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根腐病防治技术规程DB37/T 3497-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甘薯根腐病防治技术规程DB37/T 3497-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薯根腐病防治技术规程DB37/T 3497-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薯根腐病防治技术规程DB37/T 3497-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薯根腐病防治技术规程DB37/T 3497-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薯根腐病防治技术规程DB37/T 3497-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 21.0 1B1 6DB37山东省地方标 准DB 37/T 34972019甘薯根腐病防治技术规程2 0 1 9-0 1-2 9发 布 2 0 1 9-0 3-0 1实 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 B 3 7/T 34 97 20 19I目 次前言.II1范 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防治原则.14 防治技术.14.1 育 苗.14.1.1 苗床处理.14.1.2 选用抗病品种.14.1.3 种薯处理.14.1.4 高剪苗.14.2 大田栽插.24.2.1 合理轮作.24.2.2 清除病残体.24.2.3 深翻改土.24.2.4 栽 插.24.3 肥水管理.24.4 收获后种薯处理.2附录 A(资料性附录)甘薯根腐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3D B 3 7/T 34 97 20 19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夫云、李爱贤、秦桢、王庆美、段文学、张立明、董顺旭、张海燕、解备涛。D B 3 7/T 34 97 20 191甘薯根腐病 防治技术规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薯根腐病防治原则、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甘薯产区根腐病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 3 2 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1 2 7 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 8 6 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NY/T 1 8 6 9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钾肥3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合理安全高效使用化学农药。将农药等有害物质在农田环境和粮食中的残留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以内,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 3 2 1 和 N Y/T 1276。4 防治技术4.1 育 苗4.1.1 苗床处理利用肥沃的的熟土作为床土,用50%甲基硫菌灵500800倍液处理苗床。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 321和NY/T 1 2 7 6 标准规定。4.1.2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的适合当地生产需要的品种,如高抗根腐病的甘薯品种济薯25、济薯26等。4.1.3 种薯处理排种前,剔除病、伤、冻薯块,精选健康薯作 种薯,结合防治甘薯 黑斑病,用50%甲基硫菌灵可 湿性粉剂8001 0 0 0 倍液浸种8 m i n10 m i n。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 3 2 1 和 N Y/T 1276标准规定。4.1.4 高剪苗苗床上薯苗高2 5 c m以上时,在离地面5 cm处剪苗,栽插于大田。D B 3 7/T 34 97 20 1924.2 大田栽插4.2.1 合理轮作与非寄主作物实行2年3年轮作;在重病区与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进行5年以上的旱地轮作。4.2.2 清除病残体清除田间病薯、病株、病叶。4.2.3 深翻改土发病地块深翻30 c m 左右。4.2.4 栽 插栽插前,薯苗基部6 cm10 cm用45%代森铵 水剂200400倍或 2 5%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浸泡3 min5 m i n。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 3 2 1 和N Y/T 1276标准规定。将上述 苗移栽至种植 田或采苗圃中。待采苗 圃苗长到 35 cm时,在 离地面1 0 c m15 c m 处剪苗,栽插于留种田。4.3 肥水管理增施腐熟有机肥料与钾肥。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1 8 6 8 和 N Y/T 1869标准规定。栽前浇水造墒,栽后15 d 及发病盛期前如遇干旱浇水1次。4.4 收获后种薯处理种薯入窖前,用2 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 0 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 0 0 1000倍液浸种3 min5 m i n,晾干后入窖。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 3 2 1 和N Y/T 1276标准规定。D B 3 7/T 34 97 20 193A A附录A(资料性附录)甘薯根腐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A.1 症 状苗床、大田均可发病。苗床发病,症状一般较轻,病薯较健薯出苗晚,出苗率低。大田发病,叶片变黄,少数现蕾开花,严重时整株枯死,多数不结薯,即使结薯,薯块也小多畸形,有褐色至黑色圆凹陷病斑。A.2 传播途径根腐病 系典型土传病 害,病菌主要集中在地表 0 c m 25 cm的土壤 耕作层,通过灌溉、中耕 等田间管理措施传播到健壮植株上。病残体、带菌有机肥、流水携菌以及,带菌种苗均是近传播的主要途径。A.3 发病条件其病原 菌生长的温度 范围 21 29,最适 温度2 7;土壤 含水量1 0%以下,对病害的发展 有利。6月下旬至8月份为发病盛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