其自行爬入池水中,同一鳖池一次性放足,保持规格整齐。温室池放养密度见表1,室外池放养密度减半。表1 温室内控温养殖稚、幼鳖各月的放养密度 阶 段 月份 体重范围(克)放养密度(只/)稚 鳖 910 46 60 幼 鳖 111(次年)25100 4050 幼 鳖 24 120500 3540 5.4 饲养管理 5.4.1 投饲管理 稚幼鳖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用新鲜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饲料符合 SC/T 1047 和 NY 5072的规定。其中:a)全价配合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为 4345。脂肪 35;淀粉的适宜需要量为 2225,纤维素添加量 应小于 6,钙、磷分别为 3和 1.8。b)利用饲料制粒机制为软颗粒投喂。稚鳖饲料粒径3 mm,放养后的第 2 d 上午即可投喂饲料,每日分 6 时7 时,9 时10 时、14 时15 时,17 时18 时投 4 次,日投饲率 34,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 30 min 左右吃完为宜。c)幼鳖饲料粒径5 mm,每日分 6 时7 时、11 时12 时、17 时18 时投喂 3 次,日投饲率 23,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 40 min 吃完为宜。d)新鲜动物饲料可选用鲜活鱼、虾、螺、蚌、蚯蚓、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新鲜植物饲料常用南瓜、苹果、西瓜皮、青菜、胡萝卜等,严格把握无污染、无腐败变质。5.4.2 食台清理 每天上午第 1 次投喂前,彻底清除留在食台上的残饵,每隔 2 d3 d 取出食台,彻底清洗消毒一次。5.5 水质管理 DB34/T 9982014 4 5.5.1 增氧 温室池微孔增氧全天开启,室外池根据水质、天气状况酌情开启。水溶解氧保持在 3 mg/L 以上。5.5.2 微流水与底部排污 每日进水量在 2 cm3 cm,每天底部排污一次,排污水量与进水量平衡。5.5.3 水质调节 要求养殖水质符合 NY 5051 的规定。鳖池每隔 10 d 泼洒 1 次 EM 复合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每隔 10 d15 d,当水体透明度过小时,通过加水或换水调节透明度在 25 30;当水体 pH 值偏低时,可泼洒生石灰水调节 pH 值在 78,保持池水水质优良。5.6 温室空气调控 每隔 1 d2 d 开启排风扇 1 次2 次,净化温室内空气,严防室内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5.7 温室温度调控 利用地热源空调或者锅炉将温室水泥池水温调至 301,气温 3234。5.8 巡池 每天早、中、晚巡视培育池一次,观察稚幼鳖活动、摄食及病害情况,检测水体透明度、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COD 等指标,检查加温和充氧设备,以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 疾病防治 6.1 预防 6.1.1 生态预防 a)保持良好的环境:配套合适的生态设施,满足鳖的活动需求,以及喜洁、喜阳、喜静的福利环境;b)控制水质:微流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色呈黄绿或茶褐色,使透明度在 30 cm 左右。c)温室池控制好温度,每天温差不宜超过 2。6.1.2 生物预防 a)室外池在鳖池中搭配少量泥鳅、螺丝等少量小型动物,调节水质,放养量 3 尾5尾;b)室外池在鳖池中放养水浮莲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其量不超过水面的 15;c)使用光合细菌全池定期泼洒,用量按生产厂家要求。d)EM菌液体按 2直接拌入饲料 6.1.3 药物预防 a)环境消毒:周边环境用漂白粉喷雾或扬洒;池水消毒:每 10 d 用 0.5 mg/L 二氧化氯(有效氯8)全池泼洒全池遍洒;DB34/T 9982014 5 b)饲料消毒:对于投饲的鲜动、植物饲料,洗净后用高锰酸钾 20 mgL 浸泡 15 min20 min,再用淡水漂洗后投喂;c)工具消毒:养鳖生产中所用的工具应定期消毒,每周 23 次。用于消毒的药物有高锰酸钾 100 mgL浸洗30 min;或2 mg/L二氧化氯(有效氯 8)浸洗 20 min。6.2 常见疾病治疗方法 稚、幼鳖常见疾病治疗方法见附录A,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DB34/T 9982014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稚、幼鳖常见疾病治疗方法 表A.1 稚、幼鳖常见疾病治疗方法 病名 主要症状 治疗方法 出血病 腹甲出现出血斑点,咽喉内壁严重出血,肠道、肾脏、肝脏也可出现出血症状。外用:聚维酮碘(有效碘 2)0.3 mg/L0.5 mg/L全池泼洒,连续 23 次;戊二醛(10)0.25 g/m3 泼洒预防;0.40 g/m3 全池消毒,连续 23 次。内服:VE 0.1 g/kg0.2 g/kg日粮,连用 3 d5 d;或者 VK3(1水产用)2 g/kg4 g/kg日粮 3 d5 d,两者可交替使用;投喂大蒜,用量(10 g30 g)/kg 鳖重,连用 4 d6 d。白点病 发病初期,鳖的裙边、背、腹甲出现角质状零星小白点、微凸,以后逐渐发展到四肢、颈部及尾部。聚维酮碘(有效碘 25)0.3 ml/m30.5 ml/m3全池泼洒,连用 3 d;20稳定化戊二醛 0.2 g/m30.3 g/m3全池泼洒,隔天 1 次,连续 2 次。禁添加抗生素药饵 腮腺炎病 颈部明显肿大,口鼻出血,全身浮肿,腹甲出现红斑 白底斑病 底板大部分呈乳白色,偶尔有个别病鳖底板上布满血丝 红脖子病 病鳖脖颈红肿、充血,伸缩困难。消毒:聚维酮碘(有效碘 5)0.5 ml/m30.75 ml/m3泼洒,隔天 1 次,连续 23 次;季铵盐碘制剂(有效碘 1)0.5 ml/m30.6 ml/m3泼洒,隔天 1 次,连续 23 次;0.3 mg/L0.5 mg/L 强氯精或者 0.5 g/m3 二氧化氯(有效氯 8)全池泼洒,连续 23 次。内服:板蓝根大黄撒(20 g/kg30 g/kg 饵料)+VK3(1水产用)3 g/kg 饵料 连续 5 d;10氟苯尼考 2 g/kg3 g/kg 饵料,投喂 3 d,连续再用黄连解毒散 5 gVK3(1水产用)3 g/kg 饵料,投喂 3 d。腐皮病 四肢、颈部、尾部或甲壳边缘处皮肤糜烂,严重时骨骼外露 穿孔病 腹甲上可见多个白色疮痂,且周围出穴,将疮痂揭去,便是一个深的孔洞。苯扎溴铵溶液(10),全池泼洒 1.0 ml/m31.5 ml/m3水体,隔天 1 次,连用 2 次。5甲砜霉素粉 5 g/kg饲料Vc(10水产用)1.5 g/kg2 g/kg 饲料,连用 3 d5 d。复方磺胺嘧啶粉(100 g含磺胺嘧啶粉 16 g 甲氧苄啶 3.2 g),5 g/kg6 g/kg 饲料,连续 3 d5 d 为一疗程,首日量加倍。水霉病 病鳖四肢、颈部和服下附着白色棉絮状物 20稳定化戊二醛 0.2 g/m30.3 g/m3 全池泼洒,隔天1 次,连续 2 次。钟形虫病 最初在鳖的四肢与躯体连接处、颈部附生着一层灰白色绒毛状物。严重时可蔓延到背甲、腹甲、裙边等处。高锰酸钾 5 g/m38 g/m3 全池泼洒,连用 3 d;螯合铜液 1 g/m31.5 g/m3 全池泼洒,隔天 1 次,连用 2 次后用 0.8 g/m3 杀毒先锋全池泼洒一次。DB34/T 9982014 7 表 A.1(续)病名 主要症状 治疗方法 萎瘪病 患鳖枯瘦干瘪,背甲骨骼外凸明显,轮廓清晰,体表失去光泽,暗黑色。行动迟缓,或趴在晒台上不动。选择品牌较好的饲料。口服:鳖保素 10 g/kg 料必乐肥 2 g/kg 料,连用 10 d。白眼病 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和鼻粘膜因炎症而糜烂,眼球外表被白色分泌物盖住。患病鳖常用前肢摩擦眼部,行动迟缓,绝食。严重时眼失明,直至枯瘦而死。加强营养,提高抗病力。聚维酮碘(有效碘 2)0.3 mg/L0.5 mg/L 全池泼洒,连续 23 次。Ve 0.1 g/k0.2 g/kg 日粮,连用 3 d5 d;或者 Vk3(1水产用)2 g/kg4 g/kg 日粮 3 d5 d,两者可交替使用。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