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堆肥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113-2014.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鸡粪堆肥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113-20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鸡粪堆肥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113-20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鸡粪堆肥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113-201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鸡粪堆肥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113-201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鸡粪堆肥生产技术规程DB34/T 2113-201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40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1132014 鸡粪堆肥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omposting Chicken Manure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6-01 发布 2014-07-01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113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省农垦总公司、黄山吉金鸡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詹凯、陈丽园、刘伟、张毅宾、李俊营、许吉元、刘盛南。DB34/T 21132014 1 鸡粪堆肥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鸡粪堆肥工艺流程、配方、温度与时间、堆肥方式、产品质量要求和包装标识运输与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鸡粪堆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382 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 NY 525 有机肥料 NY 1979 肥料登记 标签技术要求 3 工艺流程 3.1 鸡粪堆肥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主要为:前处理主发酵后熟发酵后加工。3.2 前处理 前处理指原、辅料的配比与混合。3.2.1 原料类型与质量 鲜鸡粪、混合有垫料的鸡粪等,水份低于 85,粪便不得夹杂有其它杂质。运输过程应避免二次污染。3.2.2 辅料类型与质量 锯末、秸秆、谷糠、草粉及蘑菇糠等农业废弃材料,水份低于 15,吸水性和保水性良好,粒径不大于 2 cm,不得夹带粗大硬块。3.3 堆制时间 主发酵(一次发酵)指堆肥的升温和高温期,一般持续 720 天时间;后熟发酵(二次发酵)主要指堆肥的降温腐熟期,一般持续 2030 天。4 配方 4.1 原辅料:C/N比控制在 1525。DB34/T 21132014 2 4.2 含水量:配比后鸡粪含水量控制在 5065。4.3 容重:控制在 0.40.8 g/cm3。5 温度与时间 堆肥过程由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腐熟期三个阶段组成。各期持续时间因季节而异,一般升温期温度在 3050之间,维持 23天;高温期堆温在 70以上,维持 310天,以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草籽等;降温期温度在 40左右,持续 1020天,水分降低至 30以下即可。6 堆肥方式 6.1 微生物制剂 按产品说明书添加菌种量,与原辅料混匀,堆肥中添加微生物含量达 106 个/g 以上。6.2 通气 采用通气方式使堆体中的含氧量维持在 515之间,通气有以下三种方式。()空气自然扩散:由堆肥表面将氧气自然扩散至堆肥内部,达到供氧目的。()翻堆和搅拌:通过间隙式翻堆和搅拌,将氧气扩散到固体颗粒孔隙表面,达到供氧目的。()强制通风:通过在堆肥底部实施管道间隙式强制通风,达到供氧目的。6.3 翻堆 升温期和高温期翻堆 12 次/天,降温期 1 次/天。翻堆应均匀彻底,低层物料翻入堆中上部,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6.4 pH变化 堆肥原料或发酵初期 pH 值 6.57.5,腐熟堆肥呈弱碱性,pH 值 8.08.5。6.5 条垛式堆肥 将鸡粪、秸秆等物料和微生物制剂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 5565,堆成宽约 2 m、高约 1.5 m 的长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而定。采用机械翻堆时,翻堆频率 1 次/天;采用人工翻堆时,翻堆频率 1 次/23 天,以提供氧气、散热和使物料发酵均匀。堆肥中如发现物料过干,应及时在翻堆时喷洒水分,确保顺利发酵,如此经 3040 天的发酵达到完全腐熟。冬季低温可在堆垛条底部铺设通风管道,增加氧气供给。通风管道可以自然通风,也可以机械送风。6.6 槽式发酵 发酵槽为水泥、砖砌成,每个发酵槽高 11.5 m,宽 56 m,便于机械翻动或铲车翻动,长度不限。发酵槽底部可加装通气管,装入混合物料后用送风机定时强制通风。将发酵槽内的鸡粪、秸秆等物料和微生物制剂混合物料水分调节至 5565,安装在发酵槽内的移动翻堆机械每天翻一次,也可使用翻堆车,每隔 23 天翻堆一次,发酵时堆温应维持在 50以上,高温期堆温必须达 70以上,并持续 34天,经过 720 天的主发酵,温度逐渐下降时可进入后熟发酵阶段。后熟发酵时间可为 2030 天。DB34/T 21132014 3 7 产品质量要求 按 NY 525 规定执行。8 包装、标识、运输与贮存要求 按 GB 18382、NY 1979 和 NY 525 规定标准执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