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30 B 43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1112014 种鸡本交笼饲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eeding of Breeder in cage for Natural Mat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6-01 发布 2014-07-01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111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黄山德清源种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詹凯、李俊营、刘伟、姜顺湖、王海旺、陈丽园、吴金罡、刘盛南。DB34/T 21112014 1 种鸡本交笼饲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种鸡本交笼的术语和定义、规格与布局、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废弃物及病害尸体处理、生产记录应遵循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种鸡本交笼的饲养和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本交笼 利用种鸡交配繁殖的自然习性,将公母鸡在生产期按一定比例置于适合其生活和自然交配,配备种鸡采食、饮水、集蛋、通风控温、粪污传送等自动化控制设施,满足种鸡规模化生产所需要的笼具系统。4 本交笼规格与布局 4.1 单组本交笼一般由4个单元格热浸锌钢丝笼组成,单元格笼宽 1250 mm,笼长 6001200 mm,笼中间高 603703 mm,对应笼外侧高度 680787 mm,笼中间区底网格尺寸 25 mm25 mm,靠水槽区网格尺寸 25 mm38 mm,底网坡度 8。笼长可根据饲养种鸡规模和鸡舍长度进行调整。一般单组4个单元格本交笼(笼长 4800 mm)可饲养母鸡7080 只,公鸡 78 只,每只种鸡活动面积 600760 cm2,采食间隔 11.2 cm/只。4.2 本交笼鸡舍常见布局为三列三层、五列四层和六列六层。具体布局方式应根据养殖场的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来确定。DB34/T 21112014 2 5 饲养管理 5.1 转入本交笼前的饲养管理 5.1.1 引种时种鸡公母比例为 1:78。5.1.2 转入本交笼前公母分开饲养。5.1.3 一日龄剪冠、断趾,用手术剪将公鸡的鸡冠从冠基部剪掉,用电动断喙器分别断第二趾(中趾)。7 日龄断喙。5.1.4 13周龄时,选择体格发育良好、第二性征明显、体重符合标准的公鸡留作种用。按使用种公鸡的33.5选留备用公鸡。5.1.5 种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参照本品种饲养管理手册进行,饲料质量安全应符合 GB 13078 和 NY 5032标准,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应符合 NY 5032的要求,饮水水质应符合 NY 5027的要求。5.2 转群 5.2.1 每组本交笼按单只种鸡活动面积、公母 1:10 比例先放入种公鸡,使之建立个体秩序。5.2.2 种公鸡转入本交笼 3日后,将母鸡按公母配比转入本交笼内。尽量保证原来饲养在一起的母鸡转入同一本交笼。5.2.3 本交笼以组为饲养单元,一般每组本交笼饲养的鸡群数量为 5087 只。5.3 转入本交笼后的饲养管理 5.3.1 产蛋前将笼内不合格的种公鸡淘汰,补充合格种公鸡。5.3.2 为了保证受精率,饲养过程中,应及时挑出笼中身体状况差的公鸡,更换为身体状况良好的公鸡。更换公鸡时应选择在夜间放入以避免鸡群内的争斗。5.3.3 及时挑出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5.3.4 种鸡生产 60周龄后,为提高种蛋受精率,应增补 15的种公鸡,并剔除体弱或好斗的种公鸡,病在种鸡日粮中添加VE、-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6 疫病防治 6.1 疾病预防 6.1.1 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每天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对病情较轻、有治疗价值的鸡进行隔离治疗。6.1.2 兽药使用符合 NY 5030的要求。6.2 防疫措施 6.2.1 种鸡场的防疫条件应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要求执行。6.2.2 在种鸡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以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防疫规划与鸡群抗体监测结果,制定程序化的免疫程序。7 废弃物及病害尸体处理 7.1 本交笼鸡舍粪便清理一般采用输送带清粪方式,隔天清理一次。DB34/T 21112014 3 7.2 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处理应符合 GB 18596 要求,病死鸡按 GB 16548 规定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8 生产记录 8.1 每批种鸡应有完整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应当准确、真实、完整,记录资料至少保留 3 年。8.2 种鸡生产档案应包括生产记录、防疫记录、免疫记录、消毒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