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7/T 3495-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7/T 3495-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7/T 3495-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7/T 3495-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7/T 3495-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37/T 3495-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 20B1 6DB37山东省地方标 准DB 37/T 34952019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 0 1 9-0 1-2 9发 布 2 0 1 9-0 3-0 1实 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 B 3 7/T 34 95 20 19I目 次前言.II I1范 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选 地.25整 地.26 品种选择.27 种子处理.27.1 精选种子.27.2 拌种或包衣.28播 种.28.1 播种期.28.2 播种量.38.3 播种的要求.39 苗期管理.39.1 查苗、补种.39.2 中耕、培土.310 施肥.310.1 基肥.310.2 种肥.310.3 追肥.310.4 叶面肥.311 水分管理.311.1 播种出苗.311.2 苗期.411.3 开花结荚期.411.4 鼓粒期.412 病害防治.412.1 大豆花叶病毒病.412.1.1 农业防治.412.1.2 化学防治.412.2 大豆胞囊线虫病.412.2.1 农业防治.4D B 3 7/T 34 95 20 19II12.2.2 生物防治.412.2.3 化学防治.413 害虫防治.413.1 蛴螬.413.1.1 农业防治.413.1.2 物理防治.413.1.3 生物防治.513.1.4 化学防治.513.2 点蜂缘蝽.513.2.1 农业防治.513.2.2 化学防治.513.3 食叶性害虫.513.3.1 农业防治.513.3.2 物理防治.513.3.3 生物防治.513.3.4 化学防治.514 防除杂草.515 收获.515.1 收获时期.515.2 收获方法.5D B 3 7/T 34 95 20 19I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冉、张礼凤、李青、王彩洁、李伟、张彦威、林延慧、戴海英、尹秀波。D B 3 7/T 34 95 20 191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大豆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 4 0 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GB/T 8 3 2 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 8 3 2 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 8 3 2 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T 8 3 2 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 8 3 2 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 8 3 2 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 8 3 2 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重茬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一种作物或采用同一个复种方式。3.2迎茬同一块地上隔一茬再种相同的作物。3.3出苗期子叶出土的株数达到50%的日期。3.4苗期从出苗到花芽开始分化的时期。D B 3 7/T 34 95 20 1923.5开花期开花的株数达50%的日期。3.6结荚期植株50%幼荚形成长达2 cm以上的日期。3.7鼓粒期50%植株豆荚放扁,籽粒较明显凸起的日期。3.8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的日期。4选 地选不重茬、不迎茬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5整 地春播大豆宜采用年份之间深松、深耕、旋耕、免耕交替进行。夏播大豆免耕播种。6 品种选择春夏品种不宜混用。选用产量高、抗逆性强、籽粒商品性好,且通过审定的品种。7 种子处理7.1 精选种子选择符合GB 4 4 0 4.2 规定的种子。7.2 拌种或包衣根据播种地块主要病虫害种类采用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预防主要病虫害发生。8播 种8.1 播种期春播大豆在终霜期后及时播种。夏播大豆播种期最晚不迟于6月2 5 日。D B 3 7/T 34 95 20 1938.2 播种量黄淮海地区夏大豆适宜密度一般13000-20000株/6 6 6.7 m2。根据品种特性、种子发芽率和土壤肥力确定播种量。开张型品种宜少 播,紧凑型品种宜多 播;肥地宜少播,旱瘠薄地宜多播。播种量按以下公式计算:666.7 m2播种量(kg)(计划亩株数百粒重)/(1 0 0 1000发芽率田间出苗率)。8.3 播种的要求采用精量播种,行距40 c m 6 0 cm。种子间距均匀一致。播种深度3 cm5 cm,墒情适宜时浅播,墒情不足时适当深播。覆土厚度均匀一致,不露种。播种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9 苗期管理9.1 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缺苗断垄的应移稠补稀或育苗移栽,严重缺苗的应浸种2 h3 h 后补种,天旱时带水补种。9.2 中耕、培土真叶展开后,按先浅后深的原则中耕。第一次中耕要抢晴及早进行,最后一次在初花期前结束。培土在最后一次中耕时进行,高度为10 c m 1 2 cm,宜超过子叶节。10 施肥10.1 基肥结合整地每666.7 m2施1000 k g 1 5 0 0 kg优质腐熟有机肥。10.2 种肥每6 66.7 m2施用10.0 k g 的氮磷钾复合肥。肥料在种子侧下方8-1 0 c m。10.3 追肥土壤碱解氮含量在80 m g/k g 以上时,可不追肥。开花前未封垄者,开花前每666.7 m2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 k g。中等肥力地块鼓粒初期每666.7 m2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51 0 k g。10.4 叶面肥鼓粒中后期缺肥时,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11 水分管理11.1 播种出苗D B 3 7/T 34 95 20 194大豆播种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低于60%时应造墒播种,高于80%时应散墒后播种。有喷灌或 滴灌条件的,可在播种后当天小水喷灌一 次,出苗前(夏季播种后第 4天)再 喷灌一次,确 保出苗。采用喷灌时应浅播种,少喷水,不积水。11.2 苗期不浇水或少浇水,预防旺长和倒伏。11.3 开花结荚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80%时,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11.4 鼓粒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85%,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荚,确保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12 病害防治12.1 大豆花叶病毒病12.1.1 农业防治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用无病种子。选用抗花叶病毒病品种。与非豆科作物轮作换茬。防治蚜虫预防花叶病毒传播。12.1.2 化学防治喷施病毒A、植病灵、菌毒清等药剂防治。12.2 大豆胞囊线虫病12.2.1 农业防治与非豆科作物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12.2.2 生物防治施用蓖麻种壳粉碎物或阿维菌素拌种。12.2.3 化学防治甲基异柳磷进行土壤处理。13 害虫防治13.1 蛴螬13.1.1 农业防治秋冬耕时捡拾蛴螬。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3.1.2 物理防治D B 3 7/T 34 95 20 195黑光灯诱杀蛴螬成虫。13.1.3 生物防治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制剂沟施于种子旁。13.1.4 化学防治毒死蜱微胶囊悬浮液拌种。13.2 点蜂缘蝽13.2.1 农业防治远离树林和保护地。13.2.2 化学防治现蕾、开花和初荚期,使用吡虫啉和氰戊菊酯喷雾防治,隔71 0 天喷1次,连喷2次。13.3 食叶性害虫13.3.1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间作,清洁田园。13.3.2 物理防治摘除卵块、卷叶,消灭幼虫。黑光灯诱杀。13.3.3 生物防治苏云金杆菌乳剂喷雾。13.3.4 化学防治功夫乳油、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锐劲特悬浮剂、阿维菌素乳油喷雾防治。14 防除杂草以农业措施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苗期中耕、培土可有效防除杂草。谨慎使用化学除草剂。化学除草有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封闭、苗后茎叶喷施等方式,应正确选择除草剂和使用方式。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可用咪唑乙烟酸、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苗后茎叶喷施可用烯草酮、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苯达松等。15 收获15.1 收获时期达到成熟期即时收获。适宜的人工收获时期在大豆黄熟末期或手摇动植株有响声的时期。机械收获时间可适当推迟1 d3 d。15.2 收获方法D B 3 7/T 34 95 20 196采用联合收割机适期收获。根据收割条件合理调整收割机的各项参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