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 6 5.0 2 0.0 1B 6 0DB23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D B 2 3/T 2 4 7 5 2 0 1 9林 业 碳 汇 计 量 监 测 体 系 建 设 技 术 规 范2 0 1 9-1 1-0 4 发 布 2 0 1 9-1 2-0 3 实 施黑 龙 江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 B 2 3/T 2 4 7 5 2 0 1 9I目 次前 言.I I1 范 围.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13 体 系 建 设 原 则.14 监 测 范 围 和 监 测 期.15 监 测 内 容.16 地 类 划 分.17 地 类 变 化 原 因.28 其 它 因 子.39 监 测 体 系 建 设.39.1 监 测 流 程.39.2 监 测 样 地 设 置.59.3 数 据 获 取.59.4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量 测 算.51 0 监 测 体 系 建 设 成 果.71 0.1 监 测 总 体 的 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71 0.2 监 测 总 体 的 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碳 库 碳 储 量.71 0.3 监 测 总 体 的 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量.71 0.4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总 面 积 变 化 对 比 表.71 0.5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矩 阵 表.71 0.6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原 因 表.71 0.7 监 测 体 系 建 设 报 告.71 0.8 前 期 与 本 期 土 地 利 用 碳 储 量 矢 量 数 据 及 属 性 数 据 库.7附 录 A(规 范 性 附 录)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总 面 积 变 化 对 比 表.8附 录 B(规 范 性 附 录)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总 面 积 变 化 对 比 表.9附 录 C(规 范 性 附 录)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原 因 表.1 1附 录 D(规 范 性 附 录)间 隔 期 碳 储 量 统 计 对 比 表.1 2D B 2 3/T 2 4 7 5 2 0 1 9前 言本 标 准 依 据 G B/T 1.1-2 0 0 9 的 编 写 规 则 起 草。本 标 准 由 黑 龙 江 省 林 业 和 草 原 局 提 出 并 归 口。本 标 准 起 草 单 位:东 北 林 业 大 学、哈 尔 滨 悦 维 科 技 有 限 公 司、黑 龙 江 绿 烨 市 政 园 林 景 观 工 程 有 限公 司、黑 龙 江 省 林 业 监 测 规 划 院、哈 尔 滨 市 计 量 检 定 测 试 院。本 标 准 主 要 起 草 人:王 维 芳、周 彪、李 国 春、杨 胜 涛、李 镐 然、张 树 森、穆 明、徐 乐、李 玉 江、梁 志 强、于 桂 滨、王 刚、邰 忠 文、孙 晓 波、吕 波、刘 陆、王 颖、赵 琳、潘 天 智、邵 明 昌、张 桂 珠、马志 斌、夏 云 龙、梁 宇 新、臧 玉 玲、李 洋。D B 2 3/T 2 4 7 5 2 0 1 91林 业 碳 汇 计 量 监 测 体 系 建 设 技 术 规 范1 范 围本 标 准 规 定 了 林 业 碳 汇 计 量 的 原 则、监 测 范 围、监 测 期、监 测 内 容、体 系 建 设 和 建 设 成 果。本 标 准 适 用 于 林 业 碳 汇 计 量 监 测 体 系 建 设。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对 于 本 文 件 的 应 用 是 必 不 可 少 的。凡 是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注 日 期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 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 文 件。G B/T 2 6 4 2 4 森 林 资 源 规 划 设 计 调 查 技 术 规 程L Y/T 2 2 5 3 造 林 项 目 碳 汇 计 量 监 测 指 南L Y/T 2 2 5 9 立 木 生 物 量 建 模 样 本 采 集 技 术 规 程D B 2 3/T 1 9 2 3 碳 汇 造 林 项 目 技 术 规 程3 体 系 建 设 原 则坚 持 与 国 家 政 策 相 结 合,上 下 一 体,统 筹 安 排,有 效 衔 接,准 确 可 靠 和 循 序 渐 进 的 原 则。4 监 测 范 围 和 监 测 期监 测 范 围 为 林 业 用 地;监 测 期 一 般 为 3 年。5 监 测 内 容地 上 生 物 量、地 下 生 物 量、枯 死 木、枯 落 物 和 土 壤 有 机 碳 五 个 碳 库 为 计 量 监 测 碳 库;计 量 监 测 期内 监 测 总 体 碳 库 碳 储 量 及 因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引 起 的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监 测 总 体 内 因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引 起 的各 地 类 面 积 变 化、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及 变 化 原 因 分 析;编 制 间 隔 期 监 测 总 体 内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矩阵 表 进 行 分 析;编 制 监 测 总 体 碳 库 碳 储 量 表 和 变 化 对 比 表。6 地 类 划 分按 表 1 填 写 地 类 和 代 码。地 类 代 码 依 据 L Y/T 2 2 5 3 的 规 定 制 定。D B 2 3/T 2 4 7 5 2 0 1 92表 1 地 类 和 地 类 代 码 表地类总划分 地类 地类代码林地乔木林地 1 1 1疏林地 1 2 0灌木林地 1 3 0未成林地 1 4 1苗圃地 1 5 0迹地 1 6 0农地水田 2 1 1旱地 2 1 2草地天然牧草地 3 1 1人工牧草地 3 1 2聚居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5 1 0居民地和建设用地 5 2 0未利用地 6 1 0宜林地 6 2 07 地 类 变 化 原 因按 表 2 填 写 地 类 变 化 原 因 类 别 和 代 码。代 码 依 据 L Y/T 2 2 5 3 的 规 定。表 2 地 类 变 化 原 因 及 代 码 表土地利用变化原因类别 代码人为因素造林更新人工造林 1 1 1迹地人工更新 1 1 2林地人为干扰采伐 1 2 1使用林地 1 2 2林地开垦 1 2 3草地保护与修复退耕还草 1 5 1草地新增 1 5 2草地人为干扰草地开垦 1 6 1草地征收占用 1 6 2过度放牧 1 6 3种植结构调整 1 7 0规划调整 1 8 0灾害因素火灾 2 1 0林业有害生物 2 2 0气象灾害 2 3 0D B 2 3/T 2 4 7 5 2 0 1 93表 2(续)地质灾害 2 4 0自然因素植被天然更新 3 1 0自然变化 3 2 0水域季节性变化 3 3 0调查因素区划错误 4 1 0地类误判 4 2 0标准变化 4 3 08 其 它 因 子树 种(组)、土 壤 类 型、起 源、龄 组、郁 闭 度、扩 展 系 数、含 碳 率、地 下 地 上 比 等 因 子 按 照 G B/T2 6 4 2 4、L Y/T 2 2 5 3、D B 2 3/T 1 9 2 3-2 0 1 7 的 规 定 执 行。9 监 测 体 系 建 设9.1 监 测 流 程确 定 监 测 总 体 样 地 设 置,制 定 调 查 方 案 和 技 术 方 案,开 展 样 地 调 查,进 行 土 地 类 型 调 查 和 遥 感 调查,土 地 类 型 调 查 结 合 二 类、一 类 等 数 据 资 料 和 现 地 调 查 分 地 类 计 量 监 测 碳 库 碳 储 量,形 成 监 测 体 系建 设 成 果。参 见 图 1。D B 2 3/T 2 4 7 5 2 0 1 94图 1 监 测 流 程 图D B 2 3/T 2 4 7 5 2 0 1 959.2 监 测 样 地 设 置在 监 测 总 体 内 进 行 监 测 样 地 布 设,样 地 为 方 形 样 地,大 小 为 4 k m 4 k m,样 地 每 边 的 方 位 角 为 0、9 0、1 8 0、2 7 0 四 个 正 方 向,样 地 中 心 点 位 于 公 里 网 格 上,样 地 间 距 为 2 4 k m 2 4 k m。通 过 监 测 样 地 的属 性 特 征 值 对 监 测 总 体 碳 储 量 及 变 化 量 进 行 统 计 估 算。9.3 数 据 获 取对 每 个 监 测 样 地,以 二 类 调 查 数 据、一 类 清 查 数 据 及 林 地 保 护 利 用 规 划 数 据 等 为 基 础 数 据,借 助目 标 年 的 高 分 辨 率 卫 星 遥 感 数 据,对 基 期 年 的 矢 量 数 据 图 进 行 更 新,生 成 目 标 年 的 土 地 利 用 矢 量 图,并 与 基 期 年 矢 量 图 进 行 对 比,确 定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信 息,形 成 完 整 的 矢 量 数 据。9.4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量 测 算9.4.1 地 上 地 下 生 物 量 碳 储 量 变 化 量 测 算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没 有 变 化 时 的 生 物 量 碳 储 量 变 化 量 按 式(1)计 算(1)式 中:在 保 持 相 同 类 别 的 土 地 上(例 如,仍 为 林 地 的 林 地),生 物 量 中 的 年 度 碳 库 碳 储 量 变化(地 上 和 地 下 生 物 量 的 总 和),单 位 为 吨 碳 每 年(t c/a);在 时 间 t 2 时,每 种 土 地 类 型 的 总 生 物 量 碳 库 碳 储 量,单 位 为 吨 碳(t c);在 时 间 t 1 时,每 种 土 地 类 型 的 总 生 物 量 碳 库 碳 储 量,单 位 为 吨 碳(t c)。对 应 土 地 类 型 为 有 林 地,则 其 乔 木 层 和 非 乔 木 层 碳 库 碳 储 量 按 式(2)计 算乔(2)式 中:乔 时 间 t、t 的 乔 木 层 和 非 乔 木 层 碳 库 碳 储 量,单 位 为 吨 碳(t c);保 持 土 地 利 用 类 别 不 变 的 面 积,单 位 为 公 顷(h m);蓄 积 量,单 位 为 立 方 米 每 公 顷(m3/h m);i 树 种 类 型 j 的 地 下 地 上 比;含 碳 率;扩 展 系 数。对 应 土 地 类 型 为 有 林 地,其 非 乔 木 层 碳 库 碳 储 量 测 算 方 法 为:非 乔 木 层 生 物 量 碳 库 测 算 方 法 可 选 用 以 下 两 种 方 法 处 理,一 方 面 是 分 别 气 候 区、森 林 植 被 类 型 的非 乔 木 层 生 物 量 密 度 参 数 进 行 计 算;另 一 方 面 是 通 过 建 立 的 非 乔 木 层 生 物 量 与 乔 木 层 生 物 量(蓄 积 量)相 关 模 型,通 过 乔 木 层 生 物 量 计 算 出 对 应 的 非 乔 木 层 植 被 生 物 量 碳 储 量。计 算 方 法 按 D B 2 3/T 1 9 2 3-2 0 1 7的 规 定 执 行。乔 木 层 生 物 量 碳 变 化 量 与 非 乔 木 层 生 物 量 碳 变 化 量 之 和,即 为 没 有 发 生 变 化 的 土 地 类 型 活 生 物 量碳 变 化 量,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发 生 变 化 的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量 按 式(3)计 算D B 2 3/T 2 4 7 5 2 0 1 96(3)式 中:土 地 利 用 类 型 转 化 为 其 他 土 地 类 型 生 物 量 中 的 年 度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量,单 位 为 吨 碳每 年(t/a);、土 地 利 用 类 型 转 化 前 的 生 物 量 和 碳 库 碳 储 量,单 位 分 别 为 吨 干 物 质 每 公 顷(t c/h m2)和 吨 碳 每 公 顷(t c/h m2);、土 地 利 用 类 型 转 化 后 的 生 物 和 碳 库 碳 储 量,单 位 分 别 为 吨 干 物 质 每 公 顷(t c/h m2)和吨 碳 每 公 顷(t c/h m2);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变 化 面 积,单 位 为 公 顷(h m2);、分 别 为 变 化 初 期 与 计 算 末 期 时 的 时 间,单 位 为 年(a);、分 别 表 示 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的 含 碳 率 和 变 化 后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的 含 碳 率。9.4.2 枯 死 木 和 枯 落 物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量 测 算土 地 利 用 类 别 不 变 的 枯 死 木 和 枯 落 物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量 按 式(4)计 算 枯 死 木 枯 落 物(4)式 中:枯 死 木 和 枯 落 物 碳 库 碳 储 量 的 年 度 变 化 量,单 位 为 吨 碳 每 年(t c/a);枯 死 木 枯 死 木 碳 库 碳 储 量 的 年 度 变 化 量,单 位 为 吨 碳 每 年(t c/a);枯 落 物 枯 落 物 碳 库 碳 储 量 的 年 度 变 化 量,单 位 为 吨 碳 每 年(t c/a)。简 化 计 算 方 法 可 针 对 所 有 土 地 利 用 类 别 的 枯 死 木 和 枯 落 物 碳 库,在 相 同 的 土 地 利 用 类 别 中 它 们 的碳 库 碳 储 量 不 会 随 时 间 而 变 化,可 近 似 认 为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为 零。通 常 情 况 下,转 化 为 另 一 种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的 枯 死 木 和 枯 落 物 碳 库 碳 储 量 计 算 时,假 设 转 化 后 为 非林 地 类 别 的 枯 死 木 和 枯 落 物 碳 储 量 为 零。对 于 从 林 地 转 化 为 另 一 种 土 地 利 用 类 别 的 土 地 假 设 是 碳 库 碳储 量 的 所 有 碳 损 失 发 生 在 土 地 利 用 转 化 的 年 份。相 反 地,转 化 为 林 地 会 导 致 枯 落 物 和 枯 死 木 碳 库 的 建 立,并 且 这 些 碳 库 碳 储 量 是 从 零 开 始。转 化为 森 林 的 土 地 上 碳 库 碳 储 量 是 在 转 型 期 间 从 零 开 始 并 线 性 增 加 的,因 而 可 根 据 线 性 特 征 来 推 算 其 变 化后 的 年 度 变 化 量。估 算 枯 死 木 和 枯 落 物 碳 库 变 化 的 方 法 是:估 算 土 地 利 用 类 别 变 化 前 后 碳 库 的 差 别,并 且 在 转 化 年里 应 用 这 个 变 化(碳 排 放),或 者 将 它 统 一 分 配 在 转 移 期 间(碳 增 加),按 式(5)计 算(5)式 中:枯 死 木 或 枯 落 物 碳 库 碳 储 量 的 年 度 变 化 量,单 位 为 吨 碳 每 年(t c/a);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下 枯 死 木/枯 落 物 碳 库 碳 储 量,单 位 为 吨 碳 每 公 顷(t c/h m2);变 化 后 土 地 利 用 类 别 下 枯 死 木/枯 落 物 碳 库 碳 储 量,单 位 为 吨 碳 每 公 顷(t c/h m2);土 地 利 用 类 别 转 化 的 土 地 面 积,单 位 为 公 顷(h m2);土 地 利 用 类 别 转 化 的 时 间 段,单 位 为 年(a)。9.4.3 土 壤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量 测 算D B 2 3/T 2 4 7 5 2 0 1 97测 算 最 上 层 3 0 c m 厚 土 壤 碳 进 出 变 化,计 算 方 法 按 照 D B 2 3/T 1 9 2 3 的 规 定 执 行。1 0 监 测 体 系 建 设 成 果1 0.1 监 测 总 体 的 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1 0.2 监 测 总 体 的 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碳 库 碳 储 量1 0.3 监 测 总 体 的 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碳 库 碳 储 量 变 化 量1 0.4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总 面 积 变 化 对 比 表1 0.5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矩 阵 表1 0.6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原 因 表1 0.7 监 测 体 系 建 设 报 告1 0.8 前 期 与 本 期 土 地 利 用 碳 储 量 矢 量 数 据 及 属 性 数 据 库D B 2 3/T 2 4 7 5 2 0 1 98附 录 A(资 料 性 附 录)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总 面 积 变 化 对 比 表A.1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总 面 积 变 化 对 比 表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总 面 积 变 化 对 比 见 表 A.1。表 A.1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总 面 积 变 化 对 比 表地类 总计林地 聚居地 其它土地小计 乔木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育地苗圃地 迹地 小计林地辅助生产用地居民地和建设用地小计 未利用地 宜林地 其它土地地类代码 1 1 1 1 2 0 1 3 0 1 4 1 1 4 2 1 5 0 1 6 0 5 1 0 5 2 0 6 1 0 6 2 0 6 3 0前期(h m2)本期(h m2)净变化量(h m2)净变化率(%)D B 2 3/T 2 4 7 5 2 0 1 99附 录 B(资 料 性 附 录)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总 面 积 变 化 对 比 表B.1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矩 阵 表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矩 阵 见 表 B.1。表 B.1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矩 阵 表本期与前期 地类代码 前期合计(h m2)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育地苗圃地 迹地居民地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宜林地其它土地地类代码 总计变化面积(由此地类转为其他地类)未变化面积1 1 1 1 2 0 1 3 0 1 4 1 1 4 2 1 5 0 1 6 0 5 2 0 6 1 0 6 2 0 6 3 0本期合计(h m2)总计变化面积(由其他地类转为此地类)未变化面积乔木林地 1 1 1疏林地 1 2 0灌木林地 1 3 0未成林造林地 1 4 1未成林封育地 1 4 2苗圃地 1 5 0迹地 1 6 0居民地和建设用地 5 2 0未利用地 6 1 0D B 2 3/T 2 4 7 5 2 0 1 91 0表 B.1(续)本期与前期 地类代码 前期合计(h m2)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育地苗圃地 迹地居民地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宜林地其它土地地类代码 总计变化面积(由此地类转为其他地类)未变化面积1 1 1 1 2 0 1 3 0 1 4 1 1 4 2 1 5 0 1 6 0 5 2 0 6 1 0 6 2 0 6 3 0宜林地 6 2 0其它土地 6 3 0D B 2 3/T 2 4 7 5 2 0 1 91 1附 录 C(资 料 性 附 录)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原 因 表C.1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原 因 表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原 因 见 表 C.1。表 C.1 间 隔 期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面 积 变 化 原 因 表 单位:h m2地 类 变 化 原 因 类 别 总 计 人为因素 灾害因素 自然因素 调查因素其 它 因 素 小计采伐I采伐I I造林更新种 植 结 构 调 整 规划调整征 占 林 地 毁 林 开 荒 特 殊 对 待 其 它 人 为 原 因 小 计 火 灾 病 虫 害 其 它 灾 害 小 计 天然更新自 然 变 化 其 它 自 然 因 素 小 计 样 地 未 复 位 前 期 误 判 标 准 变 化 人 工 造 林 人工更新 I人工更新I I造林更新失败飞 播 造 林 退 耕 还 林 其它规划调理封山育林其它天然更新面积D B 2 3/T 2 4 7 5 2 0 1 91 2附 录 D(资 料 性 附 录)间 隔 期 碳 储 量 统 计 对 比 表D.1 间 隔 期 碳 储 量 统 计 对 比 表间 隔 期 碳 储 量 统 计 对 比 见 表 D.1。表 D.1 间 隔 期 碳 储 量 统 计 变 化 表年度及变化总计 乔木层 林下层 枯死木和枯落物 土壤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碳储量前期(t)本期(t)前期-本期净变化量(t)前期-本期净变化率(%)D.2 间 隔 期 碳 储 量 按 地 类 变 化 对 比 表间 隔 期 碳 储 量 按 地 类 变 化 对 比 见 表 D.2。表 D.2 间 隔 期 碳 储 量 按 地 类 变 化 对 比 表项目 前期地类 本期地类总计(t)乔木层 林下层 枯死木和枯落物 土壤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碳储量前期-本期年净变化量(t)D B 2 3/T 2 4 7 5 2 0 1 91 3表 D.2(续)项目 前期地类 本期地类总计(t)乔木层 林下层 枯死木和枯落物 土壤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生物量 碳储量 碳储量其它林地农地草地湿地聚居地其它土地由其它地类转为有林地合计(t)其它林地有林地农地草地湿地聚居地其它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