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8562017 家蚕蛹虫草人工培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Cordyceps militaris with 文稿版次选择 2017-03-30发布 2017-04-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 28562017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家萍、刘明辉、李兴、张磊、李冰、张彦、张媛、胡在进。DB34/T 28562017 1 家蚕蛹虫草人工培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蚕蛹虫草人工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管理、杂菌虫害防治和采收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家蚕蛹虫草的人工培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2798.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5部分:食用菌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5 生产技术管理 5.1 培养场所 具备保温、保湿、通风良好、有光照、硬地面、无污染源的场所。5.2 品种选择 选择来源明确,并经国家认可的有关部门鉴定的品种。5.3 菌种生产 母种、原种的生产应符合 NY/T 528 的规定。栽培种采用 LB 液体培养基,其 pH 值要求为 6.8,接种后在 1618 温度条件下,培养 5 d。5.4 生产管理 5.4.1 家蚕蛹选择 DB34/T 28562017 2 选取上簇化蛹后第 27 d 粒大、饱满、无破损活体家蚕蛹。5.4.2 培养室、相关容器及家蚕蛹消毒方法 培养室及相关容器在接菌培养瓶进入培养前必须彻底消毒,为避免腐蚀性和残留,使用紫外灯、臭氧及行业认可的菌类无副毒作用的杀菌剂进行室内消毒。接种前,活体家蚕蛹经 70浓度的酒精浸泡 30 s 消毒,消毒后立即接种。5.4.3 接种技术 以微量注射器在蛹体环节间膜处注射活体家蚕蛹接种,每只家蚕蛹接种剂量为 8 L 10 L,接种后轻放于培养容器中。5.4.4 菌丝培养管理 培养室适宜温度为 16 20,湿度为 60 65,避光培养 7 d 8 d。5.4.5 子实体管理 待家蚕蛹蛹体发硬,随机检查蛹体,确认菌丝布满整个蛹体时,补充光照,避免光线直射,光照强度为 100 Lux200 Lux,光照时间每天 18 h24 h。子实体培育阶段,温度控制为 18 22,湿度应提高到 8085。培养 10 d 左右,长度达到 3 cm 左右时,每天开窗换气 2 次,每次 30 min。6 杂菌、虫害防治 严格按照 NY/T 2798.5 实施。7 采收 当子实体培养至 38 d 左右,长至 5 cm 8 cm 时,孢子囊尚未膨大或成熟时,即可采收。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