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DB34/T1516-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DB34/T1516-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DB34/T1516-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DB34/T1516-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DB34/T1516-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DB34/T1516-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0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162019 代替 DB34/T 1516-2011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 The operating rules for double cropping freshwater shrimp in Chinese Mitten Crabs pond 文稿版次选择 2019-07-01发布 2019-08-01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1516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34/T 1516-2011无公害池塘河蟹套养双季青虾技术操作规程,与 DB34/T 1516-2011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删除原标准 3“术语与定义”内容。将原标准 4.1“面积 13000 26000”改为本标准 3.1“面积1066740667”。将原标准 4.2“沟宽 3 m5 m,沟深 50 cm80 cm”改为本标准 3.3“沟上口宽 6 m8 m,下口宽2 m3 m,沟深0.8 m 1m”。将原标注 4.3“排水口设置 40 目密眼“凸”型不锈钢丝网,“凸”面向外”改为本标准 3.4“排水口设置网目为 20 目40 目密眼虾罩”。增加了本标准 4.6“增氧设施”内容。将原标准 4.6“堆放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改为本标准 4.8“选用速溶性生物肥料”。删除原标准 4.7.4“金鱼藻”内容。将原标准 4.8“投放螺蛳 100 kg150 kg”改为本标准 3.9“投放螺蛳 200 kg300 kg”;将原标准 4.8“补投 50 kg100 kg”改为本标准 3.9“补投螺蛳 150 kg150 kg”。将原标准 5.1.3“每 667 投放幼蟹 500 只600 只”改为本标准 4.1.7“每 667 投放幼蟹800 只1000 只”。将原标准 5.2.3“每 667 投放虾苗 5 kg7 kg”改为本标准 4.2.4“每 667 投放虾苗 4 kg5 kg”。增加了本标准 4.3“套养鱼种放养”内容。将原标准 6.4“定量”内容改为本标准 5.4“定量”、5.4.1“河蟹养殖前期(3 月6 月初)”、5.4.2“河蟹养殖中期(6 月上旬7 月底)”、5.4.3 河蟹养殖后期(8 月初11 月初)”内容。将原标准 10“12 月底干塘,捕捞全部虾蟹”改为本标准 10“翌年 1 中下旬干塘,捕起全部虾、蟹、鱼”。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马鞍山市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宣城市中博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安徽省南湖虾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金鼎家庭农场、太湖县水产局、宣城市阿太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绩溪县农业农村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光同、江河、石小平、何吉祥、周建桥、陈静、曹义林、汪翔、吴本丽、檀基良、乐平义、周作友、吴敏、叶韵、吴昊、明晶。DB34/T 15162019 1 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的池塘条件、虾蟹苗种放养、投饲、水质调控、水草管理、疾病防治、巡塘、适时捕捞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河蟹养殖池塘双季套养青虾,池塘虾蟹鳜混养、池塘虾蟹鳢混养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DB34/T 331 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技术规范 3 池塘条件 3.1 池塘 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 10667 40667,坡比 1(35),可蓄水 1.2 m1.5 m,土质以壤土为宜,淤泥厚 10 cm15 cm,塘埂无杂草,周边无高大树木及建筑物,环境应符合 NY/T 5361的规定。3.2 水质 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和 NY 5051 的规定。3.3 池塘改造 离塘埂 2 m3 m 处开挖环沟,沟上口宽 6 m10 m,下口宽 2 m3 m,沟深 0.8 m1.0 m,利用挖沟的泥土抬高塘埂,使得埂高 1 m 左右,埂面宽 2 m 以上,埂、沟坡比 1(35),环沟面积占池塘总面积 2030,中间形成围滩。3 月份,离沟 1 m2 m,用 20 目40 目聚乙烯网片将围滩与环沟隔开,利于水草生长。3.4 防逃设施 DB34/T 15162019 2 防逃材料可用塑料薄膜、钙塑板、水泥板、彩钢瓦等,防逃设施与埂面垂直,基部入土 10 cm15 cm,顶端高出埂面 50 cm60 cm,四角呈弧形;进水口套设一个长 5 m8 m、网目为 80 目100 目筛绢网袋,排水口设置网目为 20 目40 目密眼虾罩。3.5 增氧设施 选择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每 50667 配备功率为 5.5 kw 的罗茨风机 1 台,利用 PVC 管、气阀、软管连接纳米增氧盘,每 667 设置 1 个2 个直径为 80 cm 的增氧盘。3.6 清塘消毒 3.6.1 曝晒 2 月初,彻底干塘,冻晒 15 天以上,塘底呈龟裂状。3.6.2 清塘 采用干法清塘,注水淹没平台 5 cm10 cm 清新水,可用生石灰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每 667用量 75 kg100 kg;或者每 667 用漂白粉 10 kg15 kg;若老塘口水草、螺类等资源丰富,每 667 使用茶籽饼 5 kg7.5 kg,茶籽饼浸泡 24 小时后泼洒。3.7 施肥 蟹种放养前 7 天,需要培肥水质。针对新开挖池塘,首选向环沟注入新鲜水 50 cm60 cm,可选用速溶性生物肥料,培肥水质,用量参考产品说明书。3.8 种草 3.8.1 水草种类 水草种类可选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随季节变化,适时移栽不同水草。伊乐藻移栽前用 10 g/m3的漂白粉(有效氯 30)浸泡 10 分钟,在同一池塘中形成多种水草群落,水草面积占池塘面积的 5070。3.8.2 伊乐藻 2 月初,环沟进水 20 cm30 cm,在环沟中移栽 1 行伊乐藻,每隔 7 m10 m,移栽一团伊乐藻,伊乐藻直径 20 cm40 cm,待草活棵后,逐步加水至 50 cm60 cm。3.8.3 轮叶黑藻 3 月份,围滩进水 5 cm10 cm,在围滩上,每隔 15 m20 m 播种 4 行轮叶黑藻芽苞,采用条播方法播种芽苞,用种量 500 g/6671000 g/667。3.8.4 苦草 3 月中下旬,在轮叶黑藻中间播种苦草种子,将苦草果实加水浸泡 5 天7 天,并经常揉搓,搓出苦草种子,待种子见白后,与细泥土拌匀后,均匀撒种在中央围滩上,用种量 100 g/667150 g/667。3.9 移螺 DB34/T 15162019 3 分 2 次投放螺蛳。清明前后,每 667 投放螺蛳 200 kg300 kg;5 月6 月,每 667 补投螺蛳 150 kg200 kg,投放时全塘均匀撒开。4 虾蟹苗种放养 4.1 幼蟹放养 4.1.1 时间 放养时间 2 月3 月,要求 3 月 15 日前放养结束。4.1.2 幼蟹质量 选择长江水系幼蟹,要求体色青灰、有光泽、四肢齐全、无疾病、活力强、规格 120 只/kg160只/kg。幼蟹以养殖户自己培育为好。4.1.3 运输 采用 80 cm40 cm40 cm 的泡沫箱作为幼蟹运输箱,箱底钻直径 1 cm2 cm 的圆孔 8 个10 个;用网目尺寸为 3 mm5 mm 的网袋包装幼蟹,置于运输箱内,每箱放两袋,每袋幼蟹 3 kg5 kg;袋中放置洗净的伊乐藻、菹草,防震防堆压;运输距离控制在 3 小时以内。4.1.4 平衡水温 经运输的幼蟹,到达塘口后,将装有幼蟹的网袋浸入池水中 1 分钟,拎起放置 3 分钟5 分钟,如此重复 2 次3 次,控制温差在 1内。4.1.5 消毒 用池塘水配制的 3食盐水进行消毒,浸入盐水中 1 分钟2 分钟,拎起放置 5 分钟6 分钟。4.1.6 解毒 投放扣蟹前 1 天,全池泼洒有机酸解毒剂 1 次,用量见产品说明书。4.1.7 放养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幼蟹放养,放养前 0.5 小时1 小时,全池泼洒应激灵 1 次;将幼蟹轻轻倒在池塘环沟的斜坡上,让其自行爬入水中,每 667 投放 800 只1000 只。至 6 月上中旬,围滩水草丰盛时,可拆围网,让河蟹自由出入草区。4.2 虾苗投放 4.2.1 虾苗质量 要求体色晶亮、有光泽、四肢齐全、无疾病、活力强、规格整齐。其中春季虾苗规格为 600 尾/kg1200 尾/kg;夏季虾苗规格为 4000 尾/kg6000 尾/kg。4.2.2 运输 采用带水充氧运输,利用规格为 70 cm40 cm10 cm 的装虾箱装载虾苗,每箱装春季虾苗 10 kg左右、夏季虾苗 5 kg8 kg,运输时间控制在 2 小时内。DB34/T 15162019 4 4.2.3 放养 2 月3 月,河蟹放养后 10 天15天,选择晴天早晨,投放春季虾苗,每 667 投放 10 kg;7月8 月,投放当年繁育的夏季虾苗,每 667 投放 4 kg5 kg;沿池塘四周浅滩均匀投放;经过运输的夏季虾苗,需要利用池塘水平衡水温,控制温差在 1内。4.3 套养鱼种放养 3 月上旬,每 667 套养鲢鳙(1:4)一龄大规格鱼种 20 尾、全长 12 cm 左右的细鳞斜颌鲴 100尾200 尾;6 月下旬,套养全长 3 cm 的塘鳢鱼苗 200 尾300 尾。5 投饲 5.1 原则 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饲原则;饲料种类及搭配遵循“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5.2 定时 3 月、4 月和 10 月中旬后,每天 17:0017:30 投喂 1 次;5 月9 月,分 6:007:00、17:0018:00 投喂 2 次,下午占 70。5.3 定点 沿池塘四周、围滩无草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5.4 定质 以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为主,粗蛋白含量 2836,搭配投喂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其中动物性饲料主要为小杂鱼等;植物性饲料主要为玉米、黄豆、小麦、南瓜、新鲜水草等。鱼类应切块,黄豆、玉米、麦类、南瓜等植物性饲料应熟化。饲料卫生应符合 GB 13078 的规定,安全限量应符合 NY 5072 的规定。5.5 定量 5.5.1 投喂 根据季节及河蟹、青虾的重量,按日投饲率进行估算日投喂量,以 2 小时3 小时吃完为宜,具体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时间及第 2 天早晨残饵情况,酌情增减。5.5.2 河蟹养殖前期(3月6月初)选用河蟹专用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 32以上,饲料粒径 1.5 mm2 mm,日投饲率为 15。5.5.3 河蟹养殖中期(6月上旬7月底)选用河蟹专用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 28,粒径 3 mm;搭配投喂玉米、黄豆,其中颗粒饲料占 50,黄豆、玉米等植物性饲料占 50;日投饲率为 68。5.5.4 河蟹养殖后期(8月初11月份)DB34/T 15162019 5 选用河蟹专用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 3236,粒径 3 mm;搭配投喂小杂鱼及玉米、黄豆,其中颗粒饲料占 50,小杂鱼占 25,黄豆、玉米等占 25;日投饲率 68。5.5.5 投喂量调整 遵循五看“看天气、看水色、看残饵、看夹草、看浑浊度”,调整日投喂量。具体见表1:表1 投喂量调整方法列表 五看 投喂量调整方法 看天气 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闷热天气不投喂。看水色 透明度大于 50 cm 时多投,小于 30 cm 时应少投。看残饵 发现过夜剩余饲料,应减少投喂量。看夹草 出现水草漂浮现象,需增加投喂量。看水浑浊度 若因河蟹寻食搅动水体,使得水浑浊度增大,可增加投喂量;若有机质较高引起的浑浊,可减少投喂,及时调节水质,再恢复投喂量。6 水质调控 6.1 水位调节 根据季节变化,调控水位。具体见表2:表2 水位调控表 月份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9月上旬 9月中旬11月 12月 水位/cm 5060 1015 2030 3040 4050 6070 6070 5060 7080 备注 环沟 围滩 围滩 围滩 围滩 围滩 围滩 围滩 环沟 6.2 水质调节 6.2.1 加换水 6 月份以前以加水为主;7 月8 月,勤添加新水,并加至最高水位;同时每 10 天15 天换水 1次,每次换水 15 cm20 cm;9 月10 月,每 15 天20 天换水 1 次,每次换水 10 cm15 cm。6.2.2 微生态制剂调水 4 月、5 月、10 月份,每隔 10 天15 天,交替泼洒 1 次 EM 菌和光合细菌;6 月9 月,每隔 7 天10 天,交替泼洒 1 次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微生态制剂与消毒剂使用时间间隔 5 天以上,芽孢杆菌使用后需要加强水体增氧。养殖前期,保持池塘透明度 30 cm 左右;中后期,维持透明度 50 cm 左右。6.2.3 增氧 DB34/T 15162019 6 高温季节,每天夜间开启增氧机至日出;夏秋交替期,晴天中午 12:0014:00 开机 2 小时,每天夜间开启增氧机至日出;防止河蟹、青虾缺氧。7 水草管理 4 月6 月,若伊乐藻过密,需要及时进行割头、疏密,保持草头在水下 20 cm,控制水草生长速度和密度,并施用草肥,促进水草重新发芽长根;养殖中后期,保持水草覆盖率在 5070。若水草被河蟹破坏过多,可补栽水花生、空心菜等浮性水草。8 疾病防治 8.1 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治用药应符合 NY 5071 的要求。8.2 预防 8.2.1 杀虫 每年清明前后以及 5 月、9 月、10 月份,分别使用硫酸锌粉预防纤毛虫 1 次,硫酸锌粉水体浓度为 0.3 g/m30.4 g/m3。8.2.2 预防肠炎、肝胆病 5 月9 月,投喂优质饲料;每月拌饲内服预防肠炎的中草药,拌饲投喂 13的生大蒜,或拌饲投喂 Vc、免疫增强剂等,每次连续拌饲 5 天7 天,预防河蟹、青虾肠炎病及肝胆病。8.3 常见疾病治疗 8.3.1 河蟹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参照 DB34/T 331 的规定。8.3.2 青虾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参见附录 A。9 巡塘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池水的变化、虾蟹摄食、活动、生长、脱壳以及防逃设施的破损等情况,特别在高温季节、暴风雨、闷热天气以及洪汛期,加大巡塘次数,加固池埂及防逃设施,做好记录。10 适时捕捞 9 月10 月,采用地笼张捕、徒手捕捉河蟹上市;6 月份,利用地笼捕捞春季青虾;12 月份,利用虾笼捕捞夏秋季青虾;1 月中下旬干塘,捕起全部虾、蟹、鱼。DB34/T 15162019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青虾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表A.1 青虾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病名 主要症状 病因 治疗方法 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虾体表、附肢及鳃上常附着污物,肉眼观察呈棉絮状。由于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成群着生引起。硫酸锌粉 0.3 g/m0.4 g/m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 1 次。黑壳病 虾体表被藻类附着,体色变黑或黑绿色,不能顺利蜕壳。附着性硅藻、褐藻、丝状藻等附着。同固着类纤毛虫病 甲壳溃疡病 病虾体表、附肢、触角、尾扇等处出现红色或黑色点状或斑块状溃疡,有的附肢、触角、尾扇甚至烂断。主要由一些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以及具有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侵袭所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及营养失衡导致。采取内服与外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外消:鱼用聚维酮碘(有效碘 10)0.2 g/m全池泼洒,重症连用 2 次。内服:对气单胞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每 kg 青虾体重用恩诺沙星 5 mg10 mg,每日给药 2 次,连用 5 天7 天;对弧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每 kg 青虾体重用恩诺沙星 10 mg20 mg,每日 1 次,连用 5 天7 天;对弧菌、荧光假单胞菌、黄杆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每 kg 青虾体重用恩诺沙星15 mg20 mg,每日 1 次,连用 5 天7 天。红体病 躯体、附肢、尾柄变红,反应迟钝,不久死亡。多种弧菌感染所致。采用内服与外消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外消:溴氯海因全池泼洒,使得池水药物浓度 0.3 g/m 0.5 g/m,重症连用 2 次。内服:土霉素拌饵投喂,每 100 kg 饲料拌 5 g,连续 3 天5 天为 1 个疗程。烂鳃病 鳃丝残缺破损、溃疡,病虾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聚维酮碘(有效碘 10)0.2 g/m3 全池泼洒,重症连用 2 次。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