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30 B47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019 2016 代替 DB33/T 217.4-2007、DB33/T 217.5-2007、DB33/T 217.6-2007、DB33/T 217.7-2007 蚕种生产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kworm eggs production 2016-12-31 发布 2017-01-31 实施 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33/T 2019 2016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蚕 种繁 育.2 5 冷藏.16 6 浸酸.18 7 催青.21 附录A(规 范性 附录)盐酸的 生物 鉴定 及配 制方 法.24 附录B(资 料性 附录)蚕卵解 剖方 法及 胚胎 识别.25 DB33/T 2019 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 根据GB/T 1.1-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 标 准 代 替DB33/T 217.4-2007 桑蚕种 第4 部 分:桑 蚕 种 繁 育 技 术 规 程、DB33/T 217.5-2007桑蚕 种 第5 部分:桑蚕 种冷藏 保护技 术规程、DB33/T 217.6-2007 桑蚕 种 第6部 分:桑蚕种 浸酸技术规 程、DB33/T 217.7-2007 桑蚕 种 第7 部 分:桑 蚕种催 青技 术规 程。本标 准 与DB33/T 217.4-2007、DB33/T 217.5-2007、DB33/T 217.6-2007、DB33/T 217.7-2007 相 比,除 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 技术 变化如下:增加了 原种 生产 桑园 配备 要求,调整 了 一 代杂 交种 生产桑园 配备 要 求(见 4.6.1.2),原 标准春期每 饲 养1000g 蚁 量,配专用 桑 园 10 hm2;简化了 桑园 施肥 要求(见4.6.2.1.1)、病虫 防治 要求(见 4.6.4);调整 了 桑叶 浸渍 消毒 技术 规范(见 4.8.4),原标 准 3 龄以 后用 0.3%0.4%有效氯 浓度 的漂白粉或 消特 灵对 桑叶 进行 浸渍消 毒,浸渍 时间 为 20min;调整了 蛾盒 处理 要求(见 4.7.5.7),原标 准在 袋蛾3d 后,方 可日 晒或 用 70 以下温 度烘 干;增加了 滞育 卵冷 藏技术(见 5.3.2.3);增加了 原种 催青 技术 要求(见7);增加了 高密 度催 青 设 备及 操作技 术要 求(见 7.1、7.3)。本标准 由浙 江省 农业 厅提 出。本标准 由浙 江省 种植 业标 准化技 术委 员会 归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浙 江省 农业技 术推 广中 心、浙江 省种植 业管 理局、浙 江省 蚕种质 量检 验检 疫站、湖州市 经济 作物 技术 推广 站、海宁 市蚕 桑技 术服 务 站、桐乡 市蚕 业有 限公 司、绍 兴市 大禹 蚕种 制造 有 限责任公 司。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谷 利 群、周金 钱、陈阜 新、徐 杰、何 恩洁、吴 怀民、戴建 忠、李 有江、赵 根松、董久鸣、孟 正乐。本标准 代替 了DB33/T 217.4-2007、DB33/T 217.5-2007、DB33/T 217.6-2007、DB33/T 217.7-2007。DB33/T 217.4-2007 的 历次版 本发 布情 况为:DB33/T 217.3-1998、DB33/T 217.3-2002、DB33/T 217.4-2007;DB33/T 217.5-2007 的历 次 版本发 布情 况为:DB33/T 217.5-2007;DB33/T 217.6-2007 的历 次 版本发 布情 况为:DB33/T 217.6-2007;DB33/T 217.7-2007 的历 次 版本发 布情 况为:DB33/T 315-2001。DB33/T 2019 2016 1 蚕 种生产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 定 了蚕 种生 产的 术语和 定义,以 及蚕 种的 繁育、冷藏、浸酸 和 催青 的技术 要求。本标准 适用 于蚕 种生 产 与 蚕种质 量检 验。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NY/T 1026 养蚕 用药 技术 规程 NY/T 1027 桑园 用药 技术 规程 DB33/T 217 蚕 种质 量及 检 验检疫 DB33/T 990 雄 蚕种 繁育 技 术规程 3 术语和 定义 DB33/T 217 界 定的 以及 下 列术语 和定 义适 用于 本文 件。3.1 蚕种保护 silkworm eggs preservation 在 蚕卵 产下 后至 入库 冷藏期 间,将 越年 蚕种 置 于适宜 的温 度、湿 度等 环 境条件 下,使 蚕卵 生理 过 程保持在 正常 状态。3.2 滞育卵 diapause egg 蚕 卵产 下后 逐步 进入 发育停 滞阶 段,即使 在适 合胚胎 生长 发育 的环 境条 件下,也不 能继 续发 育 孵 化的蚕卵。3.3 冷藏 cold storage 通 过一 定的 低温 保护,解 除滞 育卵 的滞 育或 抑 制活性 卵的 发育,使 胚 胎 整齐发 育,蚕 种能 按预 定 日期 出库 的过 程。3.4 浸酸 acid treatment DB33/T 2019 2016 2 蚕 卵经 盐酸 处理,促 使胚胎 活化 的过 程。蚕卵 产出后 在 20 h 内浸 酸的,称为即 时浸 酸;蚕卵 产出后 先冷 藏再 浸酸 的,称为 冷藏浸 酸。3.5 比重 gravity separation 用 一定 浓度 的盐 水(Nacl)淘汰 不良 卵的 过程。3.6 催青 incubation 将解除 滞育 的蚕 卵,保护 在适宜 的温 度、湿度、光线、空气 等环 境条 件下,使胚胎 整齐 发育 至孵 化。3.7 起点胚 胎 incubation beginning embyro 开始加 温催 青 的 胚胎,一 般指丙2 胚 胎。4 蚕种繁 育 4.1 适用品 种 以 下规 定适 用于 雄蚕 种以外 的 蚕 品种 繁育,雄 蚕种繁 育 按 DB33/T 990 规 定。4.2 繁育制 度 蚕种繁 育实 行三 级繁 育、四级制 种制 度。即 饲养 原 原母种 制原 原种 并择 优留 原原母 种,饲 养原 原种制原种,饲 养原 种制 一代 杂交种。4.3 饲育形 式 4.3.1 原原母 种 采用单 蛾区 育,每 1 蛾蚁 量为 1 饲育 区,饲育 量应 不少 于 15 蛾区,制 种前 不 并区。4.3.2 原原种 采用蛾 区蚁 量育,每 饲育 区为 2 g4 g 蚁 量。4.3.3 原种 采用分 区蚁 量育,每 饲育 区蚁量 不超 过 50 g;3 龄后,经 预知 检查 未检 出 微 粒子病 的 可 并区。4.4 制种方 式 4.4.1 原原母 种、原原 种 实行同 品种 同品 系异 蛾区 交配制 种。每蛾 单独 产卵,制 成 14 个卵 圈为 1 张 的 框制种。4.4.2 原种 实行同 品种 异品 系(或异 饲育区)交 配制 种,多元 杂交的 原种 按规 定的 组合 交配。每蛾 单独 产卵,DB33/T 2019 2016 3 制成 28 个 卵圈 为 1 张的 框 制种。以生 产条 件相 似的 若干饲 育区 所制 的蚕 种作 为制种 批,一个 制种 批的毛种数 量应 不超 过 2 000 张。4.4.3 一代杂 交种 按规定 的杂 交组 合进 行异 品种交 配。以 同一 杂交 组 合(正交 或反 交)条件 相 似的若 干饲 育区 或农 户为单位 所制 的蚕 种作 为制 种批,一个 制种 批的 毛种 数量应 不超 过 10 000 张。制种批 内可 按制 种日 分段,原蚕区 也可 按制 种户 分段。经母蛾 微粒 子病 检疫 合格 的 制种 批,不能 合并 或拆 分。4.5 质量预 控 4.5.1 要求 在蚕种 生产 过程 中,选除 不符合 品种 固有 性状 及不 良的卵、蚕、茧、蛹、蛾;淘汰 补 正及 预知 检查中带有 微粒 子病 的饲 育区。4.5.2 种茧质 量要 求 各级种 茧质 量要 求,见 表1、表2、表 3。表1 原原 母种、原 原种 种 茧质量 要求 项目 熟蚕虫蛹生命率(%)茧层量(g)茧层率(%)多 丝 量 品 种 春 制 中系 88 0.40 22.5 日系 86 0.35 22.5 秋 制 中系 84 0.33 22.0 日系 82 0.30 22.0 中 丝 量 品 种 春 制 中系 90 0.32 20.0 日系 88 0.30 19.0 秋 制 中系 86 0.26 19.5 日系 84 0.24 18.5 注1:原原母种留种蛾区全茧量区间开差应 控制在 0.1 g 以内;区 内个体开差 应控制在 0.2 g 以 内。茧层量蛾区内个体选择标准应控制在当期留种区的全茧量平均值乘以茧层率要求所得的值以上;注2:原原种留种蛾区全茧量区间开差应 控制在 0.2 g 以内;区内 个体开差 应控制在 0.3 g 以内。表2 原种 种茧 质量 要求 项目 克蚁收茧量(g)死笼率(%)茧层量(g)茧层率(%)多 丝 量 品 种 春 制 中系 2800 10 0.40 22.5 日系 2600 10 0.35 22.5 秋 制 中系 1800 13 0.33 22.0 日系 1600 13 0.30 22.0 DB33/T 2019 2016 4 表2 原种 种茧 质量 要求(续)项目 克蚁收茧量(g)死笼率(%)茧层量(g)茧层率(%)中 丝 量 品 种 春 制 中系 3000 8 0.32 20.0 日系 2800 8 0.30 19.0 秋 制 中系 2200 10 0.26 19.5 日系 2000 10 0.24 18.5 表3 一代 杂交 种种 茧质 量要求 项目 死笼率(%)春制 12 秋制 15 4.5.3 补正 及预 知检 查 以 饲育 区为 单位,对 收蚁后 的残 蚁、死卵 进行 微粒子 病补 正检 查;对各 龄迟眠 蚕、不良 蛹、不 良 蛾等进行 微粒 子病 预知 检查;及时 淘汰 带有 微粒 子病 的饲育 区。4.5.4 淘汰不 良饲 育区 及个 体 做好品 种、品系 之间 饲养、制种 时的 隔离 工作,防 止品种、品 系混 杂,及时 淘汰性 状不 良的 饲育 区或个体。4.5.5 淘汰不 健康 饲育 区 因发育 明显 不齐、暴 发蚕 病、中 毒等 导致 蚕健 康度 严重下 降而 产生 大批 淘汰 蚕、种 茧的,应 严格 控制制种。凡 淘汰 率达 到 40%以上 的饲 育区,不 能制 种。4.5.6 种茧选 除 原原母 种、原原 种种 茧,蛾区选 除率 应不 低 于 28%,蛾区 内个 体选 除率 应不 低于 25%;选茧 后 良茧率达 到 100%的,方 可制 种。原原母 种、原原 种种 茧选 除率超 过 60 的蛾 区不 能 留种。原种种 茧个 体选 除率 应不 少于总 收茧 量 的 5%,选茧 后良茧 率 在 90%以上 的,方可 制 种。4.5.7 特殊种 茧处 理 3 眠蚕、5 眠蚕 的茧 可 计入收 茧量,但 不能 制种;双宫 茧不 能制 原种 及以 上各级 蚕种。4.6 桑园 4.6.1 基本要 求 4.6.1.1 园地 选 择地 势平 整,土 质 肥沃,土层 深厚,土壤 pH 值呈微 酸性 或中 性,能 排 能灌,氟化 物、硫 化物 等有害气 体和 农药 污染 较少 的环境。DB33/T 2019 2016 5 4.6.1.2 桑园面 积 1 期生 产原 种10 000 张,应配桑 园8 hm2以 上,并 配 15%20%的 小蚕 专用 桑 园;1 期生 产一 代杂 交种 10 000 张,应配 桑园5 hm2以上。4.6.1.3 桑品种 选 择适 应当 地条 件的 优良桑 品种,应 早、中、晚生桑 适量 搭配。4.6.1.4 群体结 构 以每667 栽 桑 不超 过1 000 株,中杆 偏低 养成,留 有效条7 000条8 000条。4.6.2 桑园管 理 4.6.2.1 桑园施 肥 氮、磷、钾配 合施 用。全 年每667 纯氮 施用 量不 少于35,氮、磷、钾 以5:3:4 为宜,提倡 测土配方。桑园 施肥 方法,见 表4。表 4 桑园 施肥 方法 施肥时期 占全年施肥量(%)肥料种类 施肥时期 春肥 25 氮、磷为主,配施钾肥 清明前 夏肥 45 氮肥为主,配施钾肥 第 1 次夏伐后,第 2 次疏芽后 秋肥 10 氮肥 8 月上中旬 冬肥 20 有机肥为主 桑树休眠至土壤封冻前 4.6.2.2 摘芯 春蚕期 根据 天气 情况、用 叶 时期,分 期分 批进 行。一般 在 5 龄 用叶 前 12 d 结 束,摘 去一 芯一 叶。4.6.2.3 伐条、疏芽、剪 梢 4.6.2.3.1 伐条 以夏伐 为主,在 春叶 采 后7 d 内 结束,也 可结 合春 叶 利用剪 伐。春伐 按树 型养 成或用 叶需 要,在2月底前 结束。4.6.2.3.2 疏芽 当夏伐 桑新 梢长 到 15 cm 20 cm 时,进行 第1 次疏 芽;新梢 长 到 30 cm 时,进 行第 2 次疏 芽。疏芽应去 弱留 强,留枝 分布 均匀。4.6.2.3.3 剪稍 在冬季 落叶 后进 行,剪去 枝条长 度 的30%50%,或 平顶剪 梢。4.6.3 桑叶收 获 4.6.3.1 采叶时 间 根据用叶要求适时采摘。应避免在高温烈日下采叶。DB33/T 2019 2016 6 4.6.3.2 采养结 合 采 叶应 注意 采养 结合。7 月 下旬 8 月上 旬 摘 除 枝条下 部 1/3 桑 叶,或作 早秋蚕 饲养 用叶。晚 秋蚕期结束 后至 少留 梢 部 3 片4 片 叶。4.6.4 病虫防 治 按NY/T 1027 规 定。4.7 养蚕制 种 4.7.1 基本要 求 4.7.1.1 周围环 境 养蚕场 所周围 环境 清洁,水源充 足,用 电有 保障,交通方 便。生 产基 地远离 工业“三废”、农药 等污染源。4.7.1.2 场地布 局 生产用 房布 局合 理。生产 区与生 活区、办 公区 分隔。4.7.1.3 原蚕区 原 蚕户 相对 集中,具 有一定 规模;每 户饲 养蚁 量在 10 g 以上,并具 备相 应的桑 园及 基本 生产 条 件。4.7.1.4 生产用 房 蚕种生 产用 房配 备要 求,见表 5。表5 蚕种 生产 用房 配备 要求 单位:m2/100g 蚁量 生产用房 蚕室 蔟室 贮桑室 附属室 保护室 一代杂交种 100 70 50 70 按生产越年种的数量 以 150 张毛种/m2 原种 100 100 50 100 原原种、母种 按每 4 蛾区折合 1 g 蚁量计算 注:还应配备相应的催青室、能保持5 10 温度的雄蛾保护 室和消毒、检验设施设备等。4.7.2 催青收蚁 4.7.2.1 出库 春期蚕 种出库日期,以 4 月 中 旬 为 宜。确 定 出 库 日 期,应 以 大 批 为 主,适 当 兼 顾 前 后 批 开差,应 注意对交蚕 品种 的龄 期差 距。夏秋蚕 种出 库日 期,根据 生产布 局酌 情确 定。4.7.2.2 催青 催 青标 准与 方法,按 本标准 第 7 章规 定。DB33/T 2019 2016 7 4.7.2.3 收蚁 具体要 求如 下:a)收蚁前,将蚕 室环 境调 节 到温 度 24,湿 度 80%85%。收 蚁前3 h 感 光。中 系品种 在盛 孵化(50%左右 孵化)后2 h 3 h 为 收蚁 适时,日 系品 种可适 当提 前;b)单蛾育 收蚁 可采 用直 接桑 收法;蚁 量育 可采用 网收 法或棉 纸吸 引法;逸 散性 强的品 种,可 结 合用打落 法收 蚁。同一 卵圈 的蚁蚕,不 能分 入不 同饲 育区;c)收蚁后,保 留残 蚁、残卵 以备质 量追 溯。4.7.3 饲养 4.7.3.1 饲养标 准 各龄 饲 养标 准,见 表 6。表 6 饲养 标准 龄别 1 龄 2 龄 3 龄 4 龄 5 龄 目的温度()2728 2627 2526 24 25 2425 目的湿度(%)8590 8590 8085 75 80 7080 给桑次数(次/d)3 3 3 3 3 除沙 眠除 1 次 起、眠除各 1 次 起、眠除各 1 次 起、中、眠除各 1次 起除 1 次,每天中除 1 次 蚕体消毒 收蚁、将眠各 1 次 起蚕、将眠各 1 次 起蚕、将眠各 1 次 起蚕、盛食、将眠各 1 次 起 蚕、见 熟 各 1次,龄 中 每 天 1次 最大蚕座面 积(m2/2g 蚁量)0.24(收蚁 0.06)0.65 2.00 4.00 10.00 注:多丝量品种1 3 龄宜适当偏高 温度。各眠眠中降低1 温度。4.7.3.2 用叶标 准 各 龄用 叶标 准,见 表 7。表 7 各龄 用叶 标准 期别 龄 别 收蚁当日 1 龄 2 龄 3 龄 4 龄 5 龄 春 期 叶 色 黄绿色 嫩绿色 绿色 较深绿色 深绿色 深绿色 叶 位 最大叶上 1叶 最大叶 最大叶下1 3 叶 止 芯 芽 叶 或 片叶 止芯芽叶或片叶 全部采摘 DB33/T 2019 2016 8 表7 各龄 用叶 标准(续)期别 龄 别 收蚁当日 1 龄 2 龄 3 龄 4 龄 5 龄 秋 期 叶色 黄绿色 嫩绿色 浅绿色 绿色 较深绿色 深绿色 叶位 最大叶 上 1 叶 最大叶 最大叶 下 1 叶 第6 7 叶 第8 12 叶 梢部 5 6 叶以外 4.7.4 上蔟与 种茧 处理 4.7.4.1 上蔟 4.7.4.1.1 蔟中环 境 上蔟初 期温 度 为 26 27,形成 茧壳后 保 持24,湿 度75%以 下。保 持 弱光、适当 通风、避免强风 和振 动。4.7.4.1.2 蔟具 以 塑料 折蔟 为宜。原 原 母种、原 原 种 上蔟 须加 覆蔟网。4.7.4.1.3 上蔟方 法 以饲育 区为 单位 分区 上蔟。蚕见 熟时 随时 挑出 熟蚕 上蔟;大批 适熟 时,挑出 未熟蚕 另行 给桑;少 量迟熟蚕 基本 熟后,一 次性 上蔟。4.7.4.1.4 上蔟密 度 以每平 方 米 500 头为宜,分层上 蔟时 下层 蔟应 适当 降低密 度。4.7.4.2 采茧 原则上 实行 早采 茧,即蚕 吐丝基 本结 束为 采茧 适时(上蔟 后 60 h72 h)。采 茧前,应剖 茧观 察,若已开 始化 蛹,则应 改为 迟采茧,待 全部 化蛹 后采 茧。4.7.4.3 种茧保 护 将 种茧 平摊 于蚕 匾,用温 度 23 25,湿 度 75%80%保护。见 苗 蛾后,湿度 为 80%85%;羽化前 保持 自然 明暗,羽 化前夜 保持 黑暗。4.7.4.4 选茧 选 除各 区中 的 薄 皮茧、烂茧、畸 形茧、绵 茧 等 不良茧 和不 符合 品种 固有 性状的 茧。4.7.4.5 种茧调 查 4.7.4.5.1 调查时 期 从 上蔟 数量 最多 的 一 天算起 的 第 7 d 10 d 进 行。熟蚕 结茧 率调 查,在采 茧期进 行。4.7.4.5.2 取样方 法 DB33/T 2019 2016 9 具体方 法如 下:a)原原母 种、原原 种种 茧以 蛾区为 单位,全 部取 样;b)原种种 茧以 饲育 区为 单位,逐匾 随机 抽取 代表 性样 茧,总 量不 少 于 2。抽 样前不 得选 茧;c)一代杂 交种 种茧 以饲 育区 为单位,逐 匾随 机抽 取代 表性样 茧,总量 不少 于 2.5。4.7.4.5.3 调查要 求 调查 具 体要 求如 下:a)克蚁收 茧量:除 薄皮 茧、烂茧以 外,其余 种茧 均计 算收茧 量,并按 下列 公式 计算克 蚁 收 茧 量。GGGtntcnc(1)式 中:Gnc_ 克蚁 收茧 量,单位为 千克(kg);G tc_ 收茧 量,单位 为千 克(kg);G tn_饲 育区 蚁量,单 位为克(g)。b)死笼率:原原 种整个 蛾区 抽样,原 种每 饲育区 从样 茧中随 机抽 取 300 颗,一 代杂交 种每 饲 育 批从样茧 中随 机抽 取 400 颗,调查 死笼茧 颗数(僵、伤、蛆茧 不计 入死 笼茧 内),按下 列公 式计算死笼 率。100 NNRcdcdc(2)式中:R dc_ 死 笼率,单 位为 百分率(%);Ndc_ 死笼 茧 颗 数,单 位为颗;N c_调 查茧 颗数,单 位为 颗。c)熟蚕虫 蛹生 命率:采 茧时,调查 各蛾 区蔟 中病 死蚕 头数、不结 茧蚕 头数 和结 茧蚕头 数。先按 下列公式 计算 熟蚕 结茧 率。100 N N NNRc nc slcc(3)式中:Rc_熟 蚕结 茧率,单位 为百 分率(%);N c_ 结 茧蚕 头数,单 位为 头;N sl_蔟 中病 死蚕 头数,单 位为头;DB33/T 2019 2016 10 N nc_不 结茧 蚕头 数,单位 为头。然后按 下列 公式 计算 熟蚕 虫蛹生 命率。)1(R R R dc c lp(4)式 中:Rlp_熟 蚕虫 蛹生 命率,单位 为百 分率(%);Rc_熟 蚕结 茧率,单位 为百 分率(%);R dc_死 笼率,单 位为 百分率(%)。d)茧层量 与茧 层率:从 样茧 中随机 抽取 雌、雄茧 各 25 颗,剥 除茧 衣后,分 别称 取雌、雄茧 的 全茧重量、茧 层重 量。并按 下列公 式计 算茧 层量、茧 层率。NGGctcscs(5)式中:Gcs_茧 层量,单 位为 克(g);Gtcs_雌 雄茧 合计 茧层 量,单位为 克(g);N c_调 查茧 颗数,单 位为 颗。100 GGRtctcscs(6)式中:Rcs_茧 层率,单 位为 百分 率(%);Gtcs_雌 雄茧 合计 茧层 量,单位为 克(g);Gtc_雌 雄茧 合计 全茧 量,单位为 克(g)。4.7.4.6 削茧、鉴蛹 削茧、鉴蛹 在蛹 体复 眼着 色后开 始,发蛾 前结 束。鉴蛹前 先挑 出病 蛹、死蛹、出血 蛹、半蜕 皮蛹、特小蛹 和畸 形蛹 等不 良蛹,初鉴 后进 行复 鉴。鉴蛹 后,分 雌、雄及 时将 蛹摊 放在有 垫料 的蚕 匾上 保护,防止蚕 蛹滚 动、堆积。4.7.5 制种、袋蛾 DB33/T 2019 2016 11 4.7.5.1 发蛾调 节 种 茧期 发蛾 调节 应及 时观 察发育 程度,并 根据 品种 发蛾 习 性,通过 温湿 度调 节,做 好“提 头、留 尾、对大批”,确保 对交 品种 雌、雄蛾 大批 发蛾 时间 和数 量基本 吻合。4.7.5.2 发蛾、捉蛾、选 蛾 4.7.5.2.1 发蛾 发 蛾当 日,雌蛾 在捉 蛾 前 4 h6 h 感光,雄蛾 根据 需 要感光。4.7.5.2.2 捉蛾 在 蚕蛾 鳞毛 充分 干燥,蛾 翅展开,蛾 体收 缩后 进行。按先 中系 品种,后日 系 品种;先雌 后雄;先落地蛾(繁育 原原 母种、原 原种及 原种 落地 蛾应 淘汰)、匾边 蛾,后 自上 而下 逐匾进 行。捉出 的雌 蛾以 每平方米200 蛾250 蛾均 匀置于 蚕匾 中。4.7.5.2.3 选蛾 在 捉蛾、投 蛾、交 配过 程 中,及 时选 除病 态蛾、半 蜕皮蛾、大 腹蛾、特小 蛾、黑节 蛾和 鳞毛 脱落 蛾等不良 蛾以 及纯 对蛾、苗(末)蛾。4.7.5.3 交配、理对、拆 对 4.7.5.3.1 交配 交 配室 内应 确保 无风、弱 光、安 静,温度 为23 25,湿 度75%80。交配在 发蛾 后4 h6 h进行。将雄 蛾均 匀撒 在雌 蛾匾内,撒 蛾数 量多 于雌 蛾数的5%10;新 鲜雄 蛾与再 交雄 蛾分 开 使 用。雄蛾交 配次 数,中系 以2 次为限,日 系以3 次 为限。交配 时间4 h6 h。产 卵 性能差、残 存卵 多的品种,应适 当迟 交、长交。4.7.5.3.2 理对 交 配10 min 后捉 出单 只雌、雄蛾,另 行交 配。4.7.5.3.3 拆对 按 交配 时间 先后 拆对。雌 蛾待充 分排 尿后 送产 卵室,需再 交的 雄蛾 冷藏 保护。4.7.5.4 投蛾、巡蛾、产 卵 4.7.5.4.1 投蛾 框 制产 卵 按 框投 蛾,平附 产卵以 每10 2投1 蛾,平产1 层为 宜。4.7.5.4.2 巡蛾 投 蛾后 固定 专人 巡蛾。捉 出逸出 蛾、雄蛾 及不 良蛾,扶正 朝天 蛾,吸干 蛾尿。框制 种补 足空 蛾 圈。4.7.5.4.3 产卵 产卵室 温度25、湿度75%。产 卵性 能差、残 存卵 多 的品种,温 度可 适当 偏高。室内 要保 持黑 暗,注意换 气,切忌 闷热。DB33/T 2019 2016 12 4.7.5.5 蚕蛾保 护 新鲜雄 蛾和 再交 雄蛾 应分 开 冷藏 保护。冷藏 室温度 为5 7,并保 持黑暗。冷藏时 间不 超过3 d。雌蛾应 当日 利用,尽 量避 免冷藏。4.7.5.6 袋蛾、收种、送 种 4.7.5.6.1 袋蛾 袋蛾方 法按DB33/T 217规定。4.7.5.6.2 收种 从 投 蛾 产卵 至 袋蛾 收 种的时 间,即时 浸 酸种 在10 h 以 内,冷藏 浸 酸种 在12 h以 内,越年 种 在16 h以内。不受 精卵 多的 品种,应适 当缩 短时 间。4.7.5.6.3 送种 即时浸 酸种 应于 中心 卵龄14 h内 将蚕 种送 达浸 酸场 所;冷藏 浸酸 种 应 于产 卵36 h 内将蚕 种送 达冷 库。高温时 应尽 量缩 短送 达时 间。不 同批(段)次、不 同产卵 时间 的蚕 种,应分 别放置,并 填写 送种 清单。送 种应 专人 负责 并随 带清 单。送 种途 中防 止高 温、日晒、雨淋。越年 种 在收 种后 清点 数量,送蚕 种保 护室 保护。4.7.5.7 蛾盒处 理 蛾盒应 存放 在通 风干 燥、无虫鼠 害场 所,不得 堆积。为防止 腐烂,袋 蛾第2 d 应 送烘蛾 室,先用30 温度预 烘,待各 批蛾 盒送 齐后,用50 60 温 度烘干 至母 蛾头 胸部 干燥、腹部 稍软。烘 干后应妥善保管,防止 发霉 和遗 失,直至送 达蚕 种质 量检 验机 构。4.8 综合防 病 4.8.1 清洁 4.8.1.1 养蚕前 清洁 消毒前 彻底 打扫、清 洗生 产用房 及养 蚕用 具。4.8.1.2 蚕期中 清洁 定期除 沙,保持 蚕座 清洁;操作 前后 应洗 手;进 出 蚕室、贮桑 室应 换鞋;生 产用具 应 经 常清 洁、消毒。4.8.1.3 养蚕后 清洁 及时处 理生 产废 物,清扫 环境,集中 处理 污物;用 药剂对 生产 用房、用 具进 行消毒。4.8.2 消毒 按NY/T 1026 规 定。4.8.3 控制病 源传 播 DB33/T 2019 2016 13 做 好生 产区 与生 活区、蚕 室与贮 桑室、室 内用 具与 室外用 具的 隔离;蚕 沙、病毙蚕、蛹 壳、垫料、已交配 过的 雄蛾 以及 其它 养蚕污 染物 必须 焚毁、深 埋或作 堆肥 发酵;养 蚕过 程中及 时分 批提 青和 除沙,淘汰病 小蚕 并进 行蚕 体蚕 座消毒,防 止蛹 期创 伤感 染。4.8.4 桑叶浸 渍消 毒 1 龄2 龄 用有 效 氯 为0.3%的氯制剂 液 浸 渍,时 间为5 min,浸渍 后 清水 漂 洗,脱 水 晾 干后 给 桑;3龄以后 用有 效氯 为0.3%0.5%的 氯制 剂 液 浸渍,时 间 为15 min。桑叶 经消 毒脱 水 晾干后 及时 喂蚕,防 止再污染。4.9 越年蚕 种保 护 4.9.1 保护要 求 按 标准 做好 温、湿度 调节,防霉、虫 害、鼠害 工作。并特别 注 意湿 度的 调节,防止 湿度 过低。4.9.2 保护设 施 隔 温性 能良 好的 保护 室,并配备 一定 数量 的冷 暖空 调、吸 湿机、电 扇等 环境 调节设 备。4.9.3 蚕种排 放 蚕种用 排笔 逐张(块)掸 净卵面 上的 附着 物后,按 品种、批次 悬挂 在蚕 种保 护室内,并 保持 与窗 面垂直,离地、墙 各1 m以 上;卵面 间距,散 卵布 为6,蚕 连纸 为1。4.9.4 保护标 准 4.9.4.1 春制越 年蚕 种的 保护 标准 春 制越 年 蚕 种的 保护 标准,见表8。表8 春制 越年 蚕 种 保护 标准 保 护 时 期 温度()湿度(%)注 意 事 项 产卵后 1 周内 24 7580 对容易产生不越年卵的蚕品种,在产卵后用 20温度保护5d 7d。6 月下旬9 月上旬 2526 7580 避免接触 28以上高温,注意 通风换气和补湿。9 月下旬11 月上旬 2420 8085 温度应 逐步下降,如室温低于20,应加温至 20。含多化性血统品种应不低于 21。后 期注意补湿。11 月中旬 2013 80 85 温度应 逐步下降,11 月中旬前 期在保护温度范围内宜偏高。11 月下旬浴种 1310 8085 12 月后在保护温度范围内力求 偏低。浴种后入库 7 5 7580/4.9.4.2 秋制越 年蚕 种的 保护 标准 秋制越 年种 的 保 护标 准,见表9。DB33/T 2019 2016 14 表9 秋制 越年 种保 护标 准 4.9.4.3 春制越 年种 洗落 保护 4.9.4.3.1 适用品 种 适用于 化性 稳定 的品 种。4.9.4.3.2 洗落适 期 以产卵 后15 d20 d 为洗 落适期。4.9.4.3.3 洗落水 温 洗落最 适水 温 为25,避 免21 以 下、28 以上 的温度。4.9.4.3.4 洗落技 术 洗落时 按常 规脱 粒、过筛、漂洗 后,用有 效氯0.2 的氯制 剂 液 浸渍5 min,脱 药干燥 后摊 卵。4.9.4.3.5 洗落后 保护 具体方 法及 要求 如下:a)摊卵:蚕卵干 燥后摊 于垫 有细尼 龙纱等 垫料的 蚕具 内,摊 卵量为 每平方 米 2 3,厚 薄均匀;b)换气:洗落 后至 冬季 浴种 前每 天 换气 1 次2 次,每次换 气时 间 15 min 30 min,保持 室 内温湿度 均匀,空 气新 鲜;c)翻卵:2 d 3 d 翻 动一 次 蚕卵,翻卵 时勿 剧烈 摩擦;制种期 保护时期 保 护 时 间 温度()湿度(%)注意事项 早 秋 初 期 产卵后5d 内。24 7580 对容易产生不越年卵的蚕品种,在产卵后用20温度保护5d7d。中 期 30d 25 7580 防止干燥,及时补湿。后 期 每 2d 降低 1 或每 d 降低 0.5,降至与春制越年种同温保护。2510 7580/浴种后至入库前/7 5 7580/中晚秋 初 期 产卵后至蚕卵固有色。24 7580/中 期 15d 25 7580 含 多 化 性 血 统 蚕 品 种应保护 30d。后 期 每 2d 降低 1 或每 d 降低 0.5,降至与春制越年种同温保护。2510 7580/浴种后至入库前/7 5 7580/DB33/T 2019 2016 15 d)保护:按4.9.4.1 规 定。4.9.5 浴消整 理 4.9.5.1 浴消前 的准 备 蚕种浴 消前,应 将所 有浴 消用房 及用 具进 行清 洗消 毒,晾 种室 和蚕 种保 护室 应有降 温、防冻 设施,备好仪 器、药品 等。做 好 不良卵 及带 微粒 子病 蚕种 的淘汰。按 先春 制种、后 秋制种,先 中系 品种、后 日系品种,含 多化 性血 统蚕 品种最 后的 原则 安排 好浴 种计划。4.9.5.2 浴种适 期 11 月下 旬12月 中旬。4.9.5.3 散卵蚕 种的 浴消 4.9.5.3.1 取种 在浴种 前1 d,核对 品种、批(段)次、数 量,做好 标识。4.9.5.3.2 浸种、脱粒、漂 浆 蚕 种在 清水 中浸 渍1 h2 h,蚕 卵易 脱落 后,刮下 蚕 卵,用 清水 脱浆。4.9.5.3.3 消毒、脱药 蚕 卵脱 浆后,用 有效 氯0.3%的氯 制剂 液浸渍9 min,滤液1 min。消 毒后 用清 洁 流水逐 级漂 洗脱 药,脱药时 间30 min 60 min,至药 味脱 净。消毒 液不 可重复 使用。4.9.5.3.4 比重、脱盐 脱 药 后 的蚕 卵用 盐水 比重。先轻 比,比 重 为1.075 左右,淘 汰浮 游卵;后 重比,比重 为1.085 左右,淘汰下 沉卵。轻、重 比 开 差为0.010 0.015。比重 后,蚕 卵即 用清 水脱 盐,至盐味 脱净。4.9.5.3.5 脱水、干燥 蚕卵脱 盐后,经 脱水 机脱 水,快 速风 干后,摊 放 在 晾种室 保护。保 护温 度为5,避免3 以下、7 以 上温度。4.9.5.4 框制蚕 种的 浴消 4.9.5.4.1 取种、浸种 浴种前1 d 按计 划取 种、捆 扎,分 品种、批(段)次 写明标 签。浴种 当日 将蚕 种浸渍 在水 温10 左右 的清 水中,浸 渍时 间20 min40 min,至蚕 连纸 充 分浸透。4.9.5.4.2 消毒、脱药 蚕种浸 渍后,滤去 水滴,用浓度 为3.5%4.0%甲醛 液浸渍 消毒。消毒 液温20,消毒 时间40 min。消毒后 用清 洁流 水逐 级漂 洗脱药,脱 药时 间1 h左 右,至药 味脱 净,消毒 液经 补充药 量后 可重 复使 用。4.9.5.4.3 浴洗、脱水 蚕种 脱 药后,在 清水 中用 排笔洗 除卵 面上 不洁 物,漂洗干 净。浴洗 后,用脱 水机脱 水。DB33/T 2019 2016 16 4.9.5.4.4 晾种、收种 蚕种脱 水后,悬挂 或平 摊 在晾种 室。晾 干时 间控 制 在24 h 内。蚕 种晾 干后,置 于温度 为5 的 保护室保护。4.9.5.5 整理、装盒(箱)散卵经 浴消 干燥 后,按DB33/T 217 规 定逐 批进 行质 量 检验。检验 合格后,称 量 装盒、装箱,及时 送冷库冷 藏。框制种 晾干 收种 后,在保 护 室逐 张检 查,挖去 不符 合要求 卵圈,用 同一 制种 期、同 一品 种、同一 批次的蚕 种 贴 补,达到 DB33/T 217 规 定要 求后,分 品 种、批 次,及时 送冷 库冷 藏。5 冷藏 5.1 冷库基 本要 求 冷库应 配备 与冷 藏容 量相 适应的 库房、制冷 及温 湿 度调节 设备。至少 有2 台 制冷机 组,有 温湿 度自动控制 设施。库 房应 无有 害气体,无 鼠害,易 消毒,材料 耐腐 蚀。5.2 越年种 的冷 藏 5.2.1 冷藏标 准 越年种 冷藏 标准,见 表10。表10 越 年种 冷藏 标准 用种期别 春蚕用种 春夏兼用种 夏蚕用种 第1 次冷藏 入库时期 1 月中下旬 胚胎发育程度 甲 冷藏温度()2.5 第2 次冷藏 入库时期 3 月上旬 4 月上旬 4 月中旬 胚胎发育程度 丙1 丙1 丙1 冷藏温度()2.5 或5 2.5 2.5 注:第2 次冷藏春蚕用中丝量品种可用5。5.2.2 冷藏方 法 5.2.2.1 第1 次 冷藏 当胚胎 绝大 多数 发育 到甲胚胎时,按 蚕种 批次 逐批 进行冷 藏。5.2.2.2 中间感 温 第1次 冷藏 结束 后,提高 保 护温度,使 胚胎 发育 到达 丙1。a)感温时 间:春蚕 用 种 2 月 中下旬,春 夏兼 用 种 3 月 中下旬,夏 蚕用 种4 月上 旬;b)预备感 温:感 温开 始前7 d,用 5 7 温 度进 行 预备感 温。春 夏兼 用蚕 种,感 温前10 d 15 d 用5 7 温度 进 行预备 感温;DB33/T 2019 2016 17 c)感温:将 蚕种 逐批 移出 冷 藏场所,缓慢 升高 温度(日 升温幅 度不 超 过3)。先在 9 10 温度下 保护;当 胚胎 发育 到乙 1 乙 2 胚胎 时,再 用 10 13 温 度保 护。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