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9162014 机 插秧 水稻 盘式 育苗 技术 规程 2014-06-30 发布 2014-08-30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916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 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家胜、史红英、毛凤梧、张冬苗、王莉莉、胡敬东、刘新宇。DB41/T 9162014 1 机插秧 水稻盘 式育苗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插秧水稻盘式育苗的盘土准备、秧盘准备、种 子准备、秧床 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秧苗质量等技术事项。本标准适用于机插秧水稻盘式育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3 盘土准备 3.1 盘土选择 选用土壤肥沃、无植株残渣、无杂草、无污染、无病菌,pH 值为5.5 7.0 的偏酸性 壤土。3.2 盘土培肥 对所取盘土进行培肥,每667m2均施 腐熟人(畜、禽)粪便 有机肥2000kg(禁用草木 灰),另加 氮、磷、钾复合 肥60kg,在盘土加工过 筛时每100kg细土均拌500g 800g壮秧 剂,用搅拌 机充分搅拌4min以上达到混合均匀。如播种流水线的洒水机自配有施肥装置,按设置工艺流程进行培肥。3.3 盘土加工 土壤水分适宜时,于晴好天气进行过筛,细土粒径不大于5mm,其中 2mm 4mm 粒径的土粒 达60%以上;播种前7d 每100kg 盘土使用9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g 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g 对水5kg 6kg 进行闷堆消毒;用搅拌机充分搅拌4min 以上达到 混合均匀,用农膜覆盖进行闷堆消毒。3.4 盘土用量 每667m2大田应 备细土125kg,其中100kg 经过培肥 的营养土 作 钵盘土,25kg 未培肥的 过 筛细土作盖籽土。盘内装土厚度2.5cm,盖籽土 厚度0.3cm 0.5cm。4 秧盘准备 4.1 选择无破损、无变形、盘面清洁的秧盘。4.2 杂交水稻每 667m2大田准 备 1520 个 秧盘,常规水稻每 667m2大田准备 25 30 个秧盘。5 种子准备 DB41/T 9162014 2 5.1 品种选择 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沿黄麦茬稻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5.2 种子用量 杂交稻 每667m2大田用 种量 为1.0kg 1.5kg,常规粳 稻用种 量3.0kg 3.5kg;杂交稻 每盘 芽谷播量为80g 100g,常规粳稻为120g 150g。适宜播量 按下列公式计算。5.3 种子处理 5.3.1 确定播期 按照秧龄倒推播期,豫南早春稻秧龄20d 25d,麦茬稻25d 30d。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的技术熟练程度,分期浸种,顺次播种。5.3.2 精选种子 选用符合GB 4404.1质量要求的种子;采用传统 盐水法选种 时,盐水液 比重为1.06 1.12。盐水选种后应清水淘洗;选用商品种子的,直接进行浸种催芽。5.3.3 药剂浸种 浸种时选用25%咪鲜胺乳油2mL或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7g加25%噻虫嗪3g 或10%吡虫啉10g对水6kg 7kg 浸5kg种 子。应浸种2d 3d。6 秧床准备 6.1 秧床选择 根据育秧规模,选择地势平坦、排灌畅通、背风向阳、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床。不应用荒草地、药害田、水土污染田作秧床。6.2 面积确定 机插育秧的 秧床 面积按 品种类型分 为常规稻每667m2大田需秧床面积5m26m2,秧床与大田面积比1:150 1:126;杂交稻每667m2大田需 秧床面积2.6m23.5m2,秧床与大田面积比1:2701:190。6.3 秧床制作 6.3.1 秧床规格 床面宽1.4m 1.5m,长 度根据地块的长短确定,秧床之间留25cm30cm 宽的排水沟、沟深15cm,排水沟兼做管理通道。秧池外围沟深20cm,围埂平 实,埂面应高出秧床20cm 左右,开好 平水缺口。6.3.2 秧床制作 播种前10d 用 旋耕机旱整平,开沟作畦,上水平实,床面达到“实、平、净、直”。10001=成苗率)(发芽率每盘成苗数)千粒重()每盘播种量(干籽)(ggDB41/T 9162014 3 7 播种 7.1 播种 采用精量播 种器播种,常规稻每盘 播芽谷120g 150g,杂交稻每盘播 芽谷80g 100g,播种后均匀撒盖0.3cm 0.5cm 细土,应盖没芽种。7.2 铺盘 沿秧床纵向横排依次平铺两行硬盘,盘与盘之间衔接紧密整齐,秧盘底部与秧床表面紧密贴合。7.3 拱棚盖膜 豫南早春稻 育秧应搭建 拱棚,拱棚 高0.45m,拱 架间距0.5m,覆膜四周 封压严实。麦茬稻露地 育秧用无纺布进行覆盖。8 苗期管理 8.1 苗期管理 根据育秧方式和茬口的不同,有大棚立苗和封膜立苗两种方法。8.1.1 大棚立苗 适于气温较低的早春茬育秧和倒春寒多发地区育秧。在幼芽顶出土面后,晴天中午棚内地表温度应控制在35以下。播 种到出苗期为棚膜密封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当膜内温度超过35 时应于中午揭开苗床两头通风降温,随后及时封盖。8.1.2 露地立苗 适于气温较高的麦茬稻育秧。采用无纺布代替农膜进行覆盖。8.2 揭膜炼苗 揭膜时间因当时气温而定,宜在秧苗出土2cm 左 右、不完全叶至第1 叶抽 出时(播后3d 5d)揭膜炼苗。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遇寒流低温,应推迟揭膜,实行日揭夜盖。拱棚育秧,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 以上时应拆棚,采用日揭夜盖法进行管理。8.3 水肥运筹 8.3.1 水分管理 采取浸润灌溉的方式,以湿为主,若床土发白、秧苗卷叶应灌“跑马水”;移栽前3d 5d 控 水炼苗;早春稻育秧遇较强冷空气侵袭,应灌拦腰水护苗,回暖后待气温稳定再换水保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8.3.2 施肥管理 根据床土肥 力、秧龄、长势和气温 等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施 断奶肥。在 一叶一心期,每667m2秧池用腐熟的人畜 粪液500kg对水1000kg 或用尿素5kg对水500kg,于 傍晚秧苗叶 片吐水时浇 施。床土肥 沃的秧田不施,麦茬田施肥量减少30%50%。8.4 防病治虫 DB41/T 9162014 4 防治秧田虫害,每667m2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g 1.8%阿维菌素乳油10mL 或20%烯啶虫胺水剂15g 40%毒死 蜱乳油100mL,对水40kg 50kg 均匀喷雾;防 治 秧田病害,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 湿 性粉剂100g 25%咪鲜胺乳 油50mL,对水40kg 50kg 均匀 喷雾;早 春稻育秧 防 治立枯病 每667m2用95%恶霉 灵可湿性粉剂3000 4000 倍液或20%甲基 立枯磷1000 倍液喷雾。9 秧苗质量 秧苗苗齐、均匀、无病虫害、无杂株杂草、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根系盘结。秧苗质量指标见表1。表1 秧苗质量指标 秧苗 类别 秧 龄 d 叶 龄(叶)苗 高 cm 茎基宽 cm 根须数(条)地上百株干重g 豫南早春稻 2025 2.53.5 1520 2.0 912 22.3 麦茬稻 2530 3.04.5 2025 2.3 1215 2.33.5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