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 B 62 备案号: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116 2015 观赏花卉 蝴蝶兰盆 花设施栽 培生产技 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rnamental potted flower production of Phalaenopsis in protected culture condition(报批稿)2015-11-19 发布 2015-12-20 实施 湖 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42/T 1116 2015 I 目 录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与 定义.1 4 设 施条 件.2 4.1 选址.2 4.2 设施 结构.2 4.3 设备 配置.2 5 栽 培管 理.3 5.1 品种 选择.3 5.2 苗期 管理.3 5.3 催花 及花 期管 理.4 5.4 病虫 害防 治.5 6 质 量分 级.6 6.1 质量 等级 划分 标准.6 6.2 等级 判定.6 7 包 装、标识 和储 运.6 7.1 包装 前要 求.6 7.2 标识.7 7.3 储运.7 8 生 产档 案.7 附录A(规范 性附 录)蝴蝶兰 常见 病害 及其 防治.8 附录B(规范 性附 录)蝴蝶兰 常见 虫害 及其 防治.9 DB42/T 1116 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 照GB/T 1.1 2009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分:标准 的结 构和 编写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武 汉市 农业 科学 研究所 提出。本标准 由 武 汉市 农业 科学 技术研 究院 归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武 汉市 农业科 学研 究所、武 汉维 尔福生 物科 技股 份有 限公 司。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张娜、李其 友、周谟 兵、任俭、阳永 学、高红 霞、刘毕 涛、祝 菊红、杨 皓 琼、毕秋荣。DB42/T 1116 2015 1 观 赏花卉 蝴蝶兰 盆花设 施栽培生 产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 观 赏花 卉 蝴 蝶兰(Phalaenopsis wilsonii)盆栽的 设施 条件、栽 培 管理、质量 分级、包装、标识 和 储 运及 生产 档案的 要求。本标准 适用 于 湖 北省 地域 设施栽 培条 件下 蝴蝶 兰工 厂化 育 苗、盆花 生产 的栽 培 管理。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4285 农药 安全 使用标 准 GB/T 8321(所有 部分)农 药合理 使用 准则 DB44/T 347-2006 蝴蝶 兰 盆花质 量 3 术语与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标准。3.1 蝴蝶兰 phalaenopsis 兰科蝴 蝶兰 属单 茎性 附生 兰,花 似 蝴 蝶,花 姿优 美,颜色 华丽,有“兰中 皇 后”之 美誉。生产 上栽培的蝴 蝶兰 一般 指蝴 蝶兰 属(Phalaenopsis)。3.2 组培苗 in vitro plantlet 经组织 培养 形成 可用 于炼 苗、移 栽的,叶 色正 常、具 有一定 株高,3 片及 以上 叶 片和2 条及 以上 根的健壮组 培苗。3.3 小苗 yong plantlet 瓶苗移 栽4 个月 5个 月后,双叶 展开12 cm 以内,根 系生长 旺盛,具3片 及以 上 功能叶 片的 苗。3.4 中苗 medium plantlet 小苗栽 培4 个月 5个 月后,双叶 展开13 cm 20 cm,根 系 成熟、密集,具4 片 及以上 功能 叶片 的 苗。DB42/T 1116 2015 2 3.5 大苗 large plantlet 中苗栽 培4 个月 5个月 后,双叶 展开20 cm 以上,具4片6 片功 能叶 的苗。3.6 成品花 saleable plant 40%以 上花 苞开 放的 植株。3.7 EC 值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 EC 值 是用来表示溶液中可溶性盐浓度的,也可以用来表示液体肥 料或种植介质中的可溶性 离子浓度。EC 值 的 单位 用mS/cm 表示,测量 温度 通常 为25。4 设施条 件 4.1 选址 选择交 通便 利、通风 良好、水电 齐全、四 周无 高楼 大厦且 附近 无影 响蝴 蝶兰 生长污 染源 的场 所。4.2 设施结 构 应具备 温室 或类 似的 可控 温 保护 性设 施,可在 冬季 提供蝴 蝶兰 幼苗 和盆 花生 长的适 宜条 件,以镀锌钢管构 建的 圆拱 顶多 跨连 体大棚 为宜,南北 朝向。跨 度可根 据生 产需 要或 地形 而定,框架 跨度7 m 9 m,长度30 m 40 m,单层 或 双层膜 覆盖。4.3 设备配 置 4.3.1 降温系 统 采用湿 帘风 机、循环 通风 扇、雾 化降 温机、外 遮阳 系统或 其它 能起 到降 温作 用的设 备设 施,一 般 温度控制 在30 以下。4.3.2 加温设 备 采用燃 煤热 风炉 等加 温系 统或燃 油、燃煤 等加 温机 进行加 温,一般 温度 控制 在 15 以 上。4.3.3 遮光系 统 采用内 外层 遮光 率各 为70%的双 层活 动 式 遮光 系统。夏秋 季遮 光,冬春 季补 光。4.3.4 栽培床 架 采用栽 培床 架进 行仙 客来 盆花栽 培,床 架规 格为 高75 cm,宽165 cm,长度 不 限,苗床 网格 为13 cm3 cm。4.2.6 灌溉 施肥 系统 采用自 走式 移动 喷灌 设备 或高压 动力 施肥 机。DB42/T 1116 2015 3 5 栽培管 理 5.1 品种选 择 选择经 过驯 化、符合 市场 需求的 盆栽 蝴蝶 兰品 种。5.2 苗期管 理 5.2.1 炼苗 叶色正 常、具 有一 定株 高、3 片及 以上 叶片 和2 条及 以上根 的健 壮组 培瓶 苗 即 可进行 炼苗。先将 生根苗连 同培 养瓶 一起 置于 炼苗温 室大 棚中,放 置7 d 10 d,然后逐 步揭 除瓶 塞 外部的 防尘 盖、防尘 膜,逐渐增 大接 触外 界空 气的 机会,再 放置7 d 10 d。炼 苗温度 冬季22 26,夏 季24 29。晴天阳光 强时,光 照强 度大 于36 mol/m2.s 开遮阳网;阴 天、多云时,光照强 度 大于72 mol/m2.s 开遮 阳网,保 持环 境洁 净。5.2.2 瓶苗出 瓶 5.2.2.1 组培苗 出瓶 规格 无污染、生 长健 康、心叶 不发白,叶 数 3 片5 片、叶长 2.0 cm 3.5 cm,具 2 条或 2 条 以上 长达0.8 cm 5 cm 健壮根。5.2.2.2 瓶苗分 级 打开瓶 盖 用 镊子 将小 苗从 组培瓶 中取 出,放 于干 净 的纸上,注意 不要 伤及 根 和叶片,清除 不健 康叶和根部 残留 的培 养 基。按 大、中、小 分为 三个 等级,分级 标准 见 表 1。表 1 蝴蝶 兰瓶 苗分 级标 准 等级 叶数(片)叶长(cm)根数(条)根长(cm)一级 4 5 3 4 2.5 二级 3 4 2.5 3 3 4 1.0 2.5 三级 3 2 2 1.0 5.2.2.3 基质及 容器 5.2.2.3.1 基质 选用优 质干 苔藓(水 苔),使用前 用水 充分 浸泡,去 除硬枝 及杂 草,一般 浸水8 h 12 h后换1次 水,连续3 次,然后 脱水 至 用 力握水 苔指 缝间 有水 但不 下滴即 可;pH5.5 6.0。5.2.2.3.2 容器 三级瓶 苗直 接移 栽 至 128 孔育苗 穴盘,二 级瓶 苗和 一级瓶 苗分 别移 栽于 1.5 英寸 和 1.7 英寸 营养 杯后放于 四槽 穴盘,再 摆放 于苗床 上。5.2.3 移栽 瓶苗 3 月5 月 进行 移栽。移栽前 将水 苔抖 松,去 除 杂质。先 一手 拿小 苗,用 少 量水苔 将根 分隔 开,DB42/T 1116 2015 4 再用另 一手 用水 苔将 小苗 全部根 系及 单轴 茎包 裹,避免包 住顶 心或 露出 根系 基部;然后 竖直 放 至 营 养 杯中央,使栽 后水 苔低 于杯 沿约 1 cm,最后用 手轻 压 营养杯 四周,有 弹性 为好;摆放 时小 苗叶 片与 育 苗盘对角 线平 行,使心 叶朝 向一致,并 贴好 标签。5.2.4 移栽后 管理 定植放 至栽 培温 室后,首 先用 50%多 菌灵 1 000 倍 液喷雾 杀菌,以 后每日 叶 面喷雾 水 3 次5 次,EC 值小 于 0.3 mS/cm;5 d 7 d 后杯 中水 苔较 干时 洒 第一次 肥水(N:P:K-9:45:15)3 000 倍 液,至水苔 表面 湿润 即可,EC 值小 于 0.5 mS/cm;定植 20d 左右 新 根长 出后,可 用 高磷肥(N:P:K-9:45:15)3 000 倍液 和高 氮(N:P:K-30:10:10)3 000 倍液 轮换 浇施,浇 至杯 内湿润 为宜,EC 值小 于0.7 mS/cm。小苗定 植后 日温 控制 在 28 30,夜 温控 制 在 25 27;刚换 盆 7 d 内空 气相 对湿 度控制在 75%90%,后 期 为 70%85%;换 盆 7 d 内 光照强 度 54 mol/m2.s 90 mol/m2.s,后期逐 步增加 到 108 mol/m2.s 144 mol/m2.s。5.2.5 换盆 5.2.5.1 换盆时 期 组培苗 移栽 后培 养3 个月 6个月,待植 株长 大、根系 布满盆 壁之 后,换口 径7 cm 9 cm 的透明营养杯;继 续培 养3个 月6个 月,就 可以 进行 第二 次换 盆,此 次换 盆可 用口 径11 cm 12 cm 的透明营 养杯 培养到开 花;也可 以进 行第 三次换 盆,换入 口径 为15 cm 的盆中进行 培养,直 至 开花。5.2.5.2 换盆方 法 首先,将营 养杯 拿起,轻 捏杯身 中下 部,将植 株从 盆内取 出;除去 表面 已腐 朽的水 苔,将长 出 的 根系向下 理顺,再在 其外 面 包一层 新鲜 水苔,水苔 厚 度视盆 大小 而定;并在 营 养杯中 放入3个4个1 cm 1 cm 的泡沫粒,最 后将 包好 的植株 栽种 到新 营养 杯内,保证 栽好 后的 植株 基部 稳固,向上 提苗 时,不致脱杯;保持 上紧 下松,使 水苔表 面低 于杯 沿1 cm。5.2.6 培养条 件 营养生 长期间 昼温 控制 在28 30,最高 不超 过32;夜温 控制在23 25 之间,最 低不低于15。换盆7 d 内,空气 相对 湿度 控制 在75%90%,后 期为70%85%;中 苗换 盆7 d 内光 照126 mol/m2.s 180 mol/m2.s,生长 期光 照234 mol/m2.s 270 mol/m2.s,EC 值1.0 mS/cm 1.2 mS/cm;大苗换盆7 d 内 光 照270 mol/m2.s 324 mol/m2.s,生长期光照324 mol/m2.s 360 mol/m2.s,EC 值1.2 mS/cm 1.5 mS/cm。适时浇 水,保持水 苔湿 润。一般 施用N:P:K 为20:20:20 的复合肥2 000 倍 液。5.3 催花及 花期 管理 5.3.1 温度控 制 5.3.1.1 高温处 理 计划产 花期 前 3 个月 4 个月进 行高 温处 理,保持 日温 28 30,夜温 23 25,促 进植株由营 养生 长向 生殖 生长 转化。5.3.1.2 低温处 理 DB42/T 1116 2015 5 计划产 花期 前 4 个月 5 个月进 行低 温处 理,日 温 25 28,夜温 16 18,持续 1.5 个月2 个月,花 梗长 度达 到 10 cm 时结 束。5.3.1.3 花梗伸 长和 花蕾 发育 期温 度处理 待花梗 抽出 显现 花苞 时应 特别注 意温 度变 化,保持 较小的 昼夜 温差,日 温控 制在 25 28,夜温 17 20;开 花时,日温 23 25,夜温 16 18。5.3.2 湿度控 制 相对湿 度一 般应 控制 在 60%80%,温 室通 风较 好的 情况下,白 天相 对湿 度在 70%左右,晚 上 80%左右。可通 过向 地面 喷水 或灌水、喷 雾等 方法 增湿;通过 自然 通风 或强 制通 风、增 温等 方法 降低 湿 度。注意不 要向 盆内 大量 浇水 来提高 湿度,以 免引 起烂 根,湿 度变 化不 宜太 大,否则易 引起 落蕾。5.3.3 光照控 制 催花前 高温 处理 和催 花期 时,光 照应 增强 至 360 mol/m2.s 450 mol/m2.s,花梗 长 达 20 cm 后一般光 照强 度 为 270 mol/m2.s 360 mol/m2.s,开 花时不 高 于 270 mol/m2.s。5.3.4 栽培管 理 5.3.4.1 水肥管 理 催花前 需施 用1 次2 次 高磷肥(N:P:K-9:45:15)的2000 倍液;花 梗 长出后,施(N:P:K-10:30:20)复合 肥2 000 倍液;在花 梗长 到10 cm 左右时,可喷(N:P:K-20:20:20)复合 肥2 000 倍液;当花 苞长 成从 开第 一朵花 起适 当减 少施 肥量,水苔 微干 时,用有 机肥 液与3 000 倍5 000 倍的(N:P:K-15:20:25)速效肥液混合伴水浇灌,保持基质湿润,浇水与施 肥交替进行,2 次肥1 次水。浇 水应 把握“不 浇则 已,浇 则浇 透”、“薄肥 勤施”原则,避 免基 质过 干、根 系受 损及 强风 吹 拂,防止枯 蕾。EC 值、pH 值 应 施肥后 隔天 测,合适 的pH 值为5.5 6.5,EC 值低 于1.6 mS/cm。5.3.4.2 花梗定 型 当花梗 长至30 cm 左右 时,用60 cm 70 cm 包塑 铁线 竖直插 于花 梗旁,避 免损 伤叶片、花 梗和 花苞,再自下 而上 用花 夹每 隔10 cm 轻轻固定 花梗 较硬 部分,保证 花梗 竖直 向上 生长。注意 花夹 应贴 在花 梗 背面,且 最顶 端花 夹应 距最 底端花 苞2 cm,否则开 花 后花面 向上 而无 下垂 的弧 度。待 花枝 长至45 cm 左右、第一朵 花开 放时,将包 塑 铁线在 第一 朵花 或侧 枝下 约4 cm 处向前 弯曲,末端 微向下 伸展,并用 花 夹 将 花梗固定 在铁 线上。盆 花摆 放时保 持向 东南 方向,使 花朵有 较好 的向 光性。5.4 病虫害 防治 5.4.1 防治原 则 物理防 治与 化学 防治 相结 合、预防 为主;化学 药物 使用 应 严格 执行GB 4285 和GB/T 8321 中 的规 定,科学使 用、交替 使用。5.4.2 常见病 害防 治 5.4.2.1 常见病 害 主 要有 软腐 病、褐斑 病、疫病、炭疽 病、灰霉 病、煤烟病、病 毒病 等,(见 附录A)。5.4.2.2 防治方 法 DB42/T 1116 2015 6 5.4.2.2.1 物理防 治 保持温 室周 围及 温室 内环 境清洁,每 个月 用漂 白粉 水溶液 或石 灰水 溶液 喷洒 大棚内 外地 面,进 出 温室人员 随手 关门,进 入温 室进行 手和 足下 消毒,生 产工具 使用 前后 应消 毒。加强栽 培管 理,注意 温室 通风透 光,保持 适宜 温度、湿度,科学 施肥 用水,促进 植 株健 壮,提高 抗逆性。每日 巡园,调 查病 虫害危 害情 况和 检查 温室 质量状 况,发现 病虫 或设 施设备 故障 及时 处 理。每 月更换1 次诱 杀害 虫的 黄粘 板。5.4.2.2.2 化学防 治 根据实 际情 况科 学施 用化 学农药,(见附录A)。5.4.3 常见虫 害防 治 在高温 多湿 的环 境如 果通 风不良 容易 滋生 介壳 虫;光照不 足、下雨 天易 使蜗 牛和蛞 蝓大 规模 发 生,过分干 燥容 易发 红蜘 蛛、蓟马等 虫害。根 据实 际情 况科 学施 用化 学农药,(见附录B)。6 质量分 级 6.1 质量等 级划 分标 准 质量 等级 划分 标准 依据DB44/T 347-2006。6.2 等级判 定 6.2.1 单盆等 级判 定 在符 合 DB44/T 347-2006 的分级 要求 时,方能 评定 为该级 盆花。6.2.2 整批等 级判 定 在同一 批中 随机 抽取2%样 品进行 检验,所检 样品 的95%以上 符合 上述 标准 相应 等级的 要求,方 能判定为 达到 该级 标准。7 包装、标识 和储 运 7.1 包装 前 要求 出圃前 应消 毒、病虫 预防,包装 前 7 d 不 能浇 水,外观为 表面 水苔 较干,盆 内水苔 湿润 为好。7.1.1 小苗包 装 将小苗 竖直 摆放 并让 叶片 按对角 线排 列于 纸盒 中,一盆挨 一盆 摆放,最 后在 上面盖 上一 层报 纸 或 无纺布后 封箱,如 有需 要包 装箱六 面均 用泡 沫板 隔温 保温。以 92.5 cm 31.5 cm 12 cm 开孔纸 盒作 内包 装,每盒 150 株,95 cm 32.5 cm 65 cm 开孔纸 箱作 外包 装,每 箱 放 5 盒,共 750 株。7.1.2 中苗包 装 DB42/T 1116 2015 7 包装纸 盒与 纸箱 同小 苗包 装。每盒 56 株,每 箱 5 盒,共 280 株。分二 层四 排,叶 片上下 排列,包装方法 参 照 7.1.1 方 法。7.1.3 大苗包 装 用 75 cm 50 cm 40 cm 纸 箱按每 箱 72 株 包装,包装 时将苗 平放,叶片 按同 方 向排列,花盆 底部 贴近长边,并 用透 明胶 带 将 营养杯 固定,分 两排 四层 重叠摆 放,每层 之间 用干 净软纸 或报 纸隔 开。7.1.4 花梗株 包装 30 cm 内的花 梗株 用 75 cm 50 cm 40 cm 纸箱每 箱 72 株,超过 30 cm 的 花 梗株 每箱 48 株。包 装前用开 孔三 角薄 膜袋 或无 纺布保 护花 梗芽,将 苗平 放,花 盆底 部贴 近边 沿,叶片同 方向 排列,并 用 透 明胶带将 营养 杯固 定,分两 排四层 重叠,每 层之 间用 干净软 纸或 报纸 隔开。7.1.5 开花株 包装 开花株 的花 朵和 花梗 用无 纺布包 裹,不要 伤及 花梗 或花朵。用 110 cm 46 cm 11 cm 开孔纸 盒包 装,每盒 10 株。包 装时 花盆 底 部贴近 宽边,叶 片左 右排 列,营 养杯 用透 明胶 带固 定。每 5 盒用 113 cm 47.5 cm 60 cm 的开孔 纸箱 包装 成 1 箱,每箱 50 株。7.2 标识 包装箱 外应 注明 产品 名称、品种 名、花 色、质量 等 级、产 品数 量、产 地、生 产单位、包 装日 期等 包装储运 图示 标志。7.3 储运 装运储 存的 场所 和所 用运 输的交 通工 具均 应保 持18 20 恒温,不 低于15。8 生产档 案 建立温 室育 苗和 盆花 生产 档案,主要 包括 温度、湿 度、光 照等 调节,上盆、换盆时 间安 排等,对 生产技术、病 虫害 防治 等各 环节所 采取 的措 施进 行详 细记录。DB42/T 1116 2015 8 附 录 A(规范 性附 录)蝴蝶兰 常见 病害 及其 防治 表 A.1 给出 了蝴 蝶兰 常见 病害及 其防 治方 法的 要求。表A.1 常 见病 害及 防治 方 法 病害名称(病原菌拉丁名)感病条件 为害症状 防治方法 软腐病(Erwinia carotovara)高温多湿。细菌性病害,各龄期蝴蝶兰叶 片和茎的不同部位均可感染,首 先出现透明状水渍软腐现象,有 恶臭,迅速蔓延,数天内导致植株死亡。发病时注意控水,不得喷淋;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1 500 倍液防治、10%多抗霉素80 倍液等药剂防治,每7 d 10 d 用药1 次,连续2 次3 次。褐斑病(Cerospora ipomoeoeae Wint.)全年皆可致病,以高温多湿的夏季发生最为严重。细菌性病害,似软腐病,发病初期叶片形成淡褐色水浸斑点,后扩大成为褐或暗褐色的不规则凹陷坏疽斑,病斑周围出现环纹,湿度高时伤口破裂会出现 乳白色菌泥,最后叶片枯死。同软腐病防治方法。疫病(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Pythium debaryanum Hesse)瓶苗出瓶,移栽及植株换盆时。真菌性病害,在叶片、花器假茎及新芽初期患部出现水浸状斑点,后期扩大为暗绿色或淡褐 色组织,最后造成全株萎凋枯死。预防为主,瓶苗出瓶、种植及换盆立即施用50%多菌灵1 000 倍液或3.5%依得 利可湿性粉剂1 500 倍稀释液喷施,每7 d 喷1 次,连续3 次。炭疽病(Colletotrichumspp.)栽培过密或在中温多湿季节,特别是梅雨季节。真菌性病害,一般危害老叶、生长不良的叶片、花器,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凹陷的小斑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呈黑褐色,病斑中央在有坏 疽时会脱落而呈穿孔现象。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通风及日照,施用锌肥增加叶片厚度防止疫害侵入;感病后用50%多菌灵800 倍液或75%百菌清1 000 倍液 或70%甲基硫菌灵1 200 倍液每周交替喷施1 次。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冬春季节,低温多湿时,花瓣极易感染。真菌性病害,首先在花瓣及萼 片上出现水浸状圆形小点,逐渐 变成0.1 cm 0.15 cm 的褐色斑点。温室内保持干燥可减少发生,严重时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800 倍液 或50%扑灭宁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50%依普同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23.7%福元精1 000 倍液(勿直接对花)喷施,每7 d 10 d 喷1 次,连续3 次。煤烟病(Meliola methitidi.ae)一般发生于某些特殊品种,栽培时通风不良,日照较强时易于发病。真菌性病害,在蚜虫、介壳虫等分泌物上形成的黑色似煤灰的菌丝膜。加强通风;药剂与灰霉病相近。病毒病(Cymbidium Mosaic virus、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病毒感染引起。侵染蝴蝶兰的叶片及花器。叶 片产生黄绿色嵌纹状斑,叶背色 素不均匀;或叶片产生大型褪色 轮状斑,叶片紫化,变厚、畸形,或叶片缘呈锯齿状;花瓣出现 白色线纹,长短不齐。栽培无病毒种苗;一经发现立即隔离和销毁。DB42/T 1116 2015 9 A A 附 录 B(规范 性附 录)蝴蝶兰 常见 虫害 及其 防治 表 B.1 给 出了 蝴蝶 兰常 见 虫害及 其防 治方 法的 要求。表B.1 常 见虫 害及 防治 方法 害虫名称(拉丁名)防治方法 介壳虫(Scale insect)数量少时可直接采用人工抓捕的办法,用刷子或湿棉花将虫体一起擦除;药物防治可用除介王、大灭松 44%乳剂或华芬宁 2.8%乳剂喷雾,7 d 10 d 喷 1 次,连续 2 次3 次,以介壳虫 处于 3 龄幼虫期、可移动、蜡壳 尚未形成前喷杀最有效。蚜虫(Myzus persicae)3 000 倍蚜虱消或 3 000 倍扑 虱蚜等喷雾,7 d 10 d 1 次,连 续 2 次3 次。红蜘蛛(Tetranychidae)增加湿度和通风;化学药物防治一般在虫卵孵化后用 20%三 氯杀螨醇 800 倍液喷雾,5 d 喷 1 次,连续 2 次3 次。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可用黄色粘板诱杀;化学防治可选用农倍乐 800 倍液1 000 倍液或美果松(巴拉松)50%乳剂或蛛螨克(新杀螨)25%乳 剂,在幼虫发生初期用药效果好。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速杀 3 000 倍液或 40%的氧化 乐果 1 000 倍液或好年冬 2 000 倍液喷雾,10 d 左右 喷 1 次,连续 2 次3 次。蜗牛(Fruticicolidae)和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量少时可在清晨、傍晚其活动时抓除。大规模发生时可在其幼虫期每 667 m2用密达 0.5 kg 均匀撒施,或用蜗克星 0.5 kg 均匀撒施,或生石灰 5 kg 7 kg 均匀撒施。_
展开阅读全文