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 446-2015.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 446-201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 446-201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 446-201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 446-201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 446-201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亲,该文档总共1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UG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 446 2015 备案号:J 201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survey 2015 12 30发布 2016 04 01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北京市地方标准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survey 编 号:DB11/T 446-2015 备案号:J-201 主编部门:北京测绘学会 批准部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施行日期:2016年 04月 01日 2015 北京 1 前 言 本规程为推荐性标准。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 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京质监标发 2014 36号)的要求,北京测绘学会会同相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 意见 的 基础上,对 建筑 施 工 测量技术规程(DB11/T 446 2007)进 行 了 修订,形成了 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 内容是:1总 则、2术 语、3施 工 测量准 备工作、4平面控 制测量、5高 程 控 制测量、6建筑物定 位 放线和基础 施 工 测量、7基坑 监测、8结 构 施 工 测量、9工 业 建筑 施 工 测量、10建筑装饰与设备安装 施 工 测量、11异型、超高建(构)筑物工 程施 工 测量、12建筑小区 市 政工 程施 工 测量、13变形 测量、14 竣工 测量 与竣工图 的编绘、15施 工 测量 成果资料整理、附录 A测量 控 制 桩点 的标 志和埋设、附录 B方 向观 测 法度盘 位 置表、附录 C垂直 位 移观 测标 志与埋设、附录 D垂直 位 移观 测 成果 的计 算、附表 E地 下管线图分层及颜色 附表 F地 下管线图图式、附表 G工 程 定 位测量 记录、附表 H基槽平面及 标 高 实测 记录、附表J楼层平面放线及 标 高 实测 记录、附表 K楼层平面 标 高抄 测 记录、附表 L建筑物垂直度、标高 测量 记录。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 内容是:1、增加了 施 工 单位 基坑 监测、施 工 测量 成果资料整理两个章节;2、完善了超高、异型建筑 测量技术要求;3、调 整了竣工 验 收 的 新内容和新 方 法;4、对原 规程施 工 测量的 内容进 行 了细化补充;5、删 除 了 一些低精 度 指 标 仪器 设备 的要求。本规程 由 北京市 住房 和 城乡 建设 委员 会 和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共 同 负责 管理,由 北京市 住房 和 城乡 建设 委员 会 归口 并 组织 实施,由 北京测绘学会 负责具体 技术 解释。本规程 执 行过 程 中如 有 意见 或 建 议,请寄送至 北京测绘学会(地 址:北京市 海淀 区 羊坊店路 15号,邮编:100038,邮箱:)。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测绘学会 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市测绘 设 计研究 院 北京 中 建 华海 测绘 科 技有 限公司 北京 建筑 大 学 2 北京 城 建 勘 测 设 计研究 院 有 限责任公司 中航勘察 设 计研究 院 有 限公司 北京市 勘察 设 计研究 院 有 限公司 北京市地质 工 程 勘察院 北京 城 建 科 技 促 进 会 中 建 一 局 集团 建设 发 展 有 限公司 北京 双圆 工 程 咨询 监 理 有 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 起草人:杨伯钢 张胜良 石俊 成 王 磊 周予启 马全明 唐 敏 王 建 明 陆静 文 邹积亭 焦俊娟 黄曙亮 张庚 涛 岳 国 辉 郭润 志 马海 志 孔令彦 白 文 斌 本规程主要 审 查 人员:王 暖堂 于 晖 严荣 华 刘 建 宋 宏 曾庆兵 成 红 亮 1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5 3.1 一般规定.5 3.2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测量数据准备.5 3.3 施工图校核和定位依据点校测.6 3.4 仪器 设备.6 3.5 施工场地测量.7 4 平面控制测量.8 4.1 一般规定.8 4.2 场区平面控制网.8 4.3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10 4.4 GNSS测量.10 4.5 水平角观测.12 4.6 距离测量.14 4.7 内业计算.16 5 高程控制测量.18 5.1 一般规定.18 5.2 水准测量.18 5.3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20 5.4 内业计算.21 6 建筑物定位放线和基础施工测量.23 6.1 一般规定.23 6.2 建筑物定位放线.23 6.3 基槽(坑)开挖测量.24 6.4 桩基及沉井施工测量.25 6.5 基础及地下结构施工测量.25 7 基坑监测.26 7.1 一般规定.26 7.2 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27 7.3 监测点布置.29 7.4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31 7.5 监测报警与资料整理.33 8 结构施工测量.34 8.1 一般规定.34 8.2 砌体结构施工测量.36 8.3 钢筋混凝 土 结构施工测量.36 2 8.4 钢结构施工测量.37 8.5 滑动模板 施工测量.38 9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39 9.1 一般规定.39 9.2 厂 区控制测量.39 9.3 厂房 施工测量.39 9.4 厂 区 改、扩 建施工测量.40 9.5 厂 区 铁路专用 线施工测量.41 10 建筑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42 10.1 一般规定.42 10.2 建筑物内 部装饰 施工测量.42 10.3 建筑物 外部装饰 施工测量.43 10.4 设 备 安装 施工测量.45 11 异型、超高建(构)筑物工程施工测量.47 11.1 一般规定.47 11.2 形 体 复杂 建(构)筑物 的 施工测量.47 11.3 高 耸塔形 建(构)筑物施工测量.48 11.4 超 高 层 建(构)筑施工测量.50 12 建筑小区市政工程施工测量.52 12.1 一般规定.52 12.2 管 线工程施工测量.53 12.3 道路 工程施工测量.54 13 施工变形测量.56 13.1 一般规定.56 13.2 垂直 位 移 测量.58 13.3 水平位 移 测量.62 13.4 施工 变形 测量资料整理.66 14 竣工测量与竣工图的编绘.67 14.1 一般规定.67 14.2 竣 工图 的 测 绘 与 实 测.67 14.3 地下 管 线 竣 工测量.69 15 施工测量成果资料整理.76 附录 A 测量控制桩点的标志和埋设.77 附录 B 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78 附录 C 垂直 位 移 观测标志与埋设.80 附录 D 垂直 位 移 观测成果的 计算.81 附表 E 地 下管 线图 分层及颜色.83 3 附表 F 地 下管 线图图 式.84 附表 G 工程定位测量 记 录.86 附表 H 基 槽 平面 及 标高实测 记 录.87 附表 J 楼层 平面放线 及 标高实测 记 录.88 附表 K 楼层 平面标高 抄 测 记 录.89 附表 L 建筑物 垂直 度、标高测量 记 录.90 本规 程 用词说明.91 引用 标准 名 录.92 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Explanation of Words and Terms.2 3 Preparations for Construction Survey.5 3.1 General Requirements.5 3.2 Plan-making and Data Preparation.5 3.3 Construction Drawing Check and Positioning Benchmark Review.6 3.4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6 3.5 Construction Site Survey.7 4 Horizontal Control Survey.8 4.1 General Requirements.8 4.2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 of Construction Zone.8 4.3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 of Buildings.10 4.4 GNSS Measurement.10 4.5 Horizontal Angle Observation.12 4.6 Distance Measurement.14 4.7 Office Computation.16 5 Vertical Control Survey.18 5.1 General Requirements.18 5.2 Leveling.18 5.3 EDM Trigonometric Leveling.20 5.4 Office Computation.21 6 Building Positioning and Setting-out and Fundamental Construction Survey.23 6.1 General Requirements.23 6.2 Positioning and Setting-out of Buildings.23 6.3 Excavation Survey of Foundation Trench and Foundation Pit.24 6.4 Pile Foundation and Open Caisson Construction Survey.25 6.5 Foundation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urvey.25 7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26 7.1 General Requirements.26 7.2 Monitoring Project and Frequency.27 7.3 Monitoring Point Layout.29 7.4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31 7.5 Monitoring Alarm and Data Compilation.33 8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urvey.34 8.1 General Requirements.34 8.2 Masonry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urvey.36 8.3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urvey.36 2 8.4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urvey.37 8.5 Sliding Formwork Construction Survey.38 9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Survey.39 9.1 General Requirements.39 9.2 Building Area Control Survey.39 9.3 Workshop Construction Survey.39 9.4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Construction Survey.40 9.5 Railway Private Sidings Construction Survey.41 10 Building Decoration and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Survey.42 10.1 General Requirements.42 10.2 Internal Finish Construction Survey.42 10.3 External Finish Construction Survey.43 10.4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Survey.45 11 Irregular-shaped and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rvey.47 11.1 General Requirements.47 11.2 Complicated Form Building Construction Survey.47 11.3 Aerial Tower Building Construction Survey.48 11.4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urvey.50 12 Construction Zon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rvey.52 12.1 General Requirements.52 12.2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rvey.53 12.3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54 13 Deformation Survey.56 13.1 General Requirements.56 13.2 Vertic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58 13.3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62 13.4 Data Compilation.66 14 Finish Construction Survey and Plan Compilation.67 14.1 General Requirements.67 14.2 Finish Construction Plan Survey and on-site Survey.67 14.3 Finish Underground Pipeline Survey.69 15 Achievements Arrangement.76 Appendix A Mark and Layout of Survey Control Points.77 Appendix B Circle Position Table by Direction Observation.78 Appendix C Mark of Settlement Observation and Layout.80 Appendix D Calculation of Settlement Observation Achievements.81 Schedule E Underground Pipeline Map Layers and Colors.83 3 Schedule F Underground Pipeline Map Schema.84 Schedule G Positioning Survey Record.86 Schedule H On-site Survey Record of Horizontal and Elevation Survey of Foundation Pit.87 Schedule J On-site Survey Record of Horizontal Setting-out and Elevation of Building Floor.88 Schedule K Copy Record of Horizontal and Elevation Survey of Building Floor错误!未 定 义书签。89 Schedule L Record of Building Verticality and Elevation.90 Explanation of Words in This Specification.91 Normative Standard.92 1 1 总 则 1.0.1 为 了 统 一 北京市行 政区 域 内建筑工 程施 工 测量的技术要求,及 时、准 确 地为 建筑工 程 建设 提供 测绘 成果和 服务,保证 建筑工 程施 工 各阶段 的质量要求,以适应 现 代 化 城 市 建设 发 展 的 需 要,制 定 本规程。1.0.2 本规程 适用 于北京市行 政区 域 内工 业 与 民用 建筑工 程 控 制测量、施 工 测量、变形 测量、竣工 测量 等 测绘 工作。1.0.3 施 工 测量 以 中 误差 作 为 衡 量测量 精 度 的 指 标,二倍 中 误差 为 允许误差(极 限 误差)。1.0.4 施 工 测量 工作,应 积 极采用符合 本规程 精 度 要求的 新 技术、新 方 法和新 仪器。1.0.5 施 工 测量 除 应符合 本规程的规 定 外,尚应符合 国家 及 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2 2 术 语 2.0.1 施 工 允许偏差 construction tolerance limit 施 工 过 程 中 对工 程实 体 的 平面 位 置、高 程位 置、竖 直 方 向和 几何尺寸等允许偏差。2.0.2 测量 允许误差 survey tolerance 以 规 定 的 或 预 期的 中 误差 的 二倍 作 为 各种 测量 误差 的 允许范围,也称 限 差。测量 允许误差宜 为 工 程 允许偏差 的 1/3 1/2。2.0.3 建筑 红 线桩点 marker/monument of property/construction line 根据 城 市规划行 政 主 管 部门的批准,并经实地测量 钉 桩 的 建筑 用 地 范围 的 边界 点。2.0.4 建筑控 制方 格网 building control square grids 矩 形 的 格网 组 成 且 与 拟 建 的 建(构)筑物 轴 线平 行的施 工控 制 网。2.0.5 建筑物定 位 building positioning 依 据 设 计 条 件,采用 平面控 制 点、建筑 红 线桩点 或 与原 有 建筑物 的关 系,将拟 建建筑物 四廓 的主 轴 线桩(简称角 桩)测 设 到 地 面上。2.0.6 放线 setting out;construction layout 按照 设 计 图 纸 上建(构)筑物 的 平面 尺寸,根据主 轴 线桩 将 建筑 施 工 用 线放 样到 实地的 测量 工作。2.0.7 验 线 checking of building line 对 已 测 设 于实地的 建筑 施 工 用 线 的 正确 性 及 精 度进 行 检 测的 工作。2.0.8 建筑 标 高 construction elevation 建筑物 某 一 部位相 对 于 0.000的 竖 向高度。2.0.9 抄平 level up;level finding 用 测量 设备 确 定 某 一 标 高 的测量 工作。2.0.10 轴 线 竖 向 投 测 vertical transfer of building lines 将 建(构)筑物 轴 线 由 测量 控 制 基 准 点向上 或 向下 引 测 至 待 测 层 的测量 工作。2.0.11 标 高 竖 向 传递 vertical transfer of elevation 建筑 施 工 时,根据 高 程 基 准 点向上 或 向下 传递 高 程的测量 工作。2.0.12 皮数杆 profile;height pole 在 其 上 划有 每皮砖 和 灰缝厚 度,以 及 门 窗洞 口、过 梁、楼 板 等 高度 位 置 的 一 种 木 制标 杆。3 2.0.13 安装 测量 installation survey 为 建筑工 程 中 的 构 件 或 设备 的 安装 所 进 行的测量 工作。2.0.14 垂直度 测量 plumbing survey 确 定 结 构物 竖 向 中 心 线 偏 离铅 垂线 所 进 行的测量 工作。2.0.15 变形 测量 deformation survey 对建(构)筑物及 其 地 基 一 定 范围 内 岩 体 及 土 体 的 水 平 位 移、垂直 位 移、挠 度、裂缝 等所 进 行的测量 工作。2.0.16 基 准 点 datum point 为 工 程 进 行 变形 监测 而布 设 的 稳 定 可靠 的 点。2.0.17 垂直 位 移 测量 vertic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测 定变形 体 的 高 程 随 时 间而产生 的 下 降 或 上 升,并 提供 变形 趋势 及 稳 定 预 报而 进 行的测量 工作。2.0.18 基坑 回弹 测量 survey of elastic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在 建(构)筑物 的 深 基础 施 工 时,对基坑坑 底土 体 的 隆 起 范围 和 隆 起 量 进 行的测量 工作。2.0.19 观 测 墩 observation post;observation pillar 顶 面 有 中 心 标 志及 同 心 装置,并 能 安装 测量 仪器 及观 测 照 准目标的 设 施。2.0.20 强 制 对 中 forced centring 用 于 固 定 仪器 和 觇 标的 装置,其 竖轴应严格 与 仪器或 觇牌 的 竖轴严格 同 心,并 垂直 于地面。2.0.21 水 平 位 移 测量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测 定变形 体 的 平面 位 置 随 时 间而产生 的位 移 大 小、位 移 方 向,并 提供 变形 趋势 及 稳 定 预报而 进 行的测量 工作。2.0.22 倾斜 测量 declivity survey;tilt survey 对建(构)筑物 中 心 线 或 其墙、柱 等,在 不 同 高度 的 点对 其 相 应 底 部 点 的 偏 离 大 小、偏 离 方 向 而 进 行的测量 工作。2.0.23 日 照 变形 测量 sunshine deformation survey 对高层建筑物、高 耸 构筑物及 墙、柱 等 构 件,因 日 光 照 射受热不均产生 变形 而 进 行的测 量 工作。2.0.24 挠 度 测量 deflection survey 对建(构)筑物及 其 构 件 等 受力后随 时 间产生 的 弯曲 变形 而 进 行的测量 工作。4 2.0.25 裂缝 测量 gap survey 对建筑物 的 墙、柱,因受 差 异垂直 位 移 或 其他影响而产生裂缝 的 宽 度、长 度、深 度、走 向 等 进 行的测量 工作。2.0.26 竣工 测量 finish construction survey 工 程 竣工 验 收 时,对建(构)筑物 主 体 工 程 及 其 附 属 设 施(包括 地 下、地 面和 架空 管线)等 的实地 平面 位 置与高 程 进 行的测量 工作。2.0.27 竣工图 plan of finish construction 根据 竣工 测量 资料 编绘的 反映 建(构)筑物 主 体 及 其 附 属 设 施(包括 地 下、地 面和 架空管线)等 的实 际 平面 位 置和高 程的 图。2.0.28 综 合 地 下管线图 synthesis pla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表 示 一 个 地 区 各种符合 取舍 标准地 下管线 的 平面 位 置、高 程、管 径、走 向、属 性 及 其 附属 设 施 与 地 面 主要 建(构)筑物 的 图。5 3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3.1 一般规 定 3.1.1 施 工 测量准 备工作 应 包括:施 工 测量方 案 的编制、测量 数 据准 备、施 工图 校核、定 位 依 据 点 的 校 测、测量 仪器 和 量 具 的 检 验 校 正 与 维 护、施 工 场 地测量 等 内容。3.1.2 施 工 测量 前,建设 单位 应提供以 下资料:1 城 市规划部门 提供 的测绘 成果;2 工 程 勘察 报 告;3 施 工设 计 图 纸 与 有关 变 更 文件;4 施 工 组织 设 计 或 施 工 方 案;5 施 工 场 区 地 下管线、建(构)筑物 等 测绘 成果资料;6 其他 资料。3.1.3 施 工 单位 应 根据 工 程规 模、技术 难 度 等 在施 工 准 备 阶段 组织 相 应 测量 人员 进 驻 施 工 现 场。3.2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测量 数据 准备 3.2.1 施 工 测量方 案 编制 宜 包括 以 下内容:1 工 程 概况;2 任 务 要求;3 施 工 测量技术 依 据;4 起 始 依 据 点 的 校 测;5 测量方 法和 技术要求;6 施 工 场 地测量;7 场 区控 制 网 测量;8 基坑 监测;9 施 工变形 测量;10 建筑物定 位 放线、验 线与基础 以 及 0.000以 上 施 工 测量;6 11 装饰与安装 测量;12 竣工 测量;13 安 全 质量 保证 体 系 与 具体 措 施;14 成果资料整理与 提 交。3.2.2 规 模较 大 的 建筑工 程,应 根据施 工 组织 设 计 分 别针 对分 部、子 分 部 工 程 或 分 项 工 程 编制 专 项施 工 测量方 案,并 报 监 理 单位 审 核后 实施。3.2.3 施 工 测量 数 据准 备 应 包括 以 下内容:1 依 据施 工图 计 算 施 工放 样 数 据;2 依 据 放 样 数 据绘制施 工放 样简 图。3.2.4 施 工 测量 放 样 数 据 和 简 图 均 应 进 行 对算、互 检。3.2.5 施 工 测量计 算资料 应 及 时 整理、装 订 成 册、妥 善 保 管。3.3 施工图 校核 和定位 依据 点 校 测 3.3.1 施 工图 校核可 根据 不 同施 工 阶段 的 需 要,校核 总 平面图、建筑 施 工图、结 构 施 工图、设备 施 工图 等。3.3.2 施 工图 校核 内容 应 包括 坐 标 与高 程 系统、建筑 轴 线 关 系、几何尺寸、各 部位 高 程 等,并 应 及 时 了 解 和 掌握 有关 工 程 设 计 变 更 文件,以确保 测量 放 样 数 据准 确 可靠。3.3.3 应 做好 平面控 制 点 或 建筑 红 线桩点成果资料与 现 场 点 位 或 桩 位的 交接 工作,并 做好 点 位 或 桩 位的 保 护 工作。3.3.4 平面控 制 点 或 建筑 红 线桩点 使 用 前,应 进 行 内 业 校 算与 外 业 校 测,定 位 依 据 桩点 数量 不 应 少 于 3个。校 测 红 线桩 的 允许误差:角 度 误差 为 60,边 长 相 对 误差 为 1/2500,点 位 误差 为 50mm。校 测 平面控 制 点 的 允许误差:角 度 误差 为 30,边 长 相 对 误差 为1/4000,点 位 误差 为 50mm。3.3.5 确 定建筑物高 程 水 准 点 数 量 不 应 少 于 2个,使 用 前 应按 附 合 水 准 路 线进 行 校 测,允 许 闭 合差 为 10 n(mm)(n 为测 站 数)。3.4 仪器设备 3.4.1 应 配 备 满足 工 程施 工 测量 精 度 的 设备,测量 仪器、量 具 应按 规 定进 行 检 定 并在有 效7 期 内 使 用。3.4.2 测量 仪器 和 量 具除 按 规 定 周 期 检 定 外,还 应 对 经 常使 用 的经 纬 仪、水 准 仪 等 设备进 行 常 规 检 验 和定 期 检 验。3.4.3 测量 仪器 和 量 具 的 使 用应按 有关 操 作 规 范 进 行 作 业,并 应 精 心 保 管,加 强维 护 保 养,使 其 保 持 良 好状态。3.5 施工 场 地测量 3.5.1 施 工 场 地测量 宜 包括:场 地现 状 图、场 地 平整、临 时 水 电 管线 敷 设、施 工 道 路、暂设建(构)筑物 以 及物料、机 具 场 地的划 分 等 施 工 准 备 的测量 工作。3.5.2 在 开 工 前,宜 测绘 1:1000、1:500乃 至 更 大 比例 尺 的 场 地现 状 图,以 获 取 工 程 需 要的 各种 地 形 信息。地 形图 宜采用 数 字 测 图 方 法。3.5.3 场 地 平整 测量 应 根据 设 计 和 施 工 方 案 的有关要求 进 行,可 采用 全 站 仪、GNSS卫星 定 位 等 技术,平 坦 地 区 宜采用 20m 20m方 格网;地 形 起 伏 地 区 宜采用 10m 10m方 格网。3.5.4 施 工 道 路、临 时 水 电 管线与 暂 设建(构)筑物 的 平面、高 程位 置,应 根据 场 区 测量 控 制 点与 施 工 现 场 总 平面图进 行测 设,技术要求 应符合 表 3.5.4的规 定。表 3.5.4 施工场地测量允许误差 项目 内容 平面 位 置(mm)高 程(mm)场 地 平整 方 格网 点 50 20 场 地施 工 道 路 70 50 场 地 临 时 给 水 管 道 50 50 场 地 临 时 排 水 管 道 50 30 场 地 临 时 电缆 管线 70 70 暂 设建(构)筑物 50 30 3.5.5 依 据现 状 地 形图、地 下管线图,对 场 地 内 需 要 保 留 的 原 有地 下建(构)筑物、地 下管 网 与 树 木 的 树冠 范围等 进 行现 场 标 定。3.5.6 施 工 场 地测量 中,应 做好 原 始 记录,及 时 整理 有关 数 据 和资料,并绘制 成 有关 图表,归 档 保 存。8 4 平面控制测量 4.1 一般规 定 4.1.1 平面控 制 网 的 布 设 应 遵循先 整 体、后 局部,高 精 度控 制 低精 度 的 原则。4.1.2 平面控 制测量 包括 场 区平面控 制 网 和建筑物 施 工平面控 制 网 的测量。4.1.3 平面控 制测量 前,应 收 集 场 区及附 近 城 市 平面控 制 点 等 资料,点 位 稳 定和成果 可靠 时,可 作 为 平面控 制测量的 起 始 依 据。4.1.4 平面控 制测量的 坐 标 系统应采用 北京市地方 坐 标 系统。当选 用 建筑工 程 设 计 所 采用 的 坐 标 系统时,应提供 两 种 坐 标 系统 的 换 算 关 系。4.1.5 大中 型 的施 工 项目、群 体 建筑,应 先 建 立场 区控 制 网,再 建 立 建筑物 施 工平面控 制网;小 规 模 施 工 项目、单 体 建筑,可 直 接 布 设建筑物 施 工平面控 制 网。4.1.6 平面控 制 网 点 位 应 根据 建筑设 计总 平面图、施 工 总 平面 布 置图、施 工 地 区 的地 形 条 件 综 合 考 虑 设 计 确 定,点 位 应 选 在通 视 良 好、土 质 坚硬、便 于施测 又 能长 期 保 留 的地方。并应 埋设 标 石,标 石 的 埋设 深 度,应 考 虑 埋 至 冻 土 层下 的 原 状 土 中。4.1.7 平面控 制 点 的标 志和埋设 应符合 本规程 附录 A 的规 定,并 妥 善 保 护,控 制 点 应 定 期、不 定 期 复 测。4.2 场 区平面控制 网 4.2.1 场 区平面控 制 网 可 根据 场 区 地 形 条 件 与建筑物 总 体 布 置 情况,布 设成建筑控 制方 格网、GNSS网、导 线 网、边角网等。4.2.2 场 地 面 积大 于 1km2或 重 要 建筑区,应按 一 级 网 的技术要求 布 设 场 区平面控 制 网;场 地 面 积 小 于 等 于 1km2或一 般 建筑区,宜按二 级 网 的技术要求 布 设 场 区平面控 制 网。4.2.3 建筑控 制方 格网 的 布 设 应符合 下 列 规 定:1 建筑控 制方 格网 的主要技术要求 应符合 表 4.2.3的规 定;表 4.2.3 建筑控制方 格网 的 主要 技术 要求 等 级 边 长(m)测 角 中 误差()边 长 相 对 中 误差 一 级 100 300 5 1/30000 二 级 100 300 8 1/20000 2 在 建筑控 制方 格网 布 设 后,应 对建筑控 制方 格网轴 线 交 点 的 角 度及 轴 线 距 离 进 行测9 定,并调 整控 制 点,使 测 角 中 误差 与 边 长 相 对 中 误差符合 表 4.2.3的规 定。4.2.4 采用 GNSS技术 布 设控 制 网,应采用 静 态 方 法进 行。4.2.5 GNSS静 态 测量的主要技术 指 标,应符合 表 4.2.5的规 定。表 4.2.5 GNSS静态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等 级 平 均 边 长(km)固 定 误差 a(mm)比例 误差系 数 b(610 1)最 弱 边 相 对 中 误差 一 级 1 10 5 1/20000 二 级 1 10 5 1/10000 4.2.6 导 线 网 的 布 设 应符合 下 列 规 定:1 导 线 网 的主要技术要求 应符合 表 4.2.6的规 定;2 导 线 边 长 应 大 致 相 等,相 邻 边 长 之 比 不 宜 超 过 1:3。表 4.2.6 导 线 网 的 主要 技术 要求 等 级 导 线 长 度(km)平 均 边 长(m)测 角 中 误差()测 距 相 对 中 误差 导 线 全 长 相 对 闭 合差 方位 角 闭 合 差()一 级 2.0 100 300 5 1/30000 1/15000 10 n 二 级 1.0 100 300 8 1/14000 1/10000 16 n 注:1 n为测 站 数;2 当导 线 边 长 小 于 100m时,测 距 相 对 中 误差 计 算 按 100m推 算。4.2.7 边角网 的 布 设 应符合 下 列 规 定:1 边角网 的主要技术要求 应符合 表 4.2.7的规 定;表 4.2.7 边角网 的 主要 技术 要求 等 级 边 长(m)测 角 中 误差()测 距 相 对 中 误差 一 级 300 500 5 1/40000 二 级 100 300 8 1/20000 2 对 于 由 测 边 组 成 的 中 点 多 边 形、大 地 四边 形 或 扇 形,应 根据经 各 项 改 正 后 的 边 长 观测 值 进 行 圆周 角条 件 及 组 合角条 件的 检 核,检 核 公 式 应按 本 章 第 4.7.3条 的规 定 计 算。10 4.3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 网 4.3.1 建筑物 施 工平面控 制 网宜 布 设成 矩 形,特殊 时也 可布 设成“十”字 形 主 轴 线 或 平 行 于 建筑物 外廓 的 多 边 形。4.3.2 建筑物 施 工平面控 制 网 测量 可 根据 建筑物 的 不 同 精 度 要求 分 三 个 等 级,其 主要技术 要求 应符合 表 4.3.2的规 定。表 4.3.2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 网主要 技术 要求 等 级 适 用 范 围 测 角 中 误差()边 长 相 对 中 误差 一 级 钢 结 构、超高层、连续 程 度高 的 建筑 8 1/24000 二 级 框 架、高层、连续 程 度 一 般 的 建筑 12 1/15000 三 级 一 般 建筑 24 1/8000 4.3.3 建筑物 施 工平面控 制 网 分建筑物 外 部 控 制 网 和内 部 控 制 网,其 中 地 下 施 工 阶段 在 建 筑物 外 侧 布 设点 位,主 体 施 工 阶段,在 建筑物内 部 设置控 制 点,建 立 控 制 网。4.3.4 建筑物 施 工平面控 制 网 测 定 并验测 合格 后,应按 表 4.3.2规 定 的 精 度 在 控 制 网外廓边 线上 测 定建筑 轴 线控 制 桩,作 为 控 制 轴 线 的 依 据。4.3.5,根据施 工 需 要 将 建筑物 外 部 控 制 转 移 至 内 部 时,应预 先 埋设内控点 标 板,投 测 到 标 板 的 允许误差 为 1.5mm。4.3.6 建筑物 施 工平面控 制 桩 施测 完成 后,必须 对 轴 线 交 点 的 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