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120 B 4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3432015 秸秆青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aw silage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2015-11-25发布 2015-12-25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343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起草人:邱玉朗、陈群、魏炳栋、李林、于维、王莹、纪传来、苏斯瑶、苗国伟、李亚芹。DB22/T 23432015 1 秸秆青贮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青贮原料收割、原料处理、青贮方法和品质鉴定。本标准适用于秸秆青贮饲料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141 饲料添加剂:复合酸化剂通用要求 GB/T 22142 饲料添加剂:有机酸通用要求 GB/T 25423 方草捆打捆机 GB/T 29019 透明膜折叠式裹包机 NY/T 1444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技术通则 SB/T 10318 氨态氮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秸秆 straw 又称禾秆草,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3.2 青贮 silage 将青绿饲草置于密封的青贮设施设备中,在厌氧环境下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产生大量乳酸,使饲料呈酸性,从而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和生长,使青绿饲料能够长期保存的饲草加工方法。3.3 二次发酵 second fermentation 在饲喂和储存过程中,如果青贮饲料的密封不严或密封被破坏,青贮饲料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好氧菌快速繁殖,引起发酵霉变。3.4 取料速度 speed of taking feed 从青贮饲料堆的横截面,每天移取青贮饲料的数量。3.5 添加剂 additive DB22/T 23432015 2 为改善饲料营养成分和品质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等。4 原料收割 用于青贮的原料应在青绿状态下收割,减少曝晒,避免堆积发热,剔出附着的泥土和杂质。5 原料处理 5.1 切短 应按饲喂家畜的种类和秸秆的质地切短秸秆,喂牛长度为 2 厘米4 厘米,喂羊为 2 厘米3 厘米。5.2 使用添加剂 5.2.1 在秸秆青贮时可添加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添加剂应与原料混匀。青贮专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按照产品说明书执行,用于饲喂牛、羊的青贮秸秆可添加 0.3%0.4%尿素,0.10%0.15%食盐。5.2.2 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GB/T 22141、GB/T 22142、NY/T 1444 的规定。5.3 调节水分 青贮原料含水量在 60%70%。秸秆含水量不足时,可均匀喷洒适量的水;秸秆含水量过高时,应晾晒。6 青贮方法 6.1 袋贮法 6.1.1 装填压实 采用青贮专用塑料包装袋。将已处理的原料装入包装袋时,逐层压实,勿踩破或划破塑料袋避免漏水、透气。装袋要连续进行,在短时间内完成。装满压实后,将袋内抽真空密封。6.1.2 存放 存放地点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防止日晒、雨淋和虫鼠害,在寒冷季节保温、防冻。6.1.3 取用 袋装秸秆青贮饲料经过 50 天60 天即可饲用。6.2 裹包法 6.2.1 打捆裹包 采用青贮专用塑料拉伸膜。将已处理的原料用打捆机进行高密度压实打捆,然后通过裹包机将草捆用拉伸回缩膜包裹,长期保存用 3层膜。裹膜作业在打捆后迅速进行。打捆机应符合 GB/T 25423 的规定,裹包机应符合 GB/T 29019 的规定。DB22/T 23432015 3 6.2.2 存放 将裹包袋存放于阴暗、干燥处,发酵过程中,定期检查密封状态,防止漏水透气。6.2.3 取用 裹包秸秆青贮饲料经过50 天60 天即可饲用。6.3 窖贮法 6.3.1 选址 选在地势高、土质坚实、窖底离地下水位0.5 米以上,距离畜舍较近,制作和取用青贮饲料方便的地点。6.3.2 建窖 6.3.2.1类型 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可建成地上式、地下式或半地下式三种,形状一般为圆形或长方形。6.3.2.2 大小和深度 深度、大小可根据所饲养动物的数量、饲喂期限和贮存数量进行设计,宽、深比为11.5或12。6.3.2.3结构 以土窖、砖窖或石砌为主。青贮设施的墙壁平滑垂直,严密不透气,墙壁的拐角要圆滑,底部有0.5%1%的坡度。6.3.2.4容积 青贮密度约600 千克/立方米,根据青贮饲料的需要量确定青贮窖的容积。按式(1)计算:600D A FV=.(1)式中:V 青贮窖容积,单位:立方米(m3);F 动物日采食青贮秸秆量,单位:千克(kg);A 饲养动物数量,单位:头;D 饲喂时间,单位:天(d)。6.3.3 装填 原料分层装填,每装20 厘米30 厘米时将原料压实一次,保证所有角落装紧压实,要求连续装填。大型青贮窖要在2 天5 天内装满压实。尽量减少土壤和杂质的污染。6.3.4 封窖 青贮原料装填至高出池窖的上沿80 厘米100 厘米后,覆盖塑料薄膜,并在薄膜上铺一层比较柔软的干草,再压一层30 厘米40 厘米厚的湿土。封窖5天内对表层凹陷处及时压实。密封期间经常检查,做好防漏气、漏水及防虫鼠工作。6.3.5 取用 DB22/T 23432015 4 秸秆青贮饲料经过 40 天50 天,即可开窖使用。先揭去表面覆盖物,然后逐层取用,每日取用厚度不应少于 0.8 米。取用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开窖后应连续取用,以防二次发酵。7 品质鉴定 7.1 感官评价 秸秆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按气味、色泽和质地分为优等、良好、中等和低劣四个等级,见表1。表1 秸秆青贮饲料感官评价指标 等级 气味 色泽 质地 优等 芳香酸味 较浓 柔软,松散,保持茎、叶原状,叶脉及绒毛清晰可见 良好 淡香酸味 稍浓 较柔软,松散,基本保持茎、叶原状 中等 酒精或酪酸味 中等 可分辨茎、叶原状,略带粘性,或略干 低劣 刺鼻腐臭味 淡 茎叶结构保存极差,粘滑、腐烂,或干枯粗硬 7.2 实验室评价 7.2.1 氨态氮含量 氨态氮的含量可作为评价秸秆青贮饲料发酵质量的指标,见表2。氨态氮含量测定应符合SB/T 10318规定。表2 氨态氮含量与秸秆青贮饲料发酵质量的关系 秸秆青贮饲料发酵质量 氨态氮/青贮饲料总氮/%优等 5 良好 510 中等 1015 低劣 15 7.2.2 有机酸组成 有机酸(乳酸、乙酸和丁酸)的组成可作为评价秸秆青贮饲料发酵质量的指标,见表3。表3 有机酸组成与秸秆青贮饲料发酵质量的关系 占总酸比例/%秸秆青贮饲料发酵质量 乳酸 乙酸 丁酸 优等 60 40 2 良好 5060 4050 24 中等 4050 5055 48 低劣 40 55 8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