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91.140.99 P 46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0082014 智能型温度控制装置 2014-01-25发布 2014-02-1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2008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保定太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献华、王秀杰、苏立民、刘云枫、赵培、张军、邸亚芹。DB13/T 20082014 1 智能型温度控制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智能型温度控制装置(以下简称温控装置)的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蒸汽或热水为热媒的热交换系统的智能型温度控制装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2220-1989 通用阀门 标志 GB/T 13927-2008 工业阀门 压力试验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智能型温度控制装置 是利用控制器的PI、PID调节功能,以感温元件感应被控介质的温度变化,此温度变化传递到电控箱转化为电信号,利用执行器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传动,进而调节阀内截流件的位置,达到自动控制热媒流量的温度调节装置。3.2 感温元件 能感应介质温度的变化并将其传递给相关部件的装置。3.3 设定温度 DB13/T 20082014 2 是指设定的介质所需要的温度值。3.4 反应时间 是指温控装置从全开到全闭或从全闭到全开单个行程所需用的时间。3.5 执行器 控制系统正向通路中直接改变操纵变量的模块,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组成。4 分类与型号 4.1 分类 4.1.1 温控装置按公称通径分为DN40、DN50、DN65、DN80等,也可根据用户需要确定。4.1.2 按连接方式分为:标准管螺纹连接、法兰连接。4.1.3 按压力分:0.6 MPa、1.0 MPa。4.2 型号 装 置企业代号公称 压力(MPa)规格连接方式(1:内螺 纹;4:法 兰)示例:XXX-0.6-50-1 表示DN50智能型温度控制装置,公称压力 0.6MPa,连结方式为标准管螺纹连接。XXX-1.0-65-4 表示 DN65智能型温度控制装置,公称压力 1.0MPa,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5 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温控装置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1.2 外协件具有合格证及材质证明书。5.1.3 开关器件和元件应符合 GB/T 3797-2005中4.12.3的规定。5.2 工作环境 DB13/T 20082014 3 5.2.1 环境温度不宜超过+40,而且在 24h内其平均温度不宜超过+35,最低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5.2.2 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其相对湿度不宜超过 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大的相对 湿度,例如:+20时相对湿度为90%。5.2.3 空气中不宜有过量的尘埃、酸、盐、腐蚀性及爆炸性气体。如果没有其他规定,设备工作环境一般应符合GB 3095 中环境空气等级二级的规定。5.2.4 安装场地的海拔不宜超过1000m。5.2.5 温控装置的供电电源应符合 GB/T 3797-2005 中 4.2.5 的规定。5.3 外观结构 5.3.1 外观应加工良好,无影响安全、性能的伤痕、裂纹、变形、毛刺等缺陷。5.3.2 接地应符合GB/T 3797-2005中4.10.6 的规定。5.3.3 温控装置的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GB 4208-2008 中IP30 规定。5.4 材料加工要求 5.4.1 铸件 铸件的表面应光滑,产品铸字标记清晰可见,不允许有裂纹、缩孔、缩松、夹砂等铸造缺陷或机械伤痕,铸件应进行去应力退火。未注尺寸公差均按铸造公差CT3-5级。5.4.2 机加工件 公差范围应符合 GB/T 1182、GB/T 1804及相关标准的规定。5.5 安全要求 5.5.1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 GB/T 3797-2005中 4.7的规定。5.5.2 绝缘电阻与介电强度应符合 GB/T 3797-2005中 4.8的规定。5.5.3 泄漏电流应小于30mA。5.5.4 防触电保护应符合GB/T 3797-2005中 4.10.1的规定。5.6 机械性能要求 5.6.1 耐压 耐压试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a)温控装置铸件(壳体)应做 1.5倍公称压力的水压试验;b)温控装置组装完毕后应做1.1倍公称压力的水压试验。5.6.2 气密性 温控装置组装完毕后应做0.6 MPa的气密性试验。5.7 调节性能要求 DB13/T 20082014 4 5.7.1 温度控制精度性能 温度控制精度不超过2。5.7.2 超温保护性能 被控介质意外超温时,能迅速降低热媒流量,并开启超温保护装置泄放超温介质。5.7.3 温控装置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不大于 10s。6 试验方法 6.1 一般要求 用满足精度要求的量卡具或目测对阀门及零部件的外观结构和尺寸进行检验,应符合本标准5.3的规定。6.2 安全性能试验 6.2.1 电控箱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检查 按GB/T 3797-2005中5.2.2的规定进行。6.2.2 电控箱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按 GB/T 3737-2005中5.2.3规定进行。6.2.3 电控箱绝缘电阻试验 按 GB/T 3797-2005中5.2.4的规定进行。6.2.4 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按 GB/T 3797-2005中5.2.5.1的规定进行。6.2.5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按 GB/T 3797-2005中5.2.5.2的规定进行。6.3 机械性能试验 6.3.1 强度试验 水压试验方法按GB/T 13927-200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保压时间按GB/T 13927-2008中4.9.1条进行。6.3.2 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方法按GB/T 13927-2008中密封试验的规定进行,保压时间按GB/T 13927-2008中4.9.1条进行。6.4 调节性能试验 6.4.1 温度控制精度试验 DB13/T 20082014 5 6.4.1.1 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 1,其中压力表精度等级不低于1.5 级,温度表精度等级不低于0.5 级。图1 6.4.1.2 温度控制精度试验按下列要求进行:a)在试验装置上安装好温控装置,接通水源和热媒,开启进出水阀门,打开热媒进出口阀门,调整出水温度为55,改变出水流量,使流量变化在最小最大之间呈梯度变化;b)每5 min 记录一次出水温度,连续记录6次,取 6次记录中温度波动值的平均值。6.4.2 超温保护试验 6.4.2.1 在试验装置上安装好温控装置,接通水源和热媒,开启进出水阀门,打开热媒进出口阀门,调整出水温度为55,关闭温控装置出口的截止阀,打开旁通管截止阀,关闭热交换器的出水阀门。6.4.2.2 观察热交换器温度计,温度升高并超过所控制出水温度值范围时,温控装置的超温保护装置是否动作。6.4.3 反应时间测试试验 6.4.3.1 准备装有20、80水容器各一套,容器内的水必须能浸没感温元件,在试验装置上安装好温控装置,电控箱设定出水温度为 55;接通热媒,将感温元件浸入80水中,打开热媒进口阀门,调整温控装置使之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将感温元件迅速放入20水中,用秒表测试时间,从感温元件浸入20水中开始计时至阀门完全打开时停止计时;再将感温元件从20水中迅速放入80水中,从感温元件浸入80水中开始计时至温控装置完全关闭时停止计时。6.4.3.2 重复做 6.4.3.1内容 6次,记录所得数据,取 6次记录数据平均值。7 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1 出厂检验 7.1.1 出厂产品应逐台进行检验。DB13/T 20082014 6 7.1.2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 1的规定执行。表1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条款 试验方法条款 1 一般要求 5.3 6.1 2 安全性能试验 5.5 6.2 3 机械性能试验 5.6 6.3 4 调节性能试验 5.7 6.4 注:“”表示检验。7.1.3 出厂检验的内容要出具检验报告,并有专检人员签字或盖章。7.2 型式检验 7.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应进行型式实验:a)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7.2.2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 1的规定执行。7.2.3 抽样 型式检验的样品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一台。7.2.4 判定 当检验结果中安全性能有一项不合格时,不可复验;当检验结果中其它项目出现不合格时,可重新抽样,对不合格项目复验,仍不合格时,整批判为不合格。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应在明显部位设置清晰、牢固的型号标牌,其内容包括:公称直径、公称压力、介质流向、制造厂标、电机能耗。8.1.2 应带有标签,标签上标明产品名称、标准编号、商标、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种类、规格和型号。8.1.3 阀体标识应符合GB/T 12220 的有关规定。8.2 包装 8.2.1 包装应保证产品在正常运输中不致损坏,包装箱外表面必须有防雨、防潮的明显标志,标志方法应符合GB/T 191 的有关规定。8.2.2 包装外表面应注明:DB13/T 20082014 7 a)产品名称、型号及数量;b)制造厂名及地址。8.2.3 随机文件应包括 a)产品合格证:b)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8.3 运输和贮存 8.3.1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震动,严禁抛掷、碰撞等,防止雨淋及化学物品的侵蚀。8.3.2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介质的室内,并有入库登记。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